中船重工:大國重器的締造者

2020-12-17 鐵臂商城

  在青島地鐵2號線施工過程中,有一臺重型設備大放異彩,它就是DSUC型雙護盾硬巖隧道掘進機「貫龍號」,也被大家俗稱為「鑽地龍」。這臺設備的應用改變了目前地鐵隧道施工單純依靠爆破的方式,無論多麼堅硬的巖石都會「服軟」,掘進速度為常規鑽爆法的3到5倍,大大縮短了青島地鐵的施工周期。 

  大塊頭有大智慧 

  據介紹,「貫龍號」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與義大利SELI公司合作,聯合設計製造針對青島地質量身定製的硬巖隧道掘進機,總長度為135米,開挖直徑6.3米,總重量850噸,頭部有41把圓形鑽刀,開挖隧道時,主要依賴這最前面的滾刀,這些由合成鋼材製成,每把滾刀約重180公斤。 

  該機型具有多種工作模式、巖層通用性、機構緊湊性等特點,針對青島地質可採用相應工作模式能安全通過堅硬圍巖、強風化圍巖及斷裂破碎帶地層,該機型可滿足青島地鐵及世界各地硬巖隧道的施工要求。DSUC型雙護盾硬巖隧道掘進機(TBM),所有結構及組件都進行了優化設計,可在各類圍巖條件下高強度掘進,同時將掘進和支護合為一體,利用迴轉刀具破碎洞內圍巖並形成整體斷面,相對於傳統的鑽爆法隧道施工模式,更加安全、可靠、快速,能應對各種硬巖複雜地質,對強風化花崗巖、破裂帶、地質斷層有針對性應對,使掘進過程安全、安靜、高效,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貫龍號」DSUC型雙護盾硬巖隧道掘進機(TBM)憑藉超前的設計理念及諸多高新技術的應用榮獲青島市設計類「市長大獎」。 

  作為「貫龍號」的製造者,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隧道掘進機,包括硬巖隧道掘進機(TBM)和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EPB),此設備是集機、電、液、光、氣、信息技術於一體,高智能、新型先進的隧道施工重大技術裝備,是中船重工集團內惟一一家隧道掘進機生產企業。 

  在2號線的隧道施工中,除了使用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製造的「貫龍號」之外,還率先採用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EPB),該設備用於軟巖、砂層等區段的掘進,最大程度降低施工風險,避免地面建築沉降。為了應對青島硬巖地質條件,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EPB)刀盤配置41刃18″重型滾刀、3m主軸承並安裝了9個液壓馬達,驅動功率大、轉速快、扭矩大,在軟巖地質中表現優異;轉速範圍為0~4.5rpm,總推力為39914kN,在遇到硬巖地質時,與普通複合式EPB相比,破巖能力和掘進速度表現更為明顯。 

  目前,雙護盾硬巖隧道掘進機只在青島地鐵2號線小試牛刀,它更大的用武之地是在地鐵1號線建設上,將有2臺雙護盾硬巖隧道掘進機和4臺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同時在1號線現場作業,最終作業設備分別達到8臺和12臺。 

  緊抓核心技術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於裝備製造公司來說,這句話尤為重要,沒有自己的核心科學技術就會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在自身的發展中十分重視技術的研發,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作為研發投入對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公司設有研發中心,共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的研發人員20餘人,從事機械設計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先後完成了多項創新、技術改造,並採用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以及有限元分析軟體,對隧道掘進機三維實體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優化結構設計,特別是對焊接結構的力學計算和分析,從而保證設備運轉的可靠穩定。2011年10月,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成立,是青島市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第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 

  打通發展脈絡,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堅持技術創新,不斷推動掘進機領域的技術向著標準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目前公司已獲得「掘進機用支撐靴及掘進機」、「集成支護系統及裝有該集成支護系統的隧道掘進機」、「一種複合式雙護盾隧道掘進機」,3項實用新型專利,「適用於複雜地層的掘進機」1項發明專利,還有「一種複合式雙護盾隧道掘進機」、「集成支護系統及裝有該集成支護系統的隧道掘進機」2項發明專利正在審批中。(肖相波)

相關焦點

  • 央視《大國重器》:A股的脊梁,投資的風向標!
    新時代下,我們需要怎樣的重器?什麼樣的核心技術需要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2月26日,由中央電視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在京舉行開播儀式。
  • 2020大國重器裡的「泰興身影」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請把我設為「星標 ★」哦。 >國之重器的研究開發過程中 從不缺泰興人的身影 「嫦娥之父」——葉培建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 中船重工攜手五家企業共築南海智能「養殖航母」
    這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獲得的一份大單,也是我國漁業現代化向深遠海發展的一次突破,而多方合作、產融結合,推動政府、央企、金融機構、社會資本聯合發展智能化養殖,打造了央企、地方政府和社會各方力量合作的典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 中船重工資產整合大幕開啟
    8月31日晚,風帆股份公告,擬注入中船重工集團、中國重工等持有的動力資產,作價約144億元,並募集配套資金138.75億元。通過此次交易,風帆股份將成為國內技術最全面的動力業務龍頭企業,涵蓋七大動力系統,並確立公司作為中船重工集團動力裝備資本平臺的地位。  今年中船重工集團明確了「分板塊」推進軍工資產上市的思路。風帆股份此次重組意味著中船重工集團率先拉開了內部資產結構調整的大幕。
  • 中船重工第八研究院揭牌
    新華社南京12月18日電(記者張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電子信息與對抗研究院(第八研究院)18日在南京正式揭牌,標誌著中船重工電子信息板塊整合取得重要進展,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艦船行業電子信息體系化核心競爭力。
  • 我國又一「大國重器」引26國羨慕,宣布永不會賣,只有中國能造
    中國擁有著都加世界頂級地重工企業,其中就有知名的三一重工與徐工集團等等,研發出來的頂尖基建設備一項項基本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國重器,而我國又一「大國重器」引26國羨慕,宣布永不會賣,只有中國能造。這件大國重器正是平板車,全名是平板車SMPT,此車非彼車,是一種用於運輸巨型物體地運輸車,這是完全由中國的技術自主研發出來的,而且理論上只要所運輸的物體夠長,就可以無限加長,在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時候,就一度將平板車加到了1152個輪胎。
  • 中船重工混改開跑:中國重工將承接科研院所資產
    而中國重工(601989)作為中船重工主要上市平臺,將成為此次「混改」的最大受益者。  在中船重工出臺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改革方案」)中,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此輪深化改革的重點,中船重工強調,公司的股份制改革要實現「一大多小」的格局—努力將中國重工打造成軍工行業上市旗艦,同時培育和打造若干非船舶領域的上市公司。
  • 中船重工打造西安航海科技園
    中船重工打造西安航海科技園  日前,中船重工集團公司與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籤訂協議,建設西安「航海科技園」。中船重工副總經理董強在協議書上簽字。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決定由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所屬西安海科重工投資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建設「航海科技園」,形成軍民結合,以科研為龍頭,研發、生產、營銷服務一條龍的新型產業園區。
  • 中船重工又有重要崗位官員落馬
    2003年起,先後在中船重工旗下兩個研究所擔任領導職務。1997年至2003年,金燾任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科技處處長,2003年升任該所副所長;2016年調任中船重工第712研究所所長,正局級。「政事兒News」(微信ID:zsenews)注意到,中船重工集團有約30家分工細緻的研究院所。中船重工集團資產部負責人李嘉華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遼寧艦和今年5月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都是由中船重工旗下研究所進行總體設計的。
  • 南北船資產整合提速:中船重工整合中高速柴油機業務
    中國船舶(個股資料操作策略股票診斷)中船集團重新定位資本運作平臺,中船重工整合中高速柴油機業務「南北船」資產整合動作頻頻。「北船」旗下的中國動力擬組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發動機有限公司,開展中高速柴油機業務整合;而「南船」加速對內部上市資產進行專業化整合,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及中船防務日前雙雙披露調整後的重組方案,前者擬置入江南造船等造船總裝資產,後者將置入船舶動力資產。
  • 中國探索海洋的「超級裝備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每一件「超級裝備」都讓世界發出驚嘆       中國造出一個海上巨無霸,破解了人類千年的能源難題!     「藍鯨1號」,這個自重43725噸的「深海巨獸」,長117米,高11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40米,是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臺。
  • 央企中船重工將搬遷至雄安
    新京報訊 (記者金彧)首家央企中船重工明確表態遷企入畿,呼應雄安新區建設發展。該表態帶動7日相關船舶板塊股票大漲。不過,當天雄安概念股持續出現分化。業內人士建議,部分雄安新區關聯不強的個股開始走弱,甚至下跌,投資者切莫追高,謹防回調風險。
  • 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南北船」合併,我們一切聽從中央安排
    在軍工+混改的「雙風口」背景下,中船重工集團的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船重工將繼續加快軍工資產證券化步伐,按照集團的專業化思路打造產業平臺。中船重工集團作為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其軍工改革步伐一直走在軍工集團前列。中船重工是集研發、設計、製造一體的海軍裝備和船舶修造企業,涵蓋海軍艦船規劃、設計、總裝建造與動力、電子、武器裝備等各配套系統,大名鼎鼎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就是由中船重工打造。
  • 「南北船」重組獲批 中船重工旗下中國海防迎新發展空間
    經報國務院批准,同意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新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由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整體劃入中國船舶集團。10月25日晚間,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中國海防等多家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均公告披露了這一事項。在戰略性重組的背景下,「兩船」都在積極梳理集團旗下資產,體系內的平臺整合節奏明顯加快。
  • 中船重工上馬萬噸大船,億萬吃貨大飽口福
    南極磷蝦為了滿足億萬「吃貨」們的美好願望,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近日剛剛與歐亞遠洋漁業公司籤訂了滿載排水量1.9萬噸的甬利號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就噸位而言甚至超越了我國海軍的中船重工目前我國在南極海域的遠洋捕撈船只有3到5艘二手拖網漁船,由於缺乏南極海域磷蝦資源的勘察研究,對磷蝦活動規律及漁場分布無法做到精確掌握,限制了捕撈效率,我國南極磷蝦的捕獲量還不及挪威的三分之一
  • 感動交通|痴心守護「大國重器」
    圖片來源 新華網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三峽工程實地調研通航船閘、升船機和左岸發電廠時強調,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試想當年建設三峽工程,如果都是靠引進,靠別人給予,我們哪會有今天的引領能力呢?
  • 02 中船重工709所
    02 中船重工709所 發布時間: 2012-12-14 17:56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創新理念 實現人才事業同發展> 返回湖北人才工作十強院所評選專題   中船重工第七○九研究所始終堅持"引領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的工作思路,不斷創新人才管理理念,先後湧現出國家、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家
  • 疏浚「大國重器」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疏浚「大國重器」不再受制於人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不久前成功下水,目前即將出海試航。它的誕生意味著疏浚領域的「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中,不再受制於人。
  • 中國之「最」 | 動力澎湃,大國重器背後的「蓄力者」
    一個個「超級工程」厚積薄發一項項「大國重器」閃耀世界中國強國之路走得穩且紮實而這背後離不開為之蓄力的「利器」空中造樓機「廻轉塔機」填海造陸小能手「天鯤」號......是它們,讓大國重器動力澎湃今天,跟上小編的步伐我們一起走近令世界矚目的「中國製造」感受大國重器背後的「中國之最」01 廻轉塔機 空中造樓神器
  • 巡視組:中船重工違規用人、搞小圈子問題反映較多
    立足國防安全大局,對照中央關於國有企業的決策部署,找準政治定位,聚焦主責主業,抓好裝備質量、安全保密等,聚力興裝強軍,鑄造國之重器。二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從實加強黨的建設。從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做起,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時代性、戰鬥性,形成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