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大國重器」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資料圖。圖為「天鯤號」模型吸引眾多目光。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疏浚「大國重器」不再受制於人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不久前成功下水,目前即將出海試航。它的誕生意味著疏浚領域的「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中,不再受制於人。「天鯤號」的吹填造陸能力將超越現役亞洲第一的「天鯨號」,成為新一代建設中國海疆、共築中國夢的國之重器。目前,我國疏浚企業年疏浚能力突破10億立方米,已成為世界第一疏浚大國。

  從「黃金換船」到完全自主研發

  重型挖泥船屬於高技術含量、資金密集型國家重要基礎裝備。無論是世界最大人工深水港天津港的開挖,還是長江深水航道的疏浚,都離不開重型挖泥船的身影。全世界只有荷蘭、比利時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自主設計、建造的核心技術,重型挖泥船也多作為國家戰略裝備統一管理。

  中國現代疏浚業起源於天津,已走過120年曆程。不過,在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下稱「天航局」)投資建造的「天鯨號」誕生前,我國重型挖泥船進口比例高達八九成。「我們一直都是疏浚大國,但不是疏浚強國。」天航局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丁樹友說,1966年從荷蘭引進自航耙吸船「津航浚102」輪時,天航局曾花費了折合4噸黃金的高價。

  過去依賴進口,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關鍵技術吃不透、攻不下,買到的還是西方淘汰的挖泥船及技術。「天鯤號」建造決策者、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靜波說,從國外進口的超大型挖泥船通常不是技術最先進的,在關鍵工程中有時難以擔當重任。

  周靜波表示,諸多因素決定了,中國只有實現重型挖泥船的自主研發、建造,才能突破封鎖,不受制於人,實現我國河道疏浚、航道開挖、海疆建設的獨立自主。

  「天鯨號」是現役亞洲第一的絞吸式挖泥船,其誕生對於我國整個疏浚業具有裡程碑意義。天航局總工程師顧明說,它由國外設計、國內建造,邁出了中國大型疏浚裝備國產化第一步。船上裝備了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絞刀功率達到4200千瓦。

  天航局新近下水的「天鯤號」是「天鯨號」的姊妹船,在自主創新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是首艘國內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標誌著我國已經能夠自主設計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實現了該船型關鍵技術的突破。」船舶設計大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8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費龍表示。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用自己的設備和技術疏浚航道、吹填造地的國家之一。

  在科技水平上,丁樹友說,「天鯤號」的創新突破是全方位的。它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統,有了這個「大腦」,可以實時顯示疏浚三維土質、推算潮位、智能自動挖泥;它還是國內首艘採用全電力驅動的自航絞吸挖泥船,更有助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

  「要由大到強,光靠買船、買裝備行不通,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康學增認為,以「天鯤號」為代表,重型裝備加速國產化,是疏浚業從跟跑到自主創新加速飛躍的關鍵。

  從整船進口,到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再到國內自主設計建造,這些年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天鯤號」成了中國疏浚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試金石。

  創新走出實驗室有賴應用推動

  從我國重型挖泥船由「天鯨號」到「天鯤號」的突破看,這種飛躍沒有局限在實驗室裡,而是以應用為引領和驗證,在實踐摸索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天鯤號」的創新突破就是在「天鯨號」應用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的結果。

  得益於強大的挖掘和吹填能力,「天鯨號」被稱之為「造島神器」。「天鯨號」在吹填作業時,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6公裡外,每天吹填的海沙達十多萬立方米。它每小時可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以填滿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半米深的坑,稱它削巖如泥毫不誇張。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來,它在國內多個重點項目建設中顯示出強大威力,特別是在挖掘巖石與長排距疏浚工程中創造了顯著的效益,南海島礁施工更是一戰成名。

  「天鯤號」集「天鯨號」在特殊條件下施工經驗之所長,在挖泥疏浚能力、抵禦風浪水平、保護海礁珊瑚等方面均有突破。「天鯤號」全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最大可達9900千瓦。風化巖、巖石、淤泥、黏土等不同土質均不在話下,通渠造島一馬平川。顧明說,這些數據決定了它是當之無愧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

  它還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統。此外,折臂吊機在船舶艏艉部各布置一臺,主鉤吊重32噸,迴轉半徑7到37米;副鉤5噸,迴轉半徑8到39米,該配置為國內同類型船舶最大吊重最大跨距的折臂吊機。

  加大扶持助行業保持國際領先

  目前,我國疏浚企業年疏浚能力突破10億立方米,已成為世界第一疏浚大國。

  儘管近年來我國挖泥船設計、建造取得長足進步,但單船規模與世界領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如絞吸挖泥船國外最大總裝機功率已達44180千瓦,絞刀功率達8500千瓦,而亞洲排名第一的「天鯤號」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絞刀功率6600千瓦。與世界疏浚強國相比,我國疏浚裝備製造仍存在差距,需進一步加快趕超步伐。

  專家及業內人士建議,要為我國自主疏浚裝備積極開拓新的應用市場創造條件,可在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過程中力推疏浚業出海等。

  2015年4月25日,天航局耙吸挖泥船「通遠」輪、「通旭」輪經過40多天,途經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蘇伊士、基爾兩大運河,12500海裡超遠距離航行,抵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布朗克港項目工地正式施工。這是中國疏浚企業在歐洲承攬的第一個疏浚工程。

  在聖彼得堡布朗克港項目中,天航局克服船舶超長距離調遣、工況複雜及整合五國疏浚資源等困難,經過233天緊張施工,提前完成施工任務。工程竣工從根本上結束了聖彼得堡港依靠大船過駁裝卸貨物的歷史,對提升聖彼得堡港的吞吐能力具有裡程碑意義。

  近幾年,國產疏浚裝備還借「一帶一路」出海,遠赴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在海外擎起了中國疏浚的旗幟。去年6月,「中巴經濟走廊」首批項目——巴基斯坦卡西姆發電廠港池與航道疏浚吹填工程正式完工。該項目由天航局負責施工,作為卡西姆港燃煤應急電站項目的配套工程,疏浚工程總量達479萬立方米,建成後有助於緩解巴基斯坦喀拉蚩市及周邊省市的電力短缺現象,促進當地的經濟和民生發展。

  業內人士還建議,要鼓勵大型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研製世界領先水平的超大型挖泥船,進一步保持和鞏固中國國防海洋建設的領先地位;鼓勵國有疏浚企業保持一定規模的疏浚船隊,通過多種方式加速疏浚裝備的更新換代。

  □記者 毛振華 天津報導

相關焦點

  • 我國完全自主設計的造島神器「天鯤號」有多牛
    這種船不但可以挖掘、疏通海底的通路,還能把挖上來的泥沙巖石鋪成陸地,因此網友們將其戲稱為「造島神器」。神器當然不是一天建成的,「天鯤號」的前身是「天鯨號」,看名字就知道鯤比鯨厲害。在《莊子·逍遙遊》裡這樣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這艘以傳說中的大魚命名的「天鯤號」比「天鯨號」具體強在哪裡?在國際上又有著怎樣的江湖地位?
  • 國之重器「天鯤號」有多牛?可用削巖如泥來形容
    新華社天津11月7日電 無論是蘇伊士運河開挖、巴拿馬運河拓寬,還是遠海島礁建設,超大型疏浚及填海造陸工程都離不開鋼鐵巨輪——重型絞吸船的身影,絞吸船也因此被廣大網友喻為「造島神器」。    英姿颯爽的「天鯤號」。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  由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新一代國之重器——「天鯤號」自航絞吸挖泥船日前成功下水。
  • 中國之「最」 | 動力澎湃,大國重器背後的「蓄力者」
    一個個「超級工程」厚積薄發一項項「大國重器」閃耀世界中國強國之路走得穩且紮實而這背後離不開為之蓄力的「利器」空中造樓機「廻轉塔機」填海造陸小能手「天鯤」號......是它們,讓大國重器動力澎湃今天,跟上小編的步伐我們一起走近令世界矚目的「中國製造」感受大國重器背後的「中國之最」01 廻轉塔機 空中造樓神器
  • 中國探索海洋的「超級裝備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
    重器:造島神器——天鯤號絞吸疏浚船  體長:140米  身高:9米  最牛實力:輸送功率世界第一,適應惡劣海況的能力全球最強;裝備了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和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是全球疏浚市場最有競爭力的重型裝備。
  • 登上傳說中的中國「造島神器」:削巖如泥 嚴禁出口
    這一疑問在參加環球時報-環球網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當代中國奇蹟之旅」期間慢慢被解開——以「天鯨」號自航絞吸式挖泥船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國重器」,帶給與其共患難的中國員工太多自豪感。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隋煬帝擴修京杭大運河,這些歷史故事都是中國古代疏浚業的代表。當時的疏浚主要靠人力,時至今日,疏浚最主要的工具是挖泥船。「天鯨」號是亞洲第一大自航絞吸式挖泥船,由中交天津航道局(簡稱天航局)有限公司出資,聯合上海交大、德國VOSTALMG設計,由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
  • 「深海一號」將抵深圳 「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20海博會
    據悉,海博會期間將推出配套活動,「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等實船將在深圳亮相展示。  2020海博會上,10月14-16日期間將開放1680個名額供市民免費參觀「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屆時,公眾可以近距離接觸「大國重器」,感受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實力。網上預約通道將於10月10日上午10時在海博會官微「海洋經濟博覽會」和海博會官網開啟。
  • 造島神器瘋狂造陸地
    但事實上由於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其實大部分國土都是不適合人口的居住的,那些面積遠遠比不過我們填海造陸的地方。俄羅斯專家:中國這是想超過我國的國土面積?造島神器瘋狂造陸地。我國作為工業大國,有太多太多的鋼鐵巨獸。但要提到造島神器,那肯定就繞不開天鯨號,天鯨號的名字來自於成語石破天驚的意思。
  • 中國又一「國之重器」首次海試,英國人:這也太厲害了
    剛剛得到消息,我國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開始為期3天的海試,這是自2017年「天鯤號」下水,時隔一年後的又一則喜訊。據悉,這是「天鯤號」首次接受海洋的考驗,意味著「天鯤號」由設計圖紙變成了國之重器。「天鯤號」監造組組長表示,此次海試主要來監測船舶是否有隱患,同時還要針對「天鯤號」的動力、推力、雷達等進行調試。另外,由於此次是「天鯤號」首次海試,還面臨了許多未知的考驗。
  • 此神器讓中國領土新增3000平方公裡,相當於10個澳門,禁止賣外國
    這幾年來,隨著中國造船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們不僅造了像國產航母、055大驅這樣的先進戰艦,而且還建造了一些特種船隻,這些船隻雖然沒有戰艦那麼威猛逼人,但卻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中國建造的「天鯤號」「天鯨號」等挖泥船,雖然它們沒有航母和055大驅那樣的受人關注,但是它對中國的填海造陸有著重要的作用。
  • 到中國科技館看大國重器,讓孩子「上天入海」!
    「北鬥」導航系統「造島神器」模擬空間站、航母、北鬥等各種高精尖技術產品,平時您可能只在新聞裡看到,這一次現場體驗的機會來了。港珠澳大橋在海底如何合攏,「造島神器」什麼樣?中國「高鐵」雖然都是模型,但是做得極其逼真,研究這些大國重器的製作單位為展覽提供了鼎力支持。因此,展品的講解牌也非常「有料」,各類「大國重器」的工作原理解釋得清清楚楚。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亮相深圳!它們究竟有何奧秘?
    海博會期間,包括「深海一號」暨「蛟龍號」、 「天鯤號」在內的三大「大國重器」組團來到深圳,靠泊蛇口郵輪母港,並向市民開放參觀。「天鯤號」是我國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6600KW絞刀功率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
  • 逐夢「國輪國造」 突破西方「高技術禁運」
    本報記者 袁婧攝  江蘇啟東碼頭,「天鯤號」正在上海振華啟東船廠調試。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這艘亞洲最大、最先進的自航絞吸挖泥船,一周之內就可以在島礁上搭建起一個「水立方」遊泳館大小的砂石灘。從來,人們經常聽到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實行所謂「高技術禁運」,而現在「天鯤號」則被列為我國禁止出口商品清單。  20年前,我國還只能設計產量150立方米、200立方米小型挖泥船。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抵達深圳 助陣2020中國海洋經濟...
    2020年10月13日,「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抵達廣東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助陣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天鯤號」是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標準疏浚能力每小時6000立方米,遠程輸送能力15000米。可實現自動挖泥、監控及無人操控。
  • 2020大國重器裡的「泰興身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大國重器 牽涉國脈國運 關係民族盛衰 鍛造國之重器 也從不缺泰興元素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船公眾開放日
    天鯤號▼10月14日,「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開放首日便吸引了千餘名參觀者前來探營。此外,還可上船參觀「天鯤號」船,該船是我國首艘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款綠色環保、高效智能的雙槳、雙轉動導流管、全電力驅動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因受容量限制,當天海博會組委會分6個預約時段組織市民輪流登船參觀,每個參觀時段為60分鐘,讓市民親眼一睹「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船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