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天鯤號」有多牛?可用削巖如泥來形容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新華社天津11月7日電 無論是蘇伊士運河開挖、巴拿馬運河拓寬,還是遠海島礁建設,超大型疏浚及填海造陸工程都離不開鋼鐵巨輪——重型絞吸船的身影,絞吸船也因此被廣大網友喻為「造島神器」。

  

  英姿颯爽的「天鯤號」。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

  由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新一代國之重器——「天鯤號」自航絞吸挖泥船日前成功下水。「天鯤號」全船長140米,型寬27.8米,型深9米,最大挖深35米,絞刀電機最大功率可達7500千瓦。

  這是目前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船。中國自航絞吸挖泥船的自主研製實力再一次讓世人驚嘆。

  

  「天鯤號」為目前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船。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

  除體量巨大,「天鯤號」還是國內首艘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

  「『天鯤號』是迄今為止國內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最先進絞吸挖泥船。」交通部全國水運工程建造師顧明說。

  從整船進口,到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再到國內自主設計建造……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中國製造業這些年發生巨變,「天鯤號」的誕生具有裡程碑意義。

  

  「天鯤號」船側一隅。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

  「它標誌著我國已經能夠自主設計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實現了該船型關鍵技術的突破,大幅提升了我國疏浚業的核心競爭力。」船舶設計師、中船工業第708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費龍說。

  與大名鼎鼎的前輩「天鯨號」相比,「天鯤號」已全面超越,多項性能位居亞洲第一、世界領先水平。「天鯤號」絞刀電機總功率6600千瓦,最大功率7500千瓦,挖掘巖石、淤泥等不同土質均不在話下,挖掘系統功率等多項性能領先國際同行。

  

  工人們在「天鯤號」上作業。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

  升級版的「天鯤號」有多牛?

  顧明介紹,「天鯨號」每小時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填滿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半米深的坑,用「削巖如泥」來形容毫不誇張。

  如此,作為「天鯨號」的升級版,新一代設備「天鯤號」投入使用後必將為中國疏浚業再添羽翼。

  ——它是國內首艘採用全電力驅動的自航絞吸挖泥船,不但實現功率最大程度有效利用、設備安全運轉,更有助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

  ——它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統,可實時顯示疏浚三維土質、推算潮位、管理能效、智能自動挖泥。

  

  枕戈待旦的「天鯤號」。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

  中交天津航道局副總工程師、「天鯤號」監造組組長王健介紹,2011年10月,中國工信部、財政部聯合批覆「5000千瓦絞刀功率絞吸式疏浚船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由天航局牽頭組織,中船工業第708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單位參研,強強聯合組成研發生力軍。

  研發團隊先後化解橋梁耳軸對接難題,使1600餘噸重的橋梁安裝對接誤差控制在毫米級;攻克柔性鋼樁臺車定位系統技術難題,使船體在大波浪中能吸收衝擊能量……

  「這些創新使船在特殊海域能抗住九級風浪。」天航局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丁樹友說。

  丁樹友說,近年來,國產疏浚裝備還借「一帶一路」積極出海,遠赴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在海外擎起了中國疏浚的旗幟。記者:毛振華

(責任編輯:孫丹)

相關焦點

  • 疏浚「大國重器」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圖為「天鯤號」模型吸引眾多目光。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疏浚「大國重器」不再受制於人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不久前成功下水,目前即將出海試航。
  • 登上傳說中的中國「造島神器」:削巖如泥 嚴禁出口
    這一疑問在參加環球時報-環球網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當代中國奇蹟之旅」期間慢慢被解開——以「天鯨」號自航絞吸式挖泥船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國重器」,帶給與其共患難的中國員工太多自豪感。「拳頭」,削巖如泥7月23日,廣州南沙港籠罩在煙雨中,《環球時報》記者一行人乘坐接駁船從碼頭出發。約20分鐘後,一艘鮮亮的黃藍配色的巨船出現在灰濛濛的遠處。
  • 中國又一「國之重器」首次海試,英國人:這也太厲害了
    剛剛得到消息,我國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開始為期3天的海試,這是自2017年「天鯤號」下水,時隔一年後的又一則喜訊。據悉,這是「天鯤號」首次接受海洋的考驗,意味著「天鯤號」由設計圖紙變成了國之重器。「天鯤號」監造組組長表示,此次海試主要來監測船舶是否有隱患,同時還要針對「天鯤號」的動力、推力、雷達等進行調試。另外,由於此次是「天鯤號」首次海試,還面臨了許多未知的考驗。
  • 我國完全自主設計的造島神器「天鯤號」有多牛
    神器當然不是一天建成的,「天鯤號」的前身是「天鯨號」,看名字就知道鯤比鯨厲害。在《莊子·逍遙遊》裡這樣記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這艘以傳說中的大魚命名的「天鯤號」比「天鯨號」具體強在哪裡?在國際上又有著怎樣的江湖地位?
  • 今晚七點,「國之重器」 等你來聘!
    今天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空中系列招聘會再度「起航」繼6月18日「千億大道」專場後本次「國之重器」專場活動將邀請更多頭部企業帶來更多利好!「一流」國之重器一流企業宣講頭部引力助學子安居樂業本場「國之重器」空中招聘將邀請以下公司
  • 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那中國「重器」是什麼?絕不是飛機大炮
    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2018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是: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材料說的一點都沒錯,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那麼我國最霸氣最能稱得上國之重器的逆天神獸到底是什麼?沒有重器,保衛山河全憑血;沒有重器,守護家鄉靠肉堆;沒有重器,落後就要挨打;沒有重器,人家就敢騎在你的頭上撒尿!那麼所謂的重器就是能夠造飛機,坦克,大炮,軍艦的機器呢?然後並不是,這些東西很多國家都有,甚至保加利亞都有,甚至都有全套。
  • 玉者,國之重器,中國人為何對玉如此情有獨鍾
    記得《雪豹》裡有一個場景,周衛國對其父說自己要去報考中央軍校,要保家衛國。他父親周繼先給了他一塊玉,問他是否明白?周衛國回答了一句「玉者,國之重器」,然後拜別了其父前往了南京。周衛國說,玉者,國之重器,是明白了他父親支持他要去報考軍校,保家衛國的志向。而且他父親從小也教導他們兄弟三人,個人得失榮辱,比之國家利益那是微不足道。當然我不是來說這部劇的,而是針對那句「玉者,國之重器」,來簡單的聊一聊中國人對於玉石的那種獨有的情感。
  • 又一「國之重器」!9月底將在天津完成正負零
    這是繼貴州天眼(FAST)之後的又一「國之重器」,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天津北方網訊:全球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這是對建成後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裝置項目」)最清晰的描述。
  • 國之重器的煉成也是一代人的結晶
    習近平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如何認識這個國之重器?應該站在一個歷史發展的高度之上,一方面,要有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另一方面,在發展方面,應該有所取捨,突出重點,積極把握住特定的發展機遇或者是時機。正如習總書記強調,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 中國之「最」 | 動力澎湃,大國重器背後的「蓄力者」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上天攬月,下海捉龍,入地萬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發憤圖強、攻堅克難將千百年來的夢想一個個變為現實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一個個「超級工程」厚積薄發一項項「大國重器」閃耀世界中國強國之路走得穩且紮實而這背後離不開為之蓄力的「利器」空中造樓機「廻轉塔機」填海造陸小能手「天鯤」號......
  • 聚焦|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創新療法更快來到患者病床邊
    聚焦 |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創新療法更快來到患者病床邊 2020-12-21 1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眼」年薪10萬招不到人,過低「人頭費」支撐不起「國之重器」
    「人頭費」過低致「國之重器」難吸引優秀人才根據科技媒體報導,被譽為「國之重器」的貴州天眼按新的個稅計算,10萬年薪意味著,每月稅前七千出頭,稅後到手五千多一些。對於這樣的「科學家」待遇,很多朋友大搖其頭。國之重器「天眼」FAST望遠鏡(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上一次感動全中國,是在2017年9月基礎設施完成之際,也是首席科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先生去世的時候。
  • 國之重器 未來可期
    3年來,復興號家族不斷添丁,適應不同運用環境的時速350公裡8輛短編組復興號、時速350公裡16輛長編組復興號、時速350公裡17輛超長編組復興號、時速160公裡動力集中型復興號、時速350公裡智能型復興號等上線運營。投入運用的超800標準組復興號,滿足更多地區更多旅客的出行需求。
  • 中國探索海洋的「超級裝備 細數大國重器「英雄譜」
    過去,這樣的安裝只能在深海完成,僅安裝費就需要1000多萬元。現在,中國工程師把安裝成本降到了十分之一。     最牛實力: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臺。它可以在水深超過3000米的海域作業,最大鑽井深度15240米。能夠確保12級颶風下,開採過程依然平穩、安全。
  • 「深海一號」將抵深圳 「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20海博會
    據悉,海博會期間將推出配套活動,「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等實船將在深圳亮相展示。  2020海博會上,10月14-16日期間將開放1680個名額供市民免費參觀「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屆時,公眾可以近距離接觸「大國重器」,感受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實力。網上預約通道將於10月10日上午10時在海博會官微「海洋經濟博覽會」和海博會官網開啟。
  • 「國之重器」跨入「20」時代
    「以殲-20戰機為代表的『國之重器』已闊步邁入『20』時代,中國空軍戰略轉型開啟『加速跑』。」當天在珠海舉行的空軍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殲-20總設計師、首飛試飛員及首支列裝的作戰部隊指揮員一致表示。 作為殲-20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偉認為,這次航展中殲-20飛行的表演和動作很到位。
  • 稀有鈦寶石讓「國之重器」生輝
    這是一塊鈦寶石,晶瑩剔透,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它跟旁邊的「國之重器」有啥關係?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鈦寶石課題負責人杭寅研究員對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這塊大尺寸鈦寶石,人們眼裡的美麗裝飾用品,卻具備大「能量」。它是大科學實驗裝置——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核心關鍵材料之一,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進行雷射能量的放大,實現拍瓦級高峰值功率的雷射輸出。
  • 年薪十萬卻招不到人,被譽為「國之重器」的它,難道無人看守嗎?
    近日,被譽為「國之重器」的貴州天眼FAST望遠鏡,明年上半年就將開啟24小時觀測了。為此FAST也準備面向全國開始了招聘,FAS此次打算招募24人,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那為什麼卻招不到什麼人呢?這不免讓人有些疑惑,那它到底有什麼應聘條件呢?據招聘啟事中顯示,這次招聘主要涉及數據處理,數據中心運營和通信維護等崗位。
  • 打造海洋科研的「國之重器」
    打造海洋科研的「國之重器」——探訪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6月的山東青島即墨鰲山灣,草木初盛,碧波湧動,蓬勃如少年。「運行兩年來,海洋國家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計民生重大關切,以五大戰略任務和八大產業方向為核心,依託青島、聯動全國、面向世界,建設一流的綜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