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者,國之重器,中國人為何對玉如此情有獨鍾

2020-12-17 青丘靈墟

記得《雪豹》裡有一個場景,周衛國對其父說自己要去報考中央軍校,要保家衛國。他父親周繼先給了他一塊玉,問他是否明白?周衛國回答了一句「玉者,國之重器」,然後拜別了其父前往了南京。

周衛國說,玉者,國之重器,是明白了他父親支持他要去報考軍校,保家衛國的志向。而且他父親從小也教導他們兄弟三人,個人得失榮辱,比之國家利益那是微不足道。當然我不是來說這部劇的,而是針對那句「玉者,國之重器」,來簡單的聊一聊中國人對於玉石的那種獨有的情感。

雖說黃金值錢,可是在中國,卻沒見有哪個家族會把黃金作為傳家寶代代傳承,反而是玉石常被當做家傳寶物,並且在價值上,玉石無論是收藏還是販賣,其價格都要比黃金高。

而且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就對玉石有一種不同於金銀的喜好,而且與其說是喜好倒不如說是崇尚。各種對於玉石的讚美之詞,比如:瓷雖美矣,然不如玉之美;且不聞無玉不成國;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物之重寶,國之重器,非有貴玉者也等等。

從這些話裡就能夠看出來,中國人對於玉石是有著多麼的重視、尊崇和情有獨鍾。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會對玉石有如此的感受呢?

其實玉石作為一種裝飾品與雕刻品,早在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被人們所發現與接受。在那個原始的時期,先人們發現了這種藏於石頭之中的美麗之物,並且將其從石中剝離了出來,開始作為一種特定的器具。

後來人們逐漸掌握了玉石的特徵,與各種打磨玉石的技術。後來這些表面美觀,硬度也還不錯的於是便被人們廣泛的用於各個方面,像是祭祀、禮儀、佩戴、收藏等等方面。

後來還演化出了一種「玉文化」。早在西周時期,就有根據不同品種與形狀的玉來作為身份等級的一種區分。

春秋戰國時期,因為打磨過後的玉石有著別的器物不具有的潔白光澤,玉石也被人們用來比喻君子的德行。《詩經》裡說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諸子百家還將玉石賦予了「德」的內涵,像什麼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說廣泛傳播,並被全社會所接受,慢慢的玉也便與德行成為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後來秦始皇將和氏璧做成了做成了傳國玉璽,玉石的地位一下子就被提升到了國家層面,成了封建王朝最高權力的象徵。

而且在那個迷信思想盛行的封建時代,人們相信鬼神傳說,君王等有權勢的人還在追求長生,這個時候玉石又有了一種新的象徵意義。人們相信玉是一種能夠超越生死,溝通鬼神,容納天地之氣的神物,而且具有闢邪除穢與延年益壽這種超自然的力量。活人佩戴玉石可以長壽驅邪,死人佩戴可以保持屍體不腐。因為人們的這種迷信,從漢代開始就有了陪葬用的金縷玉衣。

而且在其後的每一個封建王朝的祭天祭祖等大型的祭祀活動中,所使用的主要的容器便是玉器或青銅器。

結合歷史來看,可以說玉石在古代是有著不一樣的地位與意義的。而且在我國,玉石家族的規模還非常的龐大,直至今天,人們也沒有明確地統計出,中國到底有多少種玉石。

玉石,這種有著濃厚中國元素、中國文化內涵的器物,從遠古的新石器時代被發現,到後來的部落時代作為一種文化象徵,中國龍玉器的出土就是代表,再到後來用於區分身份等級,祭祀,佩戴,直至形成「玉文化」。

可以說玉石是伴隨著中華文化一路走過來的,見證了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興盛榮辱,已經成為了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徵。也許正是因此,在漫長的歲月裡,中國人才會對玉石如此的情有獨鍾,也才會有那句「玉者,國之重器」的榮譽。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那中國「重器」是什麼?絕不是飛機大炮
    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2018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是: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材料說的一點都沒錯,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那麼我國最霸氣最能稱得上國之重器的逆天神獸到底是什麼?沒有重器,保衛山河全憑血;沒有重器,守護家鄉靠肉堆;沒有重器,落後就要挨打;沒有重器,人家就敢騎在你的頭上撒尿!那麼所謂的重器就是能夠造飛機,坦克,大炮,軍艦的機器呢?然後並不是,這些東西很多國家都有,甚至保加利亞都有,甚至都有全套。
  • 今晚七點,「國之重器」 等你來聘!
    今天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空中系列招聘會再度「起航」繼6月18日「千億大道」專場後本次「國之重器」專場活動將邀請更多頭部企業帶來更多利好!「一流」國之重器一流企業宣講頭部引力助學子安居樂業本場「國之重器」空中招聘將邀請以下公司
  • 又一「國之重器」!9月底將在天津完成正負零
    這是繼貴州天眼(FAST)之後的又一「國之重器」,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天津北方網訊:全球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這是對建成後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裝置項目」)最清晰的描述。
  • 國之重器的煉成也是一代人的結晶
    習近平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如何認識這個國之重器?應該站在一個歷史發展的高度之上,一方面,要有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另一方面,在發展方面,應該有所取捨,突出重點,積極把握住特定的發展機遇或者是時機。正如習總書記強調,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 中國人的驕傲!"國之重器""三喜臨門"
    天舟一號讓走向深空更近一步,國產大飛機讓夢想翱翔於藍天之上,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向地球深部進軍……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國重器」的突破刷屏了。
  • 國之重器 未來可期
    國之重器,未來可期。
  • 「天眼」年薪10萬招不到人,過低「人頭費」支撐不起「國之重器」
    「人頭費」過低致「國之重器」難吸引優秀人才根據科技媒體報導,被譽為「國之重器」的貴州天眼國之重器「天眼」FAST望遠鏡(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上一次感動全中國,是在2017年9月基礎設施完成之際,也是首席科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先生去世的時候。
  • 聚焦|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創新療法更快來到患者病床邊
    聚焦 |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此次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掀開面紗,標誌著全國轉化醫學網絡「弓滿待發」,「國之重器」——轉化醫學大設施正式從全面建設階段,昂首邁入引領行業全速發展新階段。總投資近10億元,聚力「總攻」重大疾病「國之重器」承載的健康夢想,正在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一一具象化。
  • 「國之重器」跨入「20」時代
    「以殲-20戰機為代表的『國之重器』已闊步邁入『20』時代,中國空軍戰略轉型開啟『加速跑』。」當天在珠海舉行的空軍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殲-20總設計師、首飛試飛員及首支列裝的作戰部隊指揮員一致表示。 作為殲-20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偉認為,這次航展中殲-20飛行的表演和動作很到位。
  • 中國人為何如此崇拜祖先
    中國人普遍缺少宗教信仰,終極關懷也就存在嚴重欠缺。作為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總是需要找到一種永恆的價值歸屬感。但是,人即使是能夠長命百歲,也終究也難逃一死。人的生命有限,但人又要追求永恆的價值,這種看似難以解決的難題,在西方文化觀念下,是通過宗教的途徑去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下,並沒有這樣能夠解決終極懷的宗教。
  • 航母作為國之重器,如果每個中國人捐款100元,能造多少艘?
    航母是國之重器,是國家綜合實力的代表和象徵,作為海上巨無霸的航母同樣也是燒錢巨無霸。每一艘航母的造價都相當昂貴,而造的起航母並不代表能夠用得起航母,後續的配套設施,燃料使用,維修維護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 稀有鈦寶石讓「國之重器」生輝
    這是一塊鈦寶石,晶瑩剔透,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它跟旁邊的「國之重器」有啥關係?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鈦寶石課題負責人杭寅研究員對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這塊大尺寸鈦寶石,人們眼裡的美麗裝飾用品,卻具備大「能量」。它是大科學實驗裝置——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核心關鍵材料之一,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進行雷射能量的放大,實現拍瓦級高峰值功率的雷射輸出。
  • 在駕駛室為總書記解說,工程師朱長建解密起重機「國之重器」
    為何會從徐工眾多明星產品中脫穎而出?該臺起重機的設計者——深耕起重機械領域22年的專家、徐工集團工程師朱長建向澎湃新聞進行了解密。提到12日下午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場景,46歲的朱長建至今仍難掩激動。他對澎湃新聞說,作為技術人員代表,他向坐在駕駛位上的總書記介紹起該臺起重機的技術、性能、價格等。
  • 年薪十萬卻招不到人,被譽為「國之重器」的它,難道無人看守嗎?
    近日,被譽為「國之重器」的貴州天眼FAST望遠鏡,明年上半年就將開啟24小時觀測了。為此FAST也準備面向全國開始了招聘,FAS此次打算招募24人,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那為什麼卻招不到什麼人呢?這不免讓人有些疑惑,那它到底有什麼應聘條件呢?據招聘啟事中顯示,這次招聘主要涉及數據處理,數據中心運營和通信維護等崗位。
  • 遊戲裡的武直20直升機不一樣,國之重器利刃出擊,又一款傑作!
    遊戲裡的武直20直升機不一樣,國之重器利刃出擊,又一款傑作!空中利刃出擊,武直20直升機聯動《重裝上陣》,玩家:自豪!眾所皆知,武直20直升機填補國內空白型號的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直20」在東北北部某機場成功進行了首飛, 直20成功首飛,預示其將成為我國未來通用直升機裝備的主力,從而真正為中國陸軍「插上翅膀」,並有可能發展成艦載機等型號。
  • 「國之重器」投入使用,美媒表示肯定,比殲-20、殲-31都要先進
    5月26日,由我國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進行了首次某型號的實驗,並且獲得了首次實驗的數據。而且經過專家的確定,風洞的流場非常的穩定,相關的數據也和當時設置的需求相吻合,而這也說明FL-62風洞已經具備了承接各型號實驗的能力。而且據相關報導稱,FL-62風洞在24號之間就已經完成了最後一次流場噪音測試的實驗。
  • 打造海洋科研的「國之重器」
    打造海洋科研的「國之重器」——探訪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6月的山東青島即墨鰲山灣,草木初盛,碧波湧動,蓬勃如少年。
  • 讓人們多它情有獨鍾?-玉風情老楊
    大家好,我是玉風情的老楊。喜歡翡翠的朋友和想了解更多翡翠資訊的朋友給個關注,謝謝!您的支持是老楊創作的最大動力!今天老楊要跟大家討論的是:「眾多款式中,為什麼很多人只對翡翠山水牌情有獨鍾?」難道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 中國又一「國之重器」首次海試,英國人:這也太厲害了
    據悉,這是「天鯤號」首次接受海洋的考驗,意味著「天鯤號」由設計圖紙變成了國之重器。「天鯤號」監造組組長表示,此次海試主要來監測船舶是否有隱患,同時還要針對「天鯤號」的動力、推力、雷達等進行調試。另外,由於此次是「天鯤號」首次海試,還面臨了許多未知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