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全球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這是對建成後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裝置項目」)最清晰的描述。這是繼貴州天眼(FAST)之後的又一「國之重器」,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天津北方網訊:全球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這是對建成後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裝置項目」)最清晰的描述。這是繼貴州天眼(FAST)之後的又一「國之重器」,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去年10月,項目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破土動工。
今年的「五一」假期,建設者們依然通宵達旦,在這個佔地面積十萬平方米的施工現場攻堅克難。作為天津市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眼下,大科學裝置項目正處於土方開挖完成與基礎底板施工的轉折關鍵期,預計今年9月底,將完成該項目核心部分實驗中心的正負零節點。
因為疫情,今年的春天和往年有些不一樣,但對於項目負責人中建八局華北公司的李富強來說,這個「五一」假期和往年卻是一樣的。「作為生產一線的管理者,本就應該堅守施工現場,用勞動來慶祝節日,只有保證施工生產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我才覺得放心。更重要的是,眼下防疫工作沒有結束,這麼長的假期,一定要嚴格管控好假期的人員流動問題……」
「建成後的大科學裝置就是我現在站的這個位置,它可以模擬一個7層住宅的地震試驗效果,能達到9級的設防加速度!同時,還能模擬地震與次生海嘯、洪水等其他多種災害共同作用下的有效荷載,可以為跨海大橋、超長隧道、水利水電、海底管線、海上平臺、大型核電站等『超級工程』的建設保駕護航,全面提升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能成為這個『國之重器』的建造者,我深感榮幸,不敢放鬆,也不能放鬆……」說起建設,項目總工程師於海申滔滔不絕。
但聊到家裡,他又滿是愧疚。「我女兒的生日正好在『五一』期間,去年『五一』就在項目上沒回家,今年因為疫情,春節後也一直沒回家,前些天給家裡打電話,女兒還問我能不能回去陪她過生日……但工程現在正是關鍵期,『國之重器』早一天建成,也算是我們為國家盡一份力!」於海申說。(津雲新聞編輯李松達)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