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 全國垃圾議題的環保組織原來是這麼個情況

2021-02-15 零廢棄聯盟

圖:巴索風雲分享中國的垃圾問題

2015年12月,零廢棄聯盟和合一綠學院共同做了一項中國民間垃圾議題環保組織發展狀況的調查,並於2016年5月20日,和合一綠學院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中國民間垃圾議題環境保護組織發展調查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

這次調查以2014年為基準年,對民間垃圾環保組織的基本信息、人員結構、工作手法和組織發展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儘量從不同層面向讀者展現垃圾議題環保組織的發展狀況。調查共向56家民間垃圾議題環保組織投放問卷,收到了35份有效問卷。

一起看看《報告》都發現了什麼,拿報告中的兩個圖表舉例子:

1)發起成立時間:

35家組織中,僅有4家組織發起成立於2000年以前,5家組織成立於2000-2005年;2006後,垃圾議題環保組織快速增長,其中11家組織成立於2006-2010年,15家組織成立於2011-2014年。

2)2014年度資金來源佔資金總額的比例:


2014年度,35家組織資金來源佔資金總額的平均比例中,基金會資助佔近40%,為垃圾環保組織資金的主要來源,政府委託/資助、企業資助、個人捐贈分別佔24.43%、19.51%、5.9;會員費級其他形式資金來源分別佔8.26%、2.37%。


圖:合一綠學院項目總監祝麗華在發布《報告》

綜合發現:

1. 垃圾環保組織處於發展階段,組織數量少、規模小

根據合一綠學院建立的中國環保組織資料庫所收錄的數據,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全國 512 家民間環保組織中,僅56 家環保組織工作涉及垃圾議題,約為環保組織總量的十分之一。

垃圾環保組織不僅組織數量少,整體規模也偏小。在35家接受調查的垃圾環保組織中,超過一半的組織開展垃圾議題的工作比重不到40%,組織平均員工的擁有量僅為5.67名,員工數量在1-6名的組織佔比80%。

2. 資金短缺或成發展最大壁壘

垃圾環保組織籌資渠道依賴於基金會與政府購買服務,2014年垃圾環保組織的資金來源中基金會佔第一位,政府委託/資助也緊隨其後佔有相當比例,企業資助位列第三,而個人捐贈、會員費及其他籌資來源則僅佔16%。

相較於其他環保組織,垃圾環保組織的資金較薄弱。近75%的組織2014年籌款額在100萬以下,更有20%的組織2014年籌款額在10萬元以下。外界資金的注入不足,顯然已極大的限制了垃圾環保組織的發展。

3. 關注領域偏重嚴重,農村生活垃圾受冷落

垃圾環保組織的議題偏重較嚴重。35家垃圾環保組織中,九成以上都關注城市生活;僅9家涉及農村生活垃圾領域,佔比25.71%;而電子垃圾和工業垃圾則更少有組織關注。同時,從工作手法領域中可看出,7成以上組織關注點集中在前端的社區垃圾減量,僅6家開展末端監督工作。

4. 工作手法日趨專業化,不同領域手法迥異

垃圾議題主要包含前端減量和末端監督兩大領域,其領域的不同也導致工作手法的極大分化。社區垃圾減量善於同政府合作,近9成與當地政府有合作,其社區垃圾分類覆蓋能力也日益增長,3家甚至覆蓋社區達50個以上;末端監督領域善於運用信息申請公開、調查研究和法律訴訟;政策倡導領域則多使用發布調研數據、遊說人大代表等方式開展工作。

在35家組織中,有6成以上組織都曾推動過某項垃圾管理政策的改變,從工作手法選擇和成果觀察,垃圾環保組織專業化水平已日趨成熟。

更多報告的詳細發現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哦~

零廢棄聯盟成立於2011年12月10日,是一個由全國多家公益組織和公眾代表共同發起的行動網絡與合作平臺,致力於推動我國垃圾危機的解決,促進政府、企業、學者、公眾及公益組織等社會各界在垃圾管理過程中的對話與合作。

相關焦點

  • 堅持生態優先謀發展 盤點十年兩會環保議題
    【中國環保在線 一周看點】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不斷升溫,逐漸成為國家高度重視的議題。隨著全國兩會舉行,聚焦民生的環境治理再成熱點議題。事實上,不僅僅是今年兩會,往年也是如此,環保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十年來,兩會上的環保線索。
  •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盧思騁:環境議題在中國不再是邊緣議題
    1992年,盧思騁參加了聯合國在巴西舉辦的環境與發展大會,受這次參會的影響,他決心從事與環保相關的工作,希望參與中國的環境保護變革。 盧思騁曾先後在多個環保組織任職,曾擔任過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參與過多家民間環保組織的治理,包括擔任自然之友執行理事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秘書長等職位。
  • 公民環保行為調查報告:八成受訪者能夠做到不隨手亂扔垃圾
    生態環境部所屬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最新發布的《公民環保行為調查報告》顯示,79.85%的受訪者能夠準確識別生活垃圾分類標誌,80.88%的受訪者能夠做到不隨手亂扔垃圾。《公民環保行為調查報告》(簡稱《報告》)採取實地調查和網絡調查兩種方式開展。實地調查方面,此次調查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哈爾濱、西寧、烏魯木齊等12個城市開展,發放問卷5679份,最終回收問卷4510份,回收有效問卷數4363份,問卷有效率94.74%。
  • 讓環保深入社區肌理 彩生活組織業主參觀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
    6月5日,正值世界環境日,彩生活服務集團[HK1778]彩生活慈善基金會組織社區業主走進深圳南山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參觀、實踐活動,讓環保低碳、生態保護理念更貼切的深入業主心中,助推社會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
  • 爐排爐vs流化床 全國1202臺垃圾焚燒爐分布統計報告
    爐排爐vs流化床 全國1202臺垃圾焚燒爐分布統計報告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2020年1月,生態環境部運營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公開平臺正式對外公開。清氣團、上海青悅和蕪湖生態中心,三家組織發起的垃圾焚燒ESG環境績效平臺研究團隊,對上述信息進行了詳細收集後,按照品牌地區等維度進行了基本信息的數據檢索和統計分析。相關信息網址如下:http://esg.epmap.org接下來,研究團隊從爐型維度來概括介紹中國垃圾焚燒企業和處理能力的勢力分布情況,有如下發現。
  • 天津濱海青年夢想家組織暑期環保主題實踐活動
    天津濱海青年夢想家組織暑期環保主題實踐活動伏天的驕陽似火,戶外氣溫頗高。但是各小組裡面都有著適應能力強,善於組織勇於擔當的同學,在他(她)們的積極帶動下,主動發言,引導大家共同討論,帶動全組分工協助,寂靜的現狀很快就被打破了,同學們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作品。
  • 全省50餘家青少年環保組織和環保社團 共同發起實施「垃圾分類...
    12月7日至8日,團省委社會聯絡部聯合黔仁生態舉辦了「夥伴計劃——貴州省青少年環保社團骨幹力量培訓以及全省青少年環保組織年會」。12月8日,全省50餘家青少年環保組織和環保社團共同發起實施「垃圾分類·青春助力」行動倡議。
  • 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被「環保」綁架的「無知、天真」少女
    格雷塔每次發表的言論都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說她是環保鬥士,有人質疑她如此崇尚環保的人,自己卻用這麼多塑料製品,還浪費食物。她願意為了環保流眼淚,就是為了自己能夠自由的使用塑料製品和不吃麵包邊角。」甚至還繼續表示:「她就是個脾氣暴躁的瑞典人,只會坐著所謂的帆船做做樣子,演講裡也沒給出任何解決方案!
  • 瓊海組織學生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倡導文明環保理念
    8月17日,由省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綠色自貿港,巾幗環保行」巡迴宣傳活動走進瓊海市。活動通過進行垃圾分類、禁塑小知識有獎問答,發放環保袋、組織學生參加海南環保袋創意設計大賽等環節,引導廣大學生及家長認識禁塑、常見垃圾分類箱、生活垃圾如何分類等內容,倡導文明環保理念,共同呵護美麗家園,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 《臺灣環保行》紀實報告
    2014年12月下旬,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組織國內相關企業單位組成團隊赴臺灣參觀學習,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先後拜訪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實地參觀了三個垃圾焚燒發電廠,聽取了主管部門對臺灣垃圾焚燒整體情況與監督管理以及各焚燒廠的現場交流;杭州錦江集團綠能(杭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成員單位參加了本次臺灣環保行,
  • G20@大阪|除了大國外交,東道主還想談談環保與性別議題
    此前根據路透社報導,作為東道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G20峰會能關注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女性勞工的賦權、海洋塑料垃圾的減少以及網絡數據治理的全球規則討論等議題。根據報導,安倍晉三上月表示,海洋塑料問題將是「G20峰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並補充說希望日本能夠發揮領導作用。根據《衛報》報導,本月早些時候在日本舉行的G20成員國環境部長會議同意設立一個國際框架,呼籲成員國採取措施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但並沒有設定具體的數字目標。
  • 第五屆全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大會召開,與會代表參觀鄭州鼎盛!
    來自各省、市有關政府部門領導,中華環保聯合會相關領導,國內外專家、學者,設計研究院和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代表參會,共計700餘人出席本次大會。第五屆全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大會召開第五屆全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大會召開出席本次大會的主要領導和嘉賓有: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生態環境部原總工程師楊朝飛,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謝玉紅、中華環保聯合會固危廢及土壤汙染治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高原
  • 報告|未來十年 全球環保市場增長在亞洲——BFA創新報告
    原創 博鰲亞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 收錄於話題#創新報告20個2020年12月2日,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了《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專題研究報告,此份報告是博鰲亞洲論壇就科技創新發布的首份專題研究報告,對亞洲的創新發展進行了總體分析與評估。
  • 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外賣垃圾環保問題受關注!
    前不久,環保組織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以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為由,將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訴至法院。如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產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周末不想做飯又想改善夥食,北京市民劉科以前經常點外賣。
  • 從議程看議事規則——解析本年度最後一次人大常委會會議議題
    緊扣中央重大決策,審議多項生態環保議題  汙染防治是黨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此次會議將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國務院關於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工作情況的報告等多項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議題。
  • 新加坡在垃圾上建環保島 有完整自然生態系統
    ■實馬高島為新加坡處理了全國90%的垃圾同時,還因環保做得成功而成為當地熱門旅遊景點。這個垃圾填埋區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垃圾場。事實上,這是一個人造島,就像自然保護區一樣,儘管在這個像公園一樣的人造島下面,掩埋著980萬噸經焚燒後的廢棄垃圾。而且,最特別之處在於,它為新加坡處理了全國90%的垃圾同時,還能維持一個完整自然生態系統的「活躍」垃圾填埋場,並且因環保做得成功而成為當地熱門旅遊景點。
  • 垃圾焚燒發電廠——環保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中國十處超美垃圾焚燒發電廠環保和藝術的完美結合超乎你的想像 「 在全國掀起垃圾分類熱潮的同時,全國各地的垃圾發電項目如雨後春筍一般,項目接二連三的建設, 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都會「吃掉」成百上千噸的垃圾
  • 「粵能環保」深耕垃圾分類藍海市場,提供智能垃圾分類系統解決方案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於2018年,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此後,一場踐行「垃圾分類」的新時尚,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
  • 旁觀者變核心力量:民間環保組織「進化論」
    在他們的背後,整整2005年一年中,中國環保NGO組織已經開始登上主流舞臺,他們逐漸變得不再孤獨。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嶽說,這是環保執法機關的天然同盟軍。從金光APP到圓明園環保NGO在2005年的登場沒有任何「新意」——依舊是因為他們公開了一些報告,而這些報告指明了某些機構或者企業不環保,然後招致反彈,最終雙方在媒體上展開對決。
  • 「塑料垃圾重喚新生」 ——會德豐國際廣場環保藝術展迎接第12個...
    2020年6月8日,聯合國第12個「世界海洋日」。當天在滬上高端辦公樓會德豐國際廣場上班的一萬餘名職場白領及往來南京西路的上海市民,近距離欣賞了由法國環保藝術家Gilles Cenazandotti 用廢棄塑料和海洋垃圾為原料悉心打造的帝企鵝、海龜、熊貓、獵豹、信天翁等5款1:1生動還原的瀕危動物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