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巴索風雲分享中國的垃圾問題
2015年12月,零廢棄聯盟和合一綠學院共同做了一項中國民間垃圾議題環保組織發展狀況的調查,並於2016年5月20日,和合一綠學院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中國民間垃圾議題環境保護組織發展調查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
這次調查以2014年為基準年,對民間垃圾環保組織的基本信息、人員結構、工作手法和組織發展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儘量從不同層面向讀者展現垃圾議題環保組織的發展狀況。調查共向56家民間垃圾議題環保組織投放問卷,收到了35份有效問卷。
一起看看《報告》都發現了什麼,拿報告中的兩個圖表舉例子:
1)發起成立時間:
35家組織中,僅有4家組織發起成立於2000年以前,5家組織成立於2000-2005年;2006後,垃圾議題環保組織快速增長,其中11家組織成立於2006-2010年,15家組織成立於2011-2014年。
2)2014年度資金來源佔資金總額的比例:
2014年度,35家組織資金來源佔資金總額的平均比例中,基金會資助佔近40%,為垃圾環保組織資金的主要來源,政府委託/資助、企業資助、個人捐贈分別佔24.43%、19.51%、5.9;會員費級其他形式資金來源分別佔8.26%、2.37%。
圖:合一綠學院項目總監祝麗華在發布《報告》
綜合發現:
1. 垃圾環保組織處於發展階段,組織數量少、規模小
根據合一綠學院建立的中國環保組織資料庫所收錄的數據,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全國 512 家民間環保組織中,僅56 家環保組織工作涉及垃圾議題,約為環保組織總量的十分之一。
垃圾環保組織不僅組織數量少,整體規模也偏小。在35家接受調查的垃圾環保組織中,超過一半的組織開展垃圾議題的工作比重不到40%,組織平均員工的擁有量僅為5.67名,員工數量在1-6名的組織佔比80%。
2. 資金短缺或成發展最大壁壘
垃圾環保組織籌資渠道依賴於基金會與政府購買服務,2014年垃圾環保組織的資金來源中基金會佔第一位,政府委託/資助也緊隨其後佔有相當比例,企業資助位列第三,而個人捐贈、會員費及其他籌資來源則僅佔16%。
相較於其他環保組織,垃圾環保組織的資金較薄弱。近75%的組織2014年籌款額在100萬以下,更有20%的組織2014年籌款額在10萬元以下。外界資金的注入不足,顯然已極大的限制了垃圾環保組織的發展。
3. 關注領域偏重嚴重,農村生活垃圾受冷落
垃圾環保組織的議題偏重較嚴重。35家垃圾環保組織中,九成以上都關注城市生活;僅9家涉及農村生活垃圾領域,佔比25.71%;而電子垃圾和工業垃圾則更少有組織關注。同時,從工作手法領域中可看出,7成以上組織關注點集中在前端的社區垃圾減量,僅6家開展末端監督工作。
4. 工作手法日趨專業化,不同領域手法迥異
垃圾議題主要包含前端減量和末端監督兩大領域,其領域的不同也導致工作手法的極大分化。社區垃圾減量善於同政府合作,近9成與當地政府有合作,其社區垃圾分類覆蓋能力也日益增長,3家甚至覆蓋社區達50個以上;末端監督領域善於運用信息申請公開、調查研究和法律訴訟;政策倡導領域則多使用發布調研數據、遊說人大代表等方式開展工作。
在35家組織中,有6成以上組織都曾推動過某項垃圾管理政策的改變,從工作手法選擇和成果觀察,垃圾環保組織專業化水平已日趨成熟。
更多報告的詳細發現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