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千裡救援:蔬菜分揀員捐造血幹細胞救助10歲患童

2020-12-14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4月24日訊 從上海到鄭州,970公裡。

疫情之下,千裡奔波,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和一份8年前的承諾。

4月20日上午,美菜網蔬菜分揀員楊玉斌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184毫升造血幹細胞,為一位年僅10歲的血液病孩子點燃「生命火種」。‍

楊玉斌捐獻造血幹細胞

手術從8點半開始,11時40分結束,一切順利,完成捐獻的楊玉斌已出院,並於次日下午飛回上海,休息幾天後將重返工作崗位。「現在只希望患者能快點好起來,因為他的生命有一部分和我有關。」楊玉斌說。  

一張特殊的「請假函」一份8年前的承諾

如果不是這封來自河南省紅十字會的公函,與楊玉斌朝夕相處的美菜網同事們還不知道他悄悄善舉的原委。

2012年5月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楊玉斌說並非一時衝動。一次義務獻血時他了解到造血幹細胞捐獻,和大家一樣,最關心的也是「捐獻後對自己的身體有什麼影響」,為此他找了醫生認真諮詢,查找了很多資料,才放下心來填寫資料並留下血樣。

時隔多年後,再次接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實現匹配,再次徵詢他是否同意捐獻時,40歲的楊玉斌坦承:「有點懵。隔了太久了,都快把這事忘了。」經過一番慎重考慮,最終,「救人」這個樸素的善意,讓他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確認捐獻,疫情期間從上海遠赴鄭州,再次進行全面複雜的體檢,每天打動員針(備註:使造血幹細胞釋放到外周血中),並最終躺上手術臺。

楊玉斌與河南省腫瘤醫院醫護人員及老家河南鎮平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合影。

楊玉斌是河南省第845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也是中華骨髓庫的第9552例。

一封來自患者家屬的感謝信

按照規定,被捐獻者的隱私受到保護。楊玉斌至今不知道受贈者姓甚名誰、來自何方,「只聽說是一個10歲的小孩。」

手術後,楊玉斌收到了一封由紅十字會轉交的來自患者家屬的手寫感謝信。說起這封感謝信的內容,楊玉斌幾乎哽咽。

楊玉斌收到的感謝信

楊玉斌說,造血幹細胞捐獻,只有千萬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匹配,所以不是想捐就能捐。如果我當時不去,對方可能就失去了這份希望,可能要在醫院受更多的苦,家庭負擔也會更重。我自己也有個13歲的孩子,我知道當父母的心情。

一份樸素的善意 一份真誠的大愛  

儘管是電話採訪,也讓記者對這個河南漢子細膩溫柔的內心有了更多了解。

他聊起多年前生病住院的經歷,「在醫院,會感受到病人的很多負面情緒。所以如果我做的事情,能減少別人的一點痛苦,就會覺得挺值的。」對陌生人的不幸,他懷著善意去體悟。

他聊起曾經開卡車跑運輸的故事,「我們卡車司機有互助聯盟,無論到了哪兒,素不相識,大家也都互相幫助,積極出力。」別人對他的點滴幫助,他一直銘記於心。

他聊起手術後,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訪部分血液病患者及家屬(非本次匹配),「有的家屬一直、一直在等捐獻,心裡絕望得快要崩潰了。我也勸他們千萬不要放棄,一定要有信心堅持下去。」他生性樂觀,心向光明。

他聊起美菜網上海三倉同事得知他去鄭州時的反應:「只聽說我要去救人,就特別乾脆地答應我請假15天,安排別的同事替班。本來我感覺要請假這麼久挺不好意思,但他們都勸我不要著急上班,好好休養。」這幾天,同事都關注著楊玉斌的情況,他也一直念叨著大家的支持。

無意間,他也聊起家人其實對他的捐獻憂慮重重——他是家裡的頂梁柱,都擔心影響他的身體,至少,多多少少會影響他出去上班掙錢。「可答應了的事情,哪能賴帳?更何況是救人性命!」他執意要給孩子做個榜樣。

 

相關焦點

  • 紀檢幹部捐造血幹細胞救廣東患者 系海南首例
    10月17日,海南第5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趙志剛在海口市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用於救助廣東一名51歲的女性白血病患者。40歲趙志剛是海南省紀委第九派駐紀檢組組長副組長,是海南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開展以來的首例公務員捐獻者,這一特殊的身份吸引了多家新聞媒體到場採訪。
  • 小夥千裡赴京捐幹細胞:想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
    湖北小夥千裡赴京捐造血幹細胞患白血病少女獲救助 捐獻者稱想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5年後,陳方俊接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得知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在做好家人思想工作後,他於本月到北京接受了捐獻手術。「人的一生,總要為家庭和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日前,陳方俊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說道。
  • 一封來自千裡之外感謝信——記河北分庫第48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李...
    李向波今年37歲,河北臨漳縣人,此時他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贈。之所以眼裡有淚,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一封來自千裡之外的感謝信。「您的勇敢讓她的生命照進了希望的光」這封信中的「她」是一個在福利院長大的8歲小女孩,同時也是李向波造血幹細胞的受捐人。感謝信中提到,女孩因嚴重的血液病從小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每個月都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輸血才能勉強維持生命,有時一個月要去兩三次。女孩相當於已經將全身的血液更換了幾十次,但是輸血不能從根本上治癒疾病,如果想治癒必須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
  • 22歲大學生慷慨捋袖捐造血幹細胞,成上海第500例捐獻者
    22歲大學生慷慨捋袖捐造血幹細胞,成上海第500例捐獻者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 2020-08-07 13:23 來源:澎湃新聞
  • 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家屬通過新聞執拗追尋捐獻者,隔空發感謝信
    「我很想知道誰是救助我爸爸的好心人,所以我排查了採集當天所有的捐獻新聞,確認了他就是那位英雄。雖然很想現在就當面感謝,但我知道紅十字會實行雙盲制度,所以只能每天刷他的新聞動態。」3月11日,捐獻造血幹細胞五天後,杭州36歲小夥子陳健收到一封隔空發來的感謝信。
  • 為救小女孩他毫不猶豫 捐完造血幹細胞又捐淋巴細胞
    但要想擺脫白血病,光靠吃藥是不夠的,有些患者可能還需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機率很低,有些患者一生也沒能等到。多一名捐獻者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就多了一份希望。  在廈門市紅十字會和市中心血站的廣泛宣傳下,越來越多人參與造血幹細胞採樣入庫,捐獻成功率也逐年增加。如今,廈門已經成功完成73例捐獻。
  • 嵊州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讓千裡之外的患者重生
    回憶起5個月前的那次造血幹細胞捐獻壯舉,36歲的裘陽謙遜地表示。2017年12月的一天,裘陽突然接到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他與北京一名29歲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配型成功。裘陽一開始還有點懷疑,後來想起自己確實留了樣本,當即毫不猶豫地回復願意捐獻。裘陽告訴記者,當時他心情很激動,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做這麼一件有意義的事。
  • 記者與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一同跨省護送
    他們,就是被稱為「生命快遞員」的造血幹細胞護送志願者。和所有快遞員一樣,他們需要將「貨品」在最短的時間內送達目的地。又和其他快遞員不一樣,他們運送的東西很特別,是被稱為「生命種子」的造血幹細胞;他們「入職」門檻非常高,首先必須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他們的運送旅途往往比較長,可能跨越數千公裡,且不容出現任何失誤。
  • 桐鄉80後捐造血幹細胞 救北京3歲小女孩的命
    血液從他的左手臂彎裡沿著導管流淌到血細胞分離機裡,然後再沿導管流回右手的血管裡。就這樣,來自他身上的造血幹細胞慢慢地被分離出來。這是一份屬於生命的禮物,周新傑知道,這份禮物能給遠在北京的白血病女孩帶去生的希望。生活中的熱心人慨然決定救助小生命今年33歲的周新傑是桐鄉衛校的一名計算機教師,他有一個體貼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女兒。
  • 水果收購最忙季節,彝族小夥放下生意到成都捐獻造血幹細胞
    今年24歲的袁夢夢,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省管理中心裡,第一位配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彝族小夥。↑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袁夢夢說,結果下午3點同一個號碼如約打來,電話那頭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省管理中心協調員伏翾宇。「我就給他說了配型成功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流程和意義,讓他考慮幾天。」伏翾宇說,幾天後再次聯繫袁夢夢,他爽快地答應了捐獻。實際上,袁夢夢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子,兩個姐姐已出嫁,剩下袁夢夢和媽媽一起生活。
  • 安醫大研究生捐造血幹細胞救廣西3歲男童
    12 月 15 日,經過幾天的住院準備,90 後研究生劉翔國在中科大附一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隨後,他的造血幹細胞將送往廣西,為一位身患地中海貧血的陌生 3 歲男孩送去重獲健康的希望。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臨床醫學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凡 18 至 45 周歲,身體健康,符合獻血條件,都可以申請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 5年捐獻全血2400毫升,本月又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花果山景區這個...
    在她看來,既然自己身體條件符合捐獻條件,就要堅持捐下去。2016年7月,許雲在獻血時獲悉了造血幹細胞捐獻事宜。熱心公益的她當場留下血樣,申請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從那一刻開始,許雲一直期盼著自己能夠配型成功並捐獻。
  • 看看臍血造血幹細胞最新應用進展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何雪華通訊員張映雪、莊杏枚)儘管臍帶血的儲存與應用已經運行了十幾年,但臍帶血是否真有用、存不存、捐不捐……一代一代父母都在糾結。醫學界卻從不因爭議而停止向前。正如著名兒科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主任方建培教授所說,不再討論「有沒有用」,而是不斷探索「怎麼用好」。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家屬通過新聞執拗追尋捐獻者「湯圓哥」,隔空發感謝信》被澎湃新聞、錢江晚報連載報導。為捐獻努力減肥的富陽小夥孫超凡的感人事跡在央視《新聞直播間》連續報導…… 是什麼使他成為浙江省造血幹細胞的首例捐獻者?章焱平靜地說,「緣於當時的一則報導」。報導說,1998年,美國女士琳達從湖南省常德福利院領養了中國女孩凱麗。2002年,5歲的凱麗患上了白血病,唯一的希望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2003年2月份,琳達為救養女凱麗來中國尋找配型。當時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曾向全國各分庫發出通知,要求緊急開展徵集捐獻志願者活動。
  • 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 河南將率先在全國突破 800例
    親友和同事扯起寫滿籤名的大紅條幅為盧超超加油□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通訊員文梅英文記者許俊文攝影本報訊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幫助挽救素不相識的患者的生命,河南一直愛如潮湧:10月14日,我省志願者盧超超
  • 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為武漢少年捐獻造血幹細胞
    醫生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付美晶同學頒發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付美晶同學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接受造血幹細胞提取。醫生在為付美晶同學做捐獻造血幹細胞提取前的準備工作。起初,她以為捐獻骨髓是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處在「想捐而不敢捐」的糾結之中。但了解到現代技術可以幫助捐受雙方都儘可能降低影響,她毫不猶豫同意了。在做了這一決定後,她還專注查閱大量骨髓捐獻的相關資料,心中更堅定了一個想法:如果匹配上了,我就捐!2020年年初,長沙紅十字會聯繫付美晶溝通骨髓捐獻相關事宜。
  • 原來,廣東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是他!
    12月23日上午,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3歲的血液病患兒。正是從黃慶良開始,廣東省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 為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釋放到外周血中,捐獻者需於採集前4天到醫院每天接受皮下注射動員劑。12月19日晚上10點半,剛下晚班的黃慶良,從工作的餐廳趕到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並準時進行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12月23日上午,經過3個小時的採集,飽含著愛心和祝福的「生命種子」由專人送到患兒所在醫院,移植入患兒體內,點燃患兒生命的希望。
  • 從1到100的生命接力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後來,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於己無大礙、於人能救命。」田博說,她也希望通過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行為,一方面傳遞出新時代年輕人的正能量,倡導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希望喚起更多人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關注,用可以再生的細胞,挽救那些寶貴的生命。年輕幹練的24歲小夥濮益鑫,是一名家居銷售管理人員。
  • 28歲女子為重度地中海貧血患兒捐獻造血幹細胞
    熱騰騰的「生命種子」當天送達 28歲女子為重度地中海貧血患兒捐獻造血幹細胞 圖/受訪者提供 瀟湘晨報長沙訊 9月2日,28歲的江女士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是湘南地區公立三甲醫院首次完成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採集,這也意味著今後在郴州就能進行骨髓庫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體檢、採集,不用再去長沙奔波了。
  • 為救素未平生的7歲重病兒童 22歲青島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
    齊魯網8月1日訊青島女孩李娟,5天前趕赴濟南,在山東省立醫院實施捐獻造血幹細胞,她要挽救一名正在北京住院治療的7歲兒童。在山東省立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中心,記者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李娟,此時的她正在病床上採集造血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