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千裡之外感謝信——記河北分庫第48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李...

2020-12-16 河北新聞網

視頻製作:記者孔思遠

10月21日上午9點40分,李向波躺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2號樓的一張病床上,身體筆直,表情嚴肅,床邊的醫療設備在慢慢地轉動,他的眼裡閃動著少許淚光。

李向波今年37歲,河北臨漳縣人,此時他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贈。之所以眼裡有淚,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一封來自千裡之外的感謝信。

「您的勇敢讓她的生命照進了希望的光」

圖為李向波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捐贈。記者孔思遠攝

「感謝您捐獻了造血幹細胞,雖素未謀面,但您的勇敢讓她的生命照進了希望的光。」這句話出自一封感謝信,而這封感謝信來自1000多公裡以外的浙江省。

這封信中的「她」是一個在福利院長大的8歲小女孩,同時也是李向波造血幹細胞的受捐人。

感謝信中提到,女孩因嚴重的血液病從小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每個月都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輸血才能勉強維持生命,有時一個月要去兩三次。女孩相當於已經將全身的血液更換了幾十次,但是輸血不能從根本上治癒疾病,如果想治癒必須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

女孩渴望和正常兒童一樣奔跑、玩耍,但她的身體卻不允許,直到李向波的出現,讓女孩的願望有了實現的可能。

「沒什麼可考慮的,告訴我怎麼幹就行了」

圖為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時為李向波補充液體鈣。

今年7月,在外地工作的李向波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工作人員告訴李向波,他與浙江一位8歲小女孩造血幹細胞匹配初步成功,詢問李向波是否考慮捐贈。

「沒什麼可考慮的,告訴我怎麼幹就行了。」電話另一端的李向波沒有一絲遲疑。

據了解,李向波從2003年開始無償獻血,已經連續獻血15年,獻血總量達6000毫升,2009年,他參加無償獻血時留下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

當被問及為什麼如此堅定地選擇捐贈造血幹細胞,李向波回答的兩個原因讓人動容。

「首先我是一名退伍軍人,軍人職責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雖然我已經退伍了,但是我這輩子都會以軍人標準要自己,這份責任不能丟,只要人民需要,我就一定會站出來。」說話時李向波表情剛毅,仿佛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

「同時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知道了受捐女孩的經歷,我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她實在太不容易了,我希望女孩能像我的孩子一樣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能夠幫助她是我的光榮。」回想起感謝信裡的話,李向波的眼裡又有了一些淚光。

當被問及身體有沒有不適時,躺在病床上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李向波果斷地說道:「沒有,和那個孩子受的罪比,我這都不算什麼。」

6500多公裡不能阻擋他捐獻的愛心

圖為李向波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

據李向波介紹,今年7月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時,他正在貴州省檑榕高速公路的建設現場,作為這條高速的供應商之一,當時工作十分緊張。

初配成功後,李向波還需要到三甲醫院進一步體檢,於是李向波從貴州榕江縣平勇鎮橋亥村驅車趕往貴州省醫科大學第三醫院,230多公裡的山路,往返一趟需要8個多小時。

一個星期後體檢結果出來了,匹配度高達90%,符合捐贈的標準,拿到結果李向波異常高興,隨後動身返回石家莊為原定於9月20號的捐贈做準備。

但是事不遂人願,李向波回到石家莊沒多久就接到通知,受捐女孩病情出現變化,暫時不具備造血幹細胞移植條件,捐贈只能延期。

接到通知的李向波心情十分焦慮,但只能先返回貴州,一邊工作一邊等待消息,臨行前他對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我隨時準備捐獻,一旦孩子身體符合移植條件,我就立刻回來。」

10月9日,李向波再次接到通知,受捐女孩病情好轉,可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由於體檢的有效期是1個月,李向波需要再次體檢,對此他毫無怨言。拿到體檢結果後,李向波再次趕回石家莊。

兩次體檢,兩次往返於貴州、河北,920多公裡的山路,6500多公裡的飛行距離都不能阻止李向波捐愛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21日上午,李向波順利完成捐獻,成為中華骨髓庫第10365例、河北分庫第488例、石家莊市紅十字會第13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那封不遠千裡來到河北石家莊感謝信最後這樣寫到:「她雖然失去了親生父母的關愛,但您就如同她的再生父母一般,拯救了她的生命,給了她一次重生的機會。」

李向波說:「我只是眾多幫助這個孩子的人中的一員,有人在為她捐款,有紅十字工作人員為她尋找捐獻者,有福利院工作人照顧她的生活,有醫生堅持為她治療,我希望她能感受到這些生命中的溫暖,知道有很多人還在關心她,希望她能堅強、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記者孔思遠)

相關焦點

  • 22歲大學生慷慨捋袖捐造血幹細胞,成上海第500例捐獻者
    22歲大學生慷慨捋袖捐造血幹細胞,成上海第500例捐獻者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 2020-08-07 13:23 來源:澎湃新聞
  • 「90後」護士赴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我市第39例捐獻者
    7月30日,記者從東營勝利醫院獲悉,我市第3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周偉,赴濟南成功捐獻後歸來。周偉現為勝利醫院麻醉手術科一名「90後」護士,今年4月,她接到中華骨髓庫山東分庫的電話,一名患者需要移植造血幹細胞挽救生命,而她和這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
  • 原來,廣東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是他!
    廣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史先東,廣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吳偉達,深圳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英姬,深圳市血液中心主任朱為剛等到採集現場慰問第1000例捐獻者黃慶良,向他頒發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感謝捐獻者挽救患者生命的愛心之舉。
  • 疫情期間千裡救援:蔬菜分揀員捐造血幹細胞救助10歲患童
    疫情之下,千裡奔波,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和一份8年前的承諾。4月20日上午,美菜網蔬菜分揀員楊玉斌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184毫升造血幹細胞,為一位年僅10歲的血液病孩子點燃「生命火種」。‍2012年5月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楊玉斌說並非一時衝動。
  • 嵊州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讓千裡之外的患者重生
    這是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寫來的感謝信,這位患者在信中所要感激的人,是嵊州市崇仁鎮中心衛生院的裘陽醫師——嵊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近日,裘陽榮獲紹興市第二季「紹興好人」榮譽稱號。接到電話後當即回覆:願意「用自己微薄之力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很榮幸。」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從第1例到第100例用了13年時間,從100例到200例則用了4年。近年來,杭州造血幹細胞工作快速發展,一個個時間節點,是200位捐獻者獻出大愛的記錄,也是這份事業艱難歷程和穩步發展的見證。值得關注的是,突破200例的背後,是26458份志願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志願捐獻者同意書》。這是突破200例的源泉和支撐所在。
  • 東莞95後教師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幫助他人渡過難關是一件幸福的事
    2月25日上午9時,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的細胞採集室格外溫暖,分離機正有條不紊地提取捐獻者梁靖的造血幹細胞。時間一分一秒緩緩流淌,三小時後,200ml造血幹細胞成功提取,患者與死神之間的距離,逐漸被拉遠。
  • 東莞完成首例非親緣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捐獻者分享感受
    11月26日,作為東莞第80位、2020年第19位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同時也是首例在東莞完成採集(並已移植給病人)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謝女士分享了她的感受。2017年,「小桃子」被確診患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個2歲寶寶的遭遇牽動著大家的心,不少市民自願留下血樣,希望能配型成功,為孩子換來一線生機,謝女士也是那時在中華骨髓庫登記的。
  • 山西交控集團張正凱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河北患者生命
    本報訊(記者陳暢 通訊員張津鋮)12月11日上午,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科採集室,山西交控集團太原公司的90後小夥張正凱剛剛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到的252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即將火速送往河北,為一名素不相識的女孩送去生的希望。  張正凱是楊家峪收費站的一名普通收費員,在同事眼中,他為人憨厚、樂觀積極,特別熱心於公益事業。
  • [河北好人]呂欣:80後博士用骨髓為生命護航
    圖片由河北醫科大學提供  長城網4月10日訊(記者 寧曉雪 李全 實習記者 閆思宇)2016年3月15日上午,河北醫科大學2016級耳鼻咽喉科學專業博士生呂欣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呂欣將這份「生命的種子」輸送給了一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人,而他,也成為了河北省首例捐髓博士生。
  • 張掖醫生推遲婚期,為陌生人捐獻造血幹細胞
    王秀鵬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新甘肅客戶端1月14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心向陽光,花自芬芳。今天上午,來自張掖的一位醫生推遲婚期,在蘭大二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一位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也為冬日的蘭州帶來縷縷溫暖。  「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的生命,這是一名醫生應該做的事情。」王秀鵬是張掖市民樂縣基層衛生院的一名臨床醫生,2015年就讀甘肅中醫藥大學期間加入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行列中。
  • 學習強國|武夷學院在校大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學習強國截圖△7月30日11時許,福建省腫瘤醫院血液內科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21歲的武夷學院大三學生周鈺源實現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心願,成功捐獻了219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去挽救一位5歲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 100例!16年來青島非血親造血幹細胞捐獻數量和入庫志願者數量均居...
    醫護志願者「衝鋒在前」島城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有公務員、教師、警察、普通職員、學生、個體私營者、農民工、自由職業者,但其中最多的是醫護人員,佔比超過10%。第一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謝振華的現身說法,讓大家釋然。特別是謝振華、鄢麗等女性捐獻者陸續生育了健康寶寶,這徹底扭轉了大眾認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影響健康的觀念。青島市第5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鄭加慶是一名眼科醫生,她說,在手術臺上救治病人是她的工作職責,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生命是她做人的責任。
  • 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史上動員時間最短,志願者8小時完成籤署
    7月1日,炎熱的午後,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工作人員的手機響了。信息顯示,一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急需造血幹細胞移植。2日,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朱歸仁來到醫院,進行了動員劑的注射。6日,朱歸仁完成了一次造血幹細胞採集。
  • 大四學生放棄論文答辯延遲畢業,為8歲白血病患兒捐造血幹細胞
    5月10日上午,在吉大一院6號樓一樓採集室內,經過4個小時的努力,醫生順利採集了200ml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很快,這些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被中華骨髓庫的工作人員護送到北京,及時回輸到患兒體內。這樣一次終身難忘的經歷,讓於奇成為全國第8321例、吉林省第7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履職|社會服務】一封來自千裡之外的感謝信
    【履職|社會服務】一封來自千裡之外的感謝信 2020-12-12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造血幹細胞終於可以派上用場,去挽救一條生命了
    圖為完成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成雨(左二)。河北新聞網12月3日訊(記者馬南)作為一名產科醫生,她迎接過無數新生兒。這一次,她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令一位血液病患者獲得新生。今天,38歲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產科醫生成雨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第49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報名這麼久,終於可以救人了」圖為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成雨。
  • 從1到100的生命接力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12月14日,濟南同時迎來第99、第100位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在非血緣關係中,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為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正因為配型成功率較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視為「生命奇蹟」。濟南市造血幹細胞服務隊一天內同時迎來兩位「95後」捐獻者25歲的女孩田博是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濟南工作。
  •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12月14日,濟南同時迎來第99、第100位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在非血緣關係中,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為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正因為配型成功率較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視為「生命奇蹟」。11年大愛相「髓」完成100份「生命契約」從2009年的第1例到2020年的第100例,11年大愛相「髓」,溫暖著泉城濟南。11年來,濟南市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隊伍在不斷發展壯大,他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有公務員、教師、軍人、農民、企事業單位職工、學生、個體經營者以及自由職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