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記者孔思遠
10月21日上午9點40分,李向波躺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2號樓的一張病床上,身體筆直,表情嚴肅,床邊的醫療設備在慢慢地轉動,他的眼裡閃動著少許淚光。
李向波今年37歲,河北臨漳縣人,此時他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贈。之所以眼裡有淚,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一封來自千裡之外的感謝信。
「您的勇敢讓她的生命照進了希望的光」
圖為李向波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捐贈。記者孔思遠攝
「感謝您捐獻了造血幹細胞,雖素未謀面,但您的勇敢讓她的生命照進了希望的光。」這句話出自一封感謝信,而這封感謝信來自1000多公裡以外的浙江省。
這封信中的「她」是一個在福利院長大的8歲小女孩,同時也是李向波造血幹細胞的受捐人。
感謝信中提到,女孩因嚴重的血液病從小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每個月都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輸血才能勉強維持生命,有時一個月要去兩三次。女孩相當於已經將全身的血液更換了幾十次,但是輸血不能從根本上治癒疾病,如果想治癒必須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
女孩渴望和正常兒童一樣奔跑、玩耍,但她的身體卻不允許,直到李向波的出現,讓女孩的願望有了實現的可能。
「沒什麼可考慮的,告訴我怎麼幹就行了」
圖為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時為李向波補充液體鈣。
今年7月,在外地工作的李向波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工作人員告訴李向波,他與浙江一位8歲小女孩造血幹細胞匹配初步成功,詢問李向波是否考慮捐贈。
「沒什麼可考慮的,告訴我怎麼幹就行了。」電話另一端的李向波沒有一絲遲疑。
據了解,李向波從2003年開始無償獻血,已經連續獻血15年,獻血總量達6000毫升,2009年,他參加無償獻血時留下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
當被問及為什麼如此堅定地選擇捐贈造血幹細胞,李向波回答的兩個原因讓人動容。
「首先我是一名退伍軍人,軍人職責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雖然我已經退伍了,但是我這輩子都會以軍人標準要自己,這份責任不能丟,只要人民需要,我就一定會站出來。」說話時李向波表情剛毅,仿佛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
「同時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知道了受捐女孩的經歷,我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她實在太不容易了,我希望女孩能像我的孩子一樣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能夠幫助她是我的光榮。」回想起感謝信裡的話,李向波的眼裡又有了一些淚光。
當被問及身體有沒有不適時,躺在病床上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李向波果斷地說道:「沒有,和那個孩子受的罪比,我這都不算什麼。」
6500多公裡不能阻擋他捐獻的愛心
圖為李向波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捐贈。
據李向波介紹,今年7月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時,他正在貴州省檑榕高速公路的建設現場,作為這條高速的供應商之一,當時工作十分緊張。
初配成功後,李向波還需要到三甲醫院進一步體檢,於是李向波從貴州榕江縣平勇鎮橋亥村驅車趕往貴州省醫科大學第三醫院,230多公裡的山路,往返一趟需要8個多小時。
一個星期後體檢結果出來了,匹配度高達90%,符合捐贈的標準,拿到結果李向波異常高興,隨後動身返回石家莊為原定於9月20號的捐贈做準備。
但是事不遂人願,李向波回到石家莊沒多久就接到通知,受捐女孩病情出現變化,暫時不具備造血幹細胞移植條件,捐贈只能延期。
接到通知的李向波心情十分焦慮,但只能先返回貴州,一邊工作一邊等待消息,臨行前他對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我隨時準備捐獻,一旦孩子身體符合移植條件,我就立刻回來。」
10月9日,李向波再次接到通知,受捐女孩病情好轉,可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由於體檢的有效期是1個月,李向波需要再次體檢,對此他毫無怨言。拿到體檢結果後,李向波再次趕回石家莊。
兩次體檢,兩次往返於貴州、河北,920多公裡的山路,6500多公裡的飛行距離都不能阻止李向波捐愛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21日上午,李向波順利完成捐獻,成為中華骨髓庫第10365例、河北分庫第488例、石家莊市紅十字會第13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那封不遠千裡來到河北石家莊感謝信最後這樣寫到:「她雖然失去了親生父母的關愛,但您就如同她的再生父母一般,拯救了她的生命,給了她一次重生的機會。」
李向波說:「我只是眾多幫助這個孩子的人中的一員,有人在為她捐款,有紅十字工作人員為她尋找捐獻者,有福利院工作人照顧她的生活,有醫生堅持為她治療,我希望她能感受到這些生命中的溫暖,知道有很多人還在關心她,希望她能堅強、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記者孔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