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但這個時代並不和平。戰爭的背後永遠牽扯著利益,待在上海四行倉庫堅守的四百名抗日英雄無疑值得我們銘記。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
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於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慄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著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梁。但在這一反差中,又深刻的表明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名族精神。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支持民族在世界矗立的基本,《八佰》中的「四百壯士」正是那流傳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看完《八佰》讓我聯想到了這次抗疫。一聲令下,「逆行者」們火速趕往武漢志願,萬千志願書沒有一聲怨言。這便是中華民族,這就是中華民族為何會屹立於世界五千年而不滅亡。
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臺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衝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而影片最後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梁!
最後的白駒就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永不低頭,不是東亞病夫,不會任由任何人欺負。我們會盡我們所能去朝著光明前進,我們可能會萎靡一陣,但不會一直萎靡下去,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