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
「八佰壯士」,集中了打散的正規軍、逃兵、流民,在88師所屬524團謝團長(杜淳飾演)的組織和感召下,他們自覺自愿的保衛上海,保衛毗鄰上海最近的南京——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所在地。
姜武、歐豪等幾位飾演的原本是幾個逃兵,張譯飾演的更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小會計,他們卻被一路裹挾,被迫加入了這支號稱「八佰壯士」,其實只有420多人的隊伍。
其實當時的正規軍大部隊早就放棄抵抗了,但八佰壯士的英勇抵抗,被隔岸觀火的租界外國人看到了,他們的犧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同情。
這時國民黨政府需要他們多抵抗幾天,以便在幾天後召開的國際會議上,贏得更多的支持。
但會議因為舉辦國出現內政變故,決定延期召開,八佰壯士如果繼續抵抗,除了無謂的犧牲,將毫無意義。
他們的抵抗或不抵抗,都成了國家之間政治博弈的棋子。
本來謝團長和壯士們此時已經做好了斷腕犧牲的準備,他們把築好的戰壕,稱為給自己挖好的墳墓,每個人都洗了最後一次澡,要乾乾淨淨的走,贏得一個轟轟烈烈的身後榮譽!
不過為了保存實力,更好地激發上海普通百姓的抗日熱情,謝團長最終被黃曉明扮演的政府特派員說服,放棄抵抗,放棄當烈士的榮譽,撤退到對面的租界,接受英國人的保護。
但日本人卻要徹底消滅這支英雄的隊伍,他們可不願意看到這些人成為抗日的星星之火。他們組織了最猛烈的火力,阻止八佰壯士的撤退。
關鍵時刻,那些在上海租界圍觀的群眾,終於覺悟。
他們的身份迥異,有進步學生,有一般市民,有戲班子,有黑社會,還有賣笑賣唱的妓女等等。可能一開始有些人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有些人搞不明白,為什麼明知打不贏還要抵抗?
但親眼看到同胞被殘殺,看到壯士們誓死保衛上海的英勇行為,他們心中的民族大義,終被喚醒。
他們都紛紛向在日軍瘋狂火力打擊下的士兵,伸出了救援之手。
這讓我想起,如今的老百姓都喜歡討論國家大事,軍事、政治、經濟,感覺個個都懂完了,紛紛給gj提建議,發表看法,有時候還搞得群情激奮,甚至不同意見團體之間還互相罵戰。
然而當新冠疫情來臨,全民團結一致,共同抗疫;面對mg的打壓,堅決支持gj的各種還擊措施。
中國老百姓就是這樣,看起來仿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全民圍觀爭論不休,其實都是心繫民族安危,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演員情緒都被深入帶到劇情,造型也很好的烘託出人物形象,第一眼差不多都認不出誰是誰。
比如王千源、姜武、魏晨、張譯、俞景明、李晨、鄭凱、唐藝昕等,出場時你感覺似曾相識,但因為他們融入角色太深,完全想不起演員的名字。
尤其是黃曉明扮演的特派員,露臉的鏡頭不多,他的任務是代表官方來說服謝團長退兵,因為國際博弈需要。
一出場你就會憎恨他的政客、說客嘴臉,但政治人物可恨外表下的無奈、睿智、深刻,黃曉明把握得很好。我一直到他要退場了,才反應過來,原來他是黃曉明。
「所有的戰爭,背後都是政治。」在說這句臺詞時,黃曉明的眼中,有隱隱的淚光在閃。
看了黃曉明塑造的這個角色形象,你會改變一點對政治和政客的看法——政治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政客也不全是你想像的那麼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