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對於家長來說,遇到嚴厲的老師,都會很欣慰,認為嚴厲的老師管學生好。嚴厲的班主任能夠讓孩子保持好習慣,在學習上提高成績。家長都喜歡嚴厲的老師,但是學生不喜歡。嚴厲也分很多種,有的老師確實是有教學原則的,在一些學習細節上非常嚴格。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作業寫得不好、上課沒有集中精力等,都會受到老師的懲罰。這種教學方式不見得適合所有孩子,但對於部分學生是有效的。
那麼也有亂發脾氣,甚至是喜歡打擊學生的老師,這樣的嚴厲,會引起反作用。對剛進入學校大門的小學生,面對嚴厲的老師,首先他們是懼怕的,怕的不是老師的嚴厲而是怕被懲罰。對於家長來說,往往會忽略孩子日常在學校的緊張和焦慮,甚至他們會和孩子說,嚴厲老師是為你好。但實際上孩子的問題和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會有各種適當的方法來更好地解決。老師選擇嚴厲的人設,只是因為嚴厲在教學實踐中非常簡單,同時又能得到家長的認可。
學生害怕,就能聽話。但改正缺點,並不能治本。因為碰到老師太嚴厲,孩子的情緒反應比較大,甚至不願意去上學,家長該怎麼辦?苦苦婆心相勸也不管用,又擔心孩子和老師相處不好,家長也困惑,該不該和老師進行溝通,說一說這個問題?在一番瞻前顧後,家長始終沒有解決的還是小學生不想上學的問題。我想給廣大家長朋友分享3個經驗,能夠幫你巧妙化解問題,讓孩子高高興興去上學。
01理解孩子的情緒,站在孩子這一面
在學校裡受了委屈,被老師批評,和同學有了矛盾,有很多孩子不願意回家說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家長的態度。家長習慣於讓孩子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從來不理解和認可孩子。老師太嚴厲,孩子不適應老師的教學風格。大部分家長都會說,嚴厲點好,誰讓你們不聽話,可有老師來治你們了。這句話的問題就是,家長並沒有去搞清楚事實,在學校的學習,看成是嚴厲老師在「治」孩子。也許你的孩子並不是不聽話,家長這樣一否定,孩子反而更不會理解了。
家長應該先理解孩子的情緒,開學後不適應新老師,老師的教學方法太武斷,也許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迷茫也會不知所措,所以家長應該先站在孩子這一面,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並不能因為有嚴厲的老師,就不想去上學。也不要立馬去找老師理論教學方法,要知道在學校裡,所有的標準和規則都是老師定的,並不是這個教學方法好,而是這個教學方法和風格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大部分學生,如果你是小部分學生,也沒關係。家長要認清這個道理,才能幫助孩子去面對嚴厲的老師。
02不質疑和盲從老師的教學管理方法
開學之後,換了新的老師,可能是嚴厲的,也可能是特別寬鬆的。家長和學生,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不是去質疑和盲從和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匹配的老師教學方法。如果老師反映的孩子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比如上課不專心聽講、寫作業完成質量不好等等這樣的事,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觸碰了老師的底線,並不是說孩子就不好、不乖、不是聽話的孩子,從而去否定學生。家長要做的事是和孩子一起解決無法適應嚴厲老師上課的問題,而不是選擇和老師站在一起,去解決孩子。
嚴厲也好,寬鬆也罷,我們需要讓孩子去理解老師的教學手段。也許你不喜歡,那麼在學校裡,你還是應該去適應老師的規則。如果實在適應不了,家長也可以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時間幫助孩子學習。而且家長要教給孩子,要善於發現嚴厲老師的溫柔。和孩子一起跟老師正常的互動,做好家校聯繫的配合工作,讓孩子看到家長願意為解決一件事而付出的努力。有包容和尊重,是孩子們在遇到嚴厲老師後,最應該學習的兩個品質。
3、做好孩子和學校之間的化解人
在這件事上面,家長應該做好孩子和學校之間的矛盾化解人,而不是去加劇矛盾,解決孩子,解決老師,最後的問題還是存在。一旦不喜歡上學,不管身處一個什麼環境,遇到怎樣的老師,孩子都會加劇他的厭學情緒,那時候家長確實是很難辦了。引導孩子不否定老師的付出,不恐懼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去放大負面的情緒,而是理解和接納還有尊重老師,同時家長和老師正常地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這就是聰明家長應該做的3件事:了解和理解、認可和改變、做好溝通人去解決問題。遇到嚴厲老師,對有些家長和學生是好事,對習慣了相對輕鬆的教學模式的孩子,就不是一件幸事。如果你的孩子還因為老師太嚴厲而不願意去上學,你會怎麼辦?還有什麼好的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