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此次對「作業幫vs小猿搜題」進行競品分析目的,主要是了解目前K12在線教育市場現狀,從中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出發,了解相關產品的設計。一起來看看~
體驗環境:
教育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在線教育應運而生,它萌芽於2013年,在2015年呈現爆發式增長。「網際網路+教育」深化教育市場化、信息化趨勢,力求解決教育不公平問題。
教育的分類有很多,針對教育對象的不同,將教育分成早教、K12、成人教育、出國培訓和職業培訓幾個類別。其中K12和職業培訓是目前教育行業發展潛力最大的兩個部分。
為什麼K12市場有巨大發展空間?升學問題一直是父母、孩子關注的問題,特別在中國,父母懷揣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儘可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根據騰訊課堂對K12教育市場的調查中顯示,83%的家長關注小孩學習,52%會送小孩參加輔導。父母對孩子教育服務付費意願強,價格敏感度低,更多追求教育服務質量和效果。
在線教育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催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相比傳統線下輔導班,在線教育有三大優勢:一是打破時間、空間障礙,提高學習安排的靈活性,讓學生有問題時隨時解決;二是教學資源豐富,緩解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三是技術優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優化資源分配,實現因材施教。
從學生角度分析,該年齡段的孩子接觸網際網路時間早,已養成將網際網路當做一個工具完成他們想做的事的習慣。他們正處於青春年少階段,日常生活中學習寫作業佔據絕大部分時間,剩餘碎片化的時間他們會花在娛樂休閒上。00後和當前的90後仍有類似之處,求異求個性,更傾向於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社交。
從家長角度分析,80後的家長思想較為開放,教育程度較高,有較為穩定的經濟基礎,對網際網路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度更高。家長對在線教育更看重教學質量和效果,對價格敏感度低,付費意願強。
上圖右部是中小學生日常學習中的痛點,即用戶需求;左半部是增加用戶粘性、延長使用時間的需求,出於產品目標角度考慮。
作業幫和小猿搜題都屬於拍照答疑App,主要針對K12用戶。
作業幫發布於2014年,是由百度知道打造的中小學生作業問答和話題交流平臺,在K12行業應用下載量位列第一。作業幫有拍照搜題、語音搜題、實時答疑、一課直播教學等功能,目前已與學大、好未來、四中網校等教育機構合作,合作教育機構已在作業幫上有大約兩萬門課程。
小猿搜題由粉筆網於2014年發布,定位是搜題答疑工具。粉筆網的產品矩陣除了小猿搜題,還包括猿題庫、猿輔導,以及針對教師用的猿題庫老師版以及猿輔導老師版。粉筆網根據功能和目標對象將產品矩陣細化,拓展了教師端的使用場景,將課下作業搬到線上來。
從以上功能規格表中可以看出作業幫和小猿搜題在產品定位不同,導致功能設計上的不同。
作業幫的產品目標是在產品內提供多種方式來滿足中小學生答疑解惑的需求。產品內通過拍照、語音方式搜題找答案答疑,開設課堂、實時提問來解惑,練習來鞏固知識點,這三個方面構成一個正向的學習閉環系統,實現產品目標和用戶基本需求。開設課堂、實時提問的增值服務也是其主要的現金流來源之一。產品繼續開發中小學生的期望需求添加了社交屬性,圈子社交和激勵體系的建設可以說是抓住用戶的社交特點和內心虛榮感,提升用戶在產品內的停留時間。停留時間越長,對產品的依賴度越高,轉化為付費用戶的可能性就越高。
小猿搜題正如其名稱所示,產品定位是一款拍照搜題工具,目的是解決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難題不會寫的痛點,而將其他用戶需求的實現分攤到其產品矩陣中去,如猿輔導提供在線授課指導。同樣,在滿足用戶基本需求基礎上,小猿搜題也必須提高用戶對產品的依賴以實現產品目標,但不同於作業幫做興趣社交,小猿搜題僅通過日報文章來拓展學生課外的需求,「安分」地做一款工具產品。商城是小猿搜題的一大現金流。
作業幫-信息架構
作業幫的產品定位是作業問答和話題交流平臺。平臺內容眾多,功能豐富,結構也相對複雜,由「一課「、」1對1「、「拍照」、「百寶箱」、「我」組成。首屏展示產品最基礎功能——搜題答疑,像寫作中開門見山的手法,以最少的操作步驟來滿足用戶產品最基本的需求。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學生遇到難題習慣找老師或同學解惑,按此使用場景,作業幫將直播課堂和實時問答的入口的優先級前置,滿足學生解惑的需求的同時突出該增值服務,有利於提高付費轉化率。社交是產品的附加屬性,將社交入口設置在【我的】頁面中,「克制」地為學生提供學習之外的樂趣。
小猿搜題-信息架構
小猿搜題的產品定位是中小學生拍照搜題工具,從定位上可看出小猿搜題更偏向於純工具產品,因此其產品信息架構較簡單清晰,由「首頁」「商城」「發現」「我的」組成。同作業幫相似,小猿搜題的首屏也是搜題頁面,利於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功能上,除拍照搜題外,小猿題庫將日常雙語學習做細化,抓住學生在寫作文時的痛點並提供解決方法。產品內每個頁面都有對其產品矩陣進行流量引流,這樣做有利有弊,利在於產品矩陣內分工明確,每個產品不至於功能太過臃腫複雜,弊端在於極大增加了用戶使用的成本,可能會造成用戶不必要的流失。
1、拍照搜題
共同點:
差異點:
建議:
2、其他學習相關
共同點:
差異點:
建議:作業幫可將素材入口放到上面二級導航欄上。
3、社交因素
社交因素的增加,豐富產品的內容維度,提高用戶對產品的興趣和粘性,更有可能轉化成為付費用戶。
差異點:
作業幫利用同學圈和黑板報來拓展學生在產品上的課外時間。同學圈抓住當前00後的圈子社交,以明星、綜藝、遊戲、星座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文章來吸引注意力。現在中小學生喜歡逛論壇、貼吧,同學圈也採用這種形式,用戶能很快適應這種交流方式,減少學習成本。採用彈幕的形式來替代傳統的評論,玩法新穎。社交因素的加入會極大地提升學生在產品內的停留時間,不管是學習時還是課餘時間,都可以在作業幫上「玩」。作業幫將社交入口放在我的頁面中,作為期望需求,與產品定位契合。
小猿搜題談不上社交因素,僅是推出小猿日報以不同話題的文章來佔據學生學習之外的時間精力,內容多以電臺、雞湯文章、熱門知識點說明等文章為主,與作業幫的黑板報類似。不足之處是排版上有些雜亂。
對小猿搜題的建議:
4、商城
商城是作業幫和小猿題庫都共有的一個功能,但二者在商城功能設計上有些不同。
作業幫的商城是通過虛擬貨幣進行交易,刺激用戶在產品內通過完成任務等獲得虛擬貨幣,有利於促進用戶轉化為活躍用戶,是運營的一大方式。商品多以電子商品為主,價格較高,是學生想要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很難讓父母買的東西,藉此心態來鼓勵用戶在產品內多活躍。商城的入口較為「隱蔽」。
小猿題庫的商城是其產品的主要現金流之一,商品除了常見的文具及周邊商品外,小猿題庫還推出官方出版的圖書,是大數據應用的體現之一,同時出售相關課程,為猿輔導引流。
作業幫和小猿搜題都用藍+白為產品色,營造清新、活力的產品氛圍。相比之下,作業幫在顏色上採用漸變的方式,使藍色看起來更加適應,小猿搜題採用的藍色比較死板。考慮到目標用戶是00後,甚至是05後,正值青春年少,作業幫在圖標設計方面狠形象,契合用戶的興趣,使產品形象更具活力,產品的調性從這些小細節中可見一斑,用戶體驗更佳。小猿搜題在這方面有點不足,特別是【發現】和【我的】這兩個頁面的設計,中規中矩,用戶使用起來覺得較無趣。
如果我是PM,我會做以下幾點:
總而言之,在線教育要想持續發展或擴大影響力,必定要發揮其比線下教育優勢的地方,充分利用其海量數據和技術的優勢,真正提高教學服務,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行業壁壘。
作者:Lily,微信公眾號:chanpinshare
本文由 @Lil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