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至,農諺「驚蟄打雷又打閃,麥場谷糧堆成山」,是什麼意思?

2020-12-15 岐黃問答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唐·韋應物《觀田家》

驚蟄簡介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第三個節氣,也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於公曆每年03月05日-03月06日之間交節,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而改名驚蟄,沿用至今。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也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說明驚蟄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蟲子(蟄蟲)驚醒,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驚蟄時間

驚蟄是在公曆每年03月05日-03月6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34.5°。

2020年驚蟄時間:03月05日 10:56:44,農曆庚子鼠年二月(大)十二,黃帝紀元4717年02月12日。

驚蟄氣候

驚蟄過後,除了東北和西北地區之外,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都是在0度以上的,西南和華南地區甚至能到10~15度以上。此時正是一年一度的春耕時節,需防「倒春寒」。

我國農業人口眾多,人們會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不少有關於驚蟄時節,便於記憶的俗語。譬如「驚蟄打雷又打閃,麥場谷糧堆成山」這句。意思是,如果驚蟄節令這天炸雷轟響,而且伴隨風雨閃電,這年的收成就一定會很好。

驚蟄三候

驚蟄三候,桃始華,黃鸝鳴,鷹化為鳩。 意思是說:桃花的花芽於驚蟄之際,陽和發生,自此漸盛;倉庚(黃鸝)開始鳴叫;鷹也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後代,而原本蟄伏的鳩開始鳴叫求偶。古人因為沒有看到潛藏起來的鷹,只看到周圍多出來的斑鳩,便以為是老鷹變成了斑鳩。

驚蟄習俗

(1) 祭白虎

民間傳說白虎主管人的口舌與是非,犯之則在這年之內,遭到別人的阻撓,甚至會引致諸般不順。人們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祭祀。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 打小人

古時驚蟄,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驅趕蛇、蟲、蚊、鼠,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

驚蟄食材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等,也應少吃。

民間素來還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吃法不限,既可以生食,也能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不僅製作方便,還有益身心。另外,還可食用一些蓮子、枇杷、羅漢果,來潤喉清肺。

驚蟄食譜

(1) 三杯春筍雞

【材料】春筍2根、雞胸1塊、姜1塊、蒜1/2頭、鮮羅勒適量。

【調料】胡麻油適量、花生油適量、米酒適量、醬油適量、糖適量、白胡椒粉適量、澱粉適量。

【做法】

① 春筍剝殼切塊,雞胸切大塊加米酒、白胡椒和澱粉稍抓,姜切片。

② 鍋內下入胡麻油和花生油各一半,油量比平時炒菜多一倍。

③ 油溫後下入薑片慢炸至金黃,同時調汁,米酒、醬油、糖的比例為3:2:1。

④ 下蒜慢炸至金黃,再倒入筍塊煎炒至金黃。

⑤ 筍塊撥到一邊,加入雞肉劃散煎至四面上色,烹入料汁。

⑥ 轉小火,蓋上鍋蓋燜,燉開後,放入羅勒葉翻拌關火。

(2) 小吊梨湯

【材料】梨2個(約1斤)、話梅4顆、水1.2L左右、枸杞數粒。

【調料】冰糖六七粒(可適量調整)。

【做法】

① 將梨的外皮洗乾淨,去皮,最好削成一長條。

② 梨肉切小塊,梨核取出。

③ 將梨肉,梨皮,話梅和冰糖放入鍋中,燉煮一個小時。

④ 40分鐘後加入枸杞,煮到剩下3/4就可以了。

驚蟄常識

雖然驚蟄過後,氣溫回暖,草長鶯飛,但是氣候也變得忽冷忽熱,忽晴忽雨,本來還是陽光明媚的,但是一轉眼就涼風陣陣了,這時要注意增添衣物,否則容易感冒。尤其是抵抗力較差的兒童與老年人。

此時,也要格外注意「春困」的問題。許多人都會有春困的煩惱,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昏昏欲睡。這時選擇午休20分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晚間的睡眠也需好好對待,科學研究表明,睡前來上一杯熱乎乎的牛奶,有助睡眠。

本文系岐黃問答獨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今日互動:你覺得今年驚蟄最重要的是做啥?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答案。

相關焦點

  • 今日驚蟄,農諺「驚蟄聞雷米似泥」啥意思?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
    今日驚蟄,農諺「驚蟄聞雷米似泥」啥意思?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文/農夫也瘋狂盼望著,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而在今天就迎來了今春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在古代的時候驚蟄又被稱之為「啟蟄」,該節氣一到也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驚蟄的意思是說進入該節氣以後,之前入冬藏伏土中的昆蟲會伴隨著雷鳴而被驚醒了,經歷過一冬的蟄居,又要出來活動了,「春雷驚百蟲」就是這個意思。在驚蟄節氣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其實說到驚蟄節氣,就不得不說到打雷了。老祖宗還總結了農諺「驚蟄聞雷米似泥」,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驚蟄是一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驚蟄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已經穩定在10度之上,真正地進入了春季。這個時候農民要開始忙碌了,所以人們常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明驚蟄的時節千萬不能誤了農時,要開始下地耕種了。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有道理嗎?
    因此,可以說,如果驚蟄時節下雨,將非常有利於冬小麥的生長。所以,古人才總結出了「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這句俗語。其實,在民間,關於驚蟄時節的農諺還有許多,譬如,「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關於這兩句農諺,也有必要說道說道。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
    提要: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驚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的春季之第三個節氣,驚蟄就是驚動蟄伏的動物,也就是驚蟄節氣的到來就是冬眠的動物開始爬出洞裡面出來尋找食物,所有動物睡了一整整的冬天,肚子就餓了,身上的脂肪消耗了很多,一般經過冬眠以後的動物都是很瘦弱的,因此驚蟄這一天是所有動物甦醒的日子。一般驚蟄前後都會打雷,把蟄伏在地下、山洞裡或水中等動物驚醒,因此被叫做驚蟄的節氣。
  • 老話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今年收成好嗎?
    在春耕之時,驚蟄這個節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關於驚蟄的農諺真的不少,可見驚蟄這個節氣的重要性,俗話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意思就是說,到了驚蟄了,農民朋友都要開始忙著耕作了,因為驚蟄一到,天氣開始回暖,在北方積雪也開始消退了,這個時候土地經過一個冬季的修整,正是最肥沃的時候,翻土之後就可以種植了。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前段時間,筆者老家這邊正月中旬,大冬天的有一天打雷了,村裡就有老人說,正月份打雷不是一個好現象,還說了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這是什麼意思呢? 古詩「冬雷陣陣夏雨雪,乃敢與君絕」說的就是冬天打雷跟夏天下雪一樣,都是很罕見的情況。古人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他們發現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打雷現象才會出現。所以,「驚蟄」二字,就代表著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 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雖然只是一些農諺語,其作用不容小覷,對農民的生產生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如今一些農村老人還在利用農諺語指導農業生產,平常也會和年輕人念叨一下農諺語,希望年輕人好好理解和利用農諺語的作用。
  • 今日驚蟄,叫醒酣睡的春天!驚蟄俗語集錦,帶你get古人的智慧
    ——唐韋應物《觀田家》驚蟄,古稱"啟蟄",2020年驚蟄時間為3月5日10:56:44。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所謂「雷打驚蟄前」,意思是指在驚蟄之前打雷下雨,打雷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不過在冬季卻是很少出現打雷,這是為什麼呢?民間有句老話說:「春花秋開雷打冬,開春蛙鳴六月雪」,春天的花開在秋天,在冬天打雷,剛剛開春就有蛙鳴,六月飛雪,這都是氣候中的反常現象。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諺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通過對自然的深入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來具有一定實踐指導意義的言語,所謂「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也是一句農業生產諺語,不過這涉及到農業生產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正月裡也就是新春佳節期間,正是臘盡春回的時節,是天氣逐漸轉暖的時節,這個時候如果出現打雷的現象,那就說明節令不正常,春天是春風送暖,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是一個生發的季節,而不是瘋長的季節。
  •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描寫驚蟄的經典古詩詞句有哪些?
    今日驚蟄,萬物復甦春光明媚。2019年驚蟄時間: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正月三十,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一個最有靈氣的節氣,它穿越了漢唐歲月,踏著明清的月光而來,春雷一聲,春蟲萌動生命的氣息迸發而出春天開始熱鬧了。 驚蟄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種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國是一個富有極大智慧的遠古國度,對於一些生活現象的總結,雖然從科學上找不出任何必然的聯繫,並且不被現代人所理解,但是這些具有規律性的總結,它的準確性卻讓人感到非常的吃驚;例如今天我們所要說的這句:「雷達驚蟄前,生意莫做忙種田」,恰恰如此。
  • 俗語為何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古人有智慧
    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其實,在漢朝以前,驚蟄被稱為「啟蟄」。漢朝時期編撰的禮制著作《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就記載:「正月啟蟄,言發蟄也。」可是,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叫劉啟,為了避諱,人們將「啟蟄」改成了「驚蟄」。
  • 2019年3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驚蟄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
    2019年3月6日為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驚蟄,驚蟄節氣有什麼含義呢?驚蟄又是什麼意思?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俗語:「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古人的話,道理何在
    「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三月打雷稻穀堆」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不同的版本,但意思大致一樣。有說「正月打雷墳谷堆」、「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等等。總體意思是說,春雷在驚蟄前後出現比較好,如果春雷提前出現,可能春天來得更快,氣溫升得更快,氣候反常,可能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
  • 驚蟄的讀音驚蟄怎麼讀?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的含義解釋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英文翻譯:the Waking of Insects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驚蟄時,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
  • 驚蟄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臨沂人你真的了解驚蟄嗎
    我們臨沂今天的天氣不咋好,風雨交加,還有春雷,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是驚蟄前後的正常現象,可能有小朋友對「驚蟄」這兩個字比較陌生,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筆畫最多的吧,關於驚蟄,小編就給大家細細的講講。   【拼音】:jīng zhé   【解釋】:1.二十四節氣之一。
  • 臨沂驚蟄前一天打雷有啥說法 原來這幾天春雷還有說法
    明天才是驚蟄,驚蟄前打雷在民間有很多說法,小編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驚蟄正好在冬春交替時節,春氣開始萌動,而此時冷空氣的活動也還很頻繁。如果在「驚蟄」之前打雷,說明春氣萌動較早,暖溼氣流很活躍,冷暖氣流交匯後就容易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
  • 驚蟄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驚蟄節氣的含義解釋拼音讀法介紹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為驚醒,「蜇」為蟄伏,「驚蟄」就是驚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春分的「分」是什麼意思?漲知識
    春分的「分」是什麼意思?漲知識!文/農夫也瘋狂老話常說「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數九寒天已經結束了,寒冷的冬天也成為了過去式了。而驚蟄節氣到來也有一段時間了,緊隨其後的就是今年春天的第四個節氣——春分了。那今年春分節氣是哪一天呢?春分的「分」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