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
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文 / 麥老師&Andy老師
魔都數學教育界的「郭靖黃蓉」。太太麥老師是上海某頂尖民辦小學的數學教研組長,先生Andy老師則擅長中小學奧數,好評度爆棚的《積木課》《三國謎題思維課》《七巧板課》都是出自他之手。這對名師夫婦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等的特約作者。大手牽小手名師智囊團成員。
今天本文的執筆作者是「黃蓉」麥老師。
各位 大手牽小手 的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麥老師。昨天寫的那篇《為什麼有些小孩特別容易分心,叫他好幾遍都像沒聽到!》,引發了許多朋友的共鳴。我也看到了許多留言,以及一些家長發來的私信。看來很多家長都苦惱於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問題。
傾聽的習慣確實非常重要,尤其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自己集中注意力,理解老師的講解以及指令。
但是,這些年我有個很明顯的感受,孩子們的聽覺專注整體下降了。
究其原因,可能和日益豐富多彩的電子教育資源有關。
當孩子們習慣了新穎炫目的電子視頻,習慣了通過好玩的動畫app去學習知識,更容易通過視覺而不是聽覺去獲取知識;而到了課堂裡,面對傳統的老師講授、黑白紙筆的知識輸入,刺激性不那麼強了,聽覺注意力就很難長時間集中。
提升聽覺專注,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傾聽的習慣。
我想結合十幾年在一線的教學經驗,說幾個方法,大家可以趁寒假給孩子試試看。
讓孩子幫你去傳一句話或者兩句話。
孩子首先要聽清楚,其次要能夠提取你這一段話裡的關鍵詞,然後還要把你這句話裡的關鍵詞完整複述出來,對傾聽和表達是非常好的鍛鍊。
什麼叫「從單一指令到多個指令」呢?
比如你準備帶孩子出門。出門前,你可能會跟孩子說,「寶貝,趕緊把鞋子穿好」。
孩子穿好鞋子以後,你會再跟他說,「現在,我們要把書包背好」。
背好書包以後,你可能會再繼續說:」我們現在要把帽子戴好」。
這就是單一指令,比較適合小小孩,家長給一個指令,小朋友做一件事情。但很多小學生的家長也會用這種方式提醒孩子,其實是不妥的。
孩子長大了,就不能再是單個指令了,你可以嘗試著到多個指令。
比如說你可以跟孩子說:「我們要出門了,出門之前要穿好鞋子、背好書包、戴好帽子,媽媽在門口等你,請你快一點好嗎?」
這樣一下子就給孩子下了三個指令。
孩子要聽,而且要自己要把這些指令記住,還要根據指令一步一步去完成。這不僅鍛鍊了聽的能力,還鍛鍊了小朋友的工作記憶。
昨天很多家長苦惱的都是孩子「怎麼叫都叫不聽」。
那麼,我們試試看指令只說一遍。
比如說叫孩子吃飯,有的家長可能會叫很多遍「吃飯啦!」「你怎麼還不過來啊」「快一點!先去洗手!」「快點洗手,洗好手我們要吃飯了!」「快點吃飯了,你趕緊把玩具收一收!」……
如果同一個指令、同一件事情,在孩子面前重複的遍數太多,他會習慣性地去忽略你說的這些話。
所以,給孩子在下指令的時候,試著只說一遍。如果孩子沒有聽明白可以問。
那萬一有家長問,「我對孩子說第一遍、第二遍,他就是沒反應,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多說幾遍」,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請參考第四條——
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方法。
先跟孩子約定好:「如果我叫你名字,你必須要第一時間回答我」,或者「如果我跟你說了一句話,你必須要先口頭回應我,這個就證明你已經聽到了」。
比如有個孩子叫小明。媽媽就可以說:「小明!」,然後小明可以回應說「在的」。
然後媽媽看著他的眼睛,他也看著媽媽的眼睛,這個時候再跟小明說指令。這種情況下,孩子一定是能聽到的。
以我女兒為例,我會事先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我叫你的全名,就說明媽媽有很重要的話要和你說,你要認真聽」。所以平時生活中我主要叫她小名,但當看到她行為有偏差,或要做規矩,或者是比較重要的事情時,我會叫她全名,她就很習慣了。
其實,說到這裡,大家一定也發現了,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其實不僅僅是聽覺專注力的問題,實質是在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
好,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傾聽的習慣,一半來自專注力,一半來自規則意識。
不隨意幹擾,能溫和而堅定地執行,才能幫孩子培養起好的習慣,在成長的道路上受益終身。
與 大手牽小手 的朋友們共勉。
進入「大手牽小手」微信公眾號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錯過任何精華文章以及各種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