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聽覺/動覺,你家孩子是哪種專注力類型?找對原因就豁然開朗了!

2020-12-20 騰訊網

"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拉開差距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專注力!

"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在玩遊戲、搭樂高、看閒書、看PAD上精神很集中的孩子,一用到學習上立馬就不行了?

家長的觀點一般分為兩派,一派會覺得,「孩子專注力是好的,就是沒用對地方」,還有一派家長會覺得,「孩子專注力就是差!」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些孩子的專注力還真的是需要提升的!

因為專注力分成兩大類,無意注意vs有意注意。家長如果想評價自己孩子的專注力程度,一定要把這兩種情況區分開來。

1

無意注意、有意注意

01 無意注意;天生的專注力

先說個比較拗口的專業解釋,它是我們每個人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與生俱來的一種專注於某一項事情的能力,這種無意注意不受意識控制。

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很專心地在看電視,突然傳來很響的敲門聲,此時哪怕整個電視節目非常吸引人,我們的注意力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門那邊。

可是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光有無意注意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很多時候無意注意隨興趣而走。

雖然我們說學習是由興趣引發,可是學到一定階段時,它仍需要我們用意志力去克服和戰勝它。

比如孩子學習彈琴,一開始是興趣使然,可是等到需要手眼協調,需要一邊看譜一邊彈琴的時候,我們對注意力的使用不再是單純的音樂聲的吸引,而是要靠意志來控制我們所有的力量,把它全部集中在手上去做這件事情。

此時,哪怕外面非常熱鬧,哪怕家裡的環境非常嘈雜,我們都需要把所有的專注力放到目前所做的這件事情上來。這裡用到的專注力就是有意注意。

02 有意注意:後天培養的專注力

在學習一個新任務的時候,有意注意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當我們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要理解這首古詩詞,就必須在有意注意的幫助之下,到大腦裡去索取有關的知識背景和知識信息,來理解現在正在學習的古詩詞。

那如果有意注意比較差的孩子會怎麼樣?

最典型的一點,舉個例子,比如當需要回想以前是否學過李白作品的時候,有些孩子就可能會想偏,想到為什麼這個作者要叫李白?為什麼不叫李黑?然後又想到了別的事情上面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你發現了沒有?有意注意,這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學霸能力!

2

三種類型的專注力

你家孩子是哪種

專注力也是分為不同種類的,有些孩子擅長這個,有些孩子擅長那個。

在心理學上,我們通常會說孩子的學習認知通道有三大主要通道,也就是視覺通道、聽覺通道和動覺通道。

相對應的,就是孩子的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動覺專注力。

01 視覺專注力:錯字、漏字、跳行、指讀都會錯!

視覺專注力,顧名思義就是你在看東西的時候,你的專注力是不是能夠集中。

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孩子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好像還能聽進去,但讓他讀一篇課文,真的是要了親命!不是錯字就是漏字,要麼錯行,要麼跳行。

如果排除眼科方面讀寫障礙的問題,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視覺專注力不集中。

02 聽覺專注力:要反覆說很多次才能聽懂

還有一些孩子,就像沒有耳朵一樣,你跟他講話永遠聽不見;同樣一個指令,你要反反覆覆說很多次,他才能聽明白你到底在說什麼?

這個指的就是聽覺專注力。

視覺專注力和聽覺專注力,是孩子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尤其是進入小學以後,這兩種專注力簡直太關鍵了!

如果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很好,但他的視覺專注力非常糟糕,很容易表現為上課都聽得懂,做作業就一塌糊塗。

比如,一個孩子很喜歡上語文課,但回家就是不願意做語文作業。因為對於他來講,聽懂老師上課的內容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要把聽懂的東西寫成文字,對他來講可能就會有挑戰,因為他的視覺專注力沒有辦法集中,就很難完成手眼協調、完成寫字的任務。

那麼,如果是視覺專注力很好,聽覺專注力很糟糕的孩子,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一般會表現為,在家裡默寫會很好,可是到了學校聽寫往往成績很不盡如人意。

所以有一些父母會說,我們家孩子在家裡默寫全對,到了學校會錯一半以上,這孩子是不是傻?其實,孩子倒真的不是傻,有可能他的聽覺專注力和視覺專注力之間並沒有達到匹配。

03 動覺專注力:靠不斷扭動對焦專注力

還有一個專注力是很容易被家長忽視的,然而在學校裡卻常常會讓老師非常頭疼,那就是動覺專注力。

如果我們帶著孩子到公園裡面去玩耍,看到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或者是看到打太極拳的老爺爺,你看這個孩子在旁邊觀察的時候,他先動的是哪一面?

如果是視覺專注力好的孩子,他肯定是認真地在看。如果是通過動覺來學習的孩子,他可能就會跟著渾身扭動。

所以動覺專注力優先的孩子在上課時,最大的特點就是會不停地動,越是對他有挑戰的,他越是會要依靠身體的運動來幫助自己進行專注力的聚焦。

注意!動覺專注力和運動能力強不強是兩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同樣是背書這樣一個任務——

有些孩子他只要默背就可以了,不需要發聲音;

還有些孩子是一定要大聲地朗讀出來,一邊大聲朗讀,一邊能夠把它背下來。

還有些孩子可能就不單單是大聲朗讀就可以了,他甚至還要一邊背一邊不停地走動。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動覺專注力強的孩子很容易被誤讀為多動症,但其實並非如此,他們只是用了他們的身體優勢來進行學習而已。家長要理解他們。

3

這樣訓練專注力

超有用

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呢?

1.鼓勵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很多件事情同時進行,一定會引起混亂。尤其是指孩子在完成某一項任務的時候,同時被其它事情打擾,這樣就會損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

所以,強烈建議家長,鼓勵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2.引導孩子制定時間計劃。

引導他們做好時間管理,一是能明確任務,二是能增加時間觀念。為目標加個「緊箍咒」之後,便能增加完成任務時的「專注力」。

如果孩子能完成出色,且一次比一次優秀,可以嘗試逐漸增加做題時間。

3.為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環境。

這個環境就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室內安靜,保證孩子讀書寫字時,不被其他聲音打擾;

第二:整潔單一的書桌,將那些容易吸引人注意的漫畫,貼紙,小玩具統統收起來。

4.不要輕易打斷孩子。

當孩子對某件感興趣的事情全神貫注時,不要去輕易打斷。

例如,孩子在專心玩積木或者研究玩具時,雖然耽誤了全家出門的採購計劃,但是也可以耐心的等待幾分鐘,鼓勵孩子持續思考。

正如蒙特梭利名言所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5.堅持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能在短時間內,要求眼、口、心、手相互協調,並且高度集中精力。

如果每天能讓孩子在固定的一段時間內(10-15分鐘),堅持朗讀訓練,也能在一次次嘗試中增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6.鼓勵孩子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對於其它事情來說,他們更容易沉浸在感興趣的事情上,這也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7.多一點關注和陪伴。

曾經聽到一位家長說,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故意搗亂,或者弄出一些小動作來引起關注,雖然孩子受到批評,但卻表現地很開心。

為此,家長感到費解。其實,缺乏陪伴的孩子,會在做作業的時候,故意分心來吸引家長關注,而這種行為只會被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須知,如果家長能主動多一點關注和陪伴,能為孩子增加一份穩定的情緒。

8.配合孩子做一些有效提升注意力的小遊戲。

例如:複述數字

大人開始先報簡單的幾位數,讓孩子複述,大人再不斷地增加一位數,讓孩子複述。

每次只增加一位數。比如,大人報「135」,孩子重複一遍,大人再報「1354」,孩子再重複,大人再報「13545」,孩子再重複,以此類推。

堅持每一天比前一天增加一位數或者更多位數,相信在不斷的訓練中,能增強記憶力,也能增加注意力集中時間。此類遊戲還有很多,家長可以在網上查閱。

-END-

來源:大手牽小手

相關焦點

  • 你家孩子屬於那種專注力類型?聽覺、視覺、動覺
    相對應的,就是孩子的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動覺專注力。當然,這些並不是割裂開來的,孩子們的專注力是兼具這三項的,但可能在側重上有不同。視覺優先的孩子往往會給老師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他們在聽課的時候,根本不需要讓老師重複說「看黑板」或「看我手上的動作」,自己就會主動地把視線放在說話人的身上。
  • 三種學習類型:視覺性、聽覺想、動覺型,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您好,仇老師,我女兒讀小學了,老師跟我說孩子上課喜歡動,提醒多次也改不了,剛上小學也看不出成績好壞,不知道是不是會影響她的成績。我擔心老師老是說她,她今後會牴觸老師,影響學習成績。請問這種情況應該怎樣勸她!回覆: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學習類型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或觸覺型)。
  • 測一測,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類型?
    NLP課程指出,每個人都有其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按照基礎可以分為三大類型:-Visual視覺型-Auditory聽覺型-Kinesthetic觸覺型現如今,在課堂上一鍋端的現象仍然顯著,對於不同學習類型的孩子來說
  • 專注力分為哪幾類?專注力小遊戲
    很多家長在談起孩子是不是能集中精神的時候,會以「專注力」一言以蔽之,其實,專注力也是分為不同種類的,有些孩子擅長這個,有些孩子擅長那個。在心理學上,我們通常會說孩子的學習認知通道有三大主要通道,也就是視覺通道、聽覺通道和動覺通道。相對應的,就是孩子的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動覺專注力。
  • 我的孩子是聽覺型、視覺型還是動覺型?學習風格貼標籤的後果不小
    我認識一個二寶媽,她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願意為孩子的學習付出巨額經費。有一次我們聊天,她說最近她學到了一個學習風格理論。發現自己是聽覺型的,她的大寶是視覺型,二寶是動覺型。於是她放棄了閱讀,專門聽書。給大寶全天候各種繪本書籍,輪番轟炸,二寶就讓她學習積木拼圖。
  • 視覺、聽覺和觸覺,你的孩子是哪種學習類型?別總嫌孩子坐不住了
    在《如何讓你的孩子獲得最大的學習能力》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不同孩子的學習類型的分類方式,是目前美國最流行的學習類型分類解析法。為什麼有的孩子覺得學習很輕鬆,有的孩子覺得學習很苦難?不同感知覺類型的學習者,在學習上有不同的表現,所應採用的學習策略也各不相同。
  • 總是小動作不停的孩子,專注力竟然……
    但另一些孩子,就是容易分心,一做小動作,立馬知識就不進腦子了。這兩類孩子怎麼區分呢?我們今天繼續來說說。動覺優先型孩子特徵有一類孩子是「動覺專注力」優先的類型。動覺專注力優先的孩子,最直白的表現,就是他們必須依靠身體的運動來幫助自己進行專注力的聚集。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
  • 兒童專注力,並不是你認為的只有四個維度
    專注力的穩定、分配、廣度、轉移四個維度,許多家長也隨口而來,並以此來評判孩子專注力的好和差。但是,這樣真的能全面分析專注力嗎?或許,事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其實,心理學上,通常認為孩子的學習認知主要有三大主要通道,也就是視覺通道、聽覺通道和動覺通道。相對應的,孩子專注力也可以簡單的劃分為三種類型: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動覺專注力。而每個孩子在這三種類型中,可能擅長和側重的點不同。視覺專注力:抄寫、默寫、拼寫都擅長!
  • 你是哪種學習類型的人 視覺聽覺還是觸覺?
    摘要: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首先是視覺學習型的人,佔到人群總數的三分之一。
  •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你是否知道孩子的學習類型
    理論:判斷孩子的學習類型學習類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如從生理上、從智力特點上、從學習習慣上等。通常我們按照生理將人的學習類型分為視覺學習者、聽覺學習者和動覺觸覺學習者,不同學習類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在每一個文化環境、社會經濟階層或者每個班級裡都存在著不同學習類型的人。
  •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風格」?家長儘早了解,避免娃學習沒效率
    其實每個孩子的學習都有自己的風格,孩子之所以學習沒有效率,學習效果差,都是方法不對,只有找到了孩子的學習風格,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家長要多一些耐心,平時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看看孩子平時學習時擅長做什麼,然後整體分析孩子的學習風格。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風格」?
  • 孩子不愛學?可能因為你不知道Ta的學習類型(附測試) 博雅小學堂
    你的孩子是什麼學習類型?你有沒有發現孩子更擅長某一種學習方式?教育專家發現人的學習類型有不同,細分有八種,而最主要的有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和動覺觸覺學習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學習類型的概念,但未以為意。又過了兩年,我要做一個手術,術前醫生的助手循例和我談話。介紹手術大樓的結構前,助手微笑著問我: 「你是哪種學習類型?」見我茫然,她輕聲解釋:「你是聲覺學習型,視覺學習型,還是動覺觸覺型?」想起了小兵老師的話,可這跟我的手術有什麼關係?完全沒有頭緒,又不好顯得太無知,隨便說了個「視覺型」。
  • 鍛鍊孩子專注力,要對症下藥,這裡有13種方法可供選擇
    一、首先了解孩子的學習方法(視覺、聽覺、動覺)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了解孩子屬於哪一種類型很重要,這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信息。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視覺型視覺敏銳的孩子在看到信息時能夠更好的處理信息,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閱讀信息並將其記錄下來,則有助於提高專注力。
  • 關於專注力的幾個誤區——淺談現代家庭的專注力培養
    所以,天生的生理結構和天生的性格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比如說:有些早產兒,本身的腦功能就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在專注通道(視覺、聽覺等)和專注的廣度上一定是弱於其他孩子的。這一部分天生的身體缺陷是很難在後期改善的。
  •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類型
    孩子的學習類型可分為聽覺型、視覺性、觸覺型和混合型四種。(一)聽覺型:孩子擅長用耳朵聽,聽課的方式是用耳朵接受信息,這類孩子在聽課時接受老師所講的信息速度快。對於這類孩子,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解,你一講話,他就能很快接收,聽覺型的孩子記憶力很強。
  • 三種典型的學習類型,您的孩子屬於哪種?
    針對孩子的不同學習類型,家長要針對性培養,對孩子的引導方法也要適當調整。不同的學習類型會讓孩子的學習風格、學習方法、學習效果都不盡相同。學習類型是教育心理學家瑞德根據不同的感官偏好將孩子進行的分類。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輸入知識和的信息的方式:有的孩子傾向於靠眼睛洞察,有的孩子喜歡靠耳朵聆聽,而有的孩子則喜歡體驗感受周圍的環境,分別就對應了三種學習類型: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視覺型視覺學習型的孩子觀察力敏銳,他們經常會發現其他孩子或大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 面對不同學習類型的孩子,父母要因材施教,才能教出一個優秀孩子
    和每個人具有不同性格一樣,每個人都都具有自己不同的學習類型。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學習類型主要分為三種:聽覺型、視覺型和動覺型。在學習上,有的孩子更側重於聽覺,專注於聽就能獲得他所需要的信息;而有的孩子側重於靠觸摸和實物感受才能完成接收信息的行為。前者被專家定義為「聽覺學習型」,後者被專家定義為「動覺學習型」。
  • 兩個聽覺訓練小遊戲 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無方心理】
    專注力聽覺訓練 上篇文章我們分享了視覺專注力訓練的方法,在無方的青少年專注力訓練課程中,除了視覺,聽覺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聽覺是除視覺外人最重要的信息接收系統,聽覺信息約佔人全部接收信息的11%,而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仍然是主要的教育學習方式。並且根據信息傳輸理論的研究表明,聽覺相比於視覺,更不容易疲勞,因此,對孩子進行聽覺專注力訓練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
  • 那些「多動」的孩子,我們誤解了你多年!
    那怎麼判斷孩子是視覺學習型,還是其它類型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吸收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從感知覺的學習方式來看,人的學習風格有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和動覺觸覺學習型。假如孩子聽到了不動,只是回應一下你,他可能是聽覺型的。假如扭過頭來,看著你說:「媽媽,你回來啦,你辛苦了。」可能是視覺型。假如孩子起身向你跑過來,馬上給你拿鞋子,或有肢體接觸,可能是動覺型的孩子。一般來說,每個孩子都包含了這三種學習風格,只是某一個風格更為明顯。我家小賢為聽覺型多一些,他喜歡靜靜地聽音樂。
  • 12個遊戲玩出專注力|一石研究院
    專注力對孩子有多重要做過老師的人都知道:學習成績好且學得輕鬆的孩子都是專注力很強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不見得是書呆子,但是你可以發現他們的共性是:前一分鐘還在瘋玩,後一分鐘老師一進課堂思路就可以跟著老師走。可是專注力是一種行為表現啊,它又不是像「舉手」、「跳高」這樣的動作,說學就能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