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聽覺型、視覺型還是動覺型?學習風格貼標籤的後果不小

2020-10-28 簡易習慣研習社

我認識一個二寶媽,她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願意為孩子的學習付出巨額經費。

有一次我們聊天,她說最近她學到了一個學習風格理論。發現自己是聽覺型的,她的大寶是視覺型,二寶是動覺型。

於是她放棄了閱讀,專門聽書。給大寶全天候各種繪本書籍,輪番轟炸,二寶就讓她學習積木拼圖。



看著她兩個還未上幼兒園就被母親早早定型的孩子,我心裡總感覺怪怪的。

學習風格理論由於簡明易懂,受到許多人的歡迎。尤其是管理培訓以及職業專業領域,包括軍隊飛行員、醫療工作者以及其他職業的培訓中,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人們希望通過設計符合學員學習風格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效果最大化。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套理論真的有效嗎?



2004年,英國學習與技能研究中心曾做過一次調查,他們選出了現有的70多種不同學習風格理論,把它們和市面上的評估工具做比較。

作者稱,這些工具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意,它們的推廣者在利益驅使下,所依據的理論是混亂且矛盾的。而且由於評估結果通常會把人分門別類,打上標籤,這一做法的後果也令人擔憂。

有一個學生在一次討論會上接受了評估,他拿到結果後表示:「我了解到自己是一個聽覺與運動感覺較差的學習者。既然如此,無論是閱讀書籍,還是聽人說話超過數分鐘,對於我來說都是浪費時間。」

假如這套理論真的有用,那麼這個孩子就會理直氣壯地排斥聽覺動覺方面的學習。但是如果沒用呢?他不久因此被誤導,失去了原本具備的潛力嗎?

2008年,認知心理學家哈羅德·帕什勒、馬克·麥克丹尼爾、道格·羅勒和鮑勃·比約克受命進行一項調查,想看看教育模式和特定的風格相匹配時,是否能讓人學的更好。

然而,經過對比實驗發現,學習風格匹配並不能產生更好的結果。反倒是授課方式與科目性質相符更有用,比如幾何與地理要用視覺授課,詩歌則要靠語言知道。



當授課風格與內容性質相符時,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得更好,與他們偏好哪種授課方式毫不相干。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一段啼笑皆非的經歷。

讀小學的時候,班上流行星座性格。有幾個女生特別喜歡聚在一起討論。有一次我被問道生日,我說是5月21號,對方當即說,你是花心大蘿蔔雙子座,愛喜新厭舊。


當時我還挺氣,我一個頂天立地絕世好男人,怎麼就被貼上了花心的標籤。那段時間,她們看我的眼神都帶著嫌棄。

後來,我發現原來星座是要看陽曆,於是我告訴她們,我陽曆是6月29號。於是,在班級中,我又變成了忠實、友善,富有愛心的好男人。這種貼標籤的行為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所以父母或者老師,不要輕易給孩子或學生貼上標籤,淘氣的孩子會變得沉穩,愚笨的學生會變得聰慧。片面的標籤將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潛力。

教育的意義不是讓一個人出類拔萃,而是讓他知道自己有無限可能,並為之付出努力。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知行合一才是個人提升王道。所以我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會寫下自己的實踐計劃,各位不妨也規劃一番。

以下是我的實踐計劃:

在一周內,找個機會跟這位朋友分享我所了解的內容。但是要注意措辭,不能一上來就抱著否定的態度去聊天,容易引起對方的抗拒。而是要以探討交流的方式,因為我不是專家,也是看的別人的實驗結果。

大家是否曾經有被人貼過什麼標籤呢?你當時是怎樣的感受?這段經歷對你又有什麼影響呢?

相關焦點

  • 三種學習類型:視覺性、聽覺想、動覺型,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您好,仇老師,我女兒讀小學了,老師跟我說孩子上課喜歡動,提醒多次也改不了,剛上小學也看不出成績好壞,不知道是不是會影響她的成績。我擔心老師老是說她,她今後會牴觸老師,影響學習成績。請問這種情況應該怎樣勸她!回覆: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學習類型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或觸覺型)。
  • 你家孩子屬於那種專注力類型?聽覺、視覺、動覺
    不過,因為在多年和家長們的接觸中,發現不少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專注力有些誤區,所以我想用一個比較簡單的分類,幫大家來梳理一下。在心理學上,我們通常會說孩子的學習認知通道有三大主要通道,也就是視覺通道、聽覺通道和動覺通道。相對應的,就是孩子的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動覺專注力。
  • 到底是熊孩子還是「動覺學習者」?家長要搞清楚了再給娃貼標籤
    ,首先要去掉「標籤」,不要把「你就是個調皮搗蛋的傢伙「等等這樣的詞語掛在嘴邊在文章的開頭,我提過一個詞「動覺學習者」。在這裡,我簡單引用一下網上關於動覺學習者的資料(感興趣的知友可以再查找下了解更多相關內容):美國成長發育心理學家和教育研究員Howard Gardner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在八十年代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每個人天生有自己喜好的學習風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種: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和動覺型(Kinesthetic)。
  • 孩子學習不專心,父母猛操心!了解學習風格後因材施教
    學習風格存在不同分類在這裡舉出較廣為使用的「VAK(視覺、聽覺、動覺)模式」  ■視覺型的孩子透過「看」會學得較好,如別人的示範、圖表、影片等,藉著觀察吸收新知。  ■聽覺型的孩子依靠「耳朵聽」及「口說」,直接透過聽講或小組討論,聽別人講解及自己開口說,學新事物時最快的方式是聽別人口頭教導。
  • 家長覺得有用的方法,未必適合孩子的學習風格
    1954年,美國學者Herbert Thenlen首次提出了學習風格的概念,這是人們在學習時所偏愛的方式,是學習者在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孩子的學習風格——通過他們偏愛使用的感覺通道,分為視覺,聽覺,動覺三類。
  • 視覺型的要通過看來學,聽覺型的要通過聽來學,這種說法是傳說!
    他們要求參加解剖學課程的學生完成在線學習風格評估,並回答有關他們學習策略的問題。超過400名學生完成了VARK(視覺、聽覺、讀寫、動覺)學習風格評估,並詳細報告了他們在掌握課外材料(如記憶卡、複習課堂筆記、解剖塗色書)時所使用的技巧。研究人員還跟蹤了他們在課堂和實驗中的表現。
  • 1分鐘可以測出孩子的學習風格,讓孩子學習的效果事半功倍!
    洋蔥君認為,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把孩子的這些「小毛病」歸為習慣不好,而是應該分析孩子注意力渙散的深層原因,因為這可能是孩子天生的傾向。通過一個1分鐘的小測試,我們就能把握自家孩子的學習風格是怎樣的,然後順應他們的天性,採用合適的教育方式。
  • 不同性格的孩子,「學習風格」也不同,對症下藥才能提高成績
    面對同類型的題目,家長講解了好幾遍,但孩子還是聽不懂,即使聽懂了,下一次還是會做錯,這令很多的家長感到頭疼,其實每個孩子學習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孩子學習沒效率有哪些具體表現?家長儘早了解,避免孩子學習沒效率視覺型每個孩子對學習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有些孩子就是視覺型的,對能夠看見的物體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類孩子學習語文、數學等帶有很多文字、圖標和圖案的科目,有很好的學習效果,他們會自主的去學習鑽研。
  • 英語啟蒙有策略:學好英語第一步,掌握孩子的學習風格
    傳遞教育張敏在線培訓英語教師經常有家長抱怨:給孩子講了一百遍,為什麼還是記不住?千萬不要把這個問題簡單地歸罪於孩子,這種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著名的教育理論——學習風格理論。視覺型的學生,喜歡色彩、圖像、形狀、物體和會移動的東西;聽覺型的學生喜歡用聽來接收不同聲音和文字,他們往往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動覺型的學生善於用觸覺和動作完成學習,他們喜歡參與實習和實驗,喜歡動手來嘗試新鮮事物。很多同學出現的所謂學習困難,主要原因是老師或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例如,一個視覺型的孩子如果只用語言來講解課文內容,就會令他「充耳不聞」。
  •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風格」?家長儘早了解,避免娃學習沒效率
    家長引導無效孩子年齡小,無論是自控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比較有限,有些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否則很容易陷入迷茫和誤區。但是一些家長並沒有起到正確有效的引導作用,反而用強迫威脅的方式命令孩子學習,孩子就從自主學習變成了被動學習。久而久之,學習在孩子的眼裡就成為了一種負擔,心裡的負擔壓力也越來越大。
  • 那些「多動」的孩子,我們誤解了你多年!
    然而,這孩子對枯燥的課堂知識,不是很感興趣;老師臺上講課和演示,他會心不在焉,不會專心看,手裡偷偷擺弄自己的小玩意。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被貼上「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標籤,考試成績也不怎麼好,很容易成為學校裡的差生。我跟冬冬媽媽說:這麼喜歡動手的孩子非常難得,你應該感到高興!
  • 孩子不愛學?可能因為你不知道Ta的學習類型(附測試) 博雅小學堂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更擅長某一種學習方式?教育專家發現人的學習類型有不同,細分有八種,而最主要的有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和動覺觸覺學習型。不同類型的孩子,又適合不同的學習方式,今天的文章將為我們答疑解惑。文 | 黎穎女兒兩三歲的時候,每天開車送她上幼兒園,怕她在後座問東問西影響我開車,就在車裡不停地播放兒童故事的光碟,有故事聽她就一聲不吭。
  •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什麼學習風格?不同學習風格如何開展學習?
    需要聲明一點,左腦優勢還是右腦優勢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學習風格不同。我想在此將左腦理性優勢和右腦感性優勢與人類的學習風格做個聯結。3.綜合型學習風格綜合型學習風格的學生能夠從整體出發開展學習,但他們不太適宜於課堂上僅以聽和看為主的學習方式,他們不太關注細節,學習缺乏次序,他們需要更多藉助觸覺和動覺的方式開展學習。對於綜合型學生鼓勵他們注重細節,讓他們列出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幫他們理清優先次序,讓他們跟著你的指導學習,但一定要以一種有趣的方式進行。
  • 找準6種學習風格,孩子的「壞習慣」也能促進學習
    根據Gardner的多元智能,他確定了 6 種最常見的學習風格:視覺學習、聽覺學習、動覺學習、觸覺學習、小組學習、獨自學習。我就是如此。在背英語單詞的時候,我通常會上躥下跳的邊念邊演,一邊念單詞的發音(聽覺),一邊演單詞的意思(動覺),腦海裡還常常想著相應的畫面(視覺)。
  • 30%學生屬於動覺觸覺型,老師:尷尬了
    30%的人屬於動覺觸覺型。學習中,他們更需要動手去做的過程。如果強迫他們坐在課堂上不動,那麼他們就會感覺非常的無聊乏味。可惜,這種學習類型不容易被當前的教育所接受,很多人的成績在同學中處於落後狀況,甚至有些家長和老師會認為是多動症的表現,認為他們屬於差生。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 如何成為聽覺型學習者?
    在探索個性化學習方法的過程中,人們經常會碰到一個說法叫「聽覺型學習者」。 那麼什麼是「聽覺型學習者」呢?就是通過「聽」,從語言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更強的人。 舉個例子,上學的時候我們身邊可能有這樣一些同學,他們上課玩手機、看小說、寫別的作業,就是不抬頭看老師,可老師一提問他們還都能答出來。 老師和家長經常簡單地用「聰明」來形容這些孩子,但內在的原因其實是他們更善於從老師講課的話語中提取信息。
  • 沒找準孩子的學習風格,「因材施教」就是個笑話,別白費心機
    其實,學習效果不好,就是教育方式與孩子學習風格不契合。換句話說,沒找準孩子的學習風格,因材施教就是個笑話,只會讓家長們白費心機。接下來,從這四個維度具體來給大家詳解,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以及父母的參考做法。02感知覺模式從多元制化理論延伸出去,根據孩子們的不同學習特點,又提出了視覺型、聽覺型和動覺型三種不同的學習風格。
  • 視覺/聽覺/動覺,你家孩子是哪種專注力類型?找對原因就豁然開朗了!
    在心理學上,我們通常會說孩子的學習認知通道有三大主要通道,也就是視覺通道、聽覺通道和動覺通道。 相對應的,就是孩子的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動覺專注力。 01 視覺專注力:錯字、漏字、跳行、指讀都會錯!
  • 你是哪種學習類型的人 視覺聽覺還是觸覺?
    摘要: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首先是視覺學習型的人,佔到人群總數的三分之一。
  • 被誤解的聽覺學習者,要如何學習效果才能更好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一邊寫著板書一邊講解,然後敲著黑板告訴同學們要看黑板,但是有些同學總是沒盯著黑板看,反而一直盯著老師。以前老師總是會問一句「我臉上有花嗎」,現在老師雖然不會這樣說,不過還是會提醒他注意看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