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覺得有用的方法,未必適合孩子的學習風格

2020-09-15 記憶力開發妞妞導師

「也有家長跟我說,他對做題實在沒興趣就讓他學著聯繫生活實際,做做試驗,動動手什麼的,說不定有用,可我試了,浪費時間也沒見到效果;他就是效率低呀,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是鄰居前段時間,給我抱怨自己家孩子的時候告訴我的,同時我也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個困惑,為什麼自己孩子的效率總是很低——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覺得有用的方法,未必適合孩子的學習風格。

1954年,美國學者Herbert Thenlen首次提出了學習風格的概念,這是人們在學習時所偏愛的方式,是學習者在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方式。

我們可以將孩子的學習風格——通過他們偏愛使用的感覺通道,分為視覺,聽覺,動覺三類。只有適合孩子的方法,才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01 視覺型學習風格

視覺型的孩子加工外界信息時,往往喜歡利用自己的視覺,他們更偏愛加工他們看到的東西,更喜歡閱讀。相比於聽課帶來的效果,也許自己看書效果會好很多。如果你對孩子更偏向於通過文字呈現或者通過直觀的畫面來理解信息,他的學習風格就是視覺型。

視覺型的孩子有自己的長處,多擅長於快速瀏覽信息,接受視覺刺激的效果好。

這些孩子在書面的測試中往往有較高的分數,閱讀圖表的能力也較好;但他們在受到口頭指導時,卻不太容易理解,也就是說,在聽覺刺激的接受上,不如聽覺型的孩子。

如果我的孩子是視覺型,我該教他如何學習呢?

(1)閱讀:發揮孩子視覺通道的優勢,將知識多以文字的形式呈現;

(2)電影或錄像:用電影或者錄像帶的方式將知識放映出來,比如在講解實驗時,如果不能實際做實驗,可以將實驗過程通過放映的形式給孩子看;

(3)觀察榜樣,希望孩子向某方面努力時,不要給孩子一味講故事或者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可以讓孩子觀察別人是怎麼做的;

(4)不要將孩子學習的重心完全放在課堂上,課堂上單純的聽講並不是最適合孩子的方式。

02 聽覺型學習風格

聽覺型的孩子可能不太喜歡看書,看書容易走神。單純的閱讀文字對他們而言效果並不好,往往將教輔與對應的課程聯繫起來後,通過老師的講解會比自己看書更有效率。

聽覺型的孩子擅長語音辨析,接受口頭指導的效果較好,口頭表達能力強。由於接受聽覺刺激的效率高於視覺刺激,他們的日常表現很可能會優於考試結果。聽覺型的孩子較其他兩種類型來說會少一些。

如果我的孩子是聽覺型,我該怎麼辦呢?

(1)講授:這類孩子一定要利用好上課時間,聽課的效率可能是做題的好幾倍,報補習班時,多考慮老師講課是否足夠好,而不是作業和練習是否足夠多;

(2)討論與交流:遇到問題,除了要求孩子去閱讀一定數量的資料以外,更重要的是討論與交流,在小組中討論與交流,或者就某一問題與父母討論與交流,都可以加深孩子對該問題的印象;

(3)播音:把要背誦的內容,錄到手機或者錄音帶裡反覆播放,久而久之就能夠記住;

(4)少用題海戰術,做筆記,看視屏等方式學習,這類方式與孩子的通道並不匹配。

03 動覺型學習風格

有些孩子不喜歡閱讀,聽老師講課也容易走神。但他們非常願意動手去解決問題,比如愛進實驗室,喜歡在實踐中學習,在實際生活中找到答案——這類孩子的學習風格就是動覺型。

他們有較好的運動天賦,在實驗操作中有出色的表現,實驗考試中的得分也較高,他們書寫整潔,對需要實際操作的東西有濃厚的興趣。

如果我的孩子是動覺型,我該怎麼辦呢?

(1)實驗與試驗:多參與需要動手的活動,往往更有利於加深印象;

(2)遊戲與角色扮演:在遊戲中學習,將知識融入遊戲;也可以讓孩子在小組中扮演老師,講述知識;

(3)做筆記:強調一個「寫」的過程,不論是聽課,還是看視頻,都強調做筆記的重要性,讓知識經過腦子,不是就這麼左耳進右耳出得溜走了;

(4)講授與閱讀往往不適合孩子,減少對孩子的批評和抱怨,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最後敲黑板,我們用一個表格總結一下:

孩子的學習風格往往不單純是某一種,可能有一種明顯突出的風格,家長要善於抓住這種風格,並利用孩子的風格,發揮他們感覺通道的長處,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請務必記住,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效果差?教你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而讓孩子「模仿」學霸的方法,成效好像也不明顯,有的甚至還會倒退。其實好的學習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也有對應的適合的學習方法,只有雙雙匹配,才能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現在教育學家普遍認為,個人的學習風格能夠使人達到最佳學習狀態,所以想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狀態,就要找對自己的學習風格。關於學習風格的劃分有許多種,其中紐西蘭教育學家發明的VARK模式最受歡迎,他把學習風格分成了四類:視覺型、聽覺型、讀寫型、動覺型。
  •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風格」?家長儘早了解,避免娃學習沒效率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輔導孩子學習對很多的家長來說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學習效率太低,每天晚上寫作業,都是一邊學習一邊玩,玩自己的手指就能玩好長時間。面對同類型的題目,家長講解了好幾遍,但孩子還是聽不懂,即使聽懂了,下一次還是會做錯,這令很多的家長感到頭疼,其實每個孩子學習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
  • 用這24道題,看看孩子是什麼學習風格
    各位家長肯定在孩子的學習之中操了不少的心,但是我們對於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都有著不一樣的見解。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學習風格究竟是如何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的。但是偏偏有那麼一種老師,他可以三兩句就讓孩子理清楚所有的思路。
  • 家長別盲目給孩子增加作業量,勤未必補拙,熟未必生巧
    學校的作業還不夠,家長還要給孩子留作業,這娃也太苦了吧?我原本以為這種家長只會出現在電視節目或者影視劇中,其實現實中這樣的家長真的有,我家孩子班上就有一個。我家孩子讀小學四年級,前兩天聽一個家長說她女兒每天寫作業都要寫到11點,我覺得很奇怪,學校每天下午有一個小時的晚託,孩子們可以在學校寫作業,寫作業快的孩子,晚託放學的時候,就把作業寫完了,我兒子很少把作業帶回家來寫,都是隨堂寫完就交給老師了。
  • 適合孩子英語啟蒙的學習方法
    整體的思路現在已經有了,下面就介紹一些與方法相輔相成的學習資料吧。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適合兒童英語啟蒙的輔助工具大致分為繪本、動畫和App這三大類,下面我將對這三類學習資料逐一進行介紹和分享,並且在分享的過程中,我也會儘量地將它們在「聽說讀寫」等訓練效果方面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
  • 不同的孩子面對學習有著不同的方法,家長無需強求否則事倍功半
    不能說好與不好,卻是最適合自己的。處於學習中的他們,經驗遠遠勝過父母。但很多家長並不太了解,僅憑主觀意願或沿用著自己的那套方法要求孩子。所以親子間的摩擦不斷,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接受風格重點培養就像孩子做寒暑假作業,有的孩子他們會選擇在放假前期或後期,採用集中突擊的方式來完成。然後把剩餘的時間,用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在他們看來最終能完成就好。
  • 孩子學習有了壓力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幫助解決
    學習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這其中一定會有很多問題和困難需要克服,這勢必造成學習壓力,很多家長覺得自己上班掙錢還要照顧孩子挺不容易的,但其實想一想雖然孩子只有學習這一條路需要走,但是現在的學習壓力也不小,況且以孩子的年紀來說,他們承擔的心理負擔未必比掙錢養家的家長要少,學習這件事看起來簡單,但考過試的人都知道真的想要好的成績需要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行。
  • 不同性格的孩子,「學習風格」也不同,對症下藥才能提高成績
    面對同類型的題目,家長講解了好幾遍,但孩子還是聽不懂,即使聽懂了,下一次還是會做錯,這令很多的家長感到頭疼,其實每個孩子學習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孩子學習沒效率有哪些具體表現?家長要多一些耐心,平時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看看孩子平時學習時擅長做什麼,然後整體分析孩子的學習風格。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風格」?
  • 1分鐘可以測出孩子的學習風格,讓孩子學習的效果事半功倍!
    作為家長,我們肯定都希望孩子能學習時全神貫注,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是心裡很清楚,想靠孩子自覺基本上是天方夜譚,寄希望於老師高超的教學和管理技巧,老師又分身乏術,照顧不到每個孩子——那麼我們應該做點什麼,才能讓孩子改掉壞習慣,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呢?
  • 家長如何教導孩子的英語學習?
    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找一家知名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就可以了,孩子跟著專業的老師學習英語,自己就不需要有較多的關注了,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如果家長對孩子完全的不關注,一种放任自流的狀況,孩子會感覺自己缺乏了關心,也就會影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度,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以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來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這一點不可缺少。
  • 孩子學習不專心,父母猛操心!了解學習風格後因材施教
    影響孩子學習及成績的因素很多,如孩子缺乏學習興趣、引導、信心,當中更不乏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讀書而做了很多無用功。換個角度想,「不知道怎麼念書」這很合理,就像大人換工作,也不可能第一天上班就上手,也需要前輩同事指點,而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更是需要老師、家長適時適性從旁協助呀!
  • 英語啟蒙有策略:學好英語第一步,掌握孩子的學習風格
    傳遞教育張敏在線培訓英語教師經常有家長抱怨:給孩子講了一百遍,為什麼還是記不住?千萬不要把這個問題簡單地歸罪於孩子,這種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著名的教育理論——學習風格理論。視覺型的學生,喜歡色彩、圖像、形狀、物體和會移動的東西;聽覺型的學生喜歡用聽來接收不同聲音和文字,他們往往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動覺型的學生善於用觸覺和動作完成學習,他們喜歡參與實習和實驗,喜歡動手來嘗試新鮮事物。很多同學出現的所謂學習困難,主要原因是老師或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例如,一個視覺型的孩子如果只用語言來講解課文內容,就會令他「充耳不聞」。
  • 讓孩子有效學習英語的三種方法,建議家長收藏好!
    相信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學好英語一直是很多家長都在操心的事情,畢竟學好一門外語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三種讓孩子有效學習英語的方法,建議家長收藏好!1.看書學習英語平時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英語知識,其實只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而已,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東西是非常少的。所以,平時我們可以給孩子閱讀一些有意義的英語書籍,讓他們從這些書籍中去學到一些真正實用的知識。當然了,一開始不要選一些內容較難的,畢竟這樣並不利於孩子們的吸收。2.
  • 找準6種學習風格,孩子的「壞習慣」也能促進學習
    所以,了解孩子的多元智能分配,不僅有助於我們接受並且理解孩子對某些學科缺乏興趣的傾向,更能夠指引我們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習風格。當家長和孩子一起重新審視孩子的學習風格之後,就可以有意識的用相應的風格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了。不論是什麼樣的智能傾向和學習風格,最後還是要回到提升能力上來。
  • 管不好孩子,是家長該學習了,而不是讓孩子改變去適應家長
    家長和孩子相處,什麼時候最容易出現問題呢?家長遇到了煩心的事,自己很煩躁。家長看孩子學習慢吞吞,自己很著急。家長看孩子打遊戲,自己很氣憤。發現了嗎?絕大多數問題都出現在家長的身上。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現象,孩子遇到煩心的事,家長往往很耐心;孩子犯錯誤,家長往往也很包容。如果家裡遇到了什麼變故,遭受了什麼災難,往往家長都能扛得住。
  • 家長怎麼給獎勵更有用?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文/樂樂媽(本文是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和分享)為了激勵孩子往自己所想的方向努力,家長們通常會用給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關於獎勵,有些家長支持,有些家長反對。支持的家長覺得獎勵可以激勵孩子,反對的家長覺得獎勵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做什麼事情如果沒有獎勵就不幹了。其實,獎勵本身是有正向作用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方法。
  • 還在天天盯著孩子寫作業?家長用對方法,孩子主動學習不操心
    眼看又要期末考試了,家長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家長都要盯著孩子學,結果,經常是沒寫出來幾道題,家長就已經發火了!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不是孩子不想努力,而是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麼,還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好好學習,答應孩子的要求,用物質的條件來吸引孩子,卻不知道,孩子為了得到什麼而學,始終都認為,是為了父母而學,根本不知道,學習可以帶給自己什麼好處!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呢?
  • 「怕孩子學習不好,這樣輔導更有用,我們有三個方法。」
    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真的有用嗎?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孩子們的學習也參差不齊,作為父母每天都在忙著賺錢,讓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好。工作忙碌的父母,顧不上孩子的學習,會把孩子送到補習班;經常出差的父母,再把孩子送到託管班。還有一部分幸運的孩子,有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照顧學習。其實這樣的做法都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 孩子偷玩手機?三十六計,家長都用過哪些方法?
    家中有孩子的可都深有體會,孩子年齡小,對新鮮事物沒有抵抗力,玩手機沒有限制,還耽誤學業很多家長都束手無措。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成年人有時也未必能把握住分寸,不過是社會條件允許的自律罷了。那麼家長們都用過哪些方法來阻止孩子偷玩手機呢?下面就讓小愛帶家長們來看一看。
  • 家長給孩子英語啟蒙的3種方法,選對了學習方式,孩子受益一生
    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英語啟蒙能力的培養。雖然家長有這種教育意識是好的,但是如果用錯了方法,反而會起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也許從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父母就會在旁邊對孩子說ABC ,apple ,banana,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