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學生屬於動覺觸覺型,老師:尷尬了

2020-12-16 更懂孩子

30%的人屬於動覺觸覺型。

學習中,他們更需要動手去做的過程。如果強迫他們坐在課堂上不動,那麼他們就會感覺非常的無聊乏味。

可惜,這種學習類型不容易被當前的教育所接受,很多人的成績在同學中處於落後狀況,甚至有些家長和老師會認為是多動症的表現,認為他們屬於差生。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教育方法得當,他們往往會作出巨大的貢獻: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

觸覺型或動覺型的最佳學習方式依賴於身體的觸感。

這些學生通常動手能力強,喜歡把東西拆開,這意味著他們喜歡活潑的學習環境,喜歡使用各種工具。

他們上課時可能會坐立不安,享受一些邏輯思維強的推理遊戲,並且需要大量的課間休息時間。

少兒英語:用手工製品的方法教孩子們學習英文字母

#泛教育#

相關焦點

  • 三種學習類型:視覺性、聽覺想、動覺型,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回覆: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學習類型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或觸覺型)。視覺型特徵: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且表達能力較好。多數時間視線緊隨教師,喜歡看板書、PPT、VCD等,對自己看過的事物記憶深刻,回答問題時說話速度也是比較快的。佔80%。
  • 你家孩子屬於那種專注力類型?聽覺、視覺、動覺
    再說回視覺型孩子的特徵。視覺型孩子的觀察力非常敏銳,對圖形十分敏感。媽媽妝容上面有一些什麼樣的變化,家裡家具擺放位置發生了一些什麼樣的調整……他們都能夠非常迅速地看到。視覺型的孩子從小就比較聽話,他們很少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 測一測,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類型?
    NLP課程指出,每個人都有其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按照基礎可以分為三大類型:-Visual視覺型-Auditory聽覺型-Kinesthetic觸覺型現如今,在課堂上一鍋端的現象仍然顯著,對於不同學習類型的孩子來說
  • 我的孩子是聽覺型、視覺型還是動覺型?學習風格貼標籤的後果不小
    發現自己是聽覺型的,她的大寶是視覺型,二寶是動覺型。於是她放棄了閱讀,專門聽書。給大寶全天候各種繪本書籍,輪番轟炸,二寶就讓她學習積木拼圖。有一個學生在一次討論會上接受了評估,他拿到結果後表示:「我了解到自己是一個聽覺與運動感覺較差的學習者
  • 這就是「觸覺」技術未來的樣子
    ***觸覺設備可以分為三種主要類別:可抓握型、可穿戴型以及可觸摸型。在抓握型設計方面,大家可以將其理解為類似於操縱杆的形式。其中一大明確應用在於機器人操作,操作人員可以藉此感受到機器人在運動中承受著怎樣的阻力。
  • 小林老師的麵包綜合課程來了
    但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好絕對不是人人有心就可以成為麵包高手的如何在最輕鬆的氛圍下看著應該很有食慾吧重>重點來了課程收費及日期9月3日~9月6日課程四天收費9800/人兩人同時報名優惠費9200/人小林老師老學員享原價9折優惠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人類的 「觸覺」 包括兩個主要的亞型,即 「皮膚(Cutaneous)」 和「動覺(Kinesthetic)」。兩者主要是基於感覺輸入的部位來區分的:皮膚感覺接收來自嵌入皮膚的受體的感覺輸入,而動覺感覺接收來自肌肉、肌腱和關節內的受體的感覺輸入。在這兩個亞型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區分定義了皮膚(Cutaneous)、動覺(Kinesthetic)和觸覺(Haptic)三種感覺系統。
  • 一年級娃體重80斤,數學老師坐不住了
    據說,這是一道難度堪比奧數的題目,許多算了半天都雲裡霧裡的小夥伴們不禁自嘲:「我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 話說回來,既然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那數學老師上哪兒去了?「去教體育了。」一位一年級家長向錢報記者報料。
  • 前庭、觸覺、本體、學習能力失調的常見表現
    沿脊髓下傳的訊息與其他感覺交互作用,幫助保持姿勢的平衡和運動;至於往上傳至大腦較高層次的訊息,則與觸覺、視覺、聽覺、本體感覺信息交互作用,使我們知道空間、方向和我們所處的位置。如果前庭平衡統合失調,表現為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有些兒童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 兒子成了觸覺敏感型寶寶,原因只有兩個:剖腹產、沒有撫觸按摩
    因為,剖腹產的寶寶普遍存在觸覺發育不足的現象。抗拒洗臉、抗拒洗頭、抗拒戴口罩、手套、不喜歡玩沙子、不喜歡草坪、不喜歡碰觸溼粘的東西。。。。這些行為都是觸覺敏感型寶寶的典型特徵,而這些都還只是一些外在問題而已,觸覺敏感對寶寶的影響是會深化到社交、情緒等內在方面。
  • 你是哪種學習類型的人 視覺聽覺還是觸覺?
    摘要: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觸覺學習型……  首先是視覺學習型的人,佔到人群總數的三分之一。
  • 到底是熊孩子還是「動覺學習者」?家長要搞清楚了再給娃貼標籤
    在這裡,我簡單引用一下網上關於動覺學習者的資料(感興趣的知友可以再查找下了解更多相關內容):美國成長發育心理學家和教育研究員Howard Gardner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在八十年代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每個人天生有自己喜好的學習風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種: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和動覺型(Kinesthetic)。
  • 如何發展身體動覺智能?
    繪本閱讀指導師認證班21天心得筆記Day11❓❓今天和lily兩個都很默契的想到關於身體動覺智能的討論話題,綜合lily的,討論話題是:關於身體動覺智能,你們對於孩子這方面有什麼規劃?有什麼經驗想跟大家分享?面對現在很多父母會從小開始選擇培訓班進行培訓身體動覺智能的項目,你怎麼看?
  • 三種典型的學習類型,您的孩子屬於哪種?
    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輸入知識和的信息的方式:有的孩子傾向於靠眼睛洞察,有的孩子喜歡靠耳朵聆聽,而有的孩子則喜歡體驗感受周圍的環境,分別就對應了三種學習類型: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視覺型視覺學習型的孩子觀察力敏銳,他們經常會發現其他孩子或大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 蔡老師教粵語急口令1 麥兜篇
    大家好, 蔡老師是香港的專業粵語老師, 教過不少來自內地和臺灣的學生, 上過我面授課程的學生數以百計我的學生從內地和臺灣等地移居來香港, 都想學習香港地道的粵語 (香港人一般稱粵語叫廣東話),我的教學, 是希望幫助他們盡快融入香港的生活, 希望他們說起話來像個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