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吃貨,他為每道菜寫了一首詩

2020-12-22 中國新聞周刊

一位主業是美食家的詩人想要做場中國豬文化文獻展。循著線索去,我們在他東四十條的餐廳見面了。

其人二毛,「莽漢派」詩人,成名於上個世紀80年代,穿著一件紳士風衣,眼睛大而有神,聊詩歌的時候斯文,聊美食的時候江湖。

「在現實和未來之間,

烹飪是唯一的通道」

二毛8歲就開始做菜了,但也不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樣的老套故事,純粹是痴迷美食。有多痴迷呢?他用了近半個小時講柴火灶做菜的妙處。

「天然氣、微波爐、電炒鍋是陰火,炭火、柴火是陽火。我專門和一個熱物理學家探討過,柴火的溫度就只有三四百度左右,適合於燒、煨、煮、燜、篤、小炒等;而天然氣火會達到五百度以上,只適合於爆炒。」二毛講起美食滔滔不絕,不僅有古今美食文獻和現代物理學原理作依據,還帶著詩歌的畫面感,「天然氣的火尖銳而猛,柴火猛而柔,火域寬廣。柴火燒出來的肉是潤糯的,炒回鍋肉、燒紅燒肉最好吃。」

回鍋肉是他對美食的啟蒙,也在心中埋下了痴迷豬文化的種子。

小時候,吃肉是大事。母親拿著五口人的戶口去領五斤肉票回來,得管全家整個月的夥食。

拮据的生活中,生長著物盡其用的主廚智慧。肥肉熬成豬油存起來,油雜用來炒菜煮湯;豬骨可以用海帶、蘿蔔燉一大鍋,肥瘦相間的部分是最珍貴的,專做家傳的回鍋肉——把鍋燒紅,將豬皮熨貼上去烙,之後在溫水中浸泡,再用刀刮至金黃,這麼一來不僅去除豬特有的臭味,而且豬皮的毛孔被放大,烹飪時能充分吸收調料。

炒制的過程中,依次加入料酒、白酒,在起鍋前加米酒,不同時間加三種不同的酒,能為回鍋肉增添一層深遠的甜和廣闊的香。

二毛喜歡扒在灶臺邊上看母親做菜,有回菜還沒上桌,耐不住嘴饞的二毛伸手去「偷吃」,不小心把整盤迴鍋肉打散在地。那是每月只能炒一盤迴鍋肉的艱難日子,母親彎腰把肉一片一片地撿起來,用開水衝洗後,重新炒。

二毛的母親在他二十多歲時過世,而這份記憶裡的甜傳承到了二毛的灶臺。

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二毛居住的家鄉酉陽成為現代詩的重要陣地,湧進了全國各地的詩人。經濟條件剛起色,大家暫時還沒錢下館子,好客的二毛就往家裡招呼詩人朋友。那個年代,大家吃的都是應季食物,西紅柿是西紅柿的味道,黃瓜是黃瓜的味道,回憶起來也尤其有滋味。

一撥一撥的朋友們心照不宣地散步到二毛家附近,如果看到他的房間亮著燈,就直接上去。如果來的人太多,二毛會把門板卸下來,放在小方桌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唱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用老式錄音機小聲地放流行音樂。

餐桌上少不了二毛悉心準備的下酒菜,其中一道特講究,只有大晴天能吃到——先用當地土豆切片,開水焯完後放在大太陽下曬乾,再用油鍋炸到焦脆,蘸椒鹽配酒,滿口飄香。二毛給它取了個浪漫的名字,叫「太陽的味道」。聊得正歡,誰也不願去打酒,那怎麼辦呢?燒水壺上拴個繩子,把錢放在壺裡吊下去,喊一層雜貨店老闆打20斤散白酒上來。

無數個夜晚,詩和遠方在美食美酒的香氣中氤氳。二毛和聚會中的常客成為後來「莽漢詩」的重要詩人。「對美食的依戀和想像,成就了我的詩歌,但是反過來我在詩歌中的想像也滲透到了烹飪裡。」

實際上,美食和詩歌的交織在二毛童年時便產生。二毛的母親只念過幾年小學,但能把很多歇後語說得頭頭是道。做家務的閒暇裡,她喜歡給二毛出謎語,「比如紅口袋,綠口袋,有人怕,有人愛,打一吃的,答對了今天就煮給你吃。」饞嘴的二毛就使勁想啊想,最後猜出來是辣椒,便吃到了媽媽做的虎皮尖椒。在這種想像力遊戲中,二毛心裡的詩意也隨之萌芽。

九十年代,二毛一邊試水餐飲文化,一邊開始以美食入詩歌。儘管從孔子開始就有文人討論美食的文化傳統,但現代詩中以美食寓情的二毛算得上最先鋒的一位。

當他研究重慶菜和成都菜的區別,便用兩地的人文氣質形容菜色,寫下「成都菜平原丘陵,風和日麗,重慶菜高山流水,月黑風高」,思考現實與未來的關係,他說「在現實和未來之間,烹飪是唯一的通道」,就像一盤家傳回鍋肉,肉下鍋了,香氣就能帶他到童年時媽媽的灶臺邊。

漸漸地,他的美食詩在文藝圈流傳開來。儘管當年在公園大聲讀詩的少男少女都看起了短視頻,二毛仍然筆耕不輟。現在,他用文字下廚,用詩意佐味,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於是,乾脆出了一本《二毛美食詩選》,在其中他用詩句討論一隻螃蟹的做法,也談論鍋氣飄散出的日常哲思。

美食也是藝術

別人採風他採菜

湖南和四川交接的一個小鎮子,二毛拎著菸酒敲開一戶人家。

「我是從北京來的,想在你們這學做菜,能不能看你們炒菜,和你們一起吃頓飯?」二毛託朋友打聽到這家的婆婆和兒媳很會做菜,想要上門學習。

對方熱情地把他請進去,於是二毛就像個實習廚師一樣,跟著那家人買菜、擇菜、做菜。那趟,他收穫了兩個屬於這家人的獨家菜方——碎豆腐炒榨菜皮和鹽菜扣肉炒雞蛋。

不忙的時節,他會在川渝黔滇等原始生態地區到處轉悠,向民間烹飪高手求教,再改良融合到自己的餐廳天下鹽的菜式中。畫家和作家創作前要採風,二毛笑說他這種行為就叫採菜吧。

二毛相信真正的美食已經下沉到了四五線城市,「真正的美食在當地,當地的美食在民間,民間的美食在家庭。」拋去八大菜系的框架和網紅餐廳的套路,他要在民間找到野生的美味。就像他寫作的「莽漢詩」式的粗獷直給,他喜歡帶著泥土味的食材和不按常理出牌的神來之筆。

菜市場是他找靈感的另一個好去處。每次回到老家,二毛一定要去菜市場逛幾圈,就算不賣,「看著心裡也覺得舒服」。

看到土豬肉的時候是最興奮的,老家的土豬肉顏色、紋路和皮脂含量都剛剛好,如果拿食指輕輕在肉上一蹭粘手,說明那塊肉是新鮮無水分的土豬肉,炒起來會又嫩又彈,或只是煮熟成白肉蘸調料也是一等美味。

如果那天想做回鍋肉,天蒙蒙亮就要過去守著搶一塊臀尖肉,老饕也叫它「第二刀」——屠夫下手第一刀是帶豬尾巴的一小塊,接下來割的一刀就是這塊全身最彈糯的後腿二刀肉,故得此名。

儘管已經定居北京十五年,二毛每次去他鄉返京前,固定要帶些土豬肉走。後來這個習慣演變為不管去哪個城市,二毛都要去那裡的菜市場尋一些北京沒有的菜回來,從西雙版納特有的、由野豬馴化成的冬瓜豬到貴州的各種野菜,有一次他甚至帶回了兩隻活土雞,典型的詩人做派。雲遊回來,呼上三五詩友,做一桌小菜,談詩談美食,仿佛又回到80年代的浪漫,著名詩人北島、芒克、萬夏、李亞偉等都是他的座上客。

菜譜中的詩意

當詩人決心做美食,用功的方式都帶著點墨香。

不僅走街串巷地收集民間美食,二毛還回頭往老菜譜中探尋味道的美學。 「天下美食那麼多,誰都沒辦法全吃完,但要研究的廣闊透徹只有一種途徑,就是多看菜譜。像下棋一樣,打譜。」

二毛和他的菜譜

宋代的蔡襄痴愛荔枝,寫了本《荔枝譜》專門講荔枝的吃法,民國時期有本《野菜譜》通篇教人欣賞野菜的美味,中國第一位留日醫學女博士楊步偉上世紀40年代在美國撰寫出版的英文《中國食譜》,不僅有胡適和賽珍珠作序,還是歐美老饕們的中餐啟蒙……這些菜譜在他手中被解構、重塑,最後都成了回饋食客味蕾的養分。

挎一個陳舊的牛仔包,從成都杜甫草堂的舊書攤到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三十多年間他收來了明清、民國和近代的數千冊菜譜。其中不得不提他收藏的一系列國宴菜譜,正是領導人主持重要外事活動中賓客桌上的那一張。

最珍貴的當屬1975年9月30日周恩來主持國宴的菜譜。五年前,二毛在潘家園的地攤上一眼看到,和攤主幾句攀談下來,對方看他是個行家,爽快地讓出來。根據他的考據,那是周恩來逝世前最後一次主持國宴。

二毛收藏的部分菜譜

在一本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菜譜中,他發現陝西有道叫雞面的名菜,深得武則天歡心。這道菜的做法頗為奇特,要取剛剛放血的雞身上那塊胸脯肉,捶打至泥狀,接著擀成麵條狀,丟進沸湯煮,起鍋後淋上高湯汁。

「民間傳說,武則天和丈夫李治太喜歡吃這道菜了,所以把墓地也選在了做這道菜最正宗的鹹陽。」二毛樂用神秘的語氣分享這則秘聞,說罷,一揚手,「我也照著譜子做了,沒有那麼好吃,哎呀!古代人和現代人口味不一樣!」

作為京城一位高級美食玩家,二毛對川菜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儘管全國各地的川菜館子無辣不歡,從選菜到裝潢都鋪滿了紅火的辣椒,但在他看來辣僅僅是川菜文化中的一種口味。只不過這十年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高油麻辣的水煮魚、毛血旺等川菜迎合了人們解壓的需求,逐漸演變成了川菜文化的主力軍

他的觀點在收藏老菜譜過程中也得到了驗證。《北京飯店名菜譜》記錄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店裡的經典菜色,二毛考古般按照味道給每道菜分類、統計,最後發現整本書143道川菜中僅有幾道菜是香辣口味,其他川味名菜都是像開水白菜、雪花雞淖、竹蓀肝膏湯這樣以鮮味為主打。

「我從收藏的菜譜中無比驚訝地感受到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這在近代菜中看不出來。」在鑽研菜譜的過程中,經常有這樣超乎日常經驗的驚嘆時刻。在文本中,他與美食的對話超越了時間和空間,誰又能說不是一種詩意呢?

相關焦點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今天,我們翻閱古籍,一塊來看看那些寫過很多詩,但你只背過他一首詩的詩人。唐代:駱賓王、孟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列一個七歲兒童必背詩清單,定少不了《詠鵝》,一同上榜的還會有《靜夜思》《登鸛雀樓》《春曉》《憫農》等作品。
  • 他寫了一首充滿「負能量」的詩,皇帝卻說他是真才子
    比如《唐詩三百首》裡,第一首就是張九齡的《感遇》,裡面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可以說滿滿的負能量,因為這是張九齡被貶謫後發牢騷的詩歌,一方面說自己被貶無所謂,一方面又急於再次得到重用,可以說該詩是滿滿的酸意。
  • 蘇東坡這個大吃貨,竟然寫了這麼多吃吃喝喝的詩詞!
    這個大吃貨,不僅首創了很多新菜,也寫下了許多關於吃的詩詞: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首詠豬肉詩,大家想必耳熟能詳!
  • 先生,我想為您寫一首詩
    > 編輯:夏玉豔     在哲學的白天與詩的夜晚,    先生,我想為您寫一首詩。
  • 陸遊晚年為兒子寫了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
    晚年的陸遊一直生活在越州山陰,出就是今天的浙江紹興,這一時期他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所以這一時期他同樣創作了很多經典的詩作。儘管他無法像青年時期一樣去到前線衝鋒陷陣,但是對於生活的感受卻是更加深刻。可能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陸遊是當時堅定的主戰派,這也使得他一直遭受了打壓和排擠,始終是鬱郁不得志,後來乾脆就回到故鄉,雖然他回到了故鄉,可是始終心繫天下,希望有一天可以重新出山,去外面的世界建功立業,收復北方的失地。
  • 他以梅為妻,寫了一首詠梅詩,蘇軾、辛棄疾都極為稱讚
    從詩詞題材來看,有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詠物詩中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山園小梅》,全詩如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 他與海子顧城等人齊名,一首詩只有一個字,但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以他的《回答》來說,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詩人異常的憤怒,用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表達了內心的不滿,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通篇洋洋灑灑,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我個人卻是偏愛北島的另一首《生活》,這首詩只有一個字「網」,看上去很獨特,一首詩僅以一個字能夠概括嗎?
  • 一首很有意思的12生肖詩,每句都以動物名開頭,令人回味無窮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南朝一位詩人的一首詩,這是一首生肖詩,描寫了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各自的特點。全詩共12句,每句僅5個字,都以動物名開頭,卻一語概括了這12種動物最大的特點,惟妙惟肖,令人回味無窮。
  • 58歲的李白被流放到夜郎,給第三任妻子寫了一首,每一句都很傷感
    我們翻開李白的詩集很少看到他寫詩給妻子,一向大大咧咧的李白,生活中隨心而遇,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寫詩,可是就是很少給妻子寫詩,這並不是說他不夠深情,其實從他的那些愛情詩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大概是他由於太忙了,以至於極少為妻子寫詩。
  • 他是WWE地表最強?蘭迪奧頓首輪出局,其他選手連戰3輪,全部出局
    為了這次PPV,WWE也著實做了一番準備,最有看點的莫過於三場比賽,WWE世界盃決定WWE中的地表最強;毀滅兄弟和DX軍團的對決;布洛克萊斯納和黑羊布朗斯圖曼將爭奪空置的WWE環球冠軍腰帶。我們一起去看看現場的狀況。寶冠大賽剛剛開啟,WWE名人堂成員胡克霍根也回到了擂臺,擔任本場賽事的主持人。胡克狂熱再次到來。
  • 寫一首詩,為詩歌店慶生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寫一首詩,為詩歌店慶生 2020-12-05 1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
    說到李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我們小學開始,就在不斷學習他寫的詩。可以說李白的詩歌伴隨著每一代中國人的成長,他是我國歷史上詩歌成就最高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幾乎每一首詩都能譜成千古絕唱。他還寫了一首很肉麻的「情詩」,而這首詩正是為追求楊貴妃所寫,如今已廣為流傳。眾所周知,唐玄宗有一寵妃名叫楊玉環。她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人兒,因此深受唐玄宗的喜愛。而李白當時在皇宮中的任務十分簡單,就是每天寫寫詩歌哄唐玄宗開心,不過李白也曾為楊貴妃寫過不少讚美她的詩句。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水調歌頭》中,他把酒問青天,終於想出了最強勸慰語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浣溪沙》中,他遊清泉寺,寫出了最濃雞湯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定風波》中,他風雨中獨行,道出了最霸氣鼓勵語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加一篇安慰世人之作,這是他最仗義的一首詩,為了鼓勵即將要參加科考的落魄友人,他可謂煞費苦心。
  • 那些詩,那些典故,不由您不服,這才是中國歷史十大吃貨
    鱖魚又名桂魚、季花魚、桂花魚、石桂魚、老虎魚等,江蘇有道名菜叫「松鼠桂魚」,用料就是張志和詩裡的鱖魚。作詩也不忘將鱖魚寫進去,還因此千古流傳,張志和想來平時必定是很喜歡吃鱖魚,所以才知道什麼時候鱖魚會肥美,這麼有生活情趣的詩人,也應列入十大吃貨。
  • 一首詩挽救一段婚姻!丈夫想再娶,糟糠妻給他寫首詩,他趕緊回家
    別的不說,僅以愛情詩詞為例,大家就能窺見一、二。男文人也寫閨怨情詞,但很多情況下他們寫的都並不是自己的感情,僅僅是為了為寫情而寫情。當然,元稹、李商隱、納蘭性德等多情或痴情種除外。但才女們不同,她們但凡寫情詞,十有八九都是在寫自己。從本質上來說,長期身處閨房的她們,不需要為了功名、面子、應酬寫詩詞,因此她們的作品也就更加純粹。
  • 蘇軾這個大吃貨,竟為橘子寫下一首詞,讀完卻讓人垂涎欲滴
    眾所周知,蘇軾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詞人,還是一個有名的吃貨。據記載,蘇軾每到新地方,必先品嘗當地的風俗食物,甚至親自下廚,創造出多種流傳至今的菜餚。譬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等等。
  • 一首悼念亡友寫的詩
    對他的英年早逝,毛澤東表示「死殊可惜」。5月23日,一師師生為易昌陶召開追悼會,共送輓詩、輓聯256副。毛澤東和著淚水寫下名為《挽易昌陶》一詩:同學易昌陶君病死,君工書善文,與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詩,乞為斧正。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餘哀。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不過先秦時期的詩,都是四言詩。就比如: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什麼的。帝王睡不著的時候,偶爾靈光乍現,就會寫一首傳世好詩。秦始皇的這首詩名叫《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 王維四十歲後寫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曾入選高考試題
    田園詩,首推陶潛,山氣日夕佳的恬淡,那採菊東籬下的悠然,都讓人嚮往,那是一种放下束縛後的無為與自然,是道家的,是追求樸質無華的,也是追求逍遙自適的。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獨立人格追求。這為後人寫田園奠定了寫作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