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 06:31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蔡英文開放美豬美牛遭猛批,島內輿論:這才是真的會出賣臺灣的人
【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8日召開記者會,在未經「立法院」討論的情況下以行政命令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以及放寬30個月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輸入臺灣。島內輿論痛批民進黨當局之前反對美豬進口,現在又同意開放,完全成為川普的選舉工具,「這才是真的會出賣臺灣的人」。
美臺當局興高採烈
蔡英文宣布開放美國豬肉和牛肉後,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推特發文稱,這是美國總統兌現對農民與國家承諾的另一個例證,也為進一步經濟合作與加強貿易夥伴關係打開大門。美商務部長羅斯轉發國務卿蓬佩奧的推文稱,「這是一項正面消息」,臺灣是美國重要貿易投資夥伴,「移除這些貿易障礙(指美牛美豬),為我們雙邊關係帶來更多機會」。29日,臺灣「外交部」稱,當局宣布放寬美牛美豬進口後,美國政界和學界超過70人主動表達歡迎和肯定,「美方的肯定讓我方感到鼓舞」;蔡英文也說,「這些強勁的支持再次顯示在正確的時間點做正確的決定,讓臺灣對外深化雙邊、多邊貿易關係踏出關鍵的一步」。
《聯合報》30日稱,蔡當局看到美國老大哥笑開懷,自己也喜不自勝,忘了臺灣豬農受損首當其衝,民眾也可能用健康交換無形的政商利益,「打開臺灣多年的市場壁壘,美方的喜悅固然可以理解,但外交部興高採烈的程度,令人不知道是代表哪一方的官員?」
「美豬泡泡和美牛泡泡」
連日來,綠營持續為開放美國豬肉和牛肉辯護。「壯闊臺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30日稱,臺灣要走向國際、參與國際貿易就要願意與國際標準接軌,「是時候了」。前「副總統」陳建仁稱,安全部分不用擔心,大家應該配合,讓臺美經濟交流更好。「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還在臉書列出7點說明,聲稱「唯有接軌國際,才能走向世界」。前「立委」孫大千在臉書質問陳吉仲稱,如果連健康都沒有了,臺灣人民怎麼走向國際社會?既然臺美關係良好,為什麼要以犧牲臺灣的食品安全作為代價?況且既然臺灣豬飼養過程維持完全不用萊克多巴胺,不正是代表當局對於萊克多巴胺仍然有疑慮嗎?
國民黨副秘書長謝龍介30日披露稱,日前訪臺的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就是生產瘦肉精的老闆,他聲稱「關心臺灣」根本是在轉移焦點,重點是把美豬賣給臺灣人。國民黨30日舉行記者會,質疑蔡英文宣布開放美牛美豬與阿扎訪臺有關。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質疑稱,美衛生部長來臺沒多久就宣布開放,「請問蔡政府和美方有沒有籤訂密約、諒解備忘錄?除美豬外沒有其他條件交換嗎?」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諷刺說,阿扎來臺被說是「外交大進展」,原來這樣的「外交泡泡」指的是「美豬泡泡和美牛泡泡」。
島內養豬業者強烈反對。養豬大縣彰化呼籲「菜籃族」挺住,稱即便進口豬肉在市面上可能較便宜,但臺灣長年下來提升養豬技術與管理,為的是讓民眾能吃到安全健康的豬肉。國民黨呼籲各縣市政府通過自行定義「食安條例」,禁止販賣含瘦肉精的美豬、美牛。臺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稱,該市的「食安條例」要求豬肉以及豬肉製品瘦肉精「零檢出」,否則一律開罰,最高罰款達2億元新臺幣。在綠營執政的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要求中小學的營養午餐一律使用臺灣產豬肉,同時在各大賣場、餐廳推出認證標章。「臺灣青年民主協會」30日發表聲明稱,有科學證據顯示萊克多巴胺對孕婦和兒童造成風險,歐盟、加拿大和中國大陸等都禁止使用,「這是蔡英文對待臺灣人民及未來世代的方式嗎?」
犧牲豬農也要「靠美」
陳水扁執政時期,禁止美國牛肉進口的主要考慮是狂牛症,2006年禁用瘦肉精。馬英九執政時的2012年6月,民進黨為堅持「零檢出」立場,佔據「立法院」議場主席臺五天四夜,以阻止國民黨在休會前通過美牛進口。陳水扁30日稱,他任內一再面臨來自美方要求開放美牛美豬的政治壓力,馬英九和蔡英文應該也一樣,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曾強調,「美牛不是科學問題,也不是健康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他直言,蔡英文「已經抗拒不了來自美方的政治壓力」。
分析稱,蔡英文意圖通過美國豬肉和牛肉換來臺美自由貿易協定或BTA(雙邊貿易協議),但這些仍遙不可及,而迫在眉睫的是臺灣畜產業將遭受巨大衝擊,民進黨宣布將成立百億元新臺幣規模的養豬產業基金,「形同警告臺灣豬農恐面臨百億元規模的衝擊與變量」。《聯合報》30日發表社論稱,從陳水扁以來沒有哪個臺灣地區領導人不受到美豬美牛的壓力,但顧及民意反應,都不敢輕率承諾,只有蔡英文當局在川普正式獲得共和黨提名的同時,「獻上大禮,押寶意味濃厚」。香港01網刊登題為「臺灣已是美國屬地的錯覺」的評論稱,對臺灣政治人物來說,開放美豬比開放美牛更棘手,雖然蔡英文已不再有連任壓力,但越過「立法院」強行開放,「顯示了她寧願犧牲養豬農的權益,也要『靠美』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