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困難也要讀書

2021-02-14 新坡楊生龍老師

再困難也要讀書

作者  楊生龍

 

我讀初一時,是生活最困難的一九五九年。九月一日早上,學校召集全校新生訓話。那時連飯都無法吃飽,更不用說吃早餐。剛集合好隊伍,馮可彬教導準備訓話,突然有一位女同學昏倒,引起一片騷亂。校醫趕來翻開眼珠一看說:「不怕,是餓引起的。」兩個同學把她扶到校醫室。校醫給她喝下一杯糖水,不久就醒過來了。

 

我們的班主任是杜乾禮老師,他是教政治的,數學老師是黃循民老師,語文老師是梁安民還是陳海帆老師,記不準了。英語是吳運輝老師,歷史是孫有為老師,這位老先生普通話不準,同學們開玩笑要他用普通話講課,他講的話引起鬨堂大笑。地理老師是朱千秋老師,生物和圖畫老師是李受卓老師,音樂是倪克炬老師,體育老師是王玄中老師。

 

招了幾個高中班後,學校教室不足,我們初一的教室,是將學校的禮堂隔開當教室。這間禮堂不知道是日本人留下的,還是拆了日本人的鐵皮屋來重新蓋的,牆壁用磚砌,頂上是鐵皮。在太陽下和蒸籠差不多,熱哄哄的,特別是上午第三、第四節和下午第一、二節,熱得無法忍受。下雨天,雨敲打著屋頂的鐵皮,鑼鼓齊嗚,不但我們辛苦,老師們更艱苦。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了學業上的拼博。

 

不管怎麼艱苦,學校的紀律相當嚴格,一定要按時上課,按時下課,不論遲到早退都算曠課,累計曠課五十節就開除,沒有什麼價錢好說。那時是孫基烈校長當代校長,馮可彬當教導,林平當總務,就是他們三人就把學校管得有條有理。

為了保證學生能堅持讀書,國家供應每人每月十八斤大米,每天六兩米。學校每天中午、晚餐供應兩餐鹽巴煮的稀飯,三兩米的稀飯僅能裝滿一個八公分大的小口杯。開飯時,學生食堂那裡擺著幾個大瓦缸,缸裡裝著救命的稀飯,學生們拿著口杯或飯碗在瓦缸前排隊等工人分飯。那情景和電影上看到的,在舊社會遇到災年,有些人給災民施粥的情景差不多。

在學生隊伍的旁邊,還站著十幾個衣衫襤褸的黃流村的小孩,臉上、手上黑乎乎的。他們要等學生分完飯後,搶佔瓦缸用手掃沾在瓦缸內壁上的稀飯糊糊,如果佔到一個瓦缸,足夠一個人飽餐一頓了。這些小孩都活了下來,至今年紀也大了,走在街上我還認得他們。

 

因為吃的東西不多,一個星期才大便一次,大便只有小指頭那麼大。學生挨餓,老師也挨餓,有一位老師每節課要小便一次,有人說他的腎壞了,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肚子餓喝水多的緣故。每天的第三、四節,我的感覺是已處於半昏迷狀態,而這時上的課多是音樂、體育課。那時倪老師給我們教《總路線像明燈》這首歌,歌詞是:總路線,像明燈,光芒四射照前程……現在憶起這段歌詞,就想起當年坐在鐵皮屋頂下熱哄哄的課室裡,餓著肚子,聲撕力竭地唱歌的情景。

 

除了餓肚子以外,沒水洗澡。學校有水井,當時沒電抽水,要自備水桶打水,我沒有水桶,也沒有臉盆,並不洗澡。吃飯時到食堂裡用口杯打點水,用手沾上一點抹臉,剩下的衝一衝腳上就當作洗臉了。沒有毛巾(要憑布票買,有錢也買不到),沒有肥皂、香皂、牙膏供應。連紙張、作業本、筆記本也很難買到,我現在還保存著一部分當年的作業本,紙張粗糙,五顏六色。

 

謝天謝地,我還是以我瘦弱的身軀,強烈的讀書願望,百折不撓的意志,克服當時的重重困難,堅持讀書,趕上文革前一年參加高考。只要慢一年,碰上文化大革命,不能參加高考,楊生龍的歷史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所以,我還是那句話,讀書有困難,不讀書更困難,再困難也要堅持讀書!

 

相關焦點

  • 三面牆壁貼著上百張獎狀,他說「家裡再困難,都要供孩子讀書」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對於來自海口永興鎮的吳開豔一家來說,無論家庭再困難,也都要供孩子讀書上學。而吳開豔從小到大都十分爭氣,今年高考,她以778分的高分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對於未來,吳開豔有著太多的期許,但她明白,一切都要腳踏實地,才能離夢想越來越近。
  • 胡適:為什麼要讀書
    諸位聽了笑起來,足見諸位對於這位哲學家所說的話不十分滿意,現在我就講所以要讀書的別的原因。為什麼要讀書?有三點可以講:第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智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產;第二,為要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並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我一踏進青年會的大門,就看見許多關於讀書的標語。為什麼讀書?
  • 世界讀書日 讀寫困難兒童如何克服障礙
    ——高爾基  今年4月23日是第16個「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於1995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其宗旨是讓各國政府與公眾更加重視圖書這一傳播知識、表達觀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時希望藉此鼓勵世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發現閱讀的樂趣,增強對版權的保護意識,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的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不可替代貢獻的人表示敬意。
  • 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窮人的孩子想翻身必須要讀書!
    最近幾年社會上一直盛行著這麼一種言論:很多人都說讀書沒用,白花錢,大學畢業即失業,還不如直接去做點小生意,或者出去打工這樣實惠。還有許多名人都說過:孩子,你可以不成功。所以說,對普通家庭來說,讀書無用論這種言論無異於一碗毒雞湯。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努力讀書,然後追求成功,改變命運,這是最好的出路。記的小時候爸媽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好好讀書,不讀書往後是不會有長進的!好好讀書,往後就不用在家種地了。
  • 從每天讀書困難,到每天閱讀2小時,原來都是計劃出了問題
    我的學習計劃:1、每天讀書兩個小時2、學習英語一小時3、跑步半小時我在說明一下我沒制訂計劃之前的情況:我每天,看看手機,玩玩遊戲,然後就是完成暑假作業。對於讀書、學英語、跑步我是一點也沒幹過。只是覺得這樣的計劃可以提升自己。那麼結果的呢?
  • 人為什麼要讀書?
    這幾天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令我既難受生氣又無能為力,我再一次覺得我要是能賺很多錢就好了。我是我們家裡讀書最多的,可是,這個最多並沒有給家裡人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好處,甚至比起周圍那些沒讀過什麼書的人而言,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的優勢。記得那年我的外甥高考分數不高,我的看法是還小重讀一年,考個學校讀幾年應該會好一些。
  • 「為什麼要讀書?」孩子提出「讀書無用論」,龍應臺的方法很管用
    文丨洛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孩子都有選擇讀書的權利,有些孩子喜歡讀書,有些孩子卻認為讀書是無用功。孩子的思想有著自己那一套,讀書與否,都要學會做人,才能在社會立足。為什麼孩子會有「讀書無用」的想法?
  • 讀書寫作心法10:為什麼我勸你要多寫讀書筆記?
    01為什麼我總是勸你要多寫筆記?原因有三:第一:從記憶原理來看你有沒有發現,倘若你不動手寫一寫。轉眼間,你剛才所學的內容全忘光了。這不僅僅是你腦子不好使,而且是你高估自己自己的記憶力。再加上,大腦本身也有自己的記憶偏好。它會自動記憶和過濾一些信息。好了,現在你簡單了解完大腦特徵。接下來,你該如何去對付它呢?方法有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 讀書很辛苦,為什麼要讀書呢?
    孩子長大後逐步進入學習階段,父母大都望子成龍,但是讀書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畏難心理,需要父母及時加以引導和督促。帆帆是一名高中生,經常抱怨讀書太辛苦功課壓力很大,一天他和爸爸到郊外散步。帆帆問:「爸爸,讀書很辛苦,為什麼您要叫我讀書呢?」
  • 為什麼要讀書,如何讀書,告訴你我的8個讀書方法和答案
    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一路走來,讀過的書不少,但是進入社會後,那些學過的知識大部分都忘了,在學校中大多數讀的書本知識,也只是為了考試。所以進入社會後,一看身邊有厲害的人,讀過的書很多,掌握的知識很廣,頓時就會覺得自己孤陋寡聞,什麼也不知道。其實大學畢業後我們仍要學習,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斷豐富自己,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
  • 為什麼讀書?
    諸位聽了笑起來,足見諸位對於這位哲學家所說的話不十分滿意,現在我就講所以要讀書的別的原因。 為什麼要讀書?有三點可以講:第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智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產;第二,為要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並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我一踏進青年會的大門,就看見許多關於讀書的標語。為什麼讀書?
  • 太原龍誠書吧經營困難 店主是山西「最美讀書人」
    太原龍誠書吧經營困難 店主是山西「最美讀書人」 2015-11-25 17:00:22書吧約120平方米的空間裡,擺放了一萬多冊圖書,已經吸引了不少愛讀書的人前來。一年多來,李劍發現,養活不起書吧了。  前一段時間,身邊一些朋友曾有開一個書吧的打算,我聽到以後總是搖頭。作為一個自認為還算喜歡讀書的人,我覺得經營書吧不僅會出力不討好,而且並不現實。正因如此,我更佩服龍誠書吧的創辦人李劍的勇氣和毅力。如今,龍誠書吧在堅硬的現實中碰壁,讓人感嘆,更讓人惋惜。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一個雖俗回答,卻道出讀書的意義
    "他心裡非常踏實,知道自己擁有取之不盡的力量,可以面對整個世界,去克服學習和成長中的困難。小結讀書學習雖然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讓孩子獲得很多知識和經驗,收穫快樂和滿足,但是其中必然也會遇到困難,挫折,和不耐煩。
  • 為什麼要多讀書,論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帶給我了更多思考與參透人生。「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確如此,以前年少不懂事,懂事已是中年時。曾幾何時,就耳聽目染,要多讀書,多看書,這樣長大了才會有出息。小時候,讀書就頭疼,感覺總是死記硬背,學的快忘的快,從來在書裡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讀書就是為了應付父母和老師。因為,讀書真的好像浪費時間,還不如跑出去玩會快樂!
  • 印遇龍院士勉勵"陽光學子":貧窮困難是動力,把讀書當事業經營
    來源:華聲在線母親因病離世,她努力走出悲傷並考上心儀大學 印遇龍院士勉勵「陽光學子」:貧窮困難是動力,把讀書當事業經營8月27日,湖南農業大學,印遇龍院士勉勵「陽光學子」言佳新要努力學習。言佳新明白,高三是很關鍵的一年,她必須努力「自救」,「對於來自農村的貧困學子,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是我面對母親過世很傷心卻要強迫自己堅強的原因。」 615分,對於言佳新來說算是比較理想的成績。「我愛化學,除了課堂上認真學習,我更喜歡泡在實驗室裡鑽研的感覺。」言佳新說,當高考成績出來,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並如願被錄取。
  • 「讀書這麼累,為什麼要讀書?」這位父親回答得太棒了,值得借鑑
    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2020年上半學年與以往產生了巨大的不同,先是漫長到不能再漫長的寒假,然後是網課,最終才是慎之又慎的分批次開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的,讀書確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投入,是最光明最好走的路。退一萬步講,你在學習的領域「知難而退」,難道就敢保證在其他領域面對困難時能「迎難而上」?能夠「勇攀高峰」?
  • 底層的孩子:寒門再難出貴子,也要三更燈火苦讀書
    這就註定了,在底層掙扎的人想要向上生長,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年高考結束,總能聽到一些來自於低層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比如,黑龍江貧困家庭倆姐弟同時考上哈工大,比如,留守女孩鍾芳容進入北大考古系,還有,來自乞討家庭的朱閱陽考入重點大學…這些孩子,都來自社會最底層。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堪稱標準答案
    做父母的都知道,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問的問題,要想回答都挺困難的,看似是隨口一問,但是確實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比如「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如果想要當醫生,那麼歷史、地理這些科目也和我的夢想不搭邊,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
  • 專注力決定你是用心在讀書還是用眼在讀書
    對於讀書,我認為最困難的不是每天堅持,最困難的是每次讀書的時候都能夠集中注意力。一般要麼是讀著讀著一不注意就神遊天外,等自己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過去好幾分鐘,甚至十好幾分鐘了。回過神來繼續讀,然後一會兒又開始走神,這樣循環往復。
  • 當你困難時 ,牢記六句話
    不僅要賠這一萬多塊錢,更可能工作不保。他急得不行,打電話跟他姐姐借錢,他姐姐剛好在和姐夫離婚鬧矛盾,沒空管他;他打電話給家裡求幫忙,家裡爸爸剛好得了闌尾炎在醫院動手術;向同學求救,他同學先打電話跟他說要借錢,因為合同籤錯了,要自己擔責。一瞬間,他感覺他身邊所有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