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我國將近4200餘年可考證的傳武歷史,其中所湧現出的武術大家和宗師可謂是如過江之鯽一般數不勝數。譬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王培生先生,他便是一位博學百家武術的一代傳武大家。
那麼關於王培生先生的實戰功夫到底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究竟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首先,從王培生的學武履歷來看。
王培生先生(原名王力泉)於1919年3月24號在河北武清縣的小韓莊出生,他5歲左右隨舉家遷居到京城後(具體住在東四演樂胡同)。當時胡同裡面有一座大廟,而滄州吳橋馬戲團的把式們就常住在廟中。其中有一個姓朱的師傅,便老在廟裡面練功。
因此從小就十分喜歡武術的王培生一有空就會跑去大廟瞧馬戲團的把式們練武,並跟著他們一起學習翻筋鬥。而且,他在朱師傅的點撥之下不久便展現出了自己的學武天賦。據說,幼年時的王培生有一次居然在1米見方的八仙桌上連翻了36個筋鬥,圍觀的眾人看後皆為其連連喝彩。
隨後,王培生又拜入了70餘歲的馬貴先生(尹氏八卦掌第二代傳人)門下開始學習八卦掌功夫。當王培生長到12歲的時候,他又拜了張玉蓮為師向其學習教門彈腿功夫,並於年底再度拜入楊禹廷先生門下習練太極拳功夫。
自此以後,王培生每日拂曉時就起床從住處步行至中華門先練習硬功,接著則開始習練十路查拳、彈腿和八卦掌功夫。再等到太廟開門之後,他又來此習練太極拳功夫。甚至,就連王茂齋先生都因其過人的習武天賦而打破了武術界「隔輩不傳藝」的老規矩,並在每天晚上給他單獨開小灶傳授其太極拳功夫。
隨著王培生常年堅持不懈的勤學苦練,一直到他18歲時楊禹廷先生觀其已有獨立施教的真才實學。因此,王培生在楊禹廷先生的授意下便來到了第三民眾教育館任職武術教練。
據說,當年跟隨王培生學過拳術的名人更是非常之多。譬如,馮玉祥麾下混成旅的旅長許明山,還有29軍的軍長宋哲元麾下的8大處長,以及原北平的警察總監金互等,這些名人便都曾在太廟隨王培生習練過太極拳功夫。
其次,從王培生的實戰案例來看。
關於王培生先生的實戰案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他早在少年時期師從楊禹廷先生習練太極拳功夫的過程中,就時常與太廟中的學徒互相切磋較技。當時太廟內眾學徒裡曾有2名功夫了得的高手,其中一位是西單商場眼鏡公司的經理張柏久,另一位則是在火車站工作的楊玉琦。
而年少時期的王培生就曾在1934年的一個早晨,先後與這2位高手比試過太極推手功夫。並且,他們2個人皆在比試中被王培生推出到圈外倒在了地上,從此王培生「推手神童」的外號也在京都武術界傳開。
除此之外,「七七事變」爆發整個華北地區大片淪陷以後,王培生先生還出手痛打過日本侵略者。據說,王培生先生有一次去太廟後河拳社拜訪王薌齋先生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數名日軍。可當王培生先生一路趕到拳社後,誰知那幾名日軍竟然也跟著他尾隨而至。
王薌齋先生當時恰巧不在武館,於是王培生便準備告辭離開。可那幾名日軍卻以為是王培生先生故意將他們引到此處,因此當王培生先生剛走出武館大門之時,其中一明日軍竟然舉起刺刀猛地向王培生的腹部扎去。
結果王培生先生瞅準時機用了一招「抱虎歸山」,其右臂朝著那名日軍腰部一捋,那日軍便仰面朝天跌了出去。接著又有一名日軍揮起刺刀對準其胸口撲來,而王培生卻依舊不慌不忙迅速閃身避開日軍的攻擊,隨機緊跟著躥上一步以一招「進步栽錘」便將其打得跪在地上。
與此同時第3名日軍已經從王培生背後襲來,可他卻僅在微微轉身之後,便憑藉八卦散手中的一招「周倉扛刀」瞬間把偷襲者一把甩了出去。一旁拳社中目睹了全過程的眾人,見王培生僅在數秒內就連續打倒了3名日軍,皆為其喝彩助威。而其餘幾名日軍在看到王培生先生驚人的武藝後,更是不敢再輕舉妄動只得悻悻離去。
雖說,王培生先生在壯年時其功夫便已經大成。但是,他卻從未驕傲自滿裹足不前。數年後他又陸續拜入趙潤庭先生門下學形意拳功夫,同時還跟隨吳秀峰先生習練八極拳功夫,以及在梁峻波先生門下習練通臂拳功夫。
一直到1946年八卦掌一代宗師韓慕俠先生從天津入京之後,王培生先生又再度跟隨其學習了八卦掌功夫。最後,博學百家武術的王培生先生其武功終於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還有在1981年5月瀋陽地區舉行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時,日本少林拳法代表團曾專程前來,並要求與我國武術代表一較高下。就這樣一次中日雙方在武術方面的交流比試,便在遼寧體育館的迎賓廳正式拉開了序幕。
當時我方派出的代表正是王培生先生,以及來自廣西的姜星五先生,而日方代表團的副團長山琦博通(亦是少林拳道專門學院教務長)當即也表示應戰。結果那山琦博通和王培生剛一交手就落於下風。
那山琦一開始自然是極不服氣,於是很快爬起來出招再戰。最終,兩人一共打了數個回合之後,早已被王培生先生數次擊倒的山琦博通,再爬起來時已經是氣息不穩,整個人更是步履蹣跚的退到了牆角。山琦博通深知自己已然沒有再戰之力,無奈之下這才表示認輸。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山琦博通正是40歲的壯年時期,並且其身形十分魁梧。而反觀王培生先生卻早已年過花甲,同時個頭還比山琦博通要矮上一截。由此可見,王培生先生的實戰功夫確實是非常厲害。就連當年的日方訪華團回國以後,還專門在日本《阿羅漢》雜誌上報導了王培生先生的事跡,並將他尊奉於中國十大武術家之列。
(想了解更多的歷史趣味話題,歡迎關注「南山論史」自媒體平臺,筆者耕耘創作不易,搬運勢必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