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之後很多年,有人從日軍的資料庫中發現了這麼一個線索,線索顯示當年的日軍關東軍乃至日本整個軍界雖然狂妄,但是還沒有自大到要一口吞下中國的程度,他們也知道日本是島國,而中國幅員遼闊,想要徹底吞下中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慢慢切割,一步步的瓜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東三省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忍了,到了北平七七事件爆發之後中國再也不能忍了,雙方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當然,在抗戰全面爆發之前,中國軍隊也曾經為了守衛國土和日軍做過殊死抵抗,比如發生在1933年3月7日的喜峰口戰役,就讓日軍領略了中國軍人的風採。
日軍於3月9日派遣了服部和鈴木兩個旅團來攻佔喜峰口,我軍將士英勇抗戰。團長王長海帶領他們團僅僅用大半天的時間就長途奔襲100餘裡,到達前線後立即和日軍展開了白刃戰,這才守住了喜峰口。
到了3月11日晚上,趙登禹,佟則光兩位旅長帶領四個團的戰士,戰士們每人身上都背著二十九軍象徵性的寒光閃閃的大刀,悄悄莫進了日軍的營地。日軍經過東北北大營的戰鬥,覺得中國守軍十分無能,連抵抗都做不到,怎麼敢來偷襲?
於是凌晨三點,戰鬥打響之後,數百名日軍在睡夢中就被大刀砍下了腦袋,二十九軍四個團的戰士和日軍近距離肉搏,砍殺了日軍將近一千餘人,日軍倉皇逃竄,連裝備都來不及拿就撤退了,二十九軍繳獲了敵軍大炮18門,機槍36挺,裝甲車6輛,坦克11輛,大獲全勝。
此戰過後,二十九軍的威名名揚天下,大刀隊更是成立抗日的標誌。日軍也從這一戰中領略了中國軍人的風採和膽略,從此他們的日本士兵被嚴令,戰時睡覺再也不能脫衣服睡覺了,必須全副武裝的睡覺,但是就算這樣,很多日本士兵也要在脖子上裝一個鐵護圈,為得就是害怕自己睡著了之後被大刀隊砍下腦袋,可見這一戰給日軍造成了多大的心裡陰影。
日本本國的《朝日新聞》當時這樣報導: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看看日軍的歷史,日俄戰爭都打贏了,這還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第一次遭受如此的失敗,那是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路軍造成的,我們永遠會記住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