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讓日軍遭受了六十年來唯有之恥辱,很多日軍睡覺都要戴鐵護圈

2020-12-25 朕告訴你

二戰結束之後很多年,有人從日軍的資料庫中發現了這麼一個線索,線索顯示當年的日軍關東軍乃至日本整個軍界雖然狂妄,但是還沒有自大到要一口吞下中國的程度,他們也知道日本是島國,而中國幅員遼闊,想要徹底吞下中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慢慢切割,一步步的瓜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東三省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忍了,到了北平七七事件爆發之後中國再也不能忍了,雙方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當然,在抗戰全面爆發之前,中國軍隊也曾經為了守衛國土和日軍做過殊死抵抗,比如發生在1933年3月7日的喜峰口戰役,就讓日軍領略了中國軍人的風採。

日軍於3月9日派遣了服部和鈴木兩個旅團來攻佔喜峰口,我軍將士英勇抗戰。團長王長海帶領他們團僅僅用大半天的時間就長途奔襲100餘裡,到達前線後立即和日軍展開了白刃戰,這才守住了喜峰口。

到了3月11日晚上,趙登禹,佟則光兩位旅長帶領四個團的戰士,戰士們每人身上都背著二十九軍象徵性的寒光閃閃的大刀,悄悄莫進了日軍的營地。日軍經過東北北大營的戰鬥,覺得中國守軍十分無能,連抵抗都做不到,怎麼敢來偷襲?

於是凌晨三點,戰鬥打響之後,數百名日軍在睡夢中就被大刀砍下了腦袋,二十九軍四個團的戰士和日軍近距離肉搏,砍殺了日軍將近一千餘人,日軍倉皇逃竄,連裝備都來不及拿就撤退了,二十九軍繳獲了敵軍大炮18門,機槍36挺,裝甲車6輛,坦克11輛,大獲全勝。

此戰過後,二十九軍的威名名揚天下,大刀隊更是成立抗日的標誌。日軍也從這一戰中領略了中國軍人的風採和膽略,從此他們的日本士兵被嚴令,戰時睡覺再也不能脫衣服睡覺了,必須全副武裝的睡覺,但是就算這樣,很多日本士兵也要在脖子上裝一個鐵護圈,為得就是害怕自己睡著了之後被大刀隊砍下腦袋,可見這一戰給日軍造成了多大的心裡陰影。

日本本國的《朝日新聞》當時這樣報導: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看看日軍的歷史,日俄戰爭都打贏了,這還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第一次遭受如此的失敗,那是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路軍造成的,我們永遠會記住這一天。

相關焦點

  • 越南老婦睹物思人,抱日軍丈夫衣物睡覺60年,兒子卻無憐憫之心!
    文/真料標題:越南老婦睹物思人,抱日軍丈夫衣物睡覺60年,兒子卻無憐憫之心!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歷史情況,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必須要珍惜現有的生活,同時也要記住那些恥辱的事件。但是卻有一個96歲的越南老人,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抱著日軍的衣服,兒子看到這樣的事情都非常生氣,可是她卻堅持了60年,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阮芝璇,在60多年前,大約也就是1940~1945年之間,這一段時期正好是第2次世界大戰。
  • 最有血性的日軍翻譯:曾截獲日軍屠殺密令,聯合島民將鬼子殲滅
    1938年11月,日軍動用海陸空數百人,在2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登陸了潿洲島。日軍佔領潿洲島後,在島上建立起了哨所、飛機場、電臺等設施,開始了對潿洲島長達7年的統治。日軍在島上施行高壓奴化政策,對島上居民動輒打罵,隨意殺害。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在抗日戰爭當中,淞滬會戰可謂是中日全面開戰後,第一場超大規模的會戰,很多人將淞滬會戰比之於西方的凡爾登之戰。,其中老蔣幾乎將自己的底牌都打出來了,比如說自己的幾支御林軍第36師、87師、88師以及教導總隊就連番上場,而且這幾支御林軍可都是抱著必死之心和日軍決一死戰的。
  • 二戰,日本研製的一種缺德武器,連他們日軍自己都覺得恥辱
    二戰時由於國際法還不夠完善,加之戰爭讓各國都陷入了瘋狂,生化武器這種絲毫沒有人道可言的武器也曾被廣泛運用,日本就曾經試圖使用一種以活生生的人為載體的生化武器,連日軍自己都覺得太過缺德,恥辱到難以啟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揭秘勝利]松山戰役成日軍在大陸戰場首次玉碎之戰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正面戰場對日軍的全面反攻出現於雲南。1944年6月,中國軍隊分兵兩路,一路由印度殺入緬北,一路由雲南向境外打出,試圖打通中印公路,為中國取得一條新的國際交通線。松山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在中國境內最重要、最慘烈的一戰。
  • 土城子之戰:日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本期陣眼  在日軍關於此次戰役的回憶錄中記載,「步兵連背包都扔掉了」、「這是最激烈的一次戰鬥」、「我軍苦戰之情形,實在難以形容」、「我在這時遇到了世上從未有過的困難」,足見此次戰役清軍迎敵之頑強和英勇。  日軍佔領金州和大連灣之後,下一個目標自然便是旅順口。
  • 血戰風陵渡:兩個營鏖戰1500精銳日軍長達半個月,日軍被打得寸步難行
    ——雨果 1938年8月,侵華日軍川岸師團(第20師團)一個步兵聯隊,配屬著炮、騎兵、戰車,集中在山西虞鄉縣城郊,企圖突破中國守軍在永濟縣的國防陣地,搶佔風陵渡,威脅隴海鐵路。 風陵渡地處芮城縣南端,黃河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地,與茅津渡、大禹渡並稱黃河三大渡口,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 日軍來中方軍營投降,中方特意安排軍官降級接待,日軍卻很感激
    「我們年齡稍長的,出生以來就受日本軍閥的欺凌和侮辱,我們參加軍隊的責志,就是祭拜倭寇湔雪恥辱,今天,我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1945年8月18日,湖南懷化芷江機場,中國軍方首次就日本投降開會,打了8年仗的第4兵站區副司令鄭希冉少將,禁不住熱淚盈眶。
  • 臺兒莊大捷和崑崙關大捷,同一支日軍部隊,遭遇兩次殲滅性打擊
    加上其侵華之初的師團長板垣徵四郎是中國通,在侵華時期一直在華作戰,所以第五師團在抗戰劇中出鏡率也相當高。 說起來,這個第五師團也是日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所以一向被視為日軍中的甲級師團,戰鬥力也比較好。侵華之初,該師團在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充當日軍侵華的馬前卒,一直衝在最前面,從南口會戰一路打到徐州,又打到西南的崑崙關,也算是從南到北,穿越中國了。
  • 他是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
    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國,他們開始了奴化中國少年的計劃,強迫十多歲的少年兒童學習日語。有個10歲的兒童叫陳敏學,他被抓進「日語學習班」學習,3年之後,這個兒童成為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時,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日軍在香港掃蕩,遇上一老頭坐家門口,老頭用日語斥罵,日軍撤退
    抗日戰爭期間,大半個中華大地被日軍佔領,很多中國人為了保家衛國,驅逐日本侵略者,紛紛走上了抗日之路,14年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的代價為我們換來了難得的和平,然而,有一些中國人出於貪生怕死,甘願為日本人做事,也有人受不了日軍的威逼利誘,他們都走上了漢奸的道路。
  • 河南挺進兵團:舞鋼虎頭山之戰痛擊日軍
    聽到哨兵鳴槍報警後,我軍迅速搶佔了虎頭山,利用有利地形阻止日軍向母豬峽進攻。日軍以為找到了我軍主力,迅速在山下架好槍炮,向山頭進攻,虎頭山上下槍炮齊鳴,硝煙瀰漫。戰鬥從凌晨進行到中午,我軍戰士臨危不懼,打退敵人多次衝鋒。陣地上,白雪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又被炮火的硝煙燻成了黑色。    戰鬥進入膠著狀態後,雙方都已疲憊不堪。見飢餓疲勞的日軍已無鬥志,日軍指揮官惱羞成怒。
  • 中外歷史同時空之建築學家梁思成逝世、日軍攻佔吉隆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1949年7月10日,新政協籌委會在《人民日報》等大報上刊登了公開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的啟事。當時梁思成是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華大學國徽設計組的負責人。
  • 1945年衝繩之戰,日軍驚呼「鐵雨」,美國54萬大軍攻破日本南門
    那日軍的情況呢?1944 年 5 月至 7 月,日軍欲以「阿號計劃」與「捷號計劃」攻擊在馬紹爾群島、菲律賓、臺灣、千島一帶的美軍艦隊,但最終卻都碰得頭破血流,到了1945年,美軍攻打日本本土的態勢越來越危急,衝繩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
  • 歷史上日本兵為何非要戴「尿布」,死活都不戴鋼盔?
    別看這玩意醜,但是真有用途。二戰時期,無論是在寒冷的東北,還是炎熱的東南亞,幾乎都是日軍的標配。 這兩塊「尿布」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最主要的是對臉頰和頸部的保護。 寒冷的季節可以防寒;炎熱的地方可以防止蚊蟲;毒日之下可以防止臉頸的曬傷;雨雪天氣可以防止雨雪鑽進脖領;在戰場上可以保護頸部不受小石子、彈藥碎片的傷害;真的遇到放毒氣,還能用來捂一捂口鼻。
  • 抗日名將曾因活埋1200名日軍,遭日軍索賠2億,2字霸氣回應
    一、投筆從戎為名將中國自古以來酒友投筆從戎的傳統,在戰爭之中,國土之大,卻容不下一張安穩的課桌,所以很多學生都放棄正在學習的專業,投筆從軍,以身報國,孫立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孫立人出生在1900年的安徽,這時候的清王朝已經垂垂老矣,即將迎來終結的宿命,屬於民國政府的新時代已經悄然到來,孫立人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之中,1922年,正值意氣風發之年的孫立人考取公費留美,學習土木工程。
  • 臺空軍要為侵華日軍立雕像 錯認同胞根源在蔡英文
    1874年,日本以琉球島民被臺灣少數民族殺害為由,出兵攻打臺灣。5月10日,日軍在屏東社寮(今屏東縣車城鄉社寮村)登陸,遭當地少數民族抵抗。5月22日,日軍佐久間左馬太大尉率陸戰隊在石門(今牡丹鄉石門村)大敗臺灣少數民族,牡丹社頭領阿祿古父子陣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遭受日本侵略,同時也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對外發動戰爭。
  • 南京大屠殺時,日軍對婦女暴力到什麼地步?一位警察妻子悲慘的38天
    那麼,在南京淪陷後,日軍對婦女們暴力到什麼地步呢?今天筆者通過一位警察妻子那悲慘的38天,來向大家痛斥當年日軍的性暴力,來看看當年我們那些可憐的女同胞們那悽慘的遭遇。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野蠻姦污廣大女同胞的暴行,可以說是持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受害女性之多,手段之殘忍,都已經超出了現代文明的範疇,可以說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 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而芷江會戰更像是抗戰的縮影,岡村寧次指揮日軍打了兩個月,最後無功而返。其實,相比於這次戰敗,還有一件事讓岡村寧次更加感到恥辱。岡村寧次可以說是中國軍隊的老冤家了,當初帶兵攻打武漢,在華北搞「掃蕩」。曾經岡村寧次在攻打武漢時,總結出了一個定律,就是3:1定律。日軍一個聯隊的兵力可以頂中國中央軍正牌部隊一個師,日軍一個大隊可以頂地方雜牌一個師。
  • 13歲給日軍當翻譯,15歲飽受日軍折磨,看陳敏學戰士的錚錚鐵骨
    愛國有很多種,有的人上陣英勇殺敵,有的人冒著生命危險,甘受萬人唾棄的從事臥底工作,今天小編說的就是這樣一位老戰士——陳敏學。 關於陳敏學戰士,他13歲便開始給日軍當翻譯,在15歲時,他飽受日軍的折磨也沒有出賣國家,其鐵骨錚錚,不禁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