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關於「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老年人中引起強烈反響。圍繞著使用智慧型手機,記者進行了一個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例在逐漸增加,可對智慧型手機中功能的掌握還不太熟練。
科技在進步,我們卻不應遺忘老年人。面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困擾,子女、社會各界都應該放慢腳步等等他們。當然,老年人也應該向子女學習、參加老年大學、通過社區培訓等多種途徑,緊跟時代步伐,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生活。
記者調查
40位老年人僅有11人可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
近日,記者對40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內容涉及是否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上網嗎?平時會使用手機進行支付或乘坐交通工具嗎等。
1. 您使用的是智慧型手機,還是普通手機?
2. 如果您使用普通手機,準備換智慧型手機嗎?
3.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上網嗎?
4.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嗎?
5.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支付嗎?
6.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導航嗎?
7.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銀行嗎?
8.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點餐嗎?
9.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叫外賣嗎?
10.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掃碼騎車乘公交地鐵嗎?
面對以上10個問題,8位老年人尚未接觸智慧型手機,其中2位老年人有準備換智慧型手機的計劃。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32位老年人中,只有11位老年人可以完全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他們不僅會用手機上網、使用微信,還可以利用手機購物、點餐、甚至理財等。其餘21位老人則表示,自己只能停留在用手機進行微信語音或視頻聊天的階段。
老年人面對的困境
身邊缺乏可指導自己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
居委會工作人員正在指導社區老年人。
省會90歲的張大爺在子女幫助下,學會了使用微信和親朋好友聊天。前不久,由於其使用的手機型號較為老舊,加之手機配置低等原因,手機總卡個不斷。於是,張大爺換了一部新的智慧型手機。由於上了歲數,他不會從舊手機卸下手機卡安裝到新手機上。考慮到子女們忙於工作,張大爺來到自家附近的一家營業廳,試著讓工作人員幫著安上手機卡。「一位工作人員不到一分鐘就幫我安好了,我挺高興。」張大爺說,安上手機卡打開新手機後,他發現原來舊手機上安裝的微信,在新手機上找不到了。
後來自己才得知需要重新下載,張大爺便在營業廳向工作人員求助「找微信」。連著問了三人,他們都不管,有的還說讓張大爺去售後「找微信」。「我上了年紀,實在不方便四處跑。」為此事,張大爺在營業廳等了20多分鐘仍無結果。此時,一名20多歲長得偏瘦的小夥子來交話費,焦急的張大爺向這名小夥子求助,小夥子接過手機二話不說,不到一分鐘就將微信下載好。張大爺輸入密碼後成功登錄,心情稍平復了一些。
張大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老年人面臨的難題。「我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經常會發現微信、支付寶這些常用軟體無端消失了,想要找回這種軟體,真心不容易。」67歲的田女士說,孩子不在身邊,每次使用智慧型手機遇到問題後,都會找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較為熟悉的鄰居幫忙,說實話感覺真的不太方便。
此外,老年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過程中,還會對導航、淘寶、京東等各種軟體感到頭疼,眼瞅著便捷的生活卻因為玩不轉而放棄。「真希望能有隨時可以教自己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田女士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對策
大家齊努力 老人不放棄
截至2020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網際網路進一步向中高齡人群滲透。同時,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人均手機APP數量已達到44個。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如何幫助老年人越過「數字鴻溝」,避免其遭受網絡詐騙侵害,成為了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8年3月份開始,我們社區會定期為老年人開設手機培訓課程,由專業社工進行講解。一個星期培訓一期,這樣的培訓課程開設了3個月。」煤機街社區黨總支書記申鑫說,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社區裡對智慧型手機使用有興趣的老人基本都掌握了基本技能。現在,社區工作人員依舊會為老年人進行問題解答,幫助老年人解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困難。「看著老人們從最初不會連接網絡到現在可以進行微信支付、用手機購物,我們心裡真是高興。」申鑫說,他們還幫助社區老人們安裝了學習強國APP,老人們希望能了解更多時事。
作為一名玩轉手機的年輕人,市民徐女士每個周末都會回到父母家中,教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從微信、支付寶支付,到網上購物、網上安排出行等。看著父母拿著智慧型手機開心的樣子,徐女士覺得很溫馨。
老年人聲音
老年人聚在一起 相互學習智慧型手機
一名老年人剛剛下載了學習強國。
61歲的李女士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在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老年人有點兒跟不上趟了:他們沒有智慧型手機,或者有智慧型手機也不會用。出門購物或生活繳費,如果遇到只能線上支付的時刻,就沒轍了。「其實這些困難,我自己都曾經遇到過,當時感到特別苦惱。」
面對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李女士卻無所適從,那種感覺真的很失落。為了讓自己快速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李女士報名上了河北老年大學。「老年大學有一個科技信息系,開設了玩轉手機、手機攝影、電子相冊、抖音創意視頻、無人機航拍等課程。特別是關於手機支付,老師會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還有同學之間互相切磋。「有專業的老師教授如何使用手機,同齡人之間切磋不清楚的步驟,在這種氛圍內老年人很快就能輕鬆玩轉手機。」李女士說,學習可以改變生活,老年人也要與時代一起進步。接下來,自己還想學習手機攝影、電子相冊、抖音創意視頻等課程。
而石家莊市老年大學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從2019年開始開設了智慧型手機應用班。這個班教授的內容為:微信安裝、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功能,淘寶、京東等購物APP的使用等。「在今年疫情期間,我們又增設了教授老人使用健康碼。」該負責人介紹說,他們一年分為兩個學期,每個學期有16次課,一次課為兩個課時,每個課時50分鐘。在一年的學習時間裡,老年人可以充分學習到智慧型手機的詳細使用方法。「根據老年人對於手機使用需求的不斷升級,明年我們還準備開設手機攝影、短視頻製作等課程,讓老年人緊跟時代的腳步。」
專家觀點
智能化時代應該為老人帶來更多便利
「我覺得智能技術給老人造成的困難值得全社會反思,我們在享受智能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應該及早想到它也許會給老人帶來不便。」石家莊市政協委員、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秦麗君說,每個人終將變老,人到老年時,面對更新極快的科學技術,有些東西想學或許會力不從心。為此,在整個時代快步前行的同時,一定要攙扶著老人坐上時代的頭等艙,一起向前。
秦麗君說,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從國家的層面出手幹預,解決老年人的難題。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周全、貼心、直接的便利化服務。《實施方案》對每個行業具體怎麼做給出了明確、詳細的答案,接下來就期盼這些政策能快速落實。
任何事物發展都會有一個時間,為此全社會特別是年輕人都應該成為老年人智能生活下的志願者。如各服務場所、小區增派助老人員,專門為使用智慧型手機遇到困難的老年人提供相應暖心服務。社會多給一些關心關愛,多採取一些務實舉措,這是精細化社會治理應有的溫度。
另一方面,也應儘量幫助更多老人學會上網、掃碼、刷臉、會用智慧型手機等,這樣才能讓老齡化社會與數字時代同行,讓更多老年人在數字時代可以自信地安享便利。子女也要多關心和幫助老人,就像小時候父母教自己走路一樣,拉住老人的手教他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相關部門還可以推出適配老年人特點的智能軟體服務、智能軟體應用和產品。關心關愛老年人,為他們帶來更多便利和幸福,這是包括家庭、社會、政府在內的共同責任。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趙曉華
攝影: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