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 科技進步不應遺忘老年人

2020-12-20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核心提示:關於「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老年人中引起強烈反響。圍繞著使用智慧型手機,記者進行了一個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例在逐漸增加,可對智慧型手機中功能的掌握還不太熟練。

科技在進步,我們卻不應遺忘老年人。面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困擾,子女、社會各界都應該放慢腳步等等他們。當然,老年人也應該向子女學習、參加老年大學、通過社區培訓等多種途徑,緊跟時代步伐,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生活。

記者調查

40位老年人僅有11人可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

近日,記者對40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內容涉及是否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上網嗎?平時會使用手機進行支付或乘坐交通工具嗎等。

1. 您使用的是智慧型手機,還是普通手機?

2. 如果您使用普通手機,準備換智慧型手機嗎?

3.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上網嗎?

4.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嗎?

5.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支付嗎?

6.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導航嗎?

7.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銀行嗎?

8.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點餐嗎?

9. 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手機叫外賣嗎?

10.如果您使用智慧型手機,會掃碼騎車乘公交地鐵嗎?

面對以上10個問題,8位老年人尚未接觸智慧型手機,其中2位老年人有準備換智慧型手機的計劃。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32位老年人中,只有11位老年人可以完全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他們不僅會用手機上網、使用微信,還可以利用手機購物、點餐、甚至理財等。其餘21位老人則表示,自己只能停留在用手機進行微信語音或視頻聊天的階段。

老年人面對的困境

身邊缺乏可指導自己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

居委會工作人員正在指導社區老年人。

省會90歲的張大爺在子女幫助下,學會了使用微信和親朋好友聊天。前不久,由於其使用的手機型號較為老舊,加之手機配置低等原因,手機總卡個不斷。於是,張大爺換了一部新的智慧型手機。由於上了歲數,他不會從舊手機卸下手機卡安裝到新手機上。考慮到子女們忙於工作,張大爺來到自家附近的一家營業廳,試著讓工作人員幫著安上手機卡。「一位工作人員不到一分鐘就幫我安好了,我挺高興。」張大爺說,安上手機卡打開新手機後,他發現原來舊手機上安裝的微信,在新手機上找不到了。

後來自己才得知需要重新下載,張大爺便在營業廳向工作人員求助「找微信」。連著問了三人,他們都不管,有的還說讓張大爺去售後「找微信」。「我上了年紀,實在不方便四處跑。」為此事,張大爺在營業廳等了20多分鐘仍無結果。此時,一名20多歲長得偏瘦的小夥子來交話費,焦急的張大爺向這名小夥子求助,小夥子接過手機二話不說,不到一分鐘就將微信下載好。張大爺輸入密碼後成功登錄,心情稍平復了一些。

張大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老年人面臨的難題。「我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經常會發現微信、支付寶這些常用軟體無端消失了,想要找回這種軟體,真心不容易。」67歲的田女士說,孩子不在身邊,每次使用智慧型手機遇到問題後,都會找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較為熟悉的鄰居幫忙,說實話感覺真的不太方便。

此外,老年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過程中,還會對導航、淘寶、京東等各種軟體感到頭疼,眼瞅著便捷的生活卻因為玩不轉而放棄。「真希望能有隨時可以教自己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田女士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對策

大家齊努力 老人不放棄

截至2020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網際網路進一步向中高齡人群滲透。同時,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人均手機APP數量已達到44個。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如何幫助老年人越過「數字鴻溝」,避免其遭受網絡詐騙侵害,成為了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8年3月份開始,我們社區會定期為老年人開設手機培訓課程,由專業社工進行講解。一個星期培訓一期,這樣的培訓課程開設了3個月。」煤機街社區黨總支書記申鑫說,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社區裡對智慧型手機使用有興趣的老人基本都掌握了基本技能。現在,社區工作人員依舊會為老年人進行問題解答,幫助老年人解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困難。「看著老人們從最初不會連接網絡到現在可以進行微信支付、用手機購物,我們心裡真是高興。」申鑫說,他們還幫助社區老人們安裝了學習強國APP,老人們希望能了解更多時事。

作為一名玩轉手機的年輕人,市民徐女士每個周末都會回到父母家中,教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從微信、支付寶支付,到網上購物、網上安排出行等。看著父母拿著智慧型手機開心的樣子,徐女士覺得很溫馨。

老年人聲音

老年人聚在一起 相互學習智慧型手機

一名老年人剛剛下載了學習強國。

61歲的李女士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在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老年人有點兒跟不上趟了:他們沒有智慧型手機,或者有智慧型手機也不會用。出門購物或生活繳費,如果遇到只能線上支付的時刻,就沒轍了。「其實這些困難,我自己都曾經遇到過,當時感到特別苦惱。」

面對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李女士卻無所適從,那種感覺真的很失落。為了讓自己快速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李女士報名上了河北老年大學。「老年大學有一個科技信息系,開設了玩轉手機、手機攝影、電子相冊、抖音創意視頻、無人機航拍等課程。特別是關於手機支付,老師會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還有同學之間互相切磋。「有專業的老師教授如何使用手機,同齡人之間切磋不清楚的步驟,在這種氛圍內老年人很快就能輕鬆玩轉手機。」李女士說,學習可以改變生活,老年人也要與時代一起進步。接下來,自己還想學習手機攝影、電子相冊、抖音創意視頻等課程。

而石家莊市老年大學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從2019年開始開設了智慧型手機應用班。這個班教授的內容為:微信安裝、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功能,淘寶、京東等購物APP的使用等。「在今年疫情期間,我們又增設了教授老人使用健康碼。」該負責人介紹說,他們一年分為兩個學期,每個學期有16次課,一次課為兩個課時,每個課時50分鐘。在一年的學習時間裡,老年人可以充分學習到智慧型手機的詳細使用方法。「根據老年人對於手機使用需求的不斷升級,明年我們還準備開設手機攝影、短視頻製作等課程,讓老年人緊跟時代的腳步。」

專家觀點

智能化時代應該為老人帶來更多便利

「我覺得智能技術給老人造成的困難值得全社會反思,我們在享受智能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應該及早想到它也許會給老人帶來不便。」石家莊市政協委員、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秦麗君說,每個人終將變老,人到老年時,面對更新極快的科學技術,有些東西想學或許會力不從心。為此,在整個時代快步前行的同時,一定要攙扶著老人坐上時代的頭等艙,一起向前。

秦麗君說,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從國家的層面出手幹預,解決老年人的難題。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周全、貼心、直接的便利化服務。《實施方案》對每個行業具體怎麼做給出了明確、詳細的答案,接下來就期盼這些政策能快速落實。

任何事物發展都會有一個時間,為此全社會特別是年輕人都應該成為老年人智能生活下的志願者。如各服務場所、小區增派助老人員,專門為使用智慧型手機遇到困難的老年人提供相應暖心服務。社會多給一些關心關愛,多採取一些務實舉措,這是精細化社會治理應有的溫度。

另一方面,也應儘量幫助更多老人學會上網、掃碼、刷臉、會用智慧型手機等,這樣才能讓老齡化社會與數字時代同行,讓更多老年人在數字時代可以自信地安享便利。子女也要多關心和幫助老人,就像小時候父母教自己走路一樣,拉住老人的手教他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相關部門還可以推出適配老年人特點的智能軟體服務、智能軟體應用和產品。關心關愛老年人,為他們帶來更多便利和幸福,這是包括家庭、社會、政府在內的共同責任。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趙曉華

攝影:李青

相關焦點

  • 解救被「黑科技」困擾的老年人!國家發文,7大方面20項任務年底驗收
    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身邊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由於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眾多類似「不掃健康碼不讓通過」等不便。有人遺憾地說「社會在發展,老人被遺忘。」但老人並沒有被遺忘。就在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一份重要文件——《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為解決老人運用智能技術難題下了「死命令」。
  • 科技進步不能拋棄老年人,重慶中醫院實行網上掛號,老年人怎麼辦
    坐標重慶,現代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人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網絡科技的發展,使人們告別了以前的繁瑣,現在只要拿一個手機就可以應付絕大多數的事情,吃飯、出行、購物、看病等等都因此而方便了不過這種方便是對那些掌握這種技能的人的一種方便,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說
  • 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
    但也應看到,目前老年消費市場還存在消費環境不完善、產品種類不豐富、監管有待加強等問題,一些老年服務產業仍不成熟。如何打通「堵點」、推動銀髮經濟發展?本版推出「發展銀髮經濟」系列報導,供相關各方參考。  ——編  者      數位技術快速發展,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消費走進千家萬戶,也同樣影響著老年群體。
  • 是什麼將老年人排除在智能時代之外?
    而且,這種困境並沒有因為科技的發展而得到改善,世界依然朝著年輕人熟悉的走向狂飆突進,健康碼、手機打車、網上掛號、電子火車票等智能生活應用的快速鋪開,甚至進一步拉大了「數字鴻溝」。人工服務方式被功能單一的自助科技迅速取代,讓習慣了傳統方式的部分中老年人在當下的社會顯得寸步難行。
  • 老年人與智能生活的距離有多遠?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老年人就應該被時代拋棄嗎?雖然答案顯而易見,但實際生活中卻有不少情況讓老年人覺得在各種高科技的加持下,自己的生活卻越來越不方便了,因為技術而產生的「碰壁」越來越多。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是一個現實問題,在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中提到,要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如何解決?不少網際網路企業正在或已經在App中加入了適合老人的使用模式,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老年人和這個時代的鴻溝。
  • 科技賦能,讓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記者觀察)
    韓國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引發關注,2019年,70歲以上老年人使用網絡的比例為38.9%,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例為37.8%。與之相對,則是韓國街頭自動售賣機不斷增加、實體零售店不斷減少;銀行網上服務不斷擴大、銀行網點不斷減少,這些都給不擅使用網絡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首爾市智慧城市政策官李源穆表示,政府應該兼顧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民數位化能力教育,「讓所有人共享智慧城市的便利」。
  • 縮小數字鴻溝 老年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
    原標題:老年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解碼·縮小數字鴻溝) 本報記者 申智林攝   網上購物、行動支付、線上掛號,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正深刻改變著生活。然而,對一些老年人來說,便利的科技反而帶來不便:疫情期間,掃不出健康碼而徘徊在小區外,使用不了行動支付在難以找零的超市著急,起大早去醫院排隊卻失望而歸……   智能時代,如何不讓老年人成為數字生活的局外人?
  • 數位化時代進程加快 老年人不該成為被忽略的群體
    叫車、支付、網購、掛號,年輕人輕車熟路的數字生活,卻成為了很多老年人難以逾越的障礙。《新聞1+1》今日連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共同關注:數位化時代,別成為老者的「數字鴻溝」。一張照片,配文三個字,為何引發19萬網友點讚?一座城市的溫度體現在,它是如何對待哪些被遺忘的少數人。
  • 記者體驗|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APP出行仍有很多不便
    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網約汽車……時下,拿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就可以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了。但部分老人,面對隨處可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和網約車,卻犯了愁:「看別人騎著那麼方便,我怎麼連掃碼都不會呢?」
  • 主編有態度|找回那些被網際網路遺忘的老年人
    工作人員又跟老人說:你在手機上支付,你在手機上下載一個支付寶,在手機上繳……視頻中沒有展現,工作人員是否有問這個老人有沒有智慧型手機,會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知不知道什麼是支付寶。今天,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九九重陽 敬老孝親」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破解老年人...
    【九九重陽 敬老孝親】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破解老年人面臨「數字門檻」問題實地調查老年人在醫院工作人員幫助下申領健康碼。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 潔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 潔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生活方式的種種變化,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豐富。老年人也同樣享受到了社會進步和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
  • 四川一知名醫院取消現場掛號引爭議 專家稱社會應為老年人留一條通道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萬軍日前,媒體報導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取消現場掛號,致老年人就醫難的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武漢多家知名醫院發現,除個別醫院外,其他醫院都可以現場掛號。社會學家梅志罡認為,在「信息鴻溝」時代,社會應該善待老年人,為他們留下一個通道。
  • 點亮科技,溫暖生活。老年人服務跳過機器人背後的科技「尊老」
    好在面對老人的科技一直在開發中。現在大數據已經可以對於老人的號碼進行篩選,對於老人提供「尊老」服務。例如中國電信近期推出的「尊長專席」人工服務,通過實名制和大數據識別等技術,實現老人撥打客服時,跨過機器人應答環節,迅速介入「尊長專席」人工客服,獲得專屬的暖心技術服務。
  • ...聚焦《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24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  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方案能否解決老年人的困擾?幫助他們跨過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鴻溝」,我們怎麼做?
  • 全民智慧學習,全域美好教育--杭州市下城社區教育開啟老年人智能學習新生活
    近年來,杭州市下城社區教育著力推進「全民智慧學習,全域美好教育」,重點關注老年學習群體,切實做好老年人「智慧賦能」,消除「數字鴻溝」,進一步推動老年人融入智慧時代,助力老年人開啟智能學習新生活。2020年,區社教辦聯合區科技局、街道等成員單位共同在全區實施「老年朋友輕鬆玩轉智慧型手機」的專項培訓,以長學時、短期班、讀本、微課等多種形式服務全區老年人。
  • 【深度】聯網時代的老齡化:中國老年人的社交困局和突圍
    近幾個月,我國多地相繼出現老年人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導致出行、辦事遇阻的事件。如今年8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位老人因沒有手機,不能掃龍江健康碼,遭到公交司機拒載和乘客轟攆;11月,湖北省宜昌市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每次類似事件被媒體報導後,都刺痛著無數網友的心。
  • 「移動互聯」時代不應落下老年人
    」廉阿姨告訴記者,她和老伴兒雖然都用智慧型手機,但手機上常用的軟體並不多,有些軟體還是去銀行等機構辦事時工作人員幫忙下載的,但自己並不會用,也幾乎沒用過。「現在感覺不用智慧型手機都出不了門,但是拿著手機我又總擔心不會用,怕點錯了出什麼問題,又擔心不安全,害怕錢被盜。」
  • 我的老小孩兒|老年人「心理喪失感」應得到關注
    「心理喪失感」困擾著多數老年人發展心理學把人類60歲(或65歲)至衰亡這段時期稱為「老年期」。也有很多心理學家乾脆把這一時期稱做「老年喪失期」。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否認老年人「心理喪失感」的普遍存在。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曾就「老年人最擔心的問題」對860名老人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最擔心自己健康的有378人,佔總人數的43.95%,其次是擔心經濟入不敷出和擔心自己被社會遺忘的老人。
  •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 醫院網絡預約掛號應考慮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老年人
    上海代表實地調研醫院網絡預約掛號建議 應考慮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老年人法治日報記者 張紅兵 整理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患者在醫院內的等候時間、防止人員聚集,很多醫院採取分時段全預約就診措施。如今網絡預約看病成為常態,信息化為大多數患者就診帶來便利,但對不大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群體似乎不太友好。老年人如何面對智能生活場景?誰來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上海市人大代表劉新宇作了一番調研,發現老年人看病預約經常會碰到三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