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人民日報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深度普及,社會公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改變,很多社會公共服務都搬到了網上,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夠辦各種事情,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老年人使用有障礙

有讀者來信反映,一些手機程序、智能化設備、網站等沒有充分照顧老年用戶,導致老年人與現代社會之間形成一道「數字鴻溝」。雲南省昆明市李玉梅老人曾在兒女幫助下,申請了某銀行的電子銀行服務,可以通過微信查詢帳戶餘額、明細等,不必跑到銀行辦理了。但當存款超過一定數額後,銀行要求必須下載一個手機程序才能查看信息、辦理業務。「我按照他們的指示點擊下載,一下子蹦出來3個軟體,看起來都差不多,又沒有提示,我哪裡知道要下載哪個呢?萬一下錯了,導致我帳戶裡的錢轉丟了,誰來負責呢?」李玉梅苦惱地說。

無獨有偶,四川省自貢市讀者李瑞來在國慶假期給祖母買了一部智慧型手機,想教給老人家如何上網、如何在網上繳費等。「但總是蹦出一些頁面,推薦優惠套餐、讓人抽獎。功能有很多,但設計都很複雜,需要提交各種各樣的材料、驗證碼等,老人家覺得操作太複雜,生怕受騙上當,最後還是放棄了智慧型手機。」李瑞來說。

就醫也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高頻需求,越來越多的醫院開發了小程序,要求患者提前預約掛號,使用智能化自助服務。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很多醫院不提前預約就不能現場掛號。這可讓不少老年人犯了難。河北省石家莊市讀者史宇哲說,他有一次要到醫院看病,好不容易在兒子幫助下完成預約,可到醫院一看,到處都是智能設備,找不到人工服務。「我的老花眼比較嚴重,花花綠綠的屏幕根本看不清楚,又找不到醫生問,直到最後也沒看成病。」史宇哲說。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四十六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60歲以上的網民數量僅有約0.97億人。這意味著,我國還有許多老年人仍處於網際網路之外。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公共服務搬到網上,線下辦理途徑不斷萎縮甚至消失,老年人的處境和呼聲,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加強應用培訓,讓老年人敢觸網、善用網

造成老年人與現代社會之間「數字鴻溝」的原因,既有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一些地方、部門對社會公共服務缺乏全面考慮的因素。

有科學研究表明,隨著衰老程度增加,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在下降,老年人在學習新事物方面存在不小困難。山西省太原市讀者董曉表示,老年人學習新事物的意願和能力都偏弱,學習使用智能設備時遇到一點挫折,很容易放棄。「我利用寒暑假在家的時間,手把手教會了外婆上網。可沒過多久,外婆誤點了詐騙連結,險些被騙,從這之後就不敢再上網,手裡的智慧型手機也只使用接打電話等基本功能。」董曉說。

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數字鴻溝」問題,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引導廠商針對老年人常用的產品功能,設計製作專門的簡易使用手冊和視頻教程。

浙江省寧波市科協從2017年開始,就聯合市教育局和一些社會機構、新聞媒體等,實施「智慧型手機操作技能普及工程」,設立200多個教學點,組織千人講師團輔導,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手把手送教,累計培訓老年人超過25萬人。家住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孫朝娟老人今年72歲了,平時獨居在家,網格員和志願者手把手教她如何上網購物、處理語音和視頻及其他網際網路技能。如今,她已經能夠通過手機熟練處理一些事務。

加強技術創新,讓智能化產品更適老、助養老

許多讀者認為,要讓老年人真正融入信息化社會,關鍵在於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設計一批真正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產品,幫助他們平等、方便、安全地獲取、交互、使用信息。

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殘聯制定下發《關於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強信息無障礙法規制度建設,加快推廣便利普惠的電信服務,擴大信息無障礙終端產品供給,加快推動網際網路無障礙化普及等7項主要任務。

不過,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息無障礙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黃暢看來,目前我國在信息無障礙建設中還存在一些短板,一些技術研發人員並不真正了解老年人的具體需求,許多針對老年人研發出來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插件等,並不符合他們的使用要求,導致使用率較低,也造成了信息技術的浪費。

一些地方嘗試利用智能化手段,適應老年人需求,優化養老服務。在浙江省杭州市,很多區縣都搭建或引進了智慧養老平臺。比如拱墅區搭建陽光大管家信息平臺,接入了全區超過10萬名老人的信息,19家具有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家政、代購、精神慰藉等357項服務,也在平臺上一一展示。老人可隨時通過網站、手機程序和電話熱線等多種渠道定製服務。

陝西省鹹陽市讀者周榮光表示,科技企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實際情況,開發便於老人學習使用的產品,「比如,各類手機程序可推出字號更大、頁面更簡潔,或者帶有語音引導的老年版本。」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隋靜表示,工信部將開展專項行動,聚焦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的特定需求,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殘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程序的適老化改造,鼓勵企業在智能設備上提供「老年模式」「長輩模式」等。此外,還將從技術創新、產品服務供給、應用試點示範等產業環節著力,積極扶持老年健康輔助器具研製,擴大老年人智能終端產品供給。

線下辦事渠道提質增效,為老人提供兜底保障

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追求網上辦公、「雲服務」的同時,對老年人線下辦事需求考慮不充分。有讀者反映,一些地方在辦理社保、醫保時,只能在線上辦理認證,沒有線下渠道和窗口,收費也只能通過網上轉帳,現場不收現金。這些都給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上網的老年人帶來很大不便。

讀者提出,在幫助老年人追趕新技術的同時,也應當保留並優化線下的傳統服務方式,提供兜底保障。貴州省貴陽市讀者譚明德說:「一些老年人由於年齡和身體上的原因,即便經過培訓,也很難掌握新技術。我們在擁抱信息化的同時,應該充分考慮他們的特殊情況。」

國務院辦公廳11月發布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並向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

前不久,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部門指導各地落實健康碼分區分級查控措施,明確要求在確需查驗健康碼的場合應提供人工代查等服務。

實際上,包括河南省鄭州市、江蘇省無錫市在內的多個地區已經在火車站、機場等場所推出了「無健康碼」通道,由工作人員代查旅客行動軌跡,為「無手機、無微信」的旅客提供便利。

針對老年人就醫問題,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國家衛健委要求各地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創新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原則,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同時要配備醫護人員、志願者、社工等,現場為老年人服務。

前段時間,安徽省合肥市的何曉月老人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剛進門就有工作人員上前詢問需求,然後將她引導至「愛心窗口」,櫃檯上還備有老花鏡、放大鏡等物品。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服務場所為我們老年人提供了有針對性的舉措,這讓我覺得很暖心。」何曉月說。

相關焦點

  •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加強應用培訓讓老年人敢觸網、善用網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 「數字鴻溝」給老年人帶來不便:未來網際網路應用將適老化改造
    在今天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隋靜回答了記者提問,她表示這些年信息化社會帶來的 「數字鴻溝」問題確實給很多老年人、老年群體帶來了一些不便和困擾,工信部將積極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
  • 四川明確6項任務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人民網成都12月17日電 (李強強)為切實維護老年人在資訊時代下的合法權益,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12月15日,四川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四川省「智慧助老」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為縮小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工信部將開展網際網路適老化改造
    11 月 26 日,針對「數字鴻溝」問題,工信部計劃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行動將聚焦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的特定需求,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殘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 App
  • 助老人跨過「數字鴻溝」
    手機行動支付購物、線上掛號預約醫生、刷臉驗證身份領取養老金……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時,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卻橫亙在老年群體面前。如何讓老年人適應數位化社會,讓他們也能分享數字紅利,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解題。
  • 幫助解決「數字鴻溝」 不斷增強老年人幸福感
    最近,老年人出行「被智能技術所困」的現象頻頻引發關注,為激活社保卡,九旬老人到銀行被抬起識別人臉、坐公交不會掃健康碼被拒載、冒雨到社保局用現金交醫保被拒收......智慧科技的高速發展,讓步履蹣跚的老年人已經追趕不上社會前進的步伐,智能技術、數位化服務就像一道無形大門,將他們拒之門外,讓很多老年人無所適從。智能時代不能落下老年人,他們需要被關心關愛。
  • 四川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工作方案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四川省「智慧助老」行動工作方案》是四川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結合四川實際,為切實維護老年人在資訊時代下的合法權益,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制定的工作方案。方案有六項主要工作任務:一、多措並舉改善老年人體驗,進一步完善「健康碼」管理。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但是,在大多數人感受數位技術紅利、邁向5G時代的同時,不少老年人卻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使他們也可以享受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濟大學周向紅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實現國家頂層設計與產業協同相結合,防止「數字鴻溝」引發「數字貧困」;另一方面,要堅持年輕群體「數字反哺」與老年群體自助互助,充分展現數字時代人文關懷。以下是她在同濟大學的演講。
  • 國辦發文 聚焦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單詞講解】 這裡的digital divide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字鴻溝」或「信息鴻溝」,也可以用digital gap來表示,指在全球數位化進程(global digitalization)中,不同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社區之間,由於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新能力的差別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貧富進一步兩極分化的趨勢
  • care for the elderly丨國辦發文 聚焦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 消除代際數字鴻溝:填溝與搭橋
    隨著未來的發展,代際數字鴻溝會更寬更深嗎?好消息是,並不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產品的競爭與迭代,舊日王謝堂前燕,正在飛入尋常百姓家。智慧型手機、智能手環已經並非遙不可及。微信上的朋友圈、淘寶、京東上的購物車,數字產品已成為老齡群體生活中新的必需品。
  • 破除老年人「數字鴻溝」 15條措施優化個人金融服務
    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陽春、通訊員吳海峰、方敏)行動支付、轉帳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一些老年人因不熟悉新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12月14日,記者走進武漢多家銀行網點看到,銀行營業大廳內幾乎都擺放著3臺以上的智能櫃員設備,人工服務窗口一般只有一兩個,絕大部分業務都由工作人員指導在智能櫃檯上辦理。
  • 國務院發文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專家:更重要的是年輕子女...
    但不少老年人卻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設備,被「數字生活」關在門外。一邊是不斷加速的數字科技,一邊是不斷擴大的老年人口,如何讓2.5億老年人口共享智能技術的便利,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尤其在疫情防控的今天,社會運轉高度依賴數位化、智能化技術,這一矛盾更顯緊迫。
  • 手機響應適老化要求再提速 京東C2M反向定製助力老年人樂享智能生活
    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如何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在信息化發展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為全社會共同聚焦的話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將從2021年1月起,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 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如何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在信息化發展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為全社會共同聚焦的話題。
  • 新聞1+1丨是「智能」還是「只能」? 如何破除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智能時代,怎能拋下老年人? 我們又該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新聞1+1》連線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為你解答。 智能時代,老年人的數字困境怎麼破? 最近,在湖北廣水,一名94歲老人為了激活社保卡,被親屬抬到銀行、抱起進行人臉識別。
  • 不會網上掛號、手機銀行難操作……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咋填補?
    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較大方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然而,老年人群體因不會操作智能設備而無法享受基本民生服務的話題,屢屢引發社會熱議。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要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 今日視點丨填平「數字鴻溝」最需要的是?
    昨天,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從七大方面提出具體舉措,要求著力破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智能技術帶來的智慧生活,理應讓老年群體共享便利,而不是被「屏蔽」。破解「數字鴻溝」需要跨過幾道坎?如何在數字時代給老人更多關愛?今天,我們就從這份《實施方案》和記者的實地採訪中來尋找答案。首先我們跟著記者去看看,在醫院、車站,老人們通常會遇到怎樣的數字生活場景。
  • 國辦: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 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國辦: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 推進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改造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稱,隨著我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 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出臺
    《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方案》還明確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 幫老年人跨越「鴻溝」,共享「數字...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後,記者實地採訪體驗了老年人在出行、就醫、消費、辦事等方面遇到的便利和不便。在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幫助老年人融入數字社會,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怎麼樣才能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享受到智能化時代的「數字紅利」,在信息化時代生活得更有安全感、尊嚴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