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近10%的新生入學後,想改專業,但因「門檻」限制,改成功的不到1%!
專業,對人多重要?高爾基有句名言:「如果工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如果工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而填報高考志願,就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
如何選擇專業?心理學認為,選擇專業時,要對自己的身心因素及潛能優勢做個準確判斷,而影響潛能發展的因素有:興趣愛好、生涯傾向、能力優勢及個性稟賦。
興趣、生涯傾向
興趣:回答的是你喜歡不喜歡學的問題。
1、解析
個案1:有位連「點球」都不知道的女生,卻上了「體育新聞」專業,來報到,純屬沒有再復讀的勇氣。她一點也不喜歡這個專業,根本不去上課,早早確定了要跨專業考研。
個案2:有位同學,自小數學好,考大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數學專業,畢業後,留校當了教師。他說:「在數學世界裡遨遊,是最愉快的事。」因專業成績卓著,35歲破格當上了博導。
何為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從事學習、工作的內在心理傾向。
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對某種工作(專業)有興趣,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並且能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倦;相反,如果他對某種工作沒有興趣,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筋疲力竭。
2、 生涯傾向
回答的是你喜不喜歡將來從事與該專業相關職業的問題。
個案3:曾經有一名學生,在父母的要求下報考了醫學院,但他心理上十分排斥這個專業,實在學不下去,不得不休學。
個案4:有位女生,一開始很高興地聽從家人的建議,考上了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原因是畢業後可以當公務員,待遇高,工作穩定。可是入學半年後,她感到自己對藝術創作有一種衝動,想到一生都要與嚴肅呆板的「財政數字」打 交道,感到可怕,於是退學,重新高考後,選擇了廣告設計專業。
生涯傾向,是一個人學習某一專業或從事某一職業的一種內驅力,它能夠激發個人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在專業和職業上有所建樹的心理力量。
3、機理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人只記感興趣的東西」;詩人歌德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
如果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學習起來,注意力格外集中,腦細胞處於高度活動狀態,大腦皮層形成興奮優勢中心,接受外來信息時積極主動,大腦皮層留下的痕跡會非常清晰、深刻,記憶效果因此很好。
誰找到了自己最感興趣的職業,誰就等於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大道。因為興趣,會讓潛意識發揮出最佳效能,工作起來,意識和潛意識和諧一致,大腦高度興奮,產生亢奮的熱情,使自己處於最佳的生命狀態。
4、選擇
但是,有很多高中生的興趣還是表層的,遊移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對專業的了解也是膚淺的和模糊的。這時父母要當好參謀。孩子的興趣,可能是來自於父母的「遺傳」或「鼓勵」,父母要幫其選擇和發現。
如果孩子的興趣是潛在的、濃烈的、持久的和恆定的,又具備與興趣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質,那麼這類考生,就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服從內心的呼喚,而父母則應該支持孩子的選擇。
氣質、個性
氣質和性格:回答的是你「適不適合」做的問題。
1、 氣質
個案5:有位同學從某著名醫學院碩士畢業,到一家大醫院做外科大夫,讓眾人羨慕,但他卻並不快樂。
他本來夢想學習音樂,但理想被父母扼殺了。他厭惡醫生工作,在大學裡就害怕將來與病人打交道的生活,工作以後,這種害怕和厭惡情緒越發強烈,甚至他有時看到血淋淋的場面會嘔吐。後來,他變得很孤僻,再後來他精神崩潰住進了精神醫院。原因在,他的氣質類型是「抑鬱質」。
何為氣質?氣質是人典型的穩定的神經動力學特點,一般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4種。
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存在著行為特點方面的差異。
(1)膽汁質:熱情、直率,做事具有很高的興奮性和較弱的抑制力。
這種氣質的人適合做開拓性的工作,如進入商界會有不錯的成績,但是要克服自制力不足的毛病,否則成不了大器。
(2)多血質:活躍好動、表情外露、善於交際、適應性強,但做事缺乏持久性,注意力容易轉移,適合從事多變和多樣化的工作。
他們是傑出的活動家,對事業有濃厚的興趣,並能夠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工作受挫,或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時,熱情就會銳減。記者、管理人員、律師、公關與人事工作很適合他們。
(3)粘液質:安靜穩重、善於忍耐,但反應緩慢、不夠靈活,他們能夠較好地克制自己的衝動和勃發的情緒,嚴格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
適合從事一些固定性強,但需付出細心謹慎的工作,如編輯、文秘、行政主管、收銀員等。
(4)抑鬱質:思維內容深刻,對事物敏感,情緒體驗體富,細心謹慎、感情細膩、較孤僻、善憂思,他們的不足之處,在於難以承受較大的壓力。
抑鬱質的人,成為藝術家、科學家的比例比較大,如,柴可夫斯基、愛因斯坦等,都是這種氣質類型的人。
一些需要細心觀察和感受的工作,也很適合抑鬱質的人,如護士、心理諮詢師、幼兒教師等。
當然,氣質雖然分為4種,生活中卻很少有簡單地屬於哪一種的人,一般的人都是好幾種氣質的混合,只是在這幾種氣質中,更傾向於其中的一種罷了。選擇專業時,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適當揚長避短。
如,有一位大學生,剛分配到報社時,讓他當記者,因為他不是「多血質」的人,所以天天出去採訪,對他來說,不是愉快的事。他主動請辭,要求去幹別人不願意幹的版面編輯,他編輯工作做得很好,現在已發展到報社副總編。他應該是「粘液質」類型的人。
2、性格
個案6:有位女同學,性格活潑、外向。父母認為會計工作適合女生,給她報了這個專業,但她向來不喜歡數學,很費勁地畢業後,幹了一年會計工作,實在忍受不了天天悶在屋裡,和枯燥數字打交道的生活,後來她應聘於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客戶工作,這項工作特別對她的「口味」,業績一躍成為公司之榜首。
性格,是個人穩定的態度和習慣的行為方式。性格的分類有多種,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將性格分為內向與外向兩種。
內向性格的人,有耐心、謹慎,適合做類似研究的工作。
外向性格的人,愛好交際,善於活躍氣氛,適合做與人交往的工作。
同樣,一個人身上也往往兼有內向與外向兩種性格,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例子是,一個從前靦腆內向的人,最後卻成了成功的企業家;而一個開朗好動的人,在安靜的實驗室中度過了一生。
3、機理
(1)氣質,具有先天的生物學基礎,體現個體神經內分泌的特點。
(2)性格,是後天在教育、經歷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經形成就會比較穩定,較難改變,所以有「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
確實有性格內向的同學做銷售,取得較好成績的個案,但因為有其生理基礎,改變起來相當困難,個中艱辛,唯本人知道,非萬不得已,不提倡模仿。
能力優勢
能力優勢:回答的是你能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的問題。
1、解析:
個案6:有位同學上小學時,所做的航空模型獲過獎,他自小的理想是當工程師,他決定報考航空學院相關專業。
個案7:有位同學,曾因爸爸心臟手術成功,再次獲得生命,立志當個心外科醫生,但是學醫後,卻發現自己不僅手不夠巧,遇到緊急情況的處理能力也不行,當不了外科醫生。
事業要有所成功,有興趣還不行,還得要有能力。如,有人喜歡文學,想當作家,有的人喜歡繪畫,想當畫家。但是,無論是作家還是畫家都需要有一定的天分,需要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何為能力優勢?是指一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學習,逐漸獲得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傾向,直接關係到考生未來職業的發展潛力,以及其從事相關職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高考選擇專業,應考慮哪些方面的能力優勢?應考慮:基本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數學邏輯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形態知覺、自省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藝術創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9個方面。
2、機理
為什麼有人這方面的能力強,有人那方面的能力強?原因在「大腦區域優勢不同」!
左腦,主管邏輯思維。右腦,主管形象思維。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後腦、右後腦、左前腦和右前腦四個區域,每個腦區域所彰顯的能力優勢不同。
左前腦:有良好的分析技能,數學好,冷靜,會判斷等。
左後腦:記憶好,善於計劃,行事有序等。
右前腦:空間想像力好,創新,適應性強,會視覺想像和表達概念等。
右後腦:人緣好,感性,適應環境,多愁善感,會犧牲自我等。
人們總習慣用他們發達的腦區域來思考和反應。研究發現,有些人一個腦區域特別發達;而有些人有兩個腦區域發達;還有人3個腦區域發達;個別人4個腦區域均發達。
但是,就是同樣兩個腦區或3個腦區發達的人之間,佔主導的發達腦區也會相異。
3、選擇
(1)看特長:在成長過程中的特長,很可能就是能力優勢,如數理化成績好的,數學邏輯能力強。
能力優勢的形成,與環境、教育、社會、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
個案2被破格評上博導,他的父親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他數學能力較強,應該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個案5上小學時參加了航模小組,經常動手實踐,訓練出了大腦優勢。
(2)全面看:選擇專業時,不僅要考慮某一特定方面的能力優勢,還要全面地考慮各方面的能力優勢,才能選擇出適合自己能力優勢發展的專業和未來從事的職業。
如,大數學家陳景潤,大學畢業後當數學老師,因為他「語言能力」較差,無法做個好的老師,之後他搞研究,很快脫穎而出。
測一測你適合幹什麼
杜文東教授諄諄告誡:千萬要避免以下不良擇業心態——
1、暈輪效應:選擇「時尚」的「叫好」的專業,如,聽說現在生物學吃香,就報這個專業。
2、刻板印象:按社會的固定看法選專業,如,普遍認為「大經濟類專業」好就業,而選此專業。
3、從眾心理:看很多同學都報某專業,遂報某專業。
4、攀比心理:你報名校某專業,我也報名校某專業。
5、理想主義:如個案6中,因心外科醫生解救了自己的父親,遂愛上了醫生職業。
6、依賴心理:新生入校後想改專業的理由,大都是:「是老師讓我報這個專業的」、「是爸爸媽媽給我報的這個專業」等。
選擇專業時,最好和老師、父母共同商量,但最後的主意,應自己拿。
那如何對自己的潛能要素全面權衡,科學選擇呢?我國心理專家,已將國外的一些心理測量表本土化,可以幫助同學了解自己,選擇專業。如《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修訂本)、《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量表》等。
專業,是人飛翔的翅膀,您能飛多遠,取決於您選擇的專業方向,同學,選擇請慎重! (採訪專家:南京中醫藥大學心理學院 杜文東教授 李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