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假文憑提供驗證的「江蘇教育信息網」。 吳勝 攝
說起偽造單位印章犯罪,人們印象中都是那些在街頭貼牛皮癬廣告的假證販子,而記者近日在南京市白下區檢察院採訪的一起製售假證大案卻讓人「大開眼界」。該案主要參與者是兩名大學畢業生,他倆開辦的「江蘇教育信息網」,專為各地假證販子製售的假文憑提供驗證服務,下線涉案人員多達70人。目前白下區檢察院已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30人。
老爸替兒子報名考研
發現兒子文憑竟是假的
2009年4月的一天,一位家長到教育部門反映:他為兒子報考研究生時發現其自考文憑是假的,但這文憑明明在「江蘇教育信息網」上能夠查到。這一情況當即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經查發現該家長所持有的自學考試文憑是偽造的。家長聽到這個結論感到很納悶,認為是有關部門搞錯了,或者是學校發錯了文憑,當他獲知查詢學歷網站全國只有一個,這個網站肯定不是什麼「江蘇教育信息網」後,這位家長頓時傻了眼,難怪兒子不願意讀研究生。他這才悄悄拿出孩子的畢業文憑來替他報名,想造成已報名的既成事實逼兒子再上進,不想兒子忽悠了自己。案情轉到公安部門後,警方立即全力開展偵查,通過詢問改動考試信息的考生,民警發現犯罪嫌疑人是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廣告,聯繫好下家後以代辦並「包通過」各種資格證書考試來騙取錢財。警方根據這一線索展開追蹤,很快抓獲了兩名犯罪嫌疑人,端掉了他們利用所謂的「江蘇教育信息網」,在江蘇、陝西等全國多個省市大肆製售各類假學歷證書的網絡犯罪團夥。
兩大學畢業生
搞了個「權威」教育網
28歲的張某是江蘇泗洪縣人,大學文化,他和小自己3歲的老鄉劉某高中時是同學,關係一直很鐵。2008年4月,兩人大學畢業後在南京中山南路某寫字樓開了家沒經註冊的網絡公司,生意一直不好。不久,他倆商量做個類似教育機構的網站,最好是能和官方教育網站一樣,然後發布一些招生信息。為使別人相信這個網站的權威性,他們認真研究了江蘇教育方面的官方網站,認為要起個與官方網站名字相近的網名,如果能夠提供畢業證真偽查詢服務,將可以賺到大錢!被發財夢想燒昏頭腦的劉某立即找到同鄉孫某(一家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老師),以500元小費請其製作了大學生畢業證書驗證查詢系統,放在了他們所建的「江蘇教育信息網」上,並且在相關搜尋引擎中暗設機關,一旦有人輸入有關江蘇教育的檢索文字,他們的「教育網」便頂到了官網的前面,起到混淆人們視線的目的。接下來,兩人利用QQ群發布信息,宣傳「江蘇教育信息網」是權威網站,很快便有人和他們聯繫。一些假證販子希望他們把一些信息錄入到查詢系統裡,他們心知肚明,按每上傳一次數據收200元開始收費,居然接到不少業務。
假文憑經「驗證」
身價暴漲數十倍
業務漸漸增加後,兩人開始發展各自的下家,張某很快發展了近十個下線,而劉某則發展了郭某、陳某、宗某等七八個下線,範圍也由江蘇迅速擴展到了上海、山東、陝西、安徽等全國多個省市。由於「江蘇教育信息網」做了精心設計,網上排名很容易被百度和谷歌搜索,直接為製作假證和販賣假證者打開了方便之門,社會上一些沒文憑卻想走捷徑的人也紛紛找上門來。至2009年10月,張某、劉某已為十餘名做假證者上傳百餘條畢業證書相關信息,牟利萬元。一個個假文憑證書就因穿上了「江蘇教育信息網」查詢通過的外衣,身價暴漲數十倍,文憑證書少則一證千元,最高的竟達5萬元。
劉某交代說:隨著業務量越來越大,下家越來越多,我們不分晝夜地上傳數據,我越來越感到害怕。去年9月份,我曾和張某商量把這個「江蘇教育信息網」關了。張某雖然也感到害怕卻沒同意,他想的是設法將這個網站賣掉,為此他曾去武漢和一個做假證的談過賣網站的事。
張、劉的「江蘇教育信息網」派生了一條利益鏈,在上傳信息者與偽造文憑者、假文憑販子中間牽線搭橋、傳遞信息,從而收取介紹費,由此出現了層層介紹的景觀,最長的一條介紹鏈上,中間人有五六個之多。由於中間人太多,一本能在「江蘇教育信息網」上查詢的畢業證書從200多元能層層加碼至千元、萬元。如此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取暴利,一個叫王冠(化名)的年輕人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
剛考上公務員
研究生也來當「掮客」
25歲的王冠是安徽淮南人,某財經大學本科畢業。2009年初,王冠在網上認識了劉某,知道他搞了個「江蘇教育信息網」。劉某告訴王冠自己原是南京某大學老師,現在開了家公司,希望王冠能提供些需要辦理大學文憑者的信息並上傳,每提供一個他只收取200至300元的工本費,王冠可以自行決定向辦證者收取多少費用。王冠聽了很動心,開始挖掘自己的信息渠道,很快通過朋友認識了一個關鍵人物——北京某遠程教育服務網絡公司主任李某,李某手中握有很多想通過自考取得文憑的人的信息資料,共同的致富夢讓他們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
王冠共經手辦下了13個人的自學考試畢業證書,他從每個人頭上收取400到500元不等的中介費。令人痛恨又惋惜的是,王冠去年不僅考上了研究生,還過關斬將通過了國家公務員考試,並被安徽一司法機關錄取,就在他通過政審準備入職時,警方找到了他。
王冠剛進看守所的那幾天徹夜難眠,他在悔過書中這樣寫到:我曾經有過很多夢想,希望畢業後施展自己的才華……現在我痛徹心肺地後悔所做的這一切!通訊員陳慧娟 成華 本報記者 魏曉昕
此案折射三大問題!
問題一
招生人員既招生 又「推銷」假文憑
據分析,本案中的「山寨網站」之所以有市場,一是因為當下某些考試種類繁多,比如在江蘇一些自考考生中,就存在「小自考」的概念,既然自考都有「大小之分」,文憑有所不同也就不難讓人接受;另一方面,涉案嫌疑人中出現了招生人員,他們既招生又「推銷」假文憑,自然正中一些投機取巧者的下懷,這也是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加以關注的新動態。
問題二
用人單位文憑審核不嚴
據承辦此案的檢察官介紹,本案中所有購買假文憑者都明知文憑是偽造的,卻依然不惜重金購買。有的購買者是學生,買假文憑為的是在家長面前有個交待,有的則是家長糊塗代為購買,理由竟然是為了求職就業欺騙用人單位;有的是為了任用提拔,因為單位只認證書,往往不會花精力核實。
問題三
搜尋引擎為「教育網」推波助瀾
據介紹,2001年12月19日,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網上查詢系統正式開通,大學畢業生的學歷證書信息可通過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進行查詢。這一舉措是教育部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大學生學籍學歷管理的重大舉措,曾經一度使假文憑無處藏身。然而讓人感到疑惑的是,一些山寨網站利用網絡技術,在各搜尋引擎中迅速「上位」力壓官方網站,使得本來就不被人們所熟知的(學信網)逐步「沉沒」於層出不窮的虛假網站中。對此檢察官認為,打擊假文憑除了依法嚴厲打擊外,還要加強網絡的監督力度,教育部門的官方網站也需要加大宣傳。通訊員陳慧娟 成華 本報記者 魏曉昕
■連結
網站備了案才是合法的
據介紹,目前對網站製作以及「掛靠」伺服器並沒有相關制約,完全是市場行為。但網站運營是需要備案的,全國的主管部門是工信部,江蘇的主管部門是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江蘇省通信管理局辦公室的同志介紹,網站備案是該局的職責之一,江蘇的網站備案都在省通信管理局,根據法律規定網站經備案才是合法的。如何分辨網站的真實性呢?可以訪問信息產業部ICP/IP位址信息備案管理系統,選擇「是否備案查詢」,輸入這個網站的ICP號碼,進行確認查詢。
查詢學歷全國只有一個網站
江蘇提供高等教育學歷諮詢認證服務的單位只有一家——江蘇省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01年開始,國家對高等教育學歷證書實行以電子註冊、審核備案、網上查詢為主要內容的新的學歷證書管理制度。為了進一步維護國家學歷制度和學歷證書的嚴肅性,維護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合法權益,2001年底教育部僅授權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為社會提供高等教育學歷諮詢認證服務工作。江蘇獲授權的單位只有省招就。省招就中心現已開通了學歷認證網上申請通道,申請人可登錄江蘇畢業生網在線辦理。但查詢以全國中心網站為準。查詢網站只有一個,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www.chsi.com.cn。蔡蘊琦
■相關新聞
「大學生創業貸款」網上也有騙局
日前,女青年王某到無錫月城派出所報案稱:其在月城鎮一網吧上網時瀏覽到一網址名為「大學生創業貸款」網頁,該網頁詳細介紹了大學生創業貸款申請條件及相關證書,王某信以為真,後按照網頁上面的要求,將申請的30000元貸款的利息總計1440元匯到銀行帳戶上。後對方又提出要其支付3000元的安全費,王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2009年年初,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政策卻被違法分子利用。由於各地政府為扶持當地大學生創業貸款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申請條件不同,有的相對繁瑣,有的對貸款條件要求較高,加之大學生剛出校門踏入社會,社會經驗不足,這就為動機不良之徒創造了可乘之機。他們針對大學畢業生社會經驗不足,對於貸款程序、事項的不熟悉,利用網際網路虛設機構,在取得他們的信任後提出各種要求騙取錢財。
記者了解到,利用「大學生創業貸款」名義進行詐騙,其手段與一般網絡詐騙類似,大致可分為三步:發布虛假貸款信息。違法分子或仿冒真實網站地址以及頁面內容,或利用真實網站伺服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網站頁面上虛設貸款機構,插入各種虛假貸款信息。花言巧語騙取定金。在大學生瀏覽到其登記在網上的信息後,騙子會利用QQ、MSN、手機等與對方取得聯繫,騙取他們的信任,並答應對方貸款要求以博取信任。同時也會找各種理由讓其匯款到銀行帳戶上。
針對「大學生創業貸款」網絡詐騙,警方給廣大想要創業的大學生提出幾點防範意見:
一、確認網站、網頁的真實性。在瀏覽網際網路時最好上正規網站,只要是自動彈出來的網頁或網站,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建議不要搭理。
二、確認聯繫方式的真實性。對於網站上留下的聯繫方式,可以撥打114進行電話號碼所屬地址的核實,以確認電話號碼歸屬地與網站上登記的公司地址是否相符。
三、寄錢、轉帳要保持謹慎。相信只要頭腦清醒點,不貪心,不輕信,捂緊自己的錢袋子,就能減少被騙的風險。承良 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