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氣逐漸轉暖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喜歡光著腳的來回跑,就像明明的家裡就是這個樣子,喜歡光著腳滿屋子跑,尤其是家裡住的還是平房,在家裡,老人總是會時刻盯著孩子,嘴裡會叨叨著:「寒從腳底生,病從腳底來」,不能不穿鞋的,要不然會很容易生病的。
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光著腳丫來回跑,明明怎麼可能會乖乖的聽話呢,老人每次都會因為這個發愁,這一天明明的爸爸從外地回來了,看到了老人這麼發愁明明光腳跑,噗嗤就笑了,告訴老人家,您誤會了孩子光腳跑了,到底是什麼樣的誤會呢?
部分孩子的好體質和光腳有關係
其實,在夏季來臨的時候,讓孩子們光著腳丫是不容易患病,反言之能讓寶寶的足下血液得到好的循環,可以增強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和體質,而且會有預防受涼、腹瀉這些孩子容易患的疾病,有很多科學證明顯示,很多光腳的孩子體質都會比較強一點。
刺激寶寶的感官從光腳開始
有很多寶寶都會有些許的感覺綜合失調,這個問題往往都是會被家長忽略的,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不算是病,但是在寶寶時期不進行調整,長大了以後就不容易改過來了,未滿周或者三周歲的寶寶是處於在感覺綜合形成期,三周歲到六周歲是最佳的矯正期。
但是當寶寶在十三周歲以上的時候,因為基本已經定型了,所以就會很難矯正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寶寶小時候挺聰明的啊,長大了以後怎麼沒那麼聰明了,寶寶的感官發育應該從小及時矯正,這樣才能讓寶寶有更好的發育空間。
《Baby成長or安全》裡面寫到過,寶寶光著腳走路,是可以讓寶寶能更加容易地感受地面帶來的感知,能夠讓寶寶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地面,從而能夠快速的掌握,行走的要訣,並且,光腳可以有效鍛鍊寶寶腿部腳部的各項機能。
寶寶學走路光著腳效果更好
很多家長都希望寶寶能儘快的學會走路,在指導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也是煞費苦心,使出了各種方法,可是有的寶寶還是不能很快地掌握平衡,這就讓很多家長感到很迷惑,什麼方法都用了,為什麼還是不能掌握平衡呢。
1、初步學習走路的寶寶光腳最合適
為什麼說光著腳更適合第一次學習走路的寶寶呢,因為光腳的時候,寶寶可以更好地用腳丫抓緊地面,不會那麼容易的摔倒了,而且能很快的讓寶寶適應平衡能力,走的會更加的平穩,而且光著腳丫可以讓寶寶更容易的感覺地面的變化,能儘快的適應。
兒科專家表示,對於不到一周歲的孩子來講,夏天讓孩子光著腳在地面行走,是能夠讓孩子更加的容易適應走路的平衡性,而且很多地方的感觸都是通過腳來傳播的,光腳走路對孩子是很有效果的一種訓練方式。
2、穿鞋並不能加快寶寶掌握平衡
在寶寶第一次學走路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認為給寶寶買一雙學步鞋,會更容易讓寶寶更加快速的學會走路,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學步的時候給寶寶穿上鞋子,因為鞋子的束縛,很容易讓寶寶養成低頭走路的習慣,並且學步鞋不能幫助學走路,只是保護寶寶腳不被傷害。
讓寶寶光腳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有不少的家長都會糾結寶寶是不是應該光腳走路,有不少家庭都會把重點放在剛出生的寶寶和學步期的孩子身上,這時期的孩子,其實大部分都是抗拒穿襪子穿鞋的,家長希望給寶寶穿上襪子和鞋子也是怕寶寶生病,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咱們來看看剛出生和學步期的寶寶有什麼區別吧。
1、新誕生寶寶可不可以光腳
通常的情況下,每個家庭都會有預產包,裡面會預備上幾雙新生兒的襪子,這是考慮到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的需要性所準備的,這時候的寶寶身體是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並且自身的調節能力很差,這種情況是需要給孩子穿上準備好的襪子和睡衣來保持溫度的。
可是在這個階段,很多孩子都是不喜歡穿襪子的,因為襪子會讓孩子感覺到很強烈的束縛感,在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可以保證有孩子的房間裡的溫度等條件都達標是可以讓孩子光著腳的,而且不會著涼或者引發什麼病情。
2、學步期的孩子是光腳好還是穿鞋好
當家裡的寶寶在半歲的時候,會明顯的表現出不安分的樣子,想要去抓自己喜歡的玩具啊,父母的衣物用品啊來幫助自己站起來,在這個時候有的父母就會想,要該給寶寶穿上襪子或者鞋子,這樣寶寶才不會著涼啊。
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正確,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更適合光著腳去學習走路,首先,是可以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感知地面,其次,是對孩子的腳和腿部肌肉能夠得到更好的鍛鍊,這種方式讓孩子學習走路,能讓孩子徹底釋放天性,可以增加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在法國的一家嬰幼兒機構裡有過這樣的一項調查,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光著腳學習走路的孩子發病率比穿鞋孩子的發病率要低,光腳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會更高一些,並且這類孩子的腿部和腳部的發育非常的好,所以家庭需要給寶寶一個儘量釋放自己的空間,才是正確的。
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能讓寶寶健康更好的發育,才是最重要的,寶爸寶媽們是需要多學習些育兒類的知識,這樣才可以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以免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想要照顧好孩子,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通過學習和專家的指引才能讓寶寶更健康。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