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
嬰兒動作發展的基本順序是:頭、肩、胳膊、腰、腿、腳,大概7、8個月的時候嬰兒可以坐起來,一旦能坐起來便開始爬行。但也有的嬰兒跳過爬行直接能扶東西站起來,從發育過程看,爬行並不是站立行走的前一個階段。
由扶著東西能夠站起來到能夠扶著東西走路的過渡比較快,大多數嬰兒在9-12個月開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1周歲後基本能單獨行走。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孩子1歲3個月還不能行走也沒有問題,但是1歲6個月還不能單獨行走,就需要接受診查,以及早確定原因。
寶寶學步期的發育情況
第一階段(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嬰兒開始學習走路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放手時嬰兒可以平穩站立時,他們可以開始嘗試走路!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現階段的重要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這樣做可以增加嬰兒腿部的肌肉力量,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超過十二個月):此時,嬰兒可以扶著東西走路,然後嬰兒必須學會放開手,可以走兩到三步。這個階段需要加強寶寶的平衡訓練。
第四階段(約13個月):此時,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身體和眼睛的協調性之外,父母還應著重於訓練嬰兒適應不同地面的能力。
第五階段(13到15個月):嬰兒能夠很好地走路,對周圍事物的探索也逐漸增加。父母此時應該滿足他的好心,並使其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寶寶學走路的好處
一些父母認為爬行對於嬰兒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注意創造條件讓寶寶早點學爬和多爬,甚至覺得不會爬就直接走也沒關係,其實這對寶寶來說是其成長路上的一大遺憾。
1.改善平衡與協調功能
爬行時,嬰兒必須抬起頭和脖子,將胸部和腹部抬離地面,並使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不僅使手,腳,胸部,腹部,背部,手臂和腿部的肌肉逐漸發育,而且爬行是一種全身運動。它必須依靠手和腳運動的協調才能快速,順利地攀爬,這也使嬰兒的身體平衡和協調功能得到改善,從而為將來的站立,行走和跳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刺激大腦變得更聰明
嬰兒學會走路後,它會擴大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使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覺來刺激大腦,並促進各個方面的協調,這對於大腦的發育具有重要意義。以及智力的發展。
3.嬰兒多吃多睡
走路還會增加嬰兒的新陳代謝水平,從而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對於嬰兒來說,走路是一項艱巨的運動。它消耗大量能量。這種活動消耗的能量是坐著和躺下的兩倍。隨著身體能量消耗的增加,嬰兒會吃得更多,睡得更香,並且身體會更快,更強壯。
寶寶學走路之前要準備的工作
1.準備一個安全的家庭環境
家中凡是寶寶練習走路能夠到的地方都要加強防護措施。
首先檢查桌椅是否有尖角,布置是否整齊,並應留有足夠的空間供嬰兒練習走路。
其次,請檢查門窗,因為嬰兒在練習走路時經常會走路門把手。為防止兒童被門縫夾住,最好使用門防夾墊,以免發生危險。如果窗戶是嬰兒可以夠到的地方,最好有防護圍欄。窗簾不要選有簾繩的,以免發生可能導致嬰兒脖子窒息的事故。
家中的電源插座要遠離孩子,或者可以給它們套上塑料殼,寶寶的好奇心很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
寶寶剛學走路的時候容易摔倒父母也可以夠買一個護頭枕給寶寶帶上,以免摔倒頭部。寶寶摔倒會習慣性後仰,容易摔傷後腦勺,所以這款神器必不可少!
2.提供物質條件以幫助步行
好的設備可以讓寶寶學會走路而不會分心。首先,孩子應該穿合適的尿布。最好有褲襠的設計,要舒服、貼身、乾爽,側面的彈力要好,有足夠的拉伸度。其次是選擇合適的鞋子,最好是稍大一點,因為寶寶長得很快,此外鞋底要適當軟一些。
3.衣服必須合身
太大的衣服很容易擋住嬰兒的視線,此外,可能會絆倒嬰兒,只需為嬰兒穿緊身的衣服即可。
4.營養應該全面
給兒童添加更多富含鈣和蛋白質的食物,此外還要多曬太陽促進骨骼發育,身體健康的孩子才更有活力。
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第一階段:
父母可以多讓寶寶在自己的腿上蹦蹦,扶著他在腿上、床上或者沙發上走幾步,尋找一下走路的姿勢感覺。
第二階段:
幫助寶寶練習蹲起的動作,最好通過做遊戲的方式練習,有時寶寶自己丟東西在地上就讓他自己撿起來,既可以培養他不亂丟的習慣又可以練習蹲起的動作。
第三階段:
父母分開站和寶寶玩遊戲,讓他從爸爸那裡走到媽媽這裡,多給寶寶鼓勵和信心。
第四階段:
住樓房的父母可以讓寶寶學著自己爬樓梯,或者在家裡讓寶寶來回上下自己的小椅子做上下的動作練習。
第五階段:
讓寶寶走斜坡,可以帶他到公園的有坡地的地方走一走,但是傾斜度不能太大,而且父母最好還要提供一些支撐,防止寶寶滑下來,這樣的練習可以進一步鍛鍊寶寶的腿部肌肉。
這五個階段的練習是依據寶寶的不同發展階段而定,家長要依據自己寶寶的發展狀況採取適當的方法。
學走路是每個寶寶的必經階段,寶寶從呱呱落地,會爬到會走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要有耐心陪伴他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