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多的寶寶,開始蹣跚學步了,作為父母,除了鼓勵加油之外,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安全的走路環境,助寶寶一臂之力。
寶寶學走路的原則
注意時機
學走路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隨著寶寶肢體運動能力的日益增強,在經歷翻身、坐、爬、站之後,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來。
每個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現較大的差距。因此,學走路並沒有所謂最適當的時機,必須視自身的發展狀況而定。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寶寶在11~14個月時開始學走路。如果在11個月以前就有學走路的意願,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只要寶寶在1歲6個月之前能獨立走路,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還沒有到達學走路的年齡,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願,那就不能強迫寶寶去學走路,否則很可能對肢體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寶寶學走路的環境安全
陽臺:
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時父母就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臺上。沒有圍欄或欄杆高在85釐米以下,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釐米以上),或者陽臺上擺小凳子……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家具:
家具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門、窗:
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