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急救:遇出血、斷肢、急性心梗等急病,自救非常重要

2020-12-20 澎湃新聞
醫生正在示範如何操作心肺復甦搶救。 楊一 澎湃資料

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世界急救日」,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希望通過這個紀念日,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

見過不少病患因為不懂自救而錯失治療機會,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封啟明等醫務人員日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很多市民的急救知識還是有待提高。

不懂止血的後果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的護士陶衝說,自己曾經碰到過一個患者,喝醉了酒,用自己的手打玻璃,血譁譁往外流,周圍的人也沒有急救知識,任憑血往外流,患者來的時候面色已經慘白,沒過多久就休克了。

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在家裡切菜,把手指切到了,沒有任何急救意識,來醫院的時候還需要輸血。「有時候,本來一千塊錢就能解決的問題,要一兩萬才能解決,關鍵人還遭罪。」陶衝說。

事實上,患者至少可以使用直接壓迫傷口止血法。通常,這種方法可用於各部位的出血。傷口覆蓋紗布、手帕等後,以手指或手掌直接用力壓迫,一般壓迫約數分鐘後,出血往往可以停止,然後加壓包紮。此法是現場急救中應用機會最多、最易掌握的即刻有效止血方法。

還有的斷肢的患者,家屬會用酒精包紮斷肢,這讓醫護人員極為揪心。封啟明強調說,千萬不能把斷指浸在酒精、消毒水或鹽水中轉運。這樣就破壞了斷指的組織結構,影響斷指再植的成活率。

一定要記住,斷肢保存需要的是冷藏而不是冷凍或浸泡。如果把組織細胞凍壞了,那麼再高明的醫生也無能為力了。

意外事件造成斷肢在生活中雖不常見,後果卻十分嚴重。保存斷肢的方法,首先是要用乾淨的紗布或布條將斷指包好,再放在塑膠袋中並將口系住,最後保存在有冰水或冰塊的容器中。

心臟急救分秒必爭

有些患者由於不了解做支架對於急性心梗病人的重要性,延誤了病情。

心肌梗死其實就是給心臟供血的動脈血管被堵住了,使營養心肌的血液供應完全中斷,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這就是心肌梗死。這是一種非常兇猛而危險的疾病,常常突然發生,導致死亡。目前,全國患心肌梗塞的病人大約有250萬,平均每十秒鐘便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其實有60%~80%的心肌梗死病人在發病前是有先兆症狀的。如出現胸痛、胸悶、胸口有壓榨性疼痛等,有些病人甚至出現煩躁不安、出冷汗、恐懼或有瀕死感等。也有的病人無心前區疼痛等不適,而表現為牙痛、胃痛、左側肩部酸痛等。如果有以上症狀發作時,千萬不要隨便走動,應半臥位休息並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心臟支架是為了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冠狀動脈阻塞而植入的金屬支架,用來疏通動脈血管。心臟支架通過介入療法植入到病變的血管。簡單地說,就是用一條細小的軟管攜帶心臟支架插入血管,沿動脈直接到達心臟,在狹窄的冠狀動脈內植入支架,撐開閉塞的血管,改善其血流狀況。

當然,並不是每個冠心病患者都適合使用心臟支架的,但在急性心肌梗塞發生12小時內的患者,應儘快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介入治療,用支架快速開通已經閉塞的血管,其效果比溶栓、藥物治療好。從接診到開始冠脈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90分鐘,是急性心肌梗死實施救治的黃金時間。

「遺憾的是,有些患者就因缺乏對疾病認知而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導致心肌壞死,心功能衰竭。」封啟明說。

對於心腦病患,搶救分秒必爭。因此,醫護人員呼籲普通人也要懂心肺復甦。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的護士長朱曉燕說,曾經有一個心梗患者家人在撥打120的同時,不停地給患者做心肺復甦,後來患者能夠救回來和家屬的急救知識是非常有關係的。

心肺復甦,是非常重要的搶救手段,在創傷現場,通過有效的現場自救或互救,可以大大地降低死亡率,其實也應該在市民中普及。

」朱曉燕說。

看急診還是看門診

不僅缺乏急救知識,很多患者還分不清楚自己應該去急診還是看門診。

「一些患者會存在這樣的想法:我看的是急診,即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快的治療,我的病是最重的,最應該優先得到治療。這說明很多人對急診有一種理解上的誤區,認為急診是字面上的『急』,其實我們是按病情的緊急情況來分診的。」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護士長朱曉燕說,「急診的『急』是針對那些確實存在急性危重病情而提出的,是急在處理那些患有高危病情患者。」

此外,還有一些應該看急診的患者誤看門診的情況,經常有急性胸痛的病人去看門診,在心電圖室診斷心梗,然後讓急診科去急救。當然,最多的還是應該看門診的患者跑來看急診的情況。

朱曉燕說,有些患者出門散步,突然發現自己藥沒了,會來急診配藥;有些感冒發燒了一段時間、或者沒掛上號的慢性病患者、為了不影響工作同時進行就醫的患者,也會來看急診。

各醫院的急診科一般是按照病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分診的,病情重的人看急診,會得到優先治療,而病情輕微的人等候時間要長些。

「這不但分流了本來就已緊缺的醫療資源,同時也影響了真正需要急診的患者。如果遇到性急的患者,或者是醫護人員沒有耐心解釋,醫患矛盾就爆發了。」朱曉燕坦言。

目前,中國尚無明確的急診條例規定哪些病人看急診,什麼樣的病人看門診。所以很多病人只有到了醫院才能諮詢,往往也耽誤了一些有效醫治時間。專家總結,

適宜掛急診的範圍通常包括以下十二類:

患急性發熱性疾病,體溫一般在38℃(腋下)以上者;有的病人全身症狀明顯,有一定痛苦,體溫雖然不到38℃也可以急診處理;

嚴重喘息、呼吸困難者;

各種急性出血患者;

各種急性炎症造成痛苦者;

昏迷患者;

嚴重高血壓或血壓劇烈波動者;高血壓腦病、腦血管意外患者;

急性泌尿道疾患、尿閉、血尿、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急腹症患者;

休克患者;

癲癇發作者;

急性外傷、燒傷者。

急性中毒、意外事故(電擊、溺水自縊等等)患者。

【對話上海六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封啟明】

澎湃新聞:如何進行心肺復甦?

封啟明:

在創傷現場,及時的心肺復甦意義重大。通過有效的現場自救或互救,可以大大地降低死亡率。基本的心肺復甦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要確認患者的狀態,輕輕地搖擺患者的肩部,嘗試在患者耳邊呼喚,以明確其意識是否清醒。然後,觸摸患者頸動脈搏動,同時把臉湊近患者鼻部,觀察是否還有呼吸。如果已經沒有脈搏、呼吸,應當大聲呼救,請身邊人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並應該立即開始進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的第二步是將患者平臥,按壓位置是胸部兩乳頭的連線中點,每次按壓要保證胸部深度下限大於5釐米,否則是無效的,頻率要大於每分鐘100次,以30次為一組,其間看向患者的臉部,觀察面色和神志狀態。

接下來要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操作之前先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檢查口腔內是否有異物,排除異物後,將頭放平,儘量向後仰,捏緊患者的鼻子,往口內用力吹氣2次,然後我們要重複剛才示範的按壓和吹氣動作,比例為30:2,也就是說30次按壓配兩次人工呼吸,如此重複5遍。

5個循環之後要判斷病人的復甦效果,如果病人的脈搏和呼吸依舊沒有恢復,那麼我們要繼續做按壓操作和人工呼吸,直到120救護人員到達為止。

澎湃新聞:如何進行創傷止血?

封啟明

:創傷引起的動脈血管受傷,就好比在人身上開了個水龍頭,失血量會很大。現場急救止血方法包括:指壓動脈止血法、直接壓迫止血法、加壓包紮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

其中,指壓動脈止血法,主要用於頭部和四肢的出血。

近心端就是靠近心臟方向的一端。動脈血管中血液的流動依靠心臟搏動來完成,如果動脈血管出血,壓迫近心端血管就可以降低心臟對血液的傳遞,達到減少出血的目的。

我們可以用手指觸摸到的血管搏動就是動脈走行處,如果在此處將動脈用力壓向骨頭,可以使此血管遠端的出血減少乃至停止。這樣可以有效地起到止血作用。常用的有:

1.頭頂、額部、顳部出血:壓迫顳淺動脈;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迫。

2.面部出血:壓迫雙側面動脈;方法是用食指或拇指壓迫同側下頜骨下緣,下頜角前方約3cm的凹陷處,此處可摸到明顯搏動(面動脈),壓迫此點可以止血。

3.後頭部出血:壓迫枕動脈;方法是用兩個拇指或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壓迫耳後乳突後側附近的搏動處。

4.頸部出血:壓迫頸總動脈;方法是在氣管外側,胸鎖乳深肌前緣,將傷側頸動脈向後壓於第五頸椎上。但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5.腋窩、肩部出血:壓迫鎖骨下動脈;方法是用拇指壓迫同側鎖骨上中窩部的鎖骨下動脈搏動點,用力向下、向後壓迫。

6.上肢出血:壓迫腋動脈;方法是用四指壓迫腋部搏動強烈的腋動脈,將它向肱骨方向壓迫。

7.前臂出血:壓迫肱動脈;方法是用手指壓迫上臂肱二頭肌內側緣將肱動脈向肱骨幹壓迫。

8.手掌、手背出血:壓迫尺動脈、橈動脈;方法是用兩手拇指分別在手腕的尺動脈和橈動脈處壓迫。

9.手指和腳指出血:用拇指、食指分別在手指或腳趾的兩側動脈處壓迫。

10.下肢出血:壓迫股動脈;用拇指單或雙、或手掌重疊在腹股溝韌帶中點處,將其用力向後、向下將搏動的股動脈壓在股骨上。

11.小腿出血:壓迫膕窩動脈;一手固定膝關節正面,另一手拇指摸到膕窩處(膝後區的菱形凹陷)跳動脈,用力向前壓迫。

12.足部出血: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方法是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部中部近腳處(脛前動脈)和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脛後動脈)止血。

澎湃新聞:如何使用止血帶止血?

封啟明:

止血帶止血法,只適用於不能用加壓止血的四肢大動脈出血。如,上肢出血:肱動脈,上臂上三分之一處;下肢出血:股動脈,大腿上三分之一處。

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條纏繞傷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鬆緊度以摸不到遠端動脈的搏動,傷口剛好止血為宜,過松無止血作用,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易損傷神經,造成肢體壞死。

橡皮止血帶止血法:常用一條長1米的橡皮管,先用繃帶或布塊墊平上止血帶的部位,兩手將止血帶中段適當拉長,繞出血傷口上端肢體2-3圈後固定,藉助橡皮管的彈性壓迫血管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布條止血帶止血法:常用三角巾、布帶、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纏繞在加有布墊的肢體上,拉緊或用「木棒、筷子、筆桿」等擰緊固定。

使用止血帶止血時有以下注意事項:

1.止血帶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部,因為此處有橈神經通過,此處止血帶壓迫有可能損傷神經。

2.止血帶不能直接接觸皮膚,必須有襯墊。

3.止血帶的鬆緊度以出血停止,遠段摸不到搏動為合適。

4.使用止血帶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要每隔一個小時放鬆一次,每次3-5分鐘,這樣止血帶遠端的肢體不至於因持續缺血而壞死。

5.為避免放鬆止血帶時大量出血,放鬆期間可改用指壓法臨時止血。

6.上止血帶的傷員,必須在明顯的部位標明使用止血帶的部位和時間。

澎湃新聞:直接壓迫止血,適用哪些部位?

封啟明:

直接壓迫傷口止血法,通常可用於各部位的出血。

傷口覆蓋紗布、手帕等後,以手指或手掌直接用力壓迫,一般壓迫約數分鐘後,出血往往可以停止,然後加壓包紮。此法是現場急救中應用機會最多、最易掌握的即刻有效止血方法。

澎湃新聞:如何正確包紮,有哪些注意事項?

封啟明:

現場包紮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創口、防止感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要做到操作要輕巧、傷口要包全、鬆緊要適宜、固定要牢靠。

現場常用包紮材料是三角巾、繃帶,也可以用衣服、被單、毛巾、圍巾、手絹製成三角巾、繃帶使用。包紮的主要目的是簡易止血、保護傷口和固定。主要步驟如下:

判斷傷情,暴露傷口:將覆蓋傷口上的毛髮衣服剪掉,暴露傷口;包紮傷口,有條件進行傷口的消毒處理,儘可能使用消毒物品包紮,沒有條件時對接觸傷口儘量清潔;包紮打結時要避開傷口。

包紮時要注意:如遇大面積或較深的傷口時,不要直接使用碘酒、酒精,以免引起疼痛性休克;骨折的斷端及軀體外露的內容物(如腸子外溢等)不能回納;傷口上的異物不要拔除,有條件可適當剪短外露異物過長尾端,再進行包紮固定,以便於搬運;斷肢斷指等不要丟棄,用乾淨的物品包好,外套塑膠袋,放入裝有冰塊的容器中,隨傷員帶回醫院,斷肢斷指不能直接浸泡在水中或冰中。

如果遇到特別傷口,比如腹部內臟暴露,包紮時傷員應取仰臥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鬆,以降低腹腔內的壓力。先蓋上乾淨的敷料保護好脫出的內臟,再用厚敷料或寬腰帶圍在脫出的內臟周圍(也可用乾淨的碗罩住),然後進行包紮。

再如開放性氣胸的包紮方法,應儘快封閉胸壁創口,使開放性氣胸變為閉合性氣胸。用急救包外皮內面(無菌面)迅速緊貼於傷口,然後用多層紗布或棉花做墊,用三角巾加壓包紮。

如果患者有腦組織膨出,應當用無菌紗布覆蓋膨出的腦組織,然後用紗布折成圓圈放在腦組織周圍(也可用乾淨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繃帶輕輕包紮固定。

澎湃新聞:斷肢如何保存?

封啟明:

意外事件造成斷肢在生活中雖不常見,後果卻十分嚴重。

保存斷肢的方法,首先是要用乾淨的紗布或布條將斷肢包好,再放在塑膠袋中並將口系住,最後保存在有冰水或冰塊的容器中。

千萬不可以把斷肢浸在酒精、消毒水或鹽水中轉運。這樣就破壞了斷肢的組織結構,影響再植的成活率。

我們一定要記住,斷肢保存需要的是冷藏而不是冷凍。因為如果把組織細胞凍壞了,那麼再高明的醫生也無能為力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心絞痛和心梗?遭遇急性心梗時如何正確急救?
    急性心梗發作時,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無明顯緩解,發作周期不頻繁。如果吃完以後20分鐘以上症狀不能緩解,一定要趕緊想辦法到最近的醫院(最好能做介入治療)就診。既往無心臟疾病者,如果突然出現胸痛,或已知有心臟疾病,突然出現胸痛、肩背痛、上腹痛、頭暈、噁心、大汗、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等症狀,應警惕急性心梗的發生。
  • 了解急性心梗預防和自救知識,拒絕「馬拉度納」式悲劇重演
    除此之外,吸菸是造成慢性血管損傷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菸草中大量的焦油和尼古丁等物質會導致細小血管的痙攣,加重心肌缺血,誘導急性心梗的發生。感染,重體力活動,寒冷環境等,會造成患者心肌需氧量和耗氧量的急劇增加,安靜狀態下冠脈血流尚能滿足機體需要,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會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重,誘導急性心梗的發生。因此,冠心病患者消除危險因素,系統規律治療是降低急性心梗發生的有效手段。
  • 來看看遇到心梗、腦梗 腦出血病人發病時該咋辦
    網上自救大法到底是不是救命寶典?商報記者請專家一一點評,並介紹了遇到心梗、腦梗、腦出血病人時該如何急救。畢竟人命關天,我們要學會自救,但也不能輕易迷信。但是對於心絞痛或者心梗患者,這時最重要的是服用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緩解供血情況。但到底是坐還是躺要因病情而異,心梗或者心絞痛患者應該靜臥,伴有悶氣的心衰才應該靜坐。
  • 眼球突然出血怎麼了?冷敷就好! 突發眼睛急病及時處理挽救視力
    近日,主持人汪涵在錄製節目時突然眼球出血的照片被網友傳上網,布滿血色的眼睛甚為恐怖。不過,眼科專家指出,類似這種眼球出血看起來嚇人,其實只是小問題,冷敷一下就好了,但還有很多突然發作的眼睛急病,卻需要患者或家屬第一時間及時處理,否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視力損傷。
  • 心口隱隱作痛 或是急性心梗先兆
    直到周三,羅先生再次出現心口痛,而且不到半個鐘,頭暈、嘔吐齊齊出現,幸好身邊有人趕緊將他送到醫院,一查,竟是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冠狀動脈已經一條全閉塞,另一條狹窄達90%。現狀:胸痛不受重視平均延遲診療6小時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主任醫師張敏州教授說,儘管血管開通很及時,仍有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現心梗後氣促心衰、勞動力下降的情況。
  • 突發心梗的10秒鐘自救方法
    心梗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心梗的發病率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患有心梗,卻並不了解心梗,當突發心梗時,患者該如何自救呢?心梗患者自救是保住自己性命的關鍵所在,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心梗發生時,最關鍵的10秒鐘,如何自救!
  • 手握「胸痛急救地圖」,關鍵時刻能救命|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死|...
    在今天舉行的「1120中國心梗救治日」活動上,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葛均波院士表示,多數人認為心梗的表現主要是壓榨性的胸痛,感覺呼吸不過來,但還有部分患者表現為牙痛、胃痛等。那麼,當心梗來臨,我們如何第一時間識別它?有什麼辦法能夠自救?
  • 心梗急救的「黃金120分鐘」
    本報記者 盧曉茜 近日,一代傳奇球星馬拉度納因心梗去世,引起了全世界球迷的哀悼與惋惜。記者走訪省城多家醫院了解到,進入冬季,心肌梗死也進入了高發期。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任明提醒,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超重、抽菸人群應加強防範,出現心梗症狀要立即撥打120,抓住心梗急救的「黃金120分鐘」。
  • 朋友圈熱傳心梗10秒自救法:不停劇烈咳嗽!心內科專家:死得更快!
    昨天和今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在傳「省人民醫院姚主任的心梗自救」短文,大意為:當你獨自下班路上發現自己胸口劇痛,有可能是心梗,無法及時趕到醫院時,要把握自救的短暫黃金10秒,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地、深深地、長長地、不停地咳出來,每次咳嗽間隔兩秒,一次吸
  • 八旬老人心梗被誤認為是中暑,專家3招區分中暑和心梗
    該院急診科黃帥金醫師接診,了解到患者有冠心疾病,心電圖提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合併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龍華君副教授考慮到患者發病已有2.5小時,年事已高,自行刮痧後全身淤青,存在出血傾向,溶栓風險較大,給予患者抗凝、護心等治療,建議立即行心血管介入手術。
  • 急性心梗到來前,身體7個地方會感到疼痛,還請及時就診!
    日常生活中,急性心梗很容易會奪掉人們的生命;急性心梗起病比較急,通常會有持續性且劇烈性的胸骨後或心前區鞥同;並且身體的腹部、上肢、頸部也會出現疼痛等等,所以我們平時需要了解和掌握心梗的症狀,避免失去寶貴的生命。身體這7處疼痛,可能是急性心梗的信號,還請及時就醫!
  • 科治好:中年人急性心梗的4大徵兆!黃金2分鐘內做好這5點可以有效自救
    原標題:科治好:中年人急性心梗的4大徵兆!黃金2分鐘內做好這5點可以有效自救在生活當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有人突發心肌梗死的現象,這個時候一般人們都會非常的慌亂,不知道要怎麼急救,這樣就耽誤了病人的救治,威脅他們的生命安全。
  • 專家教你三招區分中暑和心梗
    急診科醫師黃帥金接診,了解到患者有冠心疾病,心電圖提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合併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副教授龍華君考慮到患者發病已有2.5小時,年事已高,自行刮痧後全身淤青,存在出血傾向,溶栓風險較大,給予患者抗凝、護心等治療,建議立即行心血管介入手術。時間就是生命,心血管大科主任肖長江為患者開闢急救綠色通道,急診行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術(PCI)。
  • 急性心梗黃金救治時間僅2小時!如果你有這些早期症狀請注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李佳急性心肌梗塞不但是威脅家庭健康的重要疾病,還是心臟急症裡最危重的疾病。此外,急性心梗的常見症狀也不容忽視:如胸痛、胸悶,或伴有背痛,雙上肢不適、多汗等;非典型症狀如牙痛、肩痛等;常熬夜、抽菸、飲酒人群,出現出汗、噁心等症狀也立即就醫!你知道如果家人或朋友突發心梗應該如何急救嗎?
  • 《吉祥三寶》中爸爸心梗去世 這些自救方法你必須懂
    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並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
  • 夏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專家教你3招區分中暑和心梗
    接診的黃帥金醫師了解到患者有冠心疾病,心電圖提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合併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科副主任龍華君考慮到患者發病已有2.5小時,年事已高,自行刮痧後全身淤青,存在出血傾向,溶栓風險較大,給予患者抗凝、護心等治療,建議立即行心血管介入手術。
  •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急性心梗患者該如何救治?袁祖貽教授為你解答!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國各地,使本來就危重的急性心梗更加難治。根據國家整體防控方案,絕大部分地區啟動限制出入、限制交通等措施。 然而「隔離禁行」的措施延長了患者從症狀發生到就診的時間,且因疫情防控的需要,醫院內的醫護人員變動較大,導致急救流程的運行效率也受限,對疫區心血管急救系統效率帶來了嚴重影響。
  • 健康提示:天氣驟冷關注急性心梗早期症狀
    隨著秋冬季的來臨,天氣驟然變冷了,醫院門診、急診心腦血管病患者又多了起來,每日都有患者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並住院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一種嚴重臨床類型,其發病兇險,死亡率高,是內科常見急危重症。
  • 冠心病患者,如何判斷是普通心絞痛還是心梗胸痛?本文講出實情
    冠心病不是隨便說說的,一般需要經過明確的診斷,比如結合臨床症狀,心電圖檢查結果,同時配合冠脈CTA檢查或冠脈造影術來確認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只有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以上,已經明確影響心肌供血的情況下,才可以確診為冠心病問題,對於已有冠心病問題的朋友,是心梗發生的高危人群,當發生胸痛時,到底如何判斷胸痛是由何種原因引起的?是普通的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絞痛,還是急性心梗發作?
  • 心梗、腦梗、腦出血的求救信號、急救方法,都在這裡
    更可怕的是,心腦血管病侵襲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很多30多歲的都會心梗。瀋陽一位醫生說,見過的最年輕心梗患者才20歲。知道兇險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信號,真的能夠救命!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更多的人!心梗發作信號阜外醫院楊躍進副院長和團隊在分析了一項涵蓋全國31個省市109家醫院1.4萬例患者後,發現心梗發作是有症狀的,具體如下:男性:持續胸痛(67%)和大汗(70%);女性:放射痛、後背痛、噁心嘔吐多,胸痛和大汗則相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