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專家教你3招區分中暑和心梗

2020-12-18 瀟湘晨報

新湖南客戶端6月28日訊 (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龍華君 楊穎) 近日,80多歲的凌嗲嗲從外面回來後,突然出現胸前區疼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等症狀,家人誤以為是天氣炎熱導致老人中暑了,趕緊將老人扶到床上刮痧。在家裡折騰了近2個小時,老人胸前區疼痛仍無緩解,家人這才覺得不對勁,急忙連夜送至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救治。

接診的黃帥金醫師了解到患者有冠心疾病,心電圖提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合併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科副主任龍華君考慮到患者發病已有2.5小時,年事已高,自行刮痧後全身淤青,存在出血傾向,溶栓風險較大,給予患者抗凝、護心等治療,建議立即行心血管介入手術。時間就是生命,心血管大科主任肖長江教授為患者開闢急救綠色通道,急診行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術(PCI)。手術順利,患者轉危為安,平安護送到心血管內科病房。

3招區分中暑和心肌梗死

夏日炎炎,氣溫不斷的攀升,有人會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出汗等症狀,以為是中暑引起的自行處理,但卻忽略了心肌梗死這個危險分子,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那我們應該如何區別中暑和心肌梗死呢?該院急診科主任萬榮文教授表示,以下3招可區分中暑和心肌梗死:

1.判斷是否在容易中暑的環境(如高溫、高溼或密閉空間)下發病;

2.判斷出汗的部位:中暑主要以前胸、後背、額頭、脖子、腋下等部位出汗,且皮膚溫度升高;心梗發作時,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額頭、手心、腳心等處,皮膚溫度相對較低,俗稱「出冷汗」;

3.判斷胸悶的輕重:中暑時胸悶相對輕微,而急性心梗是突然發作胸痛,劇烈而持久,伴有全身不適,常有壓榨感和瀕死感。

懷疑心梗該怎麼做?

萬榮文教授提醒,如果懷疑心肌梗死應該這樣做:

1.及時辨別心梗。一般來說,胸痛持續超過5分鐘就應提高警惕,20分鐘還不緩解要高度懷疑心梗。另外,有時心肌梗死還會出現不典型症狀,也是十分容易被忽視的,如胃疼、牙疼、嗓子疼等。

2.馬上撥打急救電話。醫生會在來的路上指導患者或他人先行救治,而且醫院也會提前做好準備,縮短救治時間。如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家中應常備有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片,並且應隨身攜帶,在120急救車沒來之時,可先進行自救。

3.等待救援。保持患者平躺,環境安靜,不要隨意搬動患者或讓患者自行走動,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動,讓患者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如有條件的可以吸氧。

4.配合做好救治工作。如確診心肌梗死就應馬上進行手術,為了使患者得到最佳救治,請患者及家屬一定要相信醫生,及時籤字,儘快手術,積極配合搶救。

【來源:新湖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專家教你三招區分中暑和心梗
    夏日炎炎,氣溫不斷的攀升,有人會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出汗等症狀,以為是中暑引起的自行處理,但卻忽略了心肌梗死這個危險分子,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那我們應該如何區別中暑和心肌梗死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萬榮文教大家3招區分中暑和心肌梗死:1.判斷是否在容易中暑的環境(如高溫、高溼或密閉空間)下發病;2.判斷出汗的部位:中暑主要以前胸、後背、額頭、脖子、腋下等部位出汗,且皮膚溫度升高;心梗發作時,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額頭、手心、腳心等處,皮膚溫度相對較低,俗稱「出冷汗」;3.判斷胸悶的輕重:中暑時胸悶相對輕微,而急性心梗是突然發作胸痛
  • 八旬老人心梗被誤認為是中暑,專家3招區分中暑和心梗
    夏日炎炎,氣溫不斷的攀升,有人會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出汗等症狀,以為是中暑引起的自行處理,但卻忽略了心肌梗死這個危險分子,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那我們應該如何區別中暑和心肌梗死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萬榮文教授在這教大家3招區分中暑和心肌梗死:1.判斷是否在容易中暑的環境(如高溫、高溼或密閉空間)下發病;2.判斷出汗的部位:中暑主要以前胸、後背、額頭、脖子、腋下等部位出汗,且皮膚溫度升高;心梗發作時,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額頭、手心、腳心等處,皮膚溫度相對較低,俗稱「出冷汗」;
  • 中暑還是疾病?這幾招教你分辨
    過了夏至,氣溫飆升,儘管幾番大雨,依然是「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的季節了。發燒、頭暈、噁心、嘔吐、腹瀉……有這些症狀,您會不會第一反應就是自己中暑了?  北京地壇醫院急診科主任馬剡芳提醒,一到夏天,很多人出現上面的症狀就會想到「我是不是中暑了?」其實,您很有可能是「假中暑」了!不少疾病早期的症狀跟中暑比較像,難以區分。
  • 暑熱天這些疾病高發 怎麼才能判斷自己是否中暑了
    一到夏季,外傷、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心腦血管意外、胃腸道疾病等疾病就進入了高發期。省新華醫院急診外科醫生汪煌告訴記者,光一個早上,他就已經看了5個120送來的外傷病人了。   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也是高發的疾病,且發病人群多以老年人為主。夏季出汗多,身體失水量會特別高,如果不注意補水,血液稠度便會增高,在血管內更容易形成血栓,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  特別是前兩天幾場降雨過後,空氣溼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人常常會感到胸悶、氣短、頭暈等身體不適,這些病人尤其要警惕。
  • 別被「中暑」忽悠了 有4種病容易和中暑混淆
    「桑拿天」噴泉旁好納涼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其實,您很有可能是「假中暑」了!以下4種疾病早期的症狀跟中暑比較像,難以區分。1「假中暑」與「真心梗」說起「假中暑」這事兒,最嚴重、最危險讓人後怕的,那就是急性心肌梗塞,部分急性心梗表現與中暑的先兆症狀非常相似,需要注意區別,以防發生混淆,耽誤救治時機。馬剡芳主任介紹,高溫季節,中暑和急性心梗都是高發疾病,兩者發病早期有許多相似之處,如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大汗淋漓、乏力等。
  • 冬季心腦血管意外高發 三招預防心源性猝死
    新華社長沙11月29日電(記者帥才)記者從湖南省各大醫院獲悉,近期,由於天氣變冷,醫院收治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激增。專家建議,冬季需要預防心腦血管意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應堅持服藥,注意保暖,並隨身攜帶急救藥品。
  • 夏季是腦卒中高發期,切勿掉以輕心當成中暑
    是什麼讓炎炎夏日成為卒中高發季?原因一是夏季人體出汗多,身體內環境易缺水,血液黏稠度升高,這會增加患高血壓、高脂血症或心腦血管病等人形成血栓乃至卒中的概率。其二,夏季高溫時, 很多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 導致室內外溫差較大,對老年人和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來說,忽冷忽熱會使腦血管反覆收縮、舒張,容易造成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嚴重時導致腦梗塞。其三,炎熱的夏季人們的心理也會「中暑」, 表現為煩躁、思維紊亂、愛發脾氣、心裡憋悶感等, 稱之為「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
  • 不是「中暑」而是心梗,夏季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重視
    華聲在線7月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徐永梅 朱文青 記者 段涵敏)夏季天氣炎熱,不少人在劇烈運動後容易出現中暑症狀。7月7日下午,長沙的龍先生(化名)在和朋友打了兩個多小時籃球後,出現胸悶、出冷汗等症狀,他以為是天氣太熱導致中暑了,趕緊回到家休息,還進行了「刮痧」處理,但是症狀無改善,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急性心梗」。據了解,該院近期連續接收多例中青年心梗患者,且病情都比較重。
  •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我們需要如何做?
    研究顯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天氣寒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進而心、腦負荷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破裂,冠狀動脈易痙攣,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天氣炎熱,胸痛劇烈要區分中暑和心梗
    三湘都市報6月28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龍華君 楊穎)近日,80多歲的凌爹爹從外面回家後,突然出現胸前區疼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等症狀,家人誤以為是天氣炎熱導致老人中暑了,趕緊將老人扶到床上刮痧。夏日炎炎,氣溫不斷地攀升,有人會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出汗等症狀,以為是中暑引起的自行處理,但卻忽略了心肌梗死這個危險分子,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應該如何區別中暑和心肌梗死呢?
  • 健康科普|高溫天一身汗,中暑還是心梗?這兩個要命的前兆要記牢
    夏季警惕心梗高發? 心梗是世界範圍的主要死亡原因,甚至被發達國家稱為健康的「頭號殺手」。近年來,我國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 很多人認為,心梗容易發生在冬季,卻不知道夏季也是心梗高發的「第二季」。
  • 冬季是心梗高發季節,出現這5個前兆,可能是心梗來臨
    現在越多越來的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威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心肌梗死進入金金耿的死亡名單上,已經沒有了年齡和職業之分,很多因為心梗突發倒下的年輕人歷歷在目,中老年人死亡率更高,根據有關報導,我國青島血管疾病患者高達3億左右死亡率穩居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講解一下心梗疾病發作前會出現哪些表現
  • 年輕男子運動後「胸悶」 不是「中暑」而是心梗
    △圖源視覺中國夏季天氣炎熱,不少人在劇烈運動後容易出現中暑症狀。7月7日下午,長沙的龍先生(化名)在和朋友打了兩個多小時籃球後,出現胸悶、出冷汗等症狀,他以為是天氣太熱導致中暑了,趕緊回到家休息,還進行了「刮痧」處理,但是症狀無改善,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急性心梗」。據了解,龍先生今年30歲,有長期吸菸飲酒史,但常年堅持運動健身,身體素質比較好,體檢未查出任何基礎疾病。
  • 高發季!警惕中暑!
    每天上班=水深火熱出門受烤 → 地鐵冷凍 →再出去烘烤 中暑高發季已經來了!1天突增17例!8月1日派車次創單日派車歷史新高,單日總派車425次,當日主訴中暑患者達17例。別小看中暑,嚴重的可能會要你命!
  • 專家提醒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使用空調
    記者今天上午從上海多家醫院了解到,最近,有胃腸炎、感冒發燒等症狀的患者多了起來,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也不少,兒童更是成為了就診的「主力軍」。專家表示,高溫天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適度地使用空調,同時注意飲食衛生。
  • 健康get√丨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我們需要如何做?
    研究顯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天氣寒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進而心、腦負荷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破裂,冠狀動脈易痙攣,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心梗、腦梗的預警信號
  • 心梗高發!最年輕患者只有21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儲潔雅 季節更替,天氣變化較明顯,心梗也進入高發期。數據顯示,在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 心慌、胸悶、出冷汗 這些症狀可能是心梗
    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 眾所周知冬季是心梗高發期,但您是否知道,夏季也是心梗高發季?悶熱難當的酷暑,急診室裡心肌梗死患者數量會猛增,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另外夏季悶熱難耐,休息不好,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也是導致心肌缺血加重的原因。此外,高溫下吃冷飲或冰冷食物,血管受冷突然收縮,也容易誘發心梗。這些症狀可能是心梗肩膀疼痛: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是頸椎病或是肩周炎,沒什麼大不了。
  • 夏季心梗高發,身體四個異常是心臟不好表現,希望你一個不佔!
    夏季是心梗疾病的高發期,更需要加倍警惕心臟健康。 心臟疾病不是只有心跳失衡、心律不齊這些症狀,還會引發其他病症,若是日常能夠多加注意,就可以及早進行診治,避免心梗發作
  • 「小寒」時節三類疾病易高發
    太原日報訊1月5日11時23分將迎來「小寒」節氣,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李旭紅提醒市民,「小寒」時節,寒潮來襲,是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要及時添衣保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