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更聰明是所有家長對於孩子共同的期盼,但事實是不同孩子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智力差距,這種智力差距差距沒有大到可以抹除努力的程度,但卻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是艱苦還是輕鬆。而你知道嗎?孩子之間的智力差距的其實在3歲之前就確定下來了。
孩子的智力在3歲之前基本確定
我們都講孩子的智力如何如何,但其實我們生活中通俗所謂的智力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包含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感、記憶力等等方面,而這其中的很多方面其實是方法而不是智力的範疇。真正決定孩子智力的是指孩子的大腦皮層發育得如何。
根據對於不同年齡孩子的大腦皮層結構和規模的掃描,我們發現:
孩子在剛出生時,大腦皮層的結構只有成年人的60%的規模;而在2歲的時候達到成年人的90%規模;並在3歲的時候基本與成年人一致。
也就是說,一個人3歲的時候智力如何,在30歲的時候也基本差不多。3歲之後可以改變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分析的習慣,學習的方法,但絕對無法更加思考的更快,更加聰明。所以在孩子3歲之前對孩子進行智商培養就顯得至關重要。那麼孩子3歲之前所產生的的智力差異都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呢?
決定孩子智力的5大因素
一、先天的基因
雖然我們一直強調「平等」這一概念,但這一概念往往更應該是人格上的,而不是先天基因上的。如果說正常人的智力的水平是80-120,那麼孩子們出生時的智力水平就在40-60之間各有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智力雖然受基因的巨大影響,但如果在3歲之前培養不善,泯然眾人矣也不是沒有可能。
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對於基因與智力的關係研究表明:同一家庭的孩子之間,智力差距由50-80%由基因決定;而生長環境不同的孩子之間,其智力差距僅有30%與基因相關
換句話說,也就是不同孩子之間的先天智力差距都在30%以內,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不同水平的養育方法才是拉開孩子之間智力差距的那70%。
二、是否由母乳進行餵養
上面我們說過,孩子的大腦在0-3歲之間經歷了快速的增長,而在這之中孩子的大腦重量也會由出生時的330ml左右成長到3歲的1100ml左右,而成年人的大腦重量同樣如此。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小的時候頭顯得格外的大:孩子的腦容量和成年人是差不多的。
而想要有這樣足量的增長,自然需要巨量的營養來進行補充,而母乳則是大多數家庭能給孩子的最好的食物。
根據成分分析,母乳中含有大量嬰兒需要而奶粉中無法提供的營養元素,如抗體、白細胞、酶、生長激素、不飽和脂肪酸等人工技術手段目前尚無法合成的成分。
三、斷奶後的營養供給
母乳雖然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但隨著孩子的成長,母乳作用逐漸降低。孩子為了母親的身體健康,也為了讓孩子適應普通食物,一般早則幾個月,最晚一般也不超過一歲半,孩子就要斷奶。而在這之後孩子就要奶粉和輔食搭配進行營養補充了。
而在這一部分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斷奶之後,3歲之前這一階段孩子的大腦依然在發育,因此營養絕對不能缺失。而家長們常犯的集中兒童營養誤區主要有2種,一是迷信傳統,選擇給孩子實際上目前來看已經嚴重營養不足的米湯粥等食物作為主食;另一種則是過度的補充營養元素,在這一階段孩子的營養家長一定要遵循專業營養師或者醫生的建議,不要「憑感覺」、「我覺得」。
四、是否具有充足睡眠
根據對於人睡眠和清醒時智力發育的數據分析,孩子深度睡眠中所獲得的的大腦成長速度要比清醒時快50%左右,雖然關於智力發育與智力發育最終結果的數據目前尚且缺乏,但既然能讓孩子的大腦儘快的發育完成,家長又何樂不為呢,在這裡送給各位家長一張孩子在不同年齡所需睡眠時間的建議表,家長可以根據下表對孩子的睡眠時間進行規劃。
五、是否有智力開發訓練
除卻基因、營養、發育環境因素,系統性的智力開發訓練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中智力的決定因素主要由突觸連接形成,而突觸連接的形成則主要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感知連接而成。
所以,家長在孩子3歲之前,通過系統性的智力開發書籍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刺激,就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智力成長。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一套適合0-3歲孩子的《動動小腦瓜》系列智力啟蒙圖卡。圖卡採用厚紙張、小開本的設計,適合孩子的使用習慣,全本做圓角處理,保護孩子安全,卡片表面加厚光面,不怕水不掉色、卡片中700個問題也足夠孩子的智力開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