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畫外國畫家豎大拇指 中國畫家用放大鏡看

2020-12-13 話談名家

今天是個雨天,因為開著窗戶,很清楚的聽到窗外譁譁啦啦的雨聲,一股小清風吹進來,夾帶著雨水的溼氣,側眼望去,略微泛黃的柳葉拽著柳枝在雨中搖曳,暫停了手中的工作,感受剎那間的清爽,生活的美麗往往是勞累過後才能體會到的。

好了,工作了,繼續敲打鍵盤,接著聊聊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那些藝術名家和他們的藝術,藝術是多姿多彩,包羅萬象的,今天我們說說寫實派藝術家。

首先,寫實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像」,越像就是越寫實,其實寫實畫法最早起源於西方國家,所以它在中國畫壇是沒有根基的,說白了「進口的」,而且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大師齊白石呀,張大千、徐悲鴻啊,再往遠說,唐伯虎,祝枝山,秋香」呸,星爺的片看多了,祝枝山和秋香不算啊」,凡是出名的大都是畫中國傳統畫的,畢竟還是要「支持國產」的,但是真正藝術是不分門派不分國際的。

寫實派畫家現在在中國畫壇也是朝氣蓬勃,最為代表的人物——冷軍,這名字一聽就很酷,但是這位畫家本人可是很隨和的,別問我怎麼知道,他的模特說的。

冷軍

冷軍是一位超寫實派畫家,今年56歲,以《肖像之相-小唐》、《肖像之相-小姜》兩幅作品賣出1.2億後一炮而紅,就我個人而言,也是被他的畫震撼了,不光像,而且細,毛衣上掛出來的毛線頭都能看得清楚,還有女孩臉上的青春豆、閉口都能有,額滴乖乖,這個眼睛,這個觀察力,應該超級大腦走一走,別不信,來看圖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淡定,這真是一筆一筆畫的,像這樣的作品冷軍往往是1年或者更久才畫出來的,他追求的就是一種極致,他的畫在用放大鏡放大之後也絲毫看不出瑕疵,是多少年如一日的埋頭苦練才有這樣的功力,用臻入化境來形容都已經不顯為過了。

圖片來源網絡

據傳上面的這幅畫馬雲出價9000萬想收藏,但是被拒了,為什麼呢?我也不清楚,最清楚的應該就是他本人了。

有一些人說冷軍的作品漂亮,但缺乏藝術氣息,拜託,你以為的以為就是你以為的以為?(這句話沒有語病)。

中國畫講究意境,外國畫講究寫實,冷軍的畫外國畫家都服,你還不支持?總之我為冷軍點讚!

好了,就到這了,喜歡的他的作品可以下方評論,讓我知道你和我一樣有著欣賞美的眼睛。

我是小飛,關注我,每天聊聊名家那點事。

相關焦點

  • 他是「燒烤畫家」,他用垃圾桶蓋、放大鏡當畫筆,聚焦太陽光畫畫
    他是「燒烤畫家」,他用垃圾桶蓋和放大鏡當畫筆,聚焦太陽光畫畫他用垃圾桶蓋和放大鏡當畫筆,聚焦陽光畫畫,他就是「燒烤畫家」還記得小時候曾經玩過的放大鏡嗎再說畫畫,畫畫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各種油畫筆、鉛筆、鋼筆、水彩筆等等,但你見過用垃圾桶蓋和放大鏡當畫筆,然後聚焦太陽光畫畫的畫家嗎?看了他的作品後,很多網友都戲稱他是「燒烤畫家」。
  •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次和一位日本畫家聊天,日本畫家說我們中國當代畫家在用色上很不講究,將來日本的畫家會超過我們,日本畫家的畫會更好地保存下來。當代畫壇中國畫家在顏料的使用上確實越來越不講究,生產顏料最好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已經倒閉關門了,廠子賣給了別人;以前包裝是一個紙盒子裝著,現在為節約成本連紙盒子也沒有,用塑膠袋包一袋子,很可悲。那些用化學顏料畫出來的畫,幾年之後顏色就會褪掉很多,沒法看了。
  • 畫家吳浩變革中國傳統畫,讓「神仙氣」的中國畫接地氣
    畫家吳浩,四川自貢大來井人,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吳浩以傳統筆墨的特色人物畫聞名。與西方古典繪畫相比,中國傳統繪畫大多沒有連貫的故事性和嚴謹的技術規範,吳浩形容中國畫其實有點「無釐頭」。
  • 外國畫家畫水滸108將,你看畫的怎麼樣?
    《水滸傳》傳到外國,最早是到日本。 歌川國芳《水滸豪傑百八人》 1827年,歌川國芳讀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水滸傳》後,對書中108個梁山好漢形象很感興趣,他隨即畫了108個梁山好漢的浮世繪
  • 這個外國人畫的中國畫,一幅1億多,曾為乾隆畫全家福
    說起畫中國畫的外國人,最出名的要數一個義大利畫家——郎世寧。 郎世寧在康熙年間來到中國,他本是前來傳教,陰差陽錯成為了一名宮廷畫家。
  • 畫家沒文化亦能畫好畫嗎?
    那些認為一個藝術家必須要看哪些書的道理,我不以為然。悟道的路很多條,不需為做學問而做學問,我們應該容許一些畫家,他可能對讀書興趣不大,但他用畫筆來領悟這個世界。畫面本身具有生命力,作者的情感起伏,對世界和藝術的理解就在畫裡面,他不是通過文字來思考,而是通過「形」來思考。他們的心靈已經與自然有了天然的感應,對這樣的畫家,一定要求他讀很多唐詩宋詞?
  • 中國畫壇著名畫家:趙殿輝
    有人說,欣賞趙殿輝老師的畫,於清麗中見厚重,於秀逸中見雄渾,立意高遠,氣象恢宏,在這一幅幅粗獷、豪放、酣暢、厚重的筆墨意境背後,蘊藏著畫家多少年來的酸楚和求索,卻是少有人知曉了。原思於畫,功在畫外。國畫大師齊白石說過,「如果做畫,功在畫外,五分讀書,三分書法,二分畫畫」。
  • 中國畫的前途寬闊,畫家應該好好珍惜機遇,開放思想,努力創作!
    一是更深入地領會傳統的精華,從題畫看,他對於石濤、董其昌、王原祁、黃賓虹的畫論都能心領神會,得其要妙。二是更進一步師法造化,到美國的大峽谷、黃石公園、優勝美地,中國的黃山、齊雲山寫生。創作則以中國的藝術精神,實地的觀察感受,熔鑄古今,旁參西畫,水墨淋漓、墨色交輝、磅礴活脫。近年,他更化繁為簡,推出了蒼茫渾厚一片化機的焦墨山水。
  • 淺析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
    中國畫一切審美形式與審美內容都是圍繞筆墨而展開的,筆墨就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最本質的東西,是有別於其它畫種的首要特徵,我國的傳統繪畫都是用筆墨表現在紙或絹上,筆墨是中國畫表現手法的主題,所以評畫離不開筆墨。
  • 關於「看畫」
    ,尤其中國畫鑑賞,重知識輕經驗,重理論輕感受,重「高屋建瓴」輕「腳踏實地」,已經成為一種共有的習慣,而且至今也少有人意識到這有什麼問題。一次在遼博的「清宮散佚國寶大展」上,一個來自臺灣的學生拿著放大鏡對著每張畫仔細看
  • 愛畫中國畫的以色列老奶奶
    法尼亞和她的中國畫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在以色列有一位98歲高齡的老奶奶,她1922年出生在中國大連,1952年回到以色列,卻在63歲的時候因為機緣巧合愛上了中國畫,成為了一名畫家。這位老奶奶和中國有著怎樣的故事?
  • 中國畫形式美中的S律動,畫家必看!
    這種形式美的構圖形式,在近現代畫家當中使用是比較廣泛的,有著它一套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這也不代表古人就不使用,我們古人當中也有使用這種構圖形式的,這種S型律動它既是中國畫構成藝術動態的呈現,又包含著樸素的辯證觀念,對其最為典型的體現就是我們古典哲學中人們所說的太極圖了。太極圖也稱之為「太極陰陽圖」。
  • 史銘:畫家王俊傑《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序言
    他常說:中國美術是中華民族的聰慧與創造力最集中的表現之一, 並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中華文明在古典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水準。縱觀歷史,藝術的高峰層巒疊嶂,不可勝數。我們該如何體驗不同階段的不同傳統呢?在俊傑兄的敘述中:宋畫之美,美在簡單、含蓄、謙卑以及輕柔的藝術態度;美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讚美,於人物、山川、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而此時的「文人畫」盛極一時,繪畫不知不覺地將國家與個體的精神勾連在一起。畫家們用自己的視角觀察與表現技法,表達出時代的氣息和與個人心靈的照應。
  • 當代中國畫壇翎毛第一人,「全能畫家」劉奎齡
    劉奎齡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能工善寫,擅長動物、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其代表作《上林春色圖》深得徐悲鴻高度讚揚,並被其讚譽為「當代中國畫壇翎毛第一人」。他描摹的動物種類之多,範圍之廣至今無人可追;他善於「勢」的營造,繪畫作品「虛處不嫌窗框松,實處勿感板結緊」,其畫風華滋清潤,厚勁靈動,意境深邃。著名工筆人物畫家何家英對他也是讚不絕口:「劉奎齡先生乃中國寫實國畫之泰鬥,其以西法入中國畫,注重師造化,獨創新法,將自然之美表現得毫髮畢現,自然生動。
  • 中國畫壇著名畫家:宋智明
    但即使是這種超大型展廳,他的《三峽絕唱圖》也只能部份參展!既然沒法參展,那畫這批畫幹嘛?無他,僅僅喜歡而已。智明喜歡畫大畫。智明喜歡畫大畫,是因其喜歡大自然。幾十年來,智明喜歡騎著他的自行車遊山玩水。他已把成都周圍一兩百公裡範圍內的山水,有名沒名的地方都走了個遍。他曾騎自行車從成都回母校四川美術學院,也是為了沿途看山水。他善於在最不起眼的山水中找到美的價值。
  • 畫家唐輝由人物改畫山水,進步迅猛,他提供的經驗是什麼 ?
    畫家唐輝由人物改畫山水,進步迅猛,他提供的經驗是什麼 ?由人物改畫山水,關鍵是能不能迅速轉變造型與筆墨觀念。當代的人物畫家大抵以寫實方法為基礎,以寫生為主要手段,他們轉畫山水可能遇到的問題,一是能否較快地從寫實觀念進入寫意觀念,從對景寫生轉為寫胸中丘壑,二是能否彌補筆墨根底不足。
  • 民國「全能女畫家」吳青霞——「她的畫,真正具有中國畫傳統」
    吳青霞在繪畫上可稱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無所不涉,對於一位女畫家來說可謂難能可貴了。難怪劉海粟稱她是「全能的女畫家,古代少有,近代也不多,她的畫,真正具有中國畫傳統」,並誇讚「常州出了一位女將軍」。
  • 畫家石虎:其人其畫虎虎有生氣
    石虎,作為藝術革新的名字為中國畫壇所熟悉,是80年代初的事。大概1982年,劉迅先生主持的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在北海舉辦了一個內部觀摩性的展覽,展出兩位畫家的作品。這兩位畫家就是周思聰和石虎。當時,他們被稱為是「青年畫家」。雖然周思聰生於1939年,石虎生於1942年,都已經是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了。不過,說他們是青年畫家也有點道理。
  • 江戶時期的南畫:受中國二流畫家影響的日本文人畫
    然而不似中國擁有悠久傳統的文人畫,日本並無文人畫傳統,江戶時期國家大力贊助的仍為寺院的院派畫家,那些世代相傳的職業畫家才是畫壇主流。南畫興起的初衷雖為追求純粹藝術與業餘精神,南畫家們起初也不屑於與職業畫家一樣出售自己的畫作,他們認為將藝術創作與金錢掛勾庸俗不堪;然而絕大多數南畫家卻因經濟窘迫不得不出售自己的作品,一些畫家也看準時機利用文人畫潮流大賺一筆。
  • 美術研究|中國畫線條除表現結構輪廓,還傳達畫家的情感意趣!
    17世紀下半葉,歐洲繪畫用線異彩紛呈,安格爾是這一時期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小提琴家格爾尼尼》創作於這時期,作者用誰確、簡練、近乎極致的線條去描繪人物的形體結構、面部特徵和衣褶變化以及人物的內在情感,體現了安格爾乾淨、細膩、華麗、誰確、洗鍊的用線風格,顯示出畫家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和精湛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