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日前,北大附中朝陽未來學校落成儀式在京舉辦。這標誌著北大附中朝陽未來學校正式建設完成,學校將面向城六區招生,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初二結束就可以進入高中階段學習。 儀式上,北大附中朝陽未來學校校長紀科表示,從傳統學校到未來學校變革,學生在校園中的角色變得更為主動、個性。教育不是一種篩選,不是對成績分數的追求,而是對「人」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創造者,學校將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看作一種價值,而非差距。「我們希望每個學生無論個性、差異如何,都能得到充分的個性發展與自我成就,變得獨立自主、內心充盈。」 北京市教委委員馮洪榮提到,創辦朝陽未來學校的初衷,一是建立資源橫向統籌機制,共享北京各類優質教育資源,使其在新時期發揮更大作用。二是形成人才培養縱向一體化,銜接初高中,解決基礎教育最後一公裡問題。 對北大附中而言,朝陽未來學校不僅是教委的任務,更是難得的機遇,「我們希望藉此探索基礎教育新道路,通過「1+3」模式,給老師、學生更多空間發展自己,解放學生、家長,讓孩子真正成長為未來的公民,培養能夠創造未來的、對知識滿懷熱情的新一代。」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松說。 據了解,朝陽未來學校是在北京市「統籌1+3市級高中項目」背景下,為推進北京區域教育公平,促進就近入學建起的一所學校。2016年9月,學校開始對外招生,招生名額分配到普通校,錄取不考試、不掐尖,實行「1+3」四年制貫通培養。當時學校尚未完全建成,首批254名學生在北大附中本部上課。 該校老師的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其中100%是碩士、25%博士,有50%的老師來自北大清華畢業生。學校致力於打造一個學習型和自我實現型的教師團隊。同時,學校還努力營造新型的師生關係,老師與學生可以是盟友、隊友,也可以是朋友和親人,大家一起生活、學習、成長。 據悉,早在2015年末,紀科就曾對外提及未來學校的設想,他說,「未來學校不是單純的線上學校,也不是單純以各種高科技手段或者電子屏幕堆砌出來的學校。」 2016年,朝陽未來學校從北大附中的一項「未來學校計劃」落地變成一所朝陽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基於北大附中多年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打造培養面向未來社會人才的新型教學形態。學校踐行 「以學生為中心」而非以「知識為中心」「分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自主學習而非被動學習的學生生態。(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