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未來學校校長紀科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 12日,北大附中朝陽未來學校在京舉辦落成典禮儀式,朝陽未來學校校長紀科宣布,北大附中朝陽未來學校正式建設完成,學校將面向城六區招生,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初二結束就可以進入高中階段學習。
典禮儀式上,北京市教委委員馮洪榮說,創辦朝陽未來學校的初衷,一是建立資源橫向統籌機制,共享北京各類優質教育資源,使其在新時期發揮更大作用。二是形成人才培養縱向一體化,銜接初高中,解決基礎教育最後一公裡問題。
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松表示,對北大附中而言,朝陽未來學校是難得的機遇,「我們希望藉此探索基礎教育新道路,通過『1+3』模式,給老師、學生更多空間發展自己,解放學生、家長,讓孩子真正成長為未來的公民,培養能夠創造未來的、對知識滿懷熱情的新一代。」
據了解,朝陽未來學校是在北京市「統籌1+3市級高中項目」背景下,為推進北京區域教育公平,促進就近入學建起的一所學校。2016年9月,學校開始對外招生,招生名額分配到普通校,錄取不考試、不掐尖,實行「1+3」四年制貫通培養。當時學校尚未完全建成,首批254名學生在北大附中本部上課。
朝陽未來學校從北大附中的「未來學校計劃」落地變成一所朝陽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基於北大附中多年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打造培養面向未來社會人才的新型教學形態。學校踐行 「以學生為中心」而非以「知識為中心」「分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自主學習而非被動學習的學生生態。
從傳統學校到未來學校變革,學生在校園中的角色變得更為主動、個性。紀科表示,教育不是一種篩選,不是對成績分數的追求,而是對「人」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創造者,學校將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看作一種價值,而非差距。「我們希望每個學生無論個性、差異如何,都能得到充分的個性發展與自我成就,變得獨立自主、內心充盈。」
為實現這一目標,朝陽未來學校在課堂、校園空間、技術融合等方面進行探索,嘗試打破傳統學校的圍牆。具體表現包括,課堂去權威化,取消象徵階級劃分的講臺,布置成一視同仁的圓形討論桌,方便師生靈活組合的桌椅設備等。同時,朝陽未來學校吸收北大附中的教學經驗,也在嘗試運用目標管理、項目制、書院制、12人哈克尼斯圓桌討論、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與管理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