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遺傳性罕見腫瘤,會使患者更容易患上其他惡性腫瘤。其中以1型神經纖維瘤最為常見。
01遺傳三代人的皮膚腫瘤
1862年的一天下午,Virchow醫生收治了一名奇怪的男性患者,身體上長滿了從針頭大小到鴿子蛋大小的腫塊。而且,這不是簡單的皮膚性腫瘤——患者告訴Virchow醫生,這種腫瘤已經在他們家族中存在了三代!Virchow醫生大為不解:皮膚性腫瘤一般沒有遺傳性,為什麼這位患者的情況如此不同?
Virchow的學生Friedrich注意到,患者的腫瘤並不僅限於皮膚,身體其他部位往往也會有腫瘤。不過發病部位並非完全無規律可循——絕大部分的發病部位都在神經系統上!於是,1882年的一天,Friedrich寫下了「神經纖維瘤病」一詞,這也成為了這種疾病的正式大名。
隨著科學和臨床的不斷深入,我們對神經纖維瘤病有了更多的了解,進行了更詳細的分類。神經纖維瘤病可以分為1型神經纖維瘤病、2型神經纖維瘤病和神經鞘瘤病。其中要數1型神經纖維瘤病最為常見。
在全球,每2500-3000個人裡,就有1個人患上1型神經纖維瘤。患者不僅會出現皮膚症狀及腫瘤,還會增加患上其他多種腫瘤的風險。
目前已知與1型神經纖維瘤病有關的腫瘤有視路膠質瘤、腦瘤、惡性外周神經鞘瘤、胃腸道間質瘤、乳腺瘤、白血病、嗜鉻細胞瘤、十二指腸類癌、橫紋肌肉瘤等,其中以神經類腫瘤最為常見。
這到底是種什麼遺傳病?為什麼會讓患者更容易患上其它惡性腫瘤?
021型神經纖維瘤病,罪魁禍首是誰?
經過苦苦的追尋,1990年,科學家終於找到了導致1型神經纖維瘤的幕後元兇:NF1基因突變。這個基因會在神經細胞裡表達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控制細胞生長。當這個基因出了問題,就會導致神經細胞的生長出現異常,使得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
同時,在正常情況下,NF1基因編碼的這種蛋白質會調控一個叫做RAS的基因,讓它不要過度表達,以保證細胞的生長在可控程度之內。
如果人體細胞是一輛汽車,RAS基因就是「油門」,而NF1基因則是「剎車」。RAS基因的活躍會讓細胞更快生長,而NF1基因則控制著「車速」,不讓細胞生長失控。因此,當NF1基因發生突變,「剎車」失靈時,細胞的生長就會失去控制而「超速」,甚至導致「車禍」——即各種惡性腫瘤的發生。
因此,1型神經纖維瘤患者往往容易患上其它腫瘤。
另外,NF1基因突變還有一大殺傷力,就是讓人折壽。從下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出,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1型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的壽命都有明顯的下降。在健康人群中,50%的健康人都能活到82歲左右,但50%的NF1基因突變患者,壽命不到70歲。
另一項臨床調查發現,1型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的平均壽命是54.4歲,比人群中的總體平均壽命少了15.7歲。其中,男性患者少活13.7歲,女性患者少活17.9歲。
1型神經纖維瘤病患者,每個人都攜帶有2個突變的NF1基因。其中大約50%的患者有家族遺傳史,從家族中遺傳到了2個NF1基因突變。另外50%的患者,則只是從父母那裡遺傳到了一個NF1突變基因,但自己的另一個NF1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了1型神經纖維瘤的發生。
1型神經纖維瘤病這種遺傳性的特點,使得它成為一種兒童常見病,發病高峰在0-15歲之間。在15歲及以下的兒童中,10萬人中有40-50人發病。15歲之後,發病率反而會走下坡路。
03孩子得的是1型神經纖維瘤病嗎?怎樣才能知道?
1987年,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首次正式提出了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診斷標準:
皮膚上出現6個或6個以上咖啡斑(18歲前:咖啡斑最大直徑>0·5cm,18歲後:咖啡斑最大直徑>1·5cm);腋窩或腹股溝有雀斑;兩個或多個任何類型的神經纖維瘤病,或者一個或多個叢狀神經纖維瘤;兩個或多個Lisch結節(眼部虹膜瘤);獨特的骨病變;視路膠質瘤;診斷症狀符合「一級」1型神經纖維瘤病。
同時,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提出,必須滿足兩個或多個臨床特徵,才能確診為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診斷。這增加了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診斷難度,許多患者很難通過這個診斷標準確診。
同時,患者在出現臨床症狀時,基本上已經屬於腫瘤晚期。加上1型神經纖維瘤病患者容易伴隨發生其他腫瘤,因此往往容易誤診。
好在如今,我們已經知道了導致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基因突變。因此現在,要確診1型神經纖維瘤病,只需要做一個基因檢測,看看有沒有NF1的基因突變,就可以了。
類似的基因檢測還可以用來進行孕前檢查。如果夫妻雙方在要孩子之前都檢測一下自己的NF1基因,確定自己是否有NF1基因突變,就可以了解孩子有沒有遺傳到NF1突變甚至患上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可能。
如果已經懷孕,也可以通過產前基因檢測來檢查胎兒的NF1基因,這樣就可以儘早確認孩子是否患有1型神經纖維瘤病,不必再聽從命運的選擇。
041型神經纖維瘤病怎麼治?首款新藥剛上市
從前,1型神經纖維瘤病並沒有針對性的藥物。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會選擇觀察隨訪。患者需定期去醫院檢查,實時監測病情的發展。當病情有進一步的發展勢頭時,醫生通常會通過常規的手術和放療、化療等方式,來控制病情。
好消息是,在美國時間2020年4月10日(北京時間2020年4月11日),美國藥品食品監督局(FDA)批准了阿利斯康(AstraZeneca)和默沙東(MSD)公司聯合開發的新藥Koselugo上市,用於治療2歲及2歲以上兒童的1型神經纖維瘤病。
Koselugo是全球首款用於治療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藥物。如果說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發生是因為NF1基因這個「剎車」失靈,Koselugo就相當於給了細胞一個「手剎」,通過藥物的方式控制細胞的生長,從而達到治療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目的。
Koselugo特別適用於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這一類型的腫瘤主要發生在神經鞘層(包裹著神經纖維的細胞層),並且可以在身體的任何地方生長,包括面部、四肢、脊柱和其他器官。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進行了一項50人的臨床試驗,參與該試驗的1型神經纖維瘤病兒童均攜帶無法手術治療的叢狀神經纖維瘤。試驗結果顯示,經過Koselugo治療的兒童,2/3的患者叢狀神經纖維瘤症狀有部分緩解。其中27名患者的緩解持續時間達到了12個月甚至更久。
作為首款治療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藥物,Koselugo雖然有效,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心力衰竭和眼毒性。因此,在用Koselugo治療前和治療期間,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心臟和眼科評估。
同時,Koselugo含有維生素E,如果患者每天攝入的維生素E超過建議的安全限值,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動物實驗的結果,Koselugo可能會對新生嬰兒造成傷害。因此,患有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孕婦不能服用Koselugo。
另外,Koselugo只能部分緩解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症狀,並不能讓腫瘤就此消失。不過,對於一直並無特效藥的1型神經纖維瘤病來說,Koselugo已經邁進了重大的一步。
從1990年發現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致病基因NF1,到2020年出現首款針對性治療藥物,我們經歷了整整30年的時間。而如今,除Koselugo之外,目前還有20款1型神經纖維瘤病新藥正在臨床試驗中。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第二款、第三款藥物上市。靠著科學研究孜孜不倦的努力,完全戰勝1型神經纖維瘤病的時刻,終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