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成語和古詩詞的積累是增強語文素養的必備方法,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其實多出自古典詩詞。
又是一年冬來到,數九寒天,冰封千裡,關於冬的成語還有很多,小編整理了一些,學一個成語記一首詩詞,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國學知識的經典魅力吧!
1.雪虐風饕
釋義: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的寒冷。
出處: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兇,雪虐風饕。」
2.雪中送炭
釋義: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出處: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3.風雪交加
釋義:風和雪同時襲來。用於形容天氣十分的惡劣。
出處:元·程文海《浣溪沙·題湘水行吟》詞:「風雪交加凍不醒,抱琴誰共賞湘靈。」
4..冰魂雪魄
釋義:如冰的透明,雪的潔白。
出處:宋·陸遊《北坡梅》詩:「廣寒宮裡長生藥,醫得冰魂雪魄回。」
5.冰天雪地
釋義:意思是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出處:清·蔣士銓《雞毛房》:「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6.冰寒於水
釋義:冰比水冷。指後來居上。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出處:荀子《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7.漫天飛雪
釋義:滿天的風雪。形容風雪非常大,瀰漫了天空。
出處:宋·洪朋《喜雪》:「漫天風雪紛紛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8.寒冬臘月
釋義:指農曆十二月天氣最冷的時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出處:蘇武《古詩》之四:「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9.寒氣襲人
釋義:冰涼的空氣直襲全身,有種突然寒冷的意思。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3回:「這亭子雖然如此軒敞,卻不見一點寒氣襲人。」
10.天寒地凍
釋義:形容天氣極為寒冷。
出處:元·姚燧《新水令·冬怨》曲:「見如今天寒地凍;知他共何人陪奉。」
11.冬寒抱冰
釋義:冬天寒冷卻要抱冰,形容刻苦自勉。
出處:《吳越春秋》:「越王念復吳,仇非上旦也。苦身勞心,夜以繼日。……冬常抱冰,夏還握火。」
12.歲暮天寒
釋義:意思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歲暮天寒,且歸休息,以俟再舉可也。」
13.冬溫夏清
釋義: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子女孝順(切忌與「冬暖夏涼」混淆)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
14.冬日夏雲
釋義: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也可比喻某事物是人正合適的,正需要的。
出處: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雲。」
15.無冬無夏
釋義:無論冬天還是夏天,多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出處:《詩經·陳風·宛丘》:「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16.千裡冰封
釋義:千萬裡都是冰封,天地茫茫,純然一色,通過誇張的手法描寫北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冰雪世界。
出處:毛澤東《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17.滴水成冰
釋義:形容天氣寒冷,水滴下去就會結成冰。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18.傲雪凌霜
釋義: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
出處:宋·楊無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19.風刀霜劍
釋義:指寒風和冰霜像刀劍一樣刺著人的皮膚,猶如徹骨一般。
出處:林黛玉《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20.折膠墮指
釋義:意思是極言天氣寒冷。
出處:宋·蘇軾《磨衲贊》:「折膠墮指,此衲不寒,爍石流金,此衲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