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原來都出自《易經》

2020-12-17 士小屾

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原來都出自《易經》。其實《易經》早已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原來都出自《易經》

1、自強不息 《易經乾》

2、厚德載物 《易經坤》

這兩句也是清華大學的校訓

3、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易經繫辭上》

4、剛柔相濟《易經繫辭上》

5、物以類聚《易經繫辭上》

6、觸類旁通《易經繫辭下》

7、見仁見智《易經繫辭上》

8、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易經坤》

9、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

10、應天順人《易經革》

11、滿腹經綸《易經屯》

12、匪夷所思《易經渙》

13、群龍無首《易經乾》

14、革故鼎新《易經雜卦》

15、出神入化《易經繫辭下》

16、否極泰來《易經否》

17、九五之尊(《周易·乾卦》)

18、群龍無首(《周易·乾用九》)

19、虎視眈眈(《周易·頤·六四》)

20、反目成仇(《周易·小畜》)

21、謙謙君子(《周易·象傳·謙》)

22、立竿見影(《周易參同契》)

23、正大光明(《周易·離卦》)故宮多處宮殿的名稱出自《易經》之中(乾清宮、坤寧宮,乾為天、坤為地取天清地寧之意。)

24、物極必反(《否·泰卦義》)

25、三陽開泰(《周易·泰卦》)

26、天地玄黃(《周易·坤卦》)

27、洗心革面(《周易·繫辭上》)

28、風雷激蕩(《周易·益卦》)

29、不速之客(《周易·需卦》)

30、樂天知命(《周易·繫辭上》)

相關焦點

  • 《易經》:出自易經的幾個經典成語,包含很多人生哲理
    《易經》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本經典的名著,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生道理,不僅僅對當時的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於現在的人也是有著很深刻的影響的。有很多人成語我們日常生活中或許在用,但是這些成語出自於哪裡,相信很多人卻是不知道的。
  • 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怎麼也沒想到出自《易經》
    我們都知道成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易經》,其實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也出自《易經》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乾卦·大象傳》看乾卦的《大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斷奮發上進。
  • 《易經》:你絕對想不到,這些成語詞句都是出自這裡
    《易經》可以說是群經之首了,融合了道家,儒家等很多學派的精華,是我國古代留下了的一本很重要的書籍。其中包含了很多大道理,如果學會了對自己的人生都是很很大的影響的。現在很多道理都是出自《易經》的,不過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我們來看看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的到成語和詞句。
  • 《周易》成語裡的華夏精神,對後世影響深刻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據統計,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對後世影響深遠。「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進取精神是華夏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
  • 融入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朋友們應該發現了文裡這些帶引號的成語?其實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或處世智慧都直接或間接地源於«易經»,有200多條,不少我們都比較熟悉,雖然有些古意與今意稍有差別。如下舉例些許:自強不息 «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群龍無首 «乾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這些天天在用的成語出自易經,你可能不知道
    《易經》被奉為群經之首,自問世以來上至廟堂下至百姓影響甚廣,今天姑且說一說與易經有關的一些成語,或許常用卻未可知其出處,弄明白了對學習易經也會有一些幫助。不三不四一解:《說卦傳》中提到的天、地、人三才,在卦象的三爻中上代表天,下代表地,中央一爻代表人,其中又講到天道陰陽、地道剛柔、人道仁義,三才而兩之,由此可知成語不三不四,指的是不仁不義之人。
  • 【善利元】原來這些成語都出自詩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成語與詩詞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出自詩詞的成語浩如煙海,不勝枚舉,既是春天,咱們就來先來說說那些春意盎然的詩詞和成語。如「春風得意」、「春意闌珊」、「春花秋月」.這些成語你都知道出自哪些詩詞,有什麼典故嗎?今日且聽小編給你慢慢道來~
  • 原來我們生活中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竟然都出自蘇東坡的筆下
    世人因為愛他生性豁達,所以後世都習慣成他為"東坡先生"。蘇軾非常有才華,他寫下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詩詞,相信在中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詞,人人都知道出自蘇東坡之手。其實,蘇軾的不光給我們留下來寶貴的詩作,你可能不知道,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運用到的一些成語,其實都是出自蘇東坡的詩句。【江山如畫】河流山川美如畫,這個成語經常用來形容咱們祖國的大好河山。
  • 原來這些成語都出自耳熟能詳的古詩,你知道嗎?
    關於成語,眾所周知,許多都是出自歷史典故或古文古詩中,小編看到了這樣的一些成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用到,可是,你知道它們都出自哪裡嗎
  • 原來這些成語都是出自這本書,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它呢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絢爛的鮮花,璀璨的明珠。成語主要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像《論語》、《周易》這些書中延伸出了許多的成語。而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也為我們貢獻了大量的成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正大光明、七上八下、反目成仇、這些詞原來都出自這裡
    「九五之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三陽開泰」、「否極泰來」、「七上八下」、「文過飾非」又譬如事業、同志、制度、交通、鼓舞、聰明、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你可知道都是出自《易經》?據統計出自易經的常用詞彙有數百個之多,《易經》其實就在你我身邊,只是你我熟視無睹。說起《易經》,大部分人都認為有一種神秘感,自然而然的聯想起八卦、佔卜、預測來,然而這只是《易經》應用很小的一個方面而已。《易經》相傳為文王所作,亦有先賢認為《易經》乃上個文明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與《連山易》、《歸藏易》並稱為三易,闡述宇宙人生的智慧。
  • 漲知識,原來這些成語是這樣的意思,都來學學吧
    原標題:漲知識,原來這些成語是這樣的意思,都來學學吧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成語、詞語形容一些人或事,但古人的造詞和今人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有些成語不能亂用,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哪些理解錯誤的成語、詞語。
  • 這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易經》,真讀懂的又有幾個
    易經是傳承下來的一本經典巨作,其所蘊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涵蓋的知識層面也十分廣泛,易經結合了道家大智慧,是智慧學,同時也是大道之源。出自易經的成語有很多,今天就來看一下,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 《易經》的十個常用成語,智慧盡在其中
    一,自強不息出自《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點評:「自強」,相對來說還比較容易,誰都有心血來潮的時候;「不息」可就難了,有幾個能夠堅持到底?三,群龍無首出自《易經.乾卦》用九爻辭:見群龍無首,吉。點評:這個成語本是個褒義詞,但很容易被誤解為貶義詞。為什麼《易經》上講「見群龍無首,吉」呢?因為天地萬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本分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大家都是龍,憑什麼你就是真龍,就要為首呢?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於是就發展出了許多成語,據統計,《易經》中包含的成語多達兩百多條,子曰接下來就總結了其中五條分享給大家,每一條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收藏!1、否極泰來「否」和「泰」分別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和十一卦。
  • 「不三不四」竟然是這意思,它的出處更是讓人意外,還有這些成語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以四字的詞組居多,它用固定的結構和形式表示一定的意思,但是,在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的傳承中,有些成語,我們漸漸的忘記了它的出處,甚至模糊了它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成語。
  • 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居然都是成語
    文 | 樵欞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11日,原標題為《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兒,居然都是成語》,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酒家很是不解,於是向附近鄰裡詢問原因,鄰人說:「主要您家那條狗很兇,它一見到拿著酒器來買酒的人就會迎上來吠咬,把客人都嚇跑了,這就是您家酒都酸了還賣不出去的原因啊!」講完故事,晏子總結道:「一個國家也有這樣的猛狗,就是那些專權的人。但凡有志之士出現想要面見國君,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大肆誹謗,這些人無疑就是國家的猛狗,嚇退了多少志士賢人!」
  • 原來這些成語都出自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入的。有許多我們日用而不知的成語來源於佛教經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周秦之言語至翻譯佛典之時代而苦其不足。」我們現在所經常使用的很多詞,如「獻身」、「習氣」、「方便」、「障礙」、「一剎那」……本來就都是佛教名詞。成語是經過千錘百鍊而形成的語言精華,是我國詞彙寶庫中的明珠,其中有數百條成語是與佛學經論相關!【味同嚼臘】《楞嚴經》卷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同嚼臘。」謂修行人清心寡欲,淡於世味。後世以此比喻寡淡無味,了無情趣。
  • 群龍無首 大快朵頤 萬萬沒想到這些成語的原意竟然是這樣的!
    」出自《易經》,其實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也出自《易經》,今天就選出其中10個介紹:自強不息群龍無首  不速之客  反目成仇大快朵頤  虎視眈眈  匪夷所思洗心革面  見仁見智  殊途同歸原來這句話省略了「無尾」兩個字,乾卦六爻全部是陽爻,怎麼換都一樣,所以說無首無尾。這代表古時候就有很高的民主精神,人人平等,沒有人是頭也沒有人是尾,所以非常吉祥。
  • 成語「笑容可掬」出自水滸?這些成語找到出處了!
    在《水滸傳》裡,有非常多的成語是我們熟知的。今天科教授就和大家聊聊水滸裡的成語。 其實同一個成語在多個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是很常見的,「笑容可掬」這個成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螢火之光 「螢火之光」比喻人的力量不足,能成之事不大。 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水滸傳》第二回。高俅想回到開封,於是經人推薦,投靠東京城裡開生藥鋪的董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