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很多人看完崩潰了

2020-12-25 看好劇

哈嘍,大家好,我是二哥

關於人性,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

今天二哥要推薦的就是由這場實驗改編的電影

《斯坦福監獄實驗》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正緊鑼密鼓的為馬上要進行的一場實驗挑選志願者

報名參加的斯坦福學生都是衝著每天15美金的報酬而來

面試期間,這些學生被問到各種有關情緒和心理的問題,他們都很輕鬆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經過幾輪篩選,團隊終於確定了24位心理健康情緒穩定的人選

緊接著,24人被分到了兩組:12人扮演獄警,12人扮演囚犯

為了力求實驗的真實性,菲利普教授找人專門在地下室搭建了一座虛擬監獄

實驗開始,扮演囚犯的志願者被警車投進監獄

他們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上像裙子一樣的囚服,住進了有三個小床的囚室

此時的「囚犯們」情緒都比較穩定,還能和室友開開玩笑,因為他們知道這只是一場實驗

但是隨著實驗的進行,所有人的情緒都開始變的不受控制

當天半夜,獄警把囚犯們召集起來報數,做伏地挺身,做開合跳

期間一旦有人出錯都要接受懲罰

這時,囚犯中開始出現抱怨與不滿

隨後的幾天裡,獄警持續性的折磨囚犯

各種毆打侮辱,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強迫囚犯模擬動物交配

實驗進行到第三天的時候就有一個囚犯志願者因為精神崩潰,只能退出

為期兩周的實驗,也不得不在第六天宣告提前結束

雖然遊戲最後沒有按既定時間進行,但是結論卻已經很明顯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從來沒有做過獄警的學生為什麼身份一變就成了殘暴的惡魔,而扮演囚犯的志願者們則成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模樣

這是2015年的一部美國片,豆瓣得分7.3

觀影的時候我們能很明顯感受到憤怒屈辱等各種強烈的情緒

也難怪豆瓣上有這樣的評論

一度不願再回憶起這場實驗的菲利普教授,終於在2007年將實驗的前因後果寫成了一本書《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路西法,墮落天使,因反叛上帝墮入地獄成了魔鬼撒旦

現實中,路西法效應無處不在

優秀的美國女兵對伊拉克戰俘做出虐囚的性遊戲

年輕的德國士兵殘忍的殺害猶太人....

人性是脆弱的,即使是好人有的時候也會作惡

相關焦點

  • 40多年前一個讓人深思極恐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該實驗是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他們要在一個監獄裡待14天,期間不可以離開,模擬一個現實的監獄的生活情況。為了實驗更真實地模擬現實,擔任"囚犯"的學生身份以數字代替,每個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腳鐐和手銬,有些學生是在家裡被逮捕的,被銬上手銬,戴上牛皮紙頭套,而執行逮捕行為的是同意與津巴多合作進行實驗的加州警方。
  • 人性與作惡:斯坦福監獄實驗
    模擬「看守」的大學生對模擬「囚犯」同伴施行慘無人道的虐待。研究者們卻熟視無睹地在一旁圍觀,直到一名同事站出來終止了實驗。40年後,參與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看守、囚犯和研究者們現在對此作何感想?我們希望可以寫這方面的文章,而且繼續跟進。第一天結束後,我說:「那裡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發生。」看守們有種反權威的心態。他們為自己身上的制服感到難堪。他們直到囚犯開始反抗才進入了看守的狀態。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達成了一種否認的共識——所有參與者實際上都否認這是一個實驗,而同意這是一個由心理學家管理的監獄。我們沒有時間反思。
  • (斯坦福監獄實驗)
    【編者按:「我們既善且惡。大多數人在大多數環境下都是善良的、道德的,會做正確的事;但在某些特殊環境下,藏在我們內心黑暗面的行惡的能力也會冒出來。」菲利普·津巴多在這個試驗中得到如此答案,「斯坦福監獄實驗傳遞的信息是: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力,比大多數人想像中要強大得多,可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惡,並不是少數「壞蘋果」犯下的,相反,而是普通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做出的極端行徑。
  • 「斯坦福監獄真人實驗」證明了什麼?結果為何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要說人類歷史上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當屬「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之所以令人恐懼不是因為實驗內容驚悚,而是因為實驗的最終結果:一個人從好人變成嗜血惡魔只需要六天時間。人性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善惡之間也並非涇渭分明,一個人從善到惡竟然是如此的簡單,只需要情境的簡單催化而已。
  • 斯坦福監獄實驗:我們都是自身經歷的囚徒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當時津巴多正在史丹福大學任教。津巴多把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改裝成監獄,花15美元一天請來了一批學生參與實驗。這批學生要參加實驗必須先通過一次測試,以證明他們是「心理健康、沒有疾病的正常人」。   一共有70名來自美國各地的學生申請參與這個為期兩周的實驗,他們絕大多數是在史丹福大學和加州伯克萊大學參加夏季課程的學生。
  • 反思: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啟示
    請致信sgke123@163.com/加入Q群84322634--津巴多教授為了證明環境能在多大程度改變人而進行了斯坦福監獄實驗。他們在史丹福大學的一個地下室模擬了一間監獄。然後發廣告招聘志願者充當獄卒和囚犯。他們挑選了測試出最正常的24個人,隨機分成了獄卒和囚犯。請記得正常這兩個字,也就是把獄卒囚犯替換成你我,後來發生的事一樣會在我們身上重現。
  • 是真人秀還是科學實驗?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被指為謊言
    上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隨著近期的重訪,又被推到了爭論的焦點下。作家 Ben Blum 指出,該實驗結論是基於謊言形成的。 在 1971 年斯坦福監獄實驗中,24 名學生被隨機分成「獄警」和「囚犯」。
  • 斯坦福監獄實驗,黑暗心理實驗,惡由心生,一顆善良的心至關重要
    經常聽人說,人的心中同時住著一隻惡魔和一隻天使,人最後成為惡魔或者是天使就決定於人給自己的心中施什麼樣的肥料,如果不斷的給惡魔施肥料,惡魔就會吞噬整個心靈!這樣的話,乍一聽好像是在說教,唬人的!但是實際上還真有人做了這樣的心理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史上最殘酷,最黑暗的心理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用斯坦福監獄實驗震驚世界之後,他…… 友心人專訪心理學泰鬥津巴多教授
    他,出身在犯罪率和輟學率超高的美國貧民區,是家裡唯一上過學的人,長大後卻成了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他寫作的《心理學與生活》成為了包括北大在內的全球心理學人的教科書,鼓勵著一代代的莘莘學子。40年前,他,發起了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心理學研究——「斯坦福監獄實驗」;40多年後,他對環境與人性的善惡的研究,協助美國政府分析虐囚事件背後的成因。
  • 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
    史丹福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協會(APA)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津巴多把斯坦福心理系大樓的地下室改裝成監獄,以15 美元一天請來了一批學生參與實驗。這些學生情感穩定,身體健康,遵紀守法,在普通人格測驗中,得分屬正常水平。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
    了解一下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The Psychologist》mints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
    >  《The Psychologist》mints 編譯津巴多檔案中的新證據挑戰了你在斯坦福監獄實驗驗
  • 人性本惡:40多年前一個震驚世界的實驗...
    他們要在一個監獄裡待14天,期間不可以離開,模擬一個現實的監獄的生活情況。這裡面有一點比較有趣,當時很多學生表示他們更願意飾演囚犯,部分是因為他們無法想像自己畢業後會去做看守,但他們可以想像自己是在坐牢,並以為可以從這一經歷中學到一些東西。。
  • 每個人都可以變惡魔?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實啟示錄
    在鄰裡矚目之下,九人因違反刑法第211條和第459條(武裝搶劫及入室盜竊),被捕,被搜查,被拷上手銬,被塞進一輛警車車廂。車隊將他們帶至帕羅奧多警局,在那裡立案,錄指紋,羈押,蒙眼。最終,他們被移交到斯坦福縣監獄(Stanford County Prison)——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
  • 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如何讓好人變成惡魔的?
    題圖:《斯坦福監獄實驗》好人如何變成惡魔斯坦福監獄實驗是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設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
  • 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真是一場騙局嗎? | 短史記
    1971年8月,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eorge Zimbardo)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做了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圖:伏地挺身是模擬監獄中的常見懲罰這番回應所道出的,其實是「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先天不足——無論如何設計,這個模擬監獄裡的權力體系,都無法等同於真實的監獄。
  • 如何評價斯坦福監獄實驗騙局?津巴多本人親自回應了
    什麼是史丹福大學監獄實驗,又是哪些偶然事件把這一關於情境力量的學術實驗推到了一個舉國關注的重要地位?SPE是一個在1971年8月14日至19日,共計六天的,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從報紙廣告中招募的24名大學生參加了這項監獄生活研究,並被隨機分配了囚犯和獄警的角色。獄警每班工作8小時,而囚犯則24小時生活在斯坦福心理學系地下室的模擬監獄裡。史丹福大學的人類研究項目辦公室批准了這個獨特的實驗,認定其符合規定。由於這些模擬獄警和囚犯後來發生出乎意料的極端消極的反應,這項預計進行兩周的實驗在6天後被終止。
  • 斯坦福監獄實驗可怕在哪?
    斯坦福監獄實驗可怕在哪?
  •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騙局」?!就連果殼網也曾經掉坑裡
    心理學是所有科學學科裡面,最容易讓人覺得自己可以插一嘴的學科,其實,理解心理學的認知門檻,不比理解相對論更低。另:果殼網現在對發表的文章相比兩年前在科學態度上要嚴謹更多,因此,文章的批評僅僅針對其時其事。果殼網昨晚發布了一篇編譯文章,而且給文章取了了聳人聽聞的標題《救救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
  • 這不是電影 40年前真實歷史揭露人性心理陰暗處 斯坦福監獄實驗
    為了更好地了解囚犯和看守的互動根源——由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資助,津巴多設計了一個心理實驗,該實驗觀察了兩批本來正常的年輕人,他們隨機分配了囚犯或警察的角色。要進行為期兩周的角色扮演練習。在津巴多的監督下,斯坦福監獄的實驗變成了受苦囚犯與喜歡虐待他們的虐待狂看守之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