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月餅的時候,中秋節吃什麼?

2020-12-1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路延

對吃貨而言,每一個節日,都意味著特定的吃食,比如春節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自然是月餅,但在月餅出現之前,中秋節吃什麼?

答案是餈粑。對川渝地區人民而言,餈粑是中秋的節令美食,它和月餅一樣,意味著團圓,同時,因為入秋,還要作瓜果之薦,陳列黃柑紅橘、紫菱雪藕等物,沒那麼講究的,就放些柚子之流,四川人叫氣柑,沒有柚子香甜。

說到餈粑,也有典故,與伍子胥有關,只是不一定為真,畢竟粽子也說過它,只能說在節日美食屆,伍子胥很忙。

說是他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了備荒糧。後來後來夫差繼位後,聽信讒言,他自刎身亡,然後越國勾踐舉兵伐吳,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他的糯米牆就解了危難,後來,每到豐年,人們就用糯米製成城磚一樣的餈粑,以此紀念他。

在過去的鄉間,幾乎家家人都會做餈粑。

通常是秋天收穫後,選擇粒大飽滿的(糯)穀子單獨存放。臨近中秋時,才取出穀子加工成糯米,圖的就是新鮮少陳舊味。

中秋節的前天晚上,要泡上糯米,用水浸泡發漲,等到早上一瞧,米吸飽了水,一顆顆白白胖胖。主婦清早起床後,把米撈起來瀝乾,裝入木甑內,用旺火蒸熟。等到用手去捏米,摸起來粘手,中間沒半點硬心時,米就熟了。

打餈粑是最費工夫的,通常由青壯男人來做。把熟米飯放入石臼,用木棍杵打。木棍手腕粗,兩頭大中間小,一般要鐵實的木料才行。打餈粑有講究,快、準、穩、狠,木棍下去快,收起來也快,翻來覆去地打,直到把一顆顆糯米,打得均勻、瓷實。勞力寬鬆的家庭,幾個男人換著打。

不過,在川東一帶,打餈粑是用蘆葦杆。用蘆葦杆舂,幾個男人圍在一起,也很費工夫。但這樣打出來的餈粑,有一股清香味。

餈粑打好了,放進簸箕。簸箕里舖了層米粉,是用石磨把生大米磨成的粉。石臼裡的糯米糊糊,用手把握大小,揪成一團一團的,壓圓壓扁,兩邊粘粉後,晾在簸箕裡。晾好後,往鍋裡烙。當時都是柴火灶,一定要用微火,兩面都要烙硬,但不能烙糊了。烙好了,還是圓圓扁扁一個,但個頭大了一倍。

餈粑的黃金搭檔叫黃豆面。蒸糯米時,另一口灶炒黃豆,炒得噼噼啪啪響,有的還蹦起來,聞起來香噴噴的,再起鍋涼冷,用用石磨磨成粉。普通的黃豆面,就是黃豆粉兌白糖,蘸餈粑吃。精緻的黃豆面,加了各種料。黃豆、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磨的磨,杵的杵,再加白糖混合均勻。

這個團圓節,不少家庭會吃頓好的打牙祭。有時會推一鍋豆花,配著餈粑吃。肉菜要有,當時農村買新鮮肉難,通常都是吃臘肉。幹豇豆燉臘肉骨頭,臘肉炒回鍋肉。鍋裡煮熟臘肉,案板上切好,一塊一塊晶瑩透亮。娃娃們忍不住,拿手抓一塊吃,大人們也不責罵。如果買到五花肉,就把餈粑切成薄片,加上尖椒、蒜苗、蔥、姜、蒜,炒餈粑回鍋肉吃,別有一番風味。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人們為什麼在中秋節要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是什麼?因為月餅的形狀是圓形的,象徵著團員,也是中秋必備的食品。中秋吃月餅的起源,相傳是從元末開始流傳下來的。在元朝時期,因為中原人民受到了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反抗,在朱元璋的領帶下反抗蒙古勢力。因為古時候傳送消息十分不方便,有害怕被人搜查。
  •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各地還有什麼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中秋節嘛,就是要吃月餅啊,全家團團圓圓的吃月餅,但是,會不會有些單調啊,只是吃月餅嗎?當然不是!我們大中國地大物博,綿延數百萬公裡,怎麼可能只吃個月餅就把中秋節打發了,吃月餅只是標配好嗎?來,葩姐給你們介紹介紹其他的套餐。
  • 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要過「中秋節」我國自古便有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為什麼要過中秋節呢,一年十二月中只有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的。按照《易經》的說法,陰極則陽升,這個時候的月亮其實已經有陽的味道了,月亮不僅會引起潮汐,還會引起人們的情緒,因為人體內有70%也是水。
  • 中秋節吃月餅有什麼禁忌
    中秋佳節,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就是賞月吃月餅。但是,現代生活的高節奏、高營養,有很多東西是不可以隨便吃的。那麼,什麼樣的月餅是不可以吃的呢?什麼人是不能吃、或者不能多吃月餅的呢?怎麼吃才是健康的呢?1、超出保質期的月餅不可以吃月餅的保質期都是很短的。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0天。
  • 是時候掛燈籠,撕開月餅和剝柚子,中秋節就在這裡,不僅僅是月餅
    是時候掛燈籠,撕開月餅和剝柚子了-中秋節就在這裡。陰曆八月初十五,正值中秋節或中秋節,家庭齊聚一堂,品嘗秋收,燈籠並欣賞據稱是一年中最豐滿的月亮。該活動-主要在東亞和東南亞舉行-於9月13日舉行。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麼?中秋節在唐朝(公元618-907年)成為中國的官方慶祝活動,但是對於中秋節何時開始以及如何開始的問題沒有一個唯一的答案。許多人認為,在2400多年前寫的孔子關於官僚作風和禮節的經典著作《禮記》中首次提到了這一宴席。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來歷!
    眾所周知,月餅和柚子是中秋節最常見的食物。在中國,中秋節時,人們經常用月餅作為禮物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敬意。中國人在中秋節吃月餅,因為月餅的形狀類似天空中的明月,所以它們通常有團圓的美好含義。所謂度過一個美好的滿月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重要時刻。
  •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是什麼 這個名稱起源於唐朝
    中秋佳節很快就要來臨,在這個闔家歡樂的日子中大家一定會吃一種食物,它就是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關於吃月餅的寓意大家也要清楚。   月餅又被稱作是團圓餅,因為它的形狀是圓的,所以也就寓意著家庭美滿成為了家人團聚的象徵,這種美好的寓意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到了今天依然非常適用。
  • 中秋節你喜歡什麼餡的月餅,大家都怎麼說
    中秋節到了,很多人不管多遠,都趕著回家過中秋節,出行的路上堵了,依舊阻止不了大家的腳步,歡聚的時刻不管多麼短暫,都會讓永遠記得那一刻的溫馨。而中秋節吃月餅是所有中國人的習俗,很多人就在網上對月餅進行投票,你喜歡什麼餡的月餅呢?對此大家都怎麼回答呢?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中秋節有吃什麼的風俗 中秋節的風俗是吃什麼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曆的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中秋節這一天月亮很圓,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節,古人習慣稱圓月為團圓,所以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顧名思義就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有吃什麼的風俗嗎?一起來看看吧。
  • 月餅是垃圾食品嗎?中秋節該如何吃月餅?
    明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象徵著團圓,象徵著平安。今晚就來一起聊聊月餅、聊聊生活、聊聊健康吧~月餅文化中秋節少不了吃月餅,月餅成了節日裡特定的食物。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甜餅大概就是現在月餅的雛形了,只是當時還沒有月餅這個叫法而已。其二是關於朱元璋借月餅打勝仗的故事相傳元代末年,人們不忍統治者的殘酷暴政,朱元璋很想起義,於是他的軍師劉伯溫獻計:可以利用中秋節,人們喜歡互送月餅的機會,把起義的時間及相關信息塞進月餅裡。
  • 2019年中秋節是哪一天?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
    馬上就是中秋節了,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中秋節吃月餅最初的興起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2019年中秋節是哪一天2019年中秋節是:2019年9月13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到來,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是古代祭月習俗演變而來的。
  • 在古代,中秋節都吃些什麼?不僅僅只有月餅,這些冷知識知道嗎?
    隨著年紀的增長,現在的中秋節已經沒有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很多人都說中秋節變味了,那是因為情懷不再,但是對於吃貨們來說,每年的中秋節都是舌尖上的狂歡日,畢竟,唯有美食不可辜負。網絡上關於現代人怎麼過中秋的文章有很多,但是關於古人是怎麼過中秋,中秋節都吃些什麼的文章卻很少,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權當作中秋節茶餘飯後的談資。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中秋節#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中秋節應該是除了春節最重要的節日了一提到中秋節,人們就會想到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月餅的由來和演變。
  • 中秋節為何一定要吃月餅?網友:我吃的不是月餅,我吃的是文化!
    每次將近中秋節,各種各樣的月餅擺滿大街小巷的大小商店,中秋節吃月餅的活動深入人心,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中秋節之所以吃月餅,是因為這是文化傳統。在古代,月餅是一個讓人無比喜愛的食物,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流傳後世千年之久。
  •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到底源自何時?月餅原來竟是皇宮美食?
    到了唐朝,仲秋改為了中秋,也就是現在我們過的中秋節,原意的仲秋指的是秋季的一段時間,唐代逐漸形成了一天的節日。中秋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餅了,大家可能不知道月餅原來竟是宮廷美食?皇宮中是怎麼樣過中秋節的呢首先說唐朝,中秋節作為團圓的佳節,皇宮中在這一天晚上往往安排賞月活動,但沒有例外基本上把時間都留給臣子自己,回去和家人吃個團圓飯,類似於現在的家庭聚會。在唐詩中,我們就會清晰地發現,幾乎每一個重大節日都有君臣吟唱詩作,但唯獨中秋節例外。文人墨客多有關於中秋的詩作,可見這一天在古人眼中的重要性。
  • 中秋節吃月餅,月餅是怎麼來的?竟起源於古代一個都熟悉的女人!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在中國我們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習俗,而在中秋節也同樣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吃月餅,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每當這個時候能夠回家的人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家,爭取在晚上的時候和家人吃一頓團團圓圓的飯,但是中國很多的傳統習俗雖然我們都知道
  • 中秋節吃月餅含有什麼意思 有著幸福美滿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吃月餅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不變的習俗,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的餐桌上依然會擺上月餅,這是一種傳統,一種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   在大唐那個萬國朝拜的時代,月餅這種食物就已經產生了,不過那時候可不叫月餅,而是叫胡餅,後來玄宗和楊玉環一起賞月,貴妃便把它改為了月餅。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本文專家:周定鵬,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博士研究生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了。說到中秋節,吃貨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月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