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願,大家都說要以興趣為主,靠譜嗎?

2020-08-22 道哥說說

緊張的高考結束之後,興奮的考生除了盡情的娛樂放鬆之外,還要慢慢冷靜下來,接下來思考一個更為重要的事情:填報高考志願,如何填好一個高考志願,我想這是考生12年學生生涯中最難的且沒有標準答案的一道選擇題,沒有公式參考,每個人思考的維度可能很多:例如:熱門程度,對口率,就業薪資,是否適合男孩或女孩,公務員招聘人數多的專業,是否是青春飯專業,是否是天坑專業(大家自己搜索),自己家庭條件,自己興趣愛好等。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會把自己的興趣作為填報志願的優先考慮維度,那你認為的就是你所認為的嗎?你認為的興趣對嗎,靠譜嗎?


01

一個高考學生前12年都在上學,所謂興趣也就是平時少的可憐的時間裡,接觸的那些事情,雖然很多人從小培養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但是絕大多數人不會在自己的興趣中選專業:比如:樂器,音樂,書法,繪畫,足球,籃球,閱讀等。所以這些興趣在高考中志願選擇中怎麼參考呢?有的時候把自己的喜愛變成早九晚五的工作,也許那會消滅喜愛。

02

所謂興趣,以一個高考學生的眼界和理解往往是錯誤的,或者說那不叫興趣,只叫做:想像中的美好。比如很多大學生都說自己的興趣是計算機,網絡,但是他們的概念中就是上網,玩網遊那是一些感官上的興趣,如果你看看計算機專業那些大學專業課程,大量的數學,算法,編程,理論,你問問他還有興趣嗎?

03

我本人理解:興趣的認識應該是一個動態,長期發展的過程:

第一階段:好感(好奇心):

感官上的愉悅,好感,很多時候僅僅是單純的感官刺激而已。比如:音樂,美術,美食,計算機(上網,遊戲),攝影,旅遊等等

第二階段:成就感:

在第一階段好感(好奇心)基礎上,增加了對這個喜愛的進一步深入了解和學習,不斷積累成就感,不斷輸出自己的理解,別人羨慕你,欽佩你,自己逐漸為自己的成就產生驕傲,強化好感,逐漸內化為興趣。

第三階段:志趣:

在經歷了第二階段的成就感不斷積累的之後,還要經過更為長期的磨練,持續學習,鑽研,甚至苦痛的磨練,有的人把這個東西變成了自己一生的事業或者一生不離不棄的愛好,這個時候,我覺得你說我找到的這個東西才能叫:「興趣」。

04

話說回來,我想大多數高考學生在短暫的12年學習生涯裡,很難體會以上三個階段。面對那幾科必修科目,大家體會到的對於某個學科或專業大類的興趣,我想只不過是不反感,可以學下去,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到達上文的第二階段的感受,但是是否能堅持到第三階段呢,我先高考後填志願時,你肯定無法回答。

以我個人舉例,我小學由於升學的需要6年級學習了一年Basic語言程序設計,我那時是1994年哦,考我們初中計算機班時,Basic語言還考了85分。後來高考選專業時,還是優先選擇計算機專業,雖然沒有錄取第一志願專業,還是被第二志願專業:通信工程錄取,也算和計算機一樣吧,都是IT類專業,也可以學習編程。我那時填報志願一個重要思考維度就是基於現在很多考生說的:「興趣」,雖然我初中和高中由於學業,沒有繼續深造編程技術,但是所謂的初心難忘吧,依然難忘小時候編程那種開心和成就感。我現在回過頭復盤來看: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第一階段的感受,第二階段都沒有達到,大學時自己沒有特別在編程上努力,所以第二階段感受不深,但是自己大學時職業規劃比較明確:嵌入式軟體開發,當然畢業至今一直做著碼農,但是我想這十幾年下來感受,編程還沒有達到志趣的程度,所以自己這方面成就也不高,也就是大家網上所說的圖為碎銀幾兩,為了生活而已吧。

以上我個人的例子並沒有說明高考填報志願,優先考慮「興趣」是不對的,但是自己感覺這並不靠譜,只不過我個人後來,將錯就錯堅持下來了,不能說很有興趣,只不過不反感而已。舉我個人例子說明你在高考填志願時,參考興趣要理性,看看三個階段你有沒有過體驗。有人會說,一個學生而已,12年就是讀書怎麼可能體驗三個階段呢?其實很多人從小就學習一項特長,一路堅持,高考也報相關專業,就業也從事相關行業的例子很多,還有很多人把特長當成了一生的業餘愛好,讓自己一個人時不孤獨,但是大學選擇容易謀生的專業也有很多啊。

最後,我要說基於興趣填報志願,其實是很昂貴的,但是昂貴過後就是十分精準,如果很難在第三階段完成體驗,那至少要有第二階段的一定深入,才可確認這麼選擇志願是謹慎的。


了解更多大學,就業,職場等信息,請關注:道哥說說

相關焦點

  • 高考志願填報將開始 「天價」志願填報靠譜不?
    □記者 馬 利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為了能報個合適的學校,要不惜一切代價。」我省高考志願填報工作即將開啟,受填報志願的輔導機構蠱惑,一些家長怦然心動。  「內部消息」、大數據分析……動輒上萬元的「天價」高考志願填報輔導真像一些志願填報輔導機構宣傳的那樣有效?考生應該如何科學填報志願?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高考志願這麼填靠譜
    另外,想必現在的高考生應該知道以後基本上都得想方設法讀研的普遍事實,在選擇本科院校時也考慮考慮自己在這個學校裡的保研競爭優勢吧。本人高考考的學校比其他同學都相對好很多,但競爭不過同專業的人而只能考研,然而本科院校不如我的同學很多順利保研了,可想而知我現在面臨的心理壓力是多大。所以綜上,希望考生報考的時候不要總盯著最低錄取名次或分數線,一定要綜合考慮。
  • 高考志願怎麼報?你要的乾貨都在這裡
    隨著高考成績的陸續公布,高考三步曲也來到了最後一步:報志願。有的人說考的好不如報的好。這句話就有些過了。畢竟你考不到理想的分數,就算報的再好也錄取不了好的大學。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也從側面說出了報志願的重要程度。
  • 大學過來人談談高考報志願問題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方的高考成績均已放榜,結果肯定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考出了歷史最高的成績,有的人沒有發揮自己的水平。目前,很多學校招生辦也在不斷的進行招生宣講,希望招到更加優秀的學生,但是這些宣講內容有真有假,哪些你們不要信呢,下面文章會介紹。高考後的報志願也是非常重要的,報的好甚至比考的好更關鍵,去年540左右考上北大的河南考生不就是這樣的例子嗎?
  • 高考志願填報服務逐成產業 諮詢機構能靠譜嗎?
    另一位家長則更為直白:「說了半天報志願也只是一個輔助,平行之後還得看孩子考得高不高,你考得不高報了他這服務能給你提20分嗎?」  志願填報這件事  家長越不上心花的錢越多  在網上隨便一搜「高考志願填報」的關鍵詞,各種填報服務機構頓時出現在眼前。
  • 高考志願可以報幾個學校
    高考志願可以報幾個學校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5-18 08:38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AI填志願靠譜嗎?選專業還是選學校?專家這樣說
    2020年高考志願填報的大幕今天即將拉開,這兩天,家長們在「晚報發布升學群」裡討論得熱火朝天。記者將高頻問題進行了收集整理,邀請江蘇省高考志願填報專家龍裡一一解答。熱問1AI填報志願靠譜嗎?今年網上出現了AI(人工智慧)高考志願填報小助手,據說可以根據考生所在省份招考政策以及考生個人成績和選科情況,智能地分析出歷年招生計劃、往年錄取分數、同水平考生往年報考情況等,再結合考生分數信息和實時搜索大數據,幫助考生更科學合理地填報志願,為考生擇校、選擇專業提供參考。這樣的方式靠譜嗎?
  • 新高考地區如何報志願 志願填報的基本步驟
    至於這個城市同一層次學校,比如都是省屬高校,微觀上有區別,但宏觀上區別不大,不必太糾結。新高考地區如何報志願在新高考地區,有關專業、學校、地域的原則都適用,也是核心。但是新高考地區因為選科的原因,導致志願填報實際上都是按專業報志願(雖然也經常表述為學校+專業組合),而不是過去的按學校報志願。也就是說,一個學校理論上是一個專業一個錄取分數線,不像過去只有一個錄取分數線。
  • 高考報志願用糾結專業嗎
    回想到我高考完的那段時光,是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沒有考慮到那麼多,把心思都放在了考駕照上。從暑假到現在,內心的心情和態度隨著認知其實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報志願的那一段時間也是相當的糾結,總覺得這個專業挺好,那個專業也挺好。其實大家都是這樣,整個中國的學生都差不了多少(無外乎那些極少數在高考之前就確定了自己濃厚的興趣所好的大哥),高考前和父母探討專業,父母總說:"想那麼早幹嘛!
  • 教育觀察:高考志願填報諮詢交給市場未必靠譜
    但高考填報志願畢竟事關考生的前途命運,考生和家長把這樣一件「天大」的事交給一個諮詢服務機構去做,似乎有點不靠譜。說它不靠譜,首先是因為這些機構並不能保證考生能被所填報的學校錄取。很多服務機構明確表示:「只是根據學生的分數,我們這邊的老師提出一些填報志願的建議,但不能保證一定會被錄取」。
  • 高考生存指南:報志願的那些事兒
    主要是我自己的問題,並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讀啥專業都無所謂,就苦了我爸媽,一直在分析哪個專業更好點,哪個專業就業如何,哪個專業我能上。說句實話,當年我在省裡是正好一千八百名(應該有七十多萬考生),不低了(自誇下),我媽還抱怨我咋不多考幾分,報志願都不好報。
  • 高考報志願,熱門專業or興趣點or高薪/好求職專業?
    又到一年高考報志願了,很多考生面對五花八門的專業方向幾乎都一頭霧水,很多人考前忙於全力備考,至於以後學什麼專業?「還是先考上大學再好好想吧。」這點相信是很多考生心裡的想法。尤其是最近一則湖南高分考生鍾芳蓉報冷門考古專業的新聞上了頭條,引起了大家廣泛討論。頓時也引發了我對此很久的思考,覺得不吐不快。 高考後,關於怎樣填報志願,選擇專業,已經催生了專業的諮詢服務。
  • 招生辦告訴你:簡單地按高考分數填報志願靠譜不靠譜?
    #一些家長總是圍繞高考分數提問,在招生辦工作人員的回答中,實際上告訴你子高校錄取的秘密,也間接告訴你依據高考分數填報志願靠譜不靠譜。所謂錄取分數,都是招生完成之後統計出來的,並不是事先確定的,許多人對此一無所知。網上總有人炒作這校錄取分數多少,那校錄取分數多少,有的甚至按照錄取分數對高校進行排行,自然十分不靠譜。因為每年的高考,試題難易程度不同,參加高考的人數不同,今年的分數不等於去年的分數,沒有可比性。尤其是高考科目如果有所變化,更不可能直接進行比較。
  • 填報高考志願6大坑,你都知道嗎?
    一次抉擇 兩種人生高考填報志願是你和你夢寐以求的大學之間最後的一道門檻,如果志願填報失誤可能會葬送你12年的寒窗苦讀。這樣你還敢不認真對待高考志願填報嗎?要不要勾選專業調劑要結合自身情況、所報專業熱門冷門等情況綜合考慮。
  • 尚俊傑 | 高考報志願的心得體會
    現在經濟很熱,未來20年還會這麼熱嗎,不確定!上了好學校未來發展是否就一定好,按說平均水平是的,但是具體到個體,不確定!……其實,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你究竟想學什麼專業啊?不確定!就算現在喜歡某個專業,過幾年還會喜歡嗎?不確定!別說這麼小的孩子了,就算我們這些已經經歷了高考,並且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人,再問你,你究竟喜歡做什麼啊,你能說得很清楚嗎?
  • 北京新高考實施第一年志願怎麼報
    也有人說,應該優先考慮報專業。「假如選了不喜歡的專業,學習沒興趣,就可能會影響成績,以至於影響到就業。」其實,報志願沒有絕對之說,選學校和選專業都很重要,需要結合考生的興趣愛好、高考分數、未來發展規劃等因素做抉擇。今年北京高考不分文理,高校對招生專業的錄取提出了等級考選考科目要求,即考生選考的科目不同,有可能對應的高校專業就不同。考生只有參加了專業選考科目考試,才能報考該專業。
  • 高考報志願,招生辦老師告訴你,看這一項更可靠!!!
    自從高考分數下來。有人快樂有人愁,對於學霸級別的考生完全不用擔心報考學校的事。甚至還有考生直接被保送,真實羨慕,但是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平常人,從看到分數那可以就已經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有人說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因為你感受不到考場的緊張,想像不到考生看到試卷後的驚喜或者失望!柚子也是經歷過高考和報志願的。
  • 「大家談」「有錢難買我樂意!」高考志願到底該誰說了算?
    高考志願到底該誰說了算?高考志願到底該誰說了算?「有錢難買我樂意」,這是一句俗語,甚至可以說,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話題終結者,聊天話不投機,忽然來一句「有錢難買我樂意」,潛臺詞是「我樂意,你管得著嗎?」這樣簡簡單單地一句話,一下子就佔了話語上風。這個「我樂意」,在這種話不投機的聊天場景中,看起來有一點兒不講邏輯,不講道理,完全是要吵架的架勢。
  • 關於報志願,自己踩過的雷給大家排掉
    各省高考已經陸陸續續落下帷幕,今年家裡剛好有兩個小朋友剛高考完,兩個人分數剛出來家人都感覺心裡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考的都算超預期,但最近到了報志願的時候,家長又萬分焦慮,面對數以百計的學校專業,不知從何選擇,我自己是15年高考的,當時超了一本線20分,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選學校就選不了專業,選了專業就不能選學校,爸爸為了能給我選出最不浪費分數的志願,在高三一年幾乎要把報志願的書背的滾瓜爛熟了
  • 高考志願填報!這些專業是學啥的都不懂 你就開始報志願了啦?
    高考志願填報!這些專業是學啥的都不懂 你就開始報志願了啦?很多學而思孩子從小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更想通過高考這個人生重大環節進入數學相關專業,未來從事數學相關的領域。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學習數學的人都有超強的嚴謹性,如果看中這個能力,那麼一定要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