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已經發生在二級市場的傳統數據中心

2020-12-13 中國IDC圈

如今,很多行業媒體都發布了一些關於「邊緣計算」的文章。大多數文章似乎都假設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構建和應用數以萬計的邊緣數據中心,這是一個必然的結論。大多數文章將邊緣數據中心的發展歸因於5G的引入和移動邊緣計算等概念。而且,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提到減少網絡延遲是邊緣數據中心的主要驅動因素,需要減少延遲以支持從自動駕駛車輛到人工智慧到機器人手術等一系列應用程式。

以下將研究各種假設,並提供一些關於延遲、5G的演變以及行業機構在當今市場中所看到的觀察結果。邊緣計算已經出現,但卻發生在一個被忽視的領域——在二級市場的傳統數據中心內。此外,微型邊緣數據中心(例如在蜂窩基站基礎的邊緣)將為延遲提供微不足道的增量收益,實際上在大型地理區域部署基礎設施時會帶來重大的操作和技術障礙。

5G的影響

首先從5G開始,看看它將如何影響網絡延遲以及在哪裡部署基礎設施的決策。毫無疑問,5G的廣泛應用將對現代網際網路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一般來說,5G的兩個最重要的好處是提高吞吐量和減少延遲。人們都會理解增加的吞吐量。VZN公司在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推出了限量版5G手機,其下載速度高達600Mbps。5G將提供更多的帶寬,人們相信將會看到高清晰度視頻編解碼器和其他技術來消耗這些帶寬。

改進延遲是5G的另一大優勢。人們不太了解的是5G如何改善延遲。下面的圖表(圖1)說明了智慧型手機如何傳輸數據,並指出行動網路各個部分引入的延遲。人們應該注意,4G網絡中的大部分延遲是由「空中接口」創建的,即智慧型手機/行動裝置與安裝在蜂窩塔臺上的射頻天線之間的通信。平均而言,4G網絡上超過50%的延遲是由空中接口引起的。與空中接口造成的影響相比,傳輸和核心網絡的延遲要小得多。

圖1

圖2是相同的圖表,但是對於5G來說,5G顯著減少了空中接口的延遲,使往返時間從平均50至60毫秒(或更高)下降到10毫秒以下。其含義是顯而易見的:即使不改變數據中心的位置,5G也會顯著地提高應用程式的性能。即使來自遙遠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每個人都將獲得5G的增量延遲優勢,因為空中接口的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網絡的數據將繼續以光速移動。也就是說,當今(或未來)無法在4G網絡的現有延遲下正常工作的應用程式在5G下可以正常工作。顯然,很難預測哪些應用程式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正常工作,但假設某些應用程式組在5G網絡下可以正常工作,似乎有理由認為某些應用程式組在5G網絡下的性能足夠好,因此不需要改變數據中心拓撲來支持它們。

現在,5G確實包括多接入的邊緣計算,也稱為移動邊緣計算,它能夠將雲計算功能集成到蜂窩網絡中,並將用於物聯網。對於一些應用程式來說,移動邊緣計算將是有用的。很多企業正在用他們的裸機支持物聯網的應用就是一個這樣的用例。但是,5G的延遲優勢將體現到每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身上,無論他們使用的應用程式位於何處。

5G對未來應用的影響讓人們想起早期網際網路的發展和VoIP的發展。在網絡泡沫時代,許多公司試圖引入VoIP作為TDM語音的替代方案。而這在1995~2000年沒有任何作用,因為網際網路根本沒有針對延遲進行優化。隨著管道越來越大、對等網絡和緩存的發展,推出開放式網際網路上的VoIP成為可能。這是Vonage公司在2000年代早期利用並推出OTT語音應用程式的機會,幾年前這種應用程式在商業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但相信同樣的事情也會隨著5G的推出而發生。

圖2

但是,需要深入研究邊緣數據中心的延遲參數,並研究在給定的城域市場中更靠近最終用戶部署計算和存儲基礎設施的增量優勢。

在開始之前,從數據中心足跡的角度回顧一下當今大多數大型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的配置方式是很有幫助的。例如,一家廣告技術公司希望在達拉斯構建一個電力容量為2MW的數據中心,而這是最具延遲敏感性的網際網路用例之一。為了使廣告技術公司的商業模式發揮作用,他們需要能夠在某個網站屬性上識別網際網路用戶的特徵,確定用戶潛在的購買習慣,對於廣告購買者進行拍賣,並在100毫秒內將廣告插入網頁中。這家廣告技術公司已經在各個市場進行了重要的網絡測試,並確定能夠實現100毫秒以下的響應,他們需要在美國的三個地區進行部署:阿什本、達拉斯和聖克拉拉。這種在美國東部、中部和西部配置是大多數網絡規模應用程式的部署方式。這正是全球最大的批發數據中心市場建在阿什本、達拉斯和聖克拉拉的原因。

因此,對於當今大多數現有的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用例來說,這是有效的(大致相同的形式)。微型邊緣數據中心的論點是應用程式將需要接近實時的延遲,因此美國東部、中部和西部配置將無法工作。相反,企業需要在數千個位置進行部署。如果在本地部署基礎設施而不是僅僅在美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的配置中,那麼需要檢查延遲的改進。

圖3顯示了美國的地圖以及從東部、中部、西部配置到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預期延遲。出於測試的目的,利用SLC、DFW和BLT中的實際位置。可以想像聖克拉拉和阿什本的延遲會增加5~10毫秒,因此選擇了明尼阿波利斯,因為它在地理位置上距離大規模公司可能部署的最常見的批發數據中心位置(目前不包括芝加哥)最遠,因此減少延遲的好處將是最明顯的。此外,DataBank公司在明尼阿波利斯擁有兩個數據中心,因此可以直接了解市場上可用的數據中心選項和IP網絡動態。

圖3

正如人們所看到的,從美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開放的網際網路上,光纖傳輸引入的明尼阿波利斯的延遲時間不到45毫秒。專用多協議標籤交換(MPLS)/骨幹網絡上的實際延遲將低約5至10毫秒。回想一下,使用5G技術,即使沒有引入微型邊緣數據中心,IP數據包的延遲也會大大減少,因為空中接口會有顯著的改進。這意味著,對於5G,大多數雲計算數據中心距離最終用戶將為25至50毫秒,這比4G技術有了顯著的改進。

儘管如此,假設企業是應用程式的提供商,其應用程式需要非常低的延遲,並希望為明尼阿波利斯的用戶提供服務。那麼將會怎麼做?可以有兩個廣泛的選擇: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傳統數據中心部署(例如,在DataBank公司的MSP1或MSP2數據中心部署);或者拆分工作負載並部署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大量小型微型數據中心。以下來查看與在單個傳統數據中心中部署相比,在5個微型邊緣數據中心部署的增量收益。

如果企業部署在傳統數據中心(如MSP1或MSP2)中,圖4將估算其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場內各個位置的預期延遲。如果網絡被完美地優化,最終用戶數據包可以直接在數據中心之間傳輸,而不是通過對等點或託管數據中心傳輸,延遲範圍從0.16毫秒(10英裡)到0.63毫秒。實際上,人們必須增加增量延遲才能到達運營商酒店或市場中的對等點,但這將同樣影響所有用戶和所有示例。這個ping測試表明,無論是MSP1還是MSP2數據中心,應用程式都能夠在3至5毫秒或更短的時間內到達明尼阿波利斯大都市區的大多數目的地。

圖4

圖5顯示了如果企業選擇部署在5個微型數據中心,MSP1和MPS2數據中心作為其中兩個位置將會發生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理論上的最終用戶幾乎總是在微型數據中心半徑10英裡範圍內,並且能夠實現約0.16毫秒的往返延遲(同樣,假設網絡是完全最優的,而事實並非如此)。但是,從一個數據中心位置到5個微型數據中心位置的增量改進只能將往返延遲提高不到1~2毫秒。與美國東部、中部、西部配置相比,絕大多數延遲優勢僅通過選擇在城域市場中部署1個節點來實現。在數十萬個微數據中心中部署只會將延遲提高1毫秒或更短,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會根據對等發生的位置引入延遲。

圖5

當企業考慮到在現場部署基礎設施的複雜性、成本和運營支持需求,再加上在單個位置聚合基礎設施帶來的規模效益時,為城域市場提供服務的單一數據中心部署更為出色。其結論是,一旦應用程式部署在給定市場中的一個單一位置,與網絡規模數據中心的美國東部、中部、西部配置相比,到達該市場中的實際延遲將顯著減少,並且微型數據中心的增量效益也將消失。

人們確實看到雲計算和內容提供商中的許多公司利用在二級市場的傳統數據中心地理位置來擴展他們的功能。而在大型雲計算服務商和內容提供商部署到10000個蜂窩塔臺位置之前,他們首先將在希望提供服務的頂級城域市場的傳統數據中心部署一個單一集群,並且能夠以非常低的延遲到達這些地區。在大型市場中,例如洛杉磯都市圖,供應商可以輕鬆地選擇市場上已有的2~3個傳統數據中心。

很明顯,許多新技術的宣傳和炒作通常比現實應用要早5到10年。微型邊緣數據中心就是這種情況。雖然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些時候出現新的應用程式,但只能希望部署在需要更加分散的數據中心地理位置,因此,更多資金將投入當今正在進行雲計算和內容部署的第二層市場的「邊緣」。

相關閱讀:

邊緣計算如何成為5G的好搭檔?  

企業網絡布線將受五大技術趨勢影響  

相關焦點

  • 邊緣數據中心市場和冗餘問題
    儘管人們對蜂窩通信塔臺的微型數據中心很感興趣,但「邊緣計算」最有可能成微型數據中心。由於在大型人口中心(而不是遙遠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本地部署內容和工作負載而導致網絡延遲的逐步改善,再加上傳統數據中心更好地擴展和維護基礎設施的能力,實際上,這種方法要比微型數據中心等替代方案優越得多。
  • 智芯融:FPGA,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的AI加速器!
    除了其本身固有的可編程靈活性外,網絡連接和數據交換功能使得FPGA成為雲計算和數據中心不可或缺的海量數據處理單元,特別是機器學習/AI、網絡加速和計算存儲等應用對FPGA有著強勁的需求,比如SmartNIC、搜尋引擎加速器、AI推理引擎等。新興的邊緣計算將掀起新的一波FPGA需求熱潮,包括5G基站和電信基礎設施、邊緣端網關和路由器,以及IoT智能終端等。
  • 邊緣計算:萬億藍海市場加速爆發
    正式發布全球首張MEC規模商用網絡和《5G MEC邊緣雲平臺架構及商用實踐白皮書》。TrendForce最新預測顯示,邊緣計算產品和服務市場在2018年至2022年將以複合年增長率超過30%的速度增長。其中,亞太區市場發展最快,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46.7%。根據思科預測,三分之一的數據流量會完全繞過中心,下沉至城域,更靠近邊緣。
  • 膠囊數據中心,超融合創新共贏邊緣計算
    日前,雙方宣布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充分利用在各自領域的影響力和技術優勢進行聯合探索,將面向邊緣雲計算和中小型數據中心場景攜手提供創新的一體化集成解決方案——膠囊數據中心,助力各行業客戶在邊緣計算爆發的大趨勢下贏得先機。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不「邊緣」
    連續三年被全球最大IT諮詢公司Gartner評為「十大戰略性科技」,邊緣計算是否已經走到當打之年?太長不看版|邊緣計算投資的勢與機:先說結論:隨著雲計算領域寡頭格局的形成,未來十年邊緣側將具備更多的發展和投資空間。
  • CPDA數據分析師:如何用簡單的英語解釋邊緣計算
    要使邊緣設備變得智能,他們需要處理所收集的數據,及時分享見解,並在可行時採取適當的行動,邊緣計算是使邊緣設備執行此操作而無需將數據傳輸到其中的科學,另一個伺服器環境,換句話說邊緣計算使數據和計算最接近交互點,如果我們考慮一個輪輻模型,那麼雲就是中心,而輻條外部的一切都是邊緣,這一切都不在雲中, 如果我們考慮一個輪輻式模型,那麼雲 就是中心,
  • PPIO姚欣:數據在邊緣大量產生,架構正在走向邊緣計算
    在下午的「助力數字經濟,共譜數據安全——區塊鏈大數據論壇」 上,PPIO 聯合創始人姚欣帶來題為《從大數據到邊緣計算淺談分布式存儲落地》的演講。他表示,今天我們要走向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我們要走向一個分布式的時代,為什麼呢?是因為數據在邊緣大量的產生,我們也需要把我們的計算和存儲放在邊緣,這樣才能適應數據處理越來越高速,越來越低延遲的需求。
  • 交行劉珺:霧端計算、邊緣計算成為銀行數據體系發展的新熱點
    劉珺指出,基於超大的市場規模和用戶基數,中國已然成為世界第一大金融科技市場,但是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端遠強於技術端仍然是顯著特徵,未來將對經營模式、價值曲線、技術架構產生深遠的重塑效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霧端計算和邊緣計算正在逐步成為銀行數據體系發展的又一個熱點。
  • 如何計算邊緣計算的成本
    作為回應,數據中心供應商也加快了步伐:根據邊緣計算的特性和要求,提供模塊化的「微型」數據中心,或者是一個可鎖定的傳統機櫃或機架,並配備自己的電源和散熱設備。成本是多少?但是邊緣計算的成本會累積起來嗎?集中化的趨勢是由規模經濟驅動的,這使得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更低。邊緣計算設施將處理更多的應用程式,但其成本會更昂貴。
  • 物聯網邊緣計算你的了解有多少
    什麼是霧和邊緣計算,它們與物聯網有什麼關係? 霧計算和邊緣計算不僅僅是流行語,而是目前在物聯網部署中使用的真實系統設計。隨著物聯網進入全球各地的業務,許多行業發現霧和邊緣計算可以填補傳統的以云為中心的物聯網設計所遺漏的空白。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那些不「邊緣」的投資機會
    連續三年被全球最大IT諮詢公司Gartner評為「十大戰略性科技」,邊緣計算是否已經走到當打之年?本期華映洞察,一起揭開邊緣計算的神秘面紗,共探投資機遇。邊緣計算投資的勢與機先說結論:隨著雲計算領域寡頭格局的形成,未來十年邊緣側將具備更多的發展和投資空間。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到2027年,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將從35億美元增長到434億美元。」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邊緣計算的高增長,有可能會在計算領域上演「中心走向邊緣,邊緣走向中心」的一幕。誠然,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
  • 邊緣計算是大勢所趨嗎?
    而雲端計算,仍然可以訪問邊緣計算的歷史數據。邊緣計算節點可以在雲計算中心的統一管控下,對數據或者部分數據進行處理和存儲,用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以及提高效率和業務連續性,滿足數據本地存儲與處理等安全合規的要求。
  • 康普吳健:未來,數據中心的兩個發展方向是集中化和邊緣計算
    由於消費者和網絡用戶所需的數據與他們所期望得到的服務成正比,速度也成為一項關鍵需求。這既是一個全球性現象,也是數據中心設計和建設人員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面對巨大的流量挑戰,帶寬需求不斷增加的壓力。企業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亟需調整,數據中心團隊期望增加設備埠數目和光纖密度,支持更快的通道速率,降低延遲,並為向更高速的速度遷移做好準備。
  • 中文版邊緣計算白皮書發布,引領行業新趨勢
    摘要:今日,OpenStack基金會正式對外發布《Cloud Edge Computing: Beyond the Data Center》中文版白皮書,中文名:《邊緣計算-跨越傳統數據中心》,數位來自英特爾、九州雲的社區志願者參與了中文版翻譯。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北京召開,其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11位報告人聚焦物聯網、智能交通、數據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等熱點話題分享邊緣計算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最新發展態勢,探討如何利用邊緣計算技術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邊緣計算研究員王哲擔任本次論壇執行主席。
  • 梨享計算(Pear)創始人、CEO莊奇東:標準化的邊緣計算——霧計算...
    本屆大會共設:CDN領袖峰會、邊緣計算論壇、視頻雲論壇、智能網絡論壇、國際論壇、移動&應用分發論壇、電視&媒體分發論壇、版權&安全分發論壇共計8大主題論壇,在4月10日下午舉行的邊緣計算論壇上,深圳梨享計算(Pear)創始人、CEO莊奇東做了題為《標準化的邊緣計算——霧計算時代的應用開發》的主題演講。
  • Aruba全新解決方案助力轉型,邁向邊緣到雲端的「多數據中心」
    當今,員工分布式的工作狀態會導致在更接近邊緣的地方生成數據。所謂「邊緣」,就是指人、設備和種種事物都和數字世界發生連接的地方。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大多數企業將不僅從邊緣集成數據交付,還將本地、跨區域和雲平臺進行數據交付。工作負載將越來越多地在互聯的數據中心之間進行處理,以實現企業在雲時代所需的敏捷性和速度。
  • 從IEEE Fellow到創業公司CEO,劉江川瞄準了「邊緣計算」
    切入行業是智能電網 技術到市場的「驚險一跳」時下,邊緣計算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計算模型,通過在網絡邊緣進行處理,降低雲端網絡核心節點的壓力,目前該技術在業界受到廣泛關注。邊緣計算技術已經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以及大量可穿戴設備等重量級物聯網應用中開始探索更為高級的應用方向。
  • 5G時代的邊緣計算:中國的技術和市場發展(80頁)
    GSMA發布了與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共同完成的《5G時代的邊緣計算:中國的技術和市場發展》報告。本報告報告匯集了20多家在中國市場上領先的邊緣計算生態相關組織和企業的深刻洞察,分別從技術、應用、市場前景、機會、商業模式、政策法規多個角度,剖析了中國邊緣計算生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