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O姚欣:數據在邊緣大量產生,架構正在走向邊緣計算

2020-12-11 巴比特資訊

12月5日,「相信未來--2020世界區塊鏈大會·武漢」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大會由巴比特主辦,並得到了武漢市政府、江漢區政府、武漢市經信局、中國信通院等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

在下午的「助力數字經濟,共譜數據安全——區塊鏈大數據論壇」 上,PPIO 聯合創始人姚欣帶來題為《從大數據到邊緣計算淺談分布式存儲落地》的演講。他表示,今天我們要走向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我們要走向一個分布式的時代,為什麼呢?是因為數據在邊緣大量的產生,我們也需要把我們的計算和存儲放在邊緣,這樣才能適應數據處理越來越高速,越來越低延遲的需求。因此我們的架構在走向邊緣化和邊緣計算,這就為什麼說從大數據為什麼必然會導致一個邊緣計算時代的到來。存儲、計算、傳輸三位一體,一切的分布式存儲項目都是偽項目。

以下為姚欣演講全文:

今天我們論壇的主題講的是數據,我們似乎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但這個時代到底有多大,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樣的機會和風口,今天將帶來我的答案。

大數據有多大?從2020年到2025年,整個全球的數據,包括所有雲上數據、企業數據、家庭數據、物聯網數據,到2025年達到175ZB,175ZB如果存下來,藍光DVD可以繞地球222圈;如果這個數據存在雲盤上,以最好的5G的寬帶千兆速率下載,大概需要180億年才能下下來,而宇宙大爆炸到現在才200多億年。這是目前的數據量,而且這個數據依然在以3倍、5倍、10倍的速度增長,未來會迎來宇宙量級數據時代。

第二點,數據需要經歷產生、處理、最後銷毀的生命周期。我們的活動、衣食住行、遊樂娛玩、消費,所有一切的行為都在產生數據,從網絡的架構角度來說,絕大多數數據產生在邊緣側,而存儲到雲上即中心側。這帶來一系列的挑戰,過去智慧型手機存儲空間是16G(小米一代),而現在蘋果手機存儲最大可以到1TB。此外還有網盤存儲、未來的AR、VR、人臉隱私數據(被存儲並備份了至少十萬份在不同的機構、組織和平臺上)、還有一系列新的物聯網、大數據、車聯網,自動駕駛長久性每天一輛汽車要產生10TB以上的數據。我們正面臨著數據的爆發,而且是從邊緣側的爆發。

數據在爆發過程中會帶來什麼影響和效益?相對論、萬有引力定律給我們的啟發是,大質量的物體讓它周邊的所有物體圍繞它運動。數據研究機構、企業大家提出數據引力的概念,數據其實是所有IT基礎設施裡面最重的一塊,所有的應用服務圍繞著數據去運作、發行、服務。數據有兩個關鍵的特性,一是數據處理的速度,也叫吞吐速度,另一個是數據處理的時間或者傳輸的時間,叫做延遲。我們希望數據處理速度越來越快,帶寬越來越高,傳輸時間越來越短。這次5G的普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性是超低延時的網絡,即可實現一毫秒的傳輸,現在是十毫秒到百毫秒,還要再降低100倍。計算和傳輸要跟著數據量的增長一起提升。

第三張圖,IBM被PC革了命,我們進入到了一個完全離散化的PC機的時代,後來出現了雲計算,所有人都連到雲上跟全球人民一起聯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要走向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分布式的時代。因為數據在邊緣大量的產生,我們也需要把計算和存儲放在邊緣,這樣才能適應數據處理越來越高速、越來越低延遲的需求。架構在走向邊緣化和邊緣計算,大數據必然會導致邊緣計算時代的到來。

今天我們還處於雲時代的中後期,但是雲正在形成下一代架構。傳統的雲架構通過一些傳輸管道,比如家庭寬帶、企業寬帶、4G、5G傳輸。而未來的雲會往下沉、會無孔不入,到達個人身邊,有人稱之為霧計算。霧計算時代的到來,會將算力、傳輸和存儲下移。今天的邊緣計算時代,我們要把更多雲的算力、數據中心、機房、IT設施放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這其實也是有利於下沉市場的,跟國家要推動的新基建方向是一致的。

如今困擾我們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落地問題。欣喜的是,近年的技術論壇開始走向商業。本人是P2P的信徒,當看到中本聰的論文,我認為這是P2P跟金融最好的結合,但過去人們對P2P及區塊鏈有誤解。如今,國家的新基建國策給了技術一個正名,我覺得所有從業人員也需要去考慮如何真正地落地,以什麼樣的路徑來落地。

我的三點思考:一切的分布式存儲項目都是偽項目;第二,所有的應用和所有的區塊鏈項目如果不談商業場景,不談落地都是偽項目;第三,存活下來。

前兩年,我們看到很多P2P和區塊鏈的項目,決定要採用這個方式創業,也做了技術架構、開發,後來發現商業落地才是真正的制約因素。在做了一番思考之後,我們逐漸逐漸選擇了商業路徑。我們的落地實踐看似簡單卻又實現了「用戶每一天都能用到」。我們把邊緣側和端側的大量的機房和設備雲化、合併化,用伺服器之間的P2P技術加上區塊鏈的方式來記帳,整合之後做零散的雲服務,提供給網際網路企業解決他們的成本、效率、速度、性能的問題。

舉一個與武漢有關的應用例子,今年封城時各家視頻網站流量激增了3、4倍,伺服器需要擴容,但那時候實施受到限制。我們嘗試做一個小MVP,通過微信群聯繫了網吧,與店主溝通裝一套我們的系統,把網吧的電腦變成伺服器,給雲計算企業提供雲服務,替代其商業機房。最後區域性地解決了部分需求,幫武漢人民撐過了2月份最難熬時期的娛樂問題。從音視頻進行切入,未來還會做到智能物聯網、邊緣大數據等場景。疫情的特殊情況驗證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把很多閒散的碎片化資源整合起來。

客觀而言,我們的實踐,技術是分布化的而商業邏輯是中心化的。一個創業公司在2020年這樣的特殊年份活下來,而我的心還是在向分布式世界去前進,不斷探索新商業模式、新應用。可能要經過十年的時間才能看到下一代的計算和下一代的場景到來。下一代場景到來之前先找一個既有的落地市場,不要在意模式、理念和技術是不是最先進,活著才是硬道理,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計算架構演進的必然,邊緣計算引發的產業變革正在開啟
    站在當下,回顧10年間雲計算為整個IT產業甚至社會帶來的改變,以此去審視邊緣計算的發展,我們絲毫不會懷疑它的未來。因為邊緣計算的潛力與價值正在快速釋放!雲邊端協同的計算架構仿佛人的大腦、脊髓以及周圍神經系統的架構一樣,有著相似的規律。從集中式單體計算到分布式網聯計算,再到異構、協同、全面泛在的智能計算,邊緣計算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組成部分和演進的必然趨勢。「下一代計算平臺,一定會從現在的大集中走向集中跟分布相結合的遞階式的控制系統。」
  • 邊緣計算:計算架構不斷演進的必然
    據IDC數據顯示,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存儲、分析、計算,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邊緣計算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賦能各行各業,成為支撐新基建戰略,促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京盛大召開。
  • 邊緣計算或將孕育獨角獸企業
    從概念到實踐 邊雲協同進入2.0時代邊緣計算因為順應了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的需求,正在蓬勃發展,也在推動計算模型從集中式的雲計算走向更加分布式的邊緣計算。阮斌鋒說,「在服務協同中還很大一部分是智能服務,智能服務需要大量的樣本數量,如何提高增量學識、實現協同推理、保障安全隱私,以及邊緣計算中獲得的大量數據如何存儲,都存在挑戰。」實現資源協同,不僅可以簡化應用的開發難度,還可以提高邊緣資源的使用效率。
  • 離散製造業邊緣計算實施架構及技術體系
    一、離散製造業邊緣計算實施架構如圖所示,整個離散製造業邊緣計算實施架構包括現場設備層、邊緣計算平臺層以及支持邊雲協同的雲平臺層,邊緣計算平臺負責從各現場設備採集數據,實現邊緣側人員、設備、物料、環境、業務管理等數據的統一接入、本地集中存儲、邊緣分析處理等,並通過對現場設備的物聯集成(如:生產設備、物流設備、檢測設備)採集設備運行參數
  • CPDA數據分析師:如何用簡單的英語解釋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是指在原始數據處使用可用的計算和存儲功能進行數據的參與和分析 從技術上講,邊緣計算是一種分布式範例,可以跨智能對象,行動電話和本地網絡在本地處理數據,現在可以在用戶設備上進行數據分析,而不是將物聯網上的設備所生成的大量數據發送回中央雲進行處理這需要更多的時間,需要更多的帶寬並且往往花費更多
  • 邊緣計算到底是個什麼技術?邊緣計算硬體架構
    相對於雲計算的集中式計算,邊緣計算屬於分布式計算。 2. 相對於雲計算系統需要上傳大量的待計算數據,邊緣計算可以大幅減少需要上傳的數據量。 3. 相對於雲計算系統,邊緣計算實時性更好。
  • 什麼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的解釋和3種類型
    圖1、鄰近計算或者邊緣計算讓智能更加靠近設備  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是一種在物理上靠近數據生成的位置處理數據的方法,即事物和人所在的現場區域如家庭和遠程辦公室內  圖2、物聯網設備中通常集成具有一定計算能力的處理器  由於這些產生數據的事物和人通常不在雲端,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許多形式的在物聯網(IoT)解決方案架構的邊緣處的計算來補充雲計算
  • 邊緣計算:萬億藍海市場加速爆發
    正式發布全球首張MEC規模商用網絡和《5G MEC邊緣雲平臺架構及商用實踐白皮書》。TrendForce最新預測顯示,邊緣計算產品和服務市場在2018年至2022年將以複合年增長率超過30%的速度增長。其中,亞太區市場發展最快,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46.7%。根據思科預測,三分之一的數據流量會完全繞過中心,下沉至城域,更靠近邊緣。
  • 迎接邊緣計算2.0新時代,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即將啟幕
    而邊緣計算由於更靠近用戶側或數據源頭,通過融合計算、存儲、網絡、應用等能力就近提供服務,能更好地提供敏捷聯接(C)、實時業務(R)、數據優化(O)、應用智能(S)、安全與隱私保護(S)等方面的能力,CROSS價值推動計算模型從集中式的雲計算走向更加分布式的邊緣計算,並普遍被認為是行業數位化發展的核心使能。可以說沒有邊緣計算,行業數位化將很難深化。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不「邊緣」
    集中式的雲計算模型已然無法滿足萬物互聯下的海量數據的高效傳輸以及處理需求。伴隨著5G的發展,邊緣計算應運而生。在本小節中,我們將從四個問題出發,圍繞邊緣計算的定義、架構、特點/優勢、關鍵技術等進行拆解。1. 什麼是邊緣計算?
  • 運營商邊緣計算專題論壇:雲網融合,邊緣計算加速5G落地實踐
    隨著5G商用的逐步推進,連接5G商用潛能和下遊產業機會的邊緣計算走向大風口,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領域呈現出旺盛的市場需求。運營商紛紛布局邊緣計算,驅動5G網絡與各領域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實現5G能力的進一步延伸,成為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到2027年,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將從35億美元增長到434億美元。」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邊緣計算的高增長,有可能會在計算領域上演「中心走向邊緣,邊緣走向中心」的一幕。誠然,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
  • 非空穴來風:邊緣計算CROSS歐洲新戰場
    我們正在步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數據不僅僅來自數據中心,而是逐漸更多地來自邊緣側,比如通信基站、行動裝置、智能家居、工業設備、可穿戴設備甚至城市建築等,包括不計其數的傳感器。隨著各類設備大規模接入物聯網,在終端側引發海量連接和數據異構的挑戰,同時終端側要求業務能夠做出實時響應和處理,而由於網絡帶寬有限,且又要滿足實時化、智能化的需求,邊緣計算應運而生,成為物聯網發展的新趨勢之一。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北京召開,其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11位報告人聚焦物聯網、智能交通、數據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等熱點話題分享邊緣計算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最新發展態勢,探討如何利用邊緣計算技術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邊緣計算研究員王哲擔任本次論壇執行主席。
  • 中文版邊緣計算白皮書發布,引領行業新趨勢
    雖然雲計算現在已是普遍應用,但是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以及即將推出更具沉浸感和互動性的應用趨勢將使數據存儲與計算的重心遠離中央數據中心並走向邊緣。新技術,新需求,IoT的爆發以及更多實時應用將在未來四到五年內從根本上改變計算拓撲結構。隨著數據和內容從集中的雲和數據中心轉移到邊緣,IT架構將會顛倒過來,從而產生新的計算與存儲使用場景。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那些不「邊緣」的投資機會
    物聯網的發展,為網絡傳輸的實時性、網絡帶寬帶來新挑戰,也對數據的存儲、分析、處理提出新要求。集中式的雲計算模型已然無法滿足萬物互聯下的海量數據的高效傳輸以及處理需求。伴隨著5G的發展,邊緣計算應運而生。在本小節中,我們將從四個問題出發,圍繞邊緣計算的定義、架構、特點/優勢、關鍵技術等進行拆解。
  • 如何計算邊緣計算的成本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流媒體、物聯網、虛擬實境、自動駕駛汽車等新的應用需要以非常低的延遲提供大量數據。為了更加靠近最終用戶或他們服務的設備,邊緣計算這種新的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應運而生。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分析師預測,在邊緣計算處理的數據將在未來四年內激增,從當今的10%將增長到75%。
  • 物聯網邊緣計算你的了解有多少
    已經對這種模型進行過實驗的企業發現,簡單,低功耗設備提供的原始數據可能會非常龐大,佔用大量網絡帶寬,信噪比低。 霧計算 在霧計算中,數據處理不僅發生在雲數據中心,還發生在區域網層。在最嚴格的霧計算意義上,網關設備不僅會將數據路由到雲,還會執行分析,壓縮和過濾,以減少發送的數據量,從而更有效地利用網絡帶寬。
  • 邊緣計算是幹什麼的?
    無論IT端還是OT端的主流廠商都將目光聚焦在了「邊緣計算」這個焦點上,顯然,這並非是為了概念,對於OT廠商而言,傳統的控制系統任務聚焦在控制的實時性、穩定性,而隨著數據的需求變大,如圖1所示,包括了機器、產線、過程、基礎設施中的物流、質量、能源、運營維護等數據的集成,以獲得全局優化,這也的確需要更為開放
  • 雲霧之後,邊緣計算已來
    邊緣計算是什麼   「邊緣計算是指在數據源的邊緣地帶完成的運算程序。」2017年12月29日,天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王曉飛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採訪,他的研究領域正是邊緣計算和存儲。他介紹說,邊緣計算是一種分散式運算架構,將應用程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絡中心節點移送到網絡邏輯上的「邊緣節點」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