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昕:以赤子之心,做「無用之學」

2020-08-18 光明科普

(圖文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提供)

貝赫和斯維納通——戴爾猜想(簡稱BSD猜想),與黎曼假設、龐加萊猜想、霍奇猜想等世界難題並稱為世界七大數學難題。

2017年,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數學院)研究員萬昕和合作者用巖澤理論證明了任意情形(包括非正規情形)秩為0與1時的BSD公式,也證明了橢圓曲線的巖澤理論主猜想,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劍橋數學雜誌》(Cambridge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國際頂級期刊上,被國際同行評價為「集數十年來發展的幾乎所有方法之大成的皇冠性成果」。

當時,萬昕入職中科院數學院不到兩年,就能夠如此快速地做出這般重要的成果,為什麼?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近日對萬昕進行了專訪。

他的研究領域很「小眾」

萬昕說,他在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士和在哥倫比亞大學工作期間,一直從事的研究領域是巖澤理論的自守形式方法,在國際數學界真正懂得這一領域的人並不多,它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Ribet的一個想法,很多人誤以為在Ribet之後沒有什麼新進展,只有一些平凡的推廣。事實上,後來新的想法和技術非常多,而且難度也非常大。在BSD猜想研究中,自守形式方法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這也正是萬昕的研究內容。因為研究領域「小眾」,能夠欣賞的人不多。有些失落的萬昕萌生了想要離開美國回國開展科研的念頭,於是他向自己在普林斯頓大學時期就熟識的華人數學家張壽武教授請教。

張壽武是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數論與代數幾何。巖澤理論正是數論中的一支。張壽武一直密切關注萬昕的研究,對他的性格也熟知,於是在徵得萬昕同意之後,張壽武給楊樂和丘成桐兩位先生寫信,推薦這位年輕人到中科院數學院工作。讓萬昕沒想到的是,數學院晨興數學中心的負責人很快就聯繫到他,跟他商議回國工作的事宜。他後來才知道,在張壽武的推薦信發出後的那兩周時間裡,數學院不止組織田野等人對萬昕的科研進行多方位評估,楊樂和丘成桐還與院領導反覆討論,希望能夠為這位年輕人提供更適宜的科研環境,以及儘可能高的待遇。這一切,都超出了萬昕原本的期待。

冷板凳對他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2016年6月,萬昕入職中科院數學院,他的科研狀態也漸入佳境。該院在數論的相關方向實力強勁,回國後的萬昕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在這裡日常科研討論、交流都非常方便。比如,實表示論可以找孫斌勇,p進表示可以找胡永泉,算術代數幾何有鄭維喆、申旭,巖澤理論有田野等……有段時間,萬昕經常找孫斌勇討論需要的實表示技術,即便2019年孫斌勇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後,他們之間的交流也依舊頻繁。

萬昕很喜歡這種氛圍,他認為交流對萌生研究靈感很重要,從探討中會得到啟發和解決方案。有時候有些東西自己不知道,比如不知道還有哪些工具,通過交流就可以彼此借鑑,從而解決自己的問題。近幾年回國的知名學者越來越多,國內做出的好成果也越來越多。萬昕認為將來必然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萬昕的研究成果,對於基礎數學領域是極其重要的進展,但他偶爾也會被不明真相的人質疑:你的研究能創造多少GDP?萬昕總是會很誠實地回答:零!基礎科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雖然眼前看不到對GDP的貢獻,但將來也許會對國家和人類的文明有貢獻。科學的發展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就像個有機體,不能簡單的分為有用或者無用。「就像人的身體,一般人不會說身體的哪個部分是沒用的吧?雖然可能看不出明顯的用處。」

萬昕並不是一個愛熱鬧的人,相反,他更喜歡獨處,並能享受寂寞。都說科研要坐冷板凳,但冷板凳對於萬昕來說,簡直再適合不過了。作為年輕人,萬昕不打遊戲,幾乎不看電視,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我是會想盡一切辦法把時間放在工作上的,有時候對於家裡的家務事都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優先保證自己的科研。」被視為國際數學界「新星」的萬昕,已經是兩個小朋友的父親,內心卻依舊像個孩子,保持著赤子之心,保持著對數學的熱愛與執著。(王 姝)

相關焦點

  • 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鍾無用之情,終成無用之人
    世間人要做許多無用之事,比如琴棋書,愛與等待,高曉松如是說。是啊,一個人要做太多無用的事情。唯有機器人不會做無用功,它們永遠一絲不苟,永遠不會花費多餘的時間做無用之事。所以有的家長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機器人。
  • 你要做一個無用之人
    報大學的時候,不優先考慮愛好,而是先考慮這門專業學出來有什麼用。裝修新家,不首要考慮好不好看,而是先衡量擺設有沒有用。許多事情,乍一看去,似乎確實沒什麼用。但其實,無用之用,才是大用。我勸你做個無用之人我有個親戚,今年也是過了花甲之年了,老人家一輩子經商,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與人脈。在當地也算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是為人謙虛,從不熱衷於在酒局飯桌上炫耀自己。
  •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做一個最「無用」的人
    你還敢做無用之事,無用之人嗎?「無用人」是一個磨坊主的兒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者。他不願與粗鄙之人有什麼牽連,整天耽於夢幻,喜歡唱歌拉小提琴,他被父親斥為「無用人」。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純真和藝術,最終幸運地找到了那個心愛的人。作家通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田園風光,諷刺了一個庸庸碌碌、急功近利的現實。
  • 幸福,就是做些「無用」的事兒
    莊子曰: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陳果說,「要多學一些無用之事,才會讓你快樂。」因為人生不是拿來用的,是拿來享受的。你自己高興,無用也是大用!03陳道明喜歡做一些「無用」之事:讀書,練字,彈琴,下棋,為妻子縫製皮包,為女兒穿針引線裁剪衣裳......馮小剛取笑他「奇淫巧技以悅婦孺」。陳道明卻淡淡回應:「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 無用之用 | 我勸你做點沒用的事
    直至後來,總幻想將來要做一份與寫字相關的工作。當時看似一個不起眼的決定,一個無什麼大用的愛好,或許草蛇灰線,貫穿你的一生。無用之用,或是大用。因此我勸你做一些無用的事情,不要把全部的力氣都投入到那些當下即有產出的事情中去。讀書時的暑假,我曾經做過一陣子家教,一天至多只肯教兩節課。
  • 歷史文化源流 | 赤子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赤子之心」一詞出自《孟子·離婁》:「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早期「尺」和「赤」通用,在古人眼裡,幼兒不過尺把高,故稱尺子,也即赤子,赤子之心即尺子之心。與幼兒的尺子相對應,成人則稱為丈夫。
  • 陳道明五年拍了一部戲:相比當演員,他更喜歡做一個「無用之人」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他最享受的時光,是和妻子同窗對坐,她繡十字繡,他做皮包,再來一壺淡茶,歲月靜好,坐看雲捲雲舒,故事慢慢經過。 這個被季羨林都稱讚學識浩瀚的男人,覺得時間就應該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 不做無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 守赤子之心 立青春之業
    我們將從學校裡和生活上所學到的一切都運用到工作中來,期待著新的春天有新的收穫。帶著這股勁兒,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頭扎進了現在正在進行的《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服務平臺》項目中。我們有歷史,有積澱,有傳承,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打破大眾的傳統視野,重塑產品的大眾形象,要做,就要做好!回頭想來,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似乎沒有一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原動力」。是工作考核中的重要指標嗎?並不是;是上級硬派下來的命令與要求嗎?也並沒有。有的只是使命感的感召和自我價值的追尋。傳統出版的變革勢在必行。
  • 哲學是無用之學?讓我們來看看莊子和亞里斯多德是怎麼說的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哲學是無用之學」。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益的時代,哲學究竟能幹什麼呢?或者說,這門學問本身的用途是什麼呢?哲學之人常常自我安慰說「哲學雖無用」,但「無用視為大用」。關於無用的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莊子。有一次,惠施對莊子說:「你看這棵樹,盤根錯節、碩大無比,沒用!」莊子回答說:「怎麼沒用?你如果把它放在荒野之中,能夠為長途跋涉的旅人提供一塊歇腳的陰涼,你怎麼能說他沒用呢?」
  • 不懂「無用」之用,難成大器
    現今你的言談,大而無用,大家都會鄙棄它的。」做過宰相的政治家、哲學家惠子說了這麼一大段精妙的論證,為了證明莊子的言談大而無用。但莊子是個辯論小能手,豈能被人說了去。莊子說,你沒看到野貓和黃鼠狼,為了捉小動物,身手敏捷,能上能下,沒有去不了的地方,但一不小心就中了獵人的機關。
  • 最高級的人生,是做一個「 無用 」的人
    「學這有什麼用?」「種了一株水仙。」「種這有什麼用?」是啊,文學、藝術,世間一切的美好,確實沒什麼用。但是它們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沒有用處。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不務正業」的陳道明,沒事就喜歡彈彈鋼琴,寫寫詩詞,搞搞收藏,閒下來甚至會為女兒做衣服,幫妻子繡針線活兒,在這大多數人看來很不可思議。他的立場正是: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我想這並不是消極怠惰之論,而是經歷人生起伏才得出的人生哲理。
  • 清華大學「哲學」專業:讓「無用之學」發光發熱!
    學生無不聞之色變,但又欲罷不能。由司馬亭老師和劉奮榮老師講授的《邏輯、語言與哲學》就是這樣一門「硬課」:哲學基礎導論課,4學分,從哲學和語言學的角度引入邏輯的基本概念,教授基本的證明方法,引導學生從跨學科的角度思考邏輯問題。今天你講「邏輯」了嗎?
  • 傅蓉為何沒有學神機百鍊的心思?她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種欲望成為了最大的心魔,可諸葛青卻主動戰勝了這個心魔,放棄了馬村長交給他的神機百鍊,讓無數讀者為之讚嘆。可是諸葛青在因神機百鍊而入魔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有翻看神機百鍊的機會,那便是一直在照顧諸葛青的傅蓉。那麼傅蓉為何沒有學神機百鍊的心思呢?她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 樓宇烈:無用之用為大用
    王陽明認為,「格物致知」中的「格」不是外在地去看,格是「正」之義,是要拿心去正。人都有良知、良能,萬物之理都在人心之中,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外求,而是內省,就是要用心中之理去規範外在之物。王陽明通過格物來印證自己內心之理的正確性,他講「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對萬物的認識都離不開心中之理,反過來,對萬物的認識可以檢驗自己的心中之理,這就是「致良知」。
  • 讀書的無用之用|老戚外傳
    讀書的有用分兩種:一種是實用只用,另一種是無用之用。為了做一個設計師,讀了很多設計類的書,並且邊讀邊實踐,書讀完了,自己設計的能力也提高了,籍此可以找一份工作養家餬口。就這種讀書來說,是有用的,這種用稱為實用。這就像戚相元在大學裡讀的那些書,物理的,數學的,大氣科學的,等等,是為了做好天氣預報這份工作,這些東西很實用,現在依然在用。
  • 學習時報:永葆赤子之心 對黨絕對忠誠
    一個有覺悟的共產黨員「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黨性修養的最直接最通俗的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強的黨性,是成為高素質領導幹部的首要條件。加強黨性修養,標尺是黨性,關鍵在修養。
  • 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原標題: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 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 李雙林
    作者:李雙林案例:尊敬的李老師您好,在我眼裡您就是活脫脫的大善之士。我現在真是處在人生很迷茫的路口想尋求指點,同時向您請教一些八字知識,自己學的時間不長,很淺雜。丁為七殺,透年幹之上,又司令旺相,故丁會亂了丙火正官,官殺混雜之人,往往事業比較多變,用心不定,工作上也不太穩定,而且會多職業。官殺混雜,多為三教九流之人,研究哲學也為偏門,以後如果從事與之相關的工作,對你來講也非常有利。
  • 關於《姜子牙》的赤子之心
    沒編制的做了神仙該做的事情,卻跳出神的編制,心中為神,自然是神。有編制的做了妖做的事情,比妖還妖,心中是妖,自然是妖。神與妖缺別不完全看編制,得看是否為善,反之是否有社會危害性,危害性強了就成了魔了。格局再大的神,若不甘做一件小的善事,即使認為這件小事會破壞了大格局,少了這份赤子之心,成不了神的,封神的路是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根本不用定大格局,有顆赤子之心做好每件事,那麼離封神就有希望。
  • 從英語無用開始談,為什麼在學校裡學這麼多「無用」的東西
    幾天前,花千芳在微博發布了兩條消息,大意就是學英語對中國的大部分人來說是無用的,不值得要求全民學英語,由此引發了大量網友討論,更引發王思聰與花千芳的隔空互懟。他們的互懟我不發表意見,但想想自己,卻發現自己在學校十幾年的時間,真的都學了一些「無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