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星星之火點亮脫貧之光丨德江縣煎茶鎮煎茶社區...

2020-12-25 天眼新聞

我叫簡蝶,是德江縣煎茶鎮煎茶社區的一名西部志願者。2020年剛大學畢業的我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以白衣天使為代表的一大批批「逆行者」,用行動書寫著初心,用平凡造就偉大,讓人不禁感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此時,心中想為祖國奉獻點綿薄之力的想法湧上心頭。

走訪群眾

為脫貧事業貢獻力量。2020年秋季,我懷揣著奉獻青春的初心,報名參加西部志願者。帶著夢想跨越250公裡,離開父母獨自來到德江縣煎茶鎮這片陌生的土地。剛上班就接到農房摸牌信息採集工作,而這項工作由我與煎茶社區村副支書晏朝梁牽頭,我們很快就進入了狀態。按各片區劃分採集任務,我不僅要負責教會各片組長與採集員使用手機目錄,還要參與信息的採集,在錄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同志對手機APP的使用不夠熟練,於是我就開始按照片區劃分,與組長們一起去實地操作,一個個手把手的教,力爭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作為西部志願者,我沒有幫扶任務,但我很榮幸趕上脫貧攻堅收官戰,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與幹部們一起進村入戶查民情、問民需、解民憂,一心一意幫助貧困群眾樹信心、搞產業、摘窮帽,對於剛踏入社會的我由於閱歷淺、磨練少、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都嚴重缺乏,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難題。「你這個外地姑娘,年紀輕輕的來騙取我們的信息幹什麼用?」在人口普查過程中,老百姓聽到我不是本地口音,最初還以為我是騙子。面對重重困難,我從未感到沮喪或是有想要放棄的念頭,剛開始聽到我外地口音不信任很正常,第一次不相信我就去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堅持做思想工作,直到群眾信任為止。

幫助農戶打掃衛生

「小簡,你來啦,快進來屋頭(家裡)烤火」「妹,快來我家吃飯!」這一句句簡單而樸素的問候甜到了我的心裡。在大量的走訪中慢慢的與群眾變得熟悉起來,做群眾的工作方法也在接待群眾和處理疑難複雜問題的過程中熟練起來,辦事情、想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思路與辦法也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更加對頭有效起來,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與群眾一起話家常、聊脫貧、吃連心飯、政策解說等日常小事,解開了群眾心裡的「疙瘩」,慢慢的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與群眾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親密的朋友。 紮根基層,就是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人民群眾謀幸福,雖然剛踏上工作崗位只有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會抓緊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努力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本職工作中,不負韶華,把奮鬥作為最靚麗的青春底色,為脫貧攻堅收官戰點亮星星之火,書寫青春最美華章。

通訊員 張玲玲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見習編輯梁珍情

編輯孫遠銘

編審楊儀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是新生活奮鬥的起點丨德江縣長豐鄉黨委書記...
    長豐鄉位於銅仁市德江縣西北部,距縣城32公裡,轄14個村和1個社區121個村民組18621人,11個貧困村(其中8個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54戶7074人,貧困發生率38%,是德江縣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尚紅同志走訪群眾時節不居,歲月如流。
  • 用星星之火點亮浩蕩前路!看清華大學、電子科大、海南大學的幫扶...
    原標題:用星星之火點亮浩蕩前路!看清華大學、電子科大、海南大學的幫扶故事 | 我的2020·教育脫貧攻堅微視頻接力⑪>微言教育專欄「我的2020——教育脫貧攻堅微視頻」專欄今天推出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海南大學的扶貧故事清華大學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第一次到最基層工作的我,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去和群眾交流,溝通,這使我著實苦悶了一段時間。在一次參加群眾會後,我恍然大悟,群眾愛聽的是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不是大道理、誇誇其談。於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惡補了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向村裡的幹部請教,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光提升業務水平還不夠,群眾對駐村幹部不買帳工作也難開展。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我的青春不褪色丨德江縣潮砥鎮牌坊...
    我是龍興楊,是銅仁市德江縣潮砥鎮牌坊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德江縣是隸屬於潮砥鎮最大的一個村,全村近三千人,共839戶,其中148戶是貧困戶。初來牌坊村攻堅隊的我就感受到了「脫貧攻堅戰」正在進行時的強烈氛圍。
  • 「我的脫貧故事」從建檔貧困戶到產業帶頭人丨德江縣穩坪鎮金莊村...
    我叫張小強,貴州銅仁德江縣穩坪鎮金莊村村民,今年39歲。對於脫貧攻堅,我最大的感受是,脫貧攻堅讓像我一樣願吃苦、沒路子的農民告別了有勁無處使的窘境,不僅讓我們吃飽穿暖,還讓我們看到希望、充滿信心。我還買了個三輪車,平時除了在基地打工,還拉點水果去賣,反正能幹的事情都幹。  2016年,靠著國家的扶貧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勞我脫了貧。2017年,我當上了花椒基地的組長。村幹部們看到我種植花椒頗有心得,人也上進,年底的時候鼓勵我自己領頭種植花椒。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確保小康路上不「斷電」丨德江縣復興鎮中山村第...
    我叫陳啟權,是德江供電局復興供電所營業一班班長。2017年12月至今任銅仁市德江縣復興鎮中山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隊長。為打破交通瓶頸,2016年,我就和局駐村幫扶幹部多次與縣扶貧辦、縣交通部門對接,爭取到130萬元修通並硬化連戶路2.596公裡、產業路5.2公裡;爭取50萬元安裝120盞路燈。曾多次慰問村裡的49戶貧困戶,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及大米、棉被等生活物資。  擔任第一書記後,我遍訪農家,幫助貧困戶解除眼前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這是縣裡派駐脫貧攻堅一線動員大會的結束語,出發之時,這些錚錚誓言依然在我腦海裡久久迴旋不能散去。我叫楊松,是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普通的工作員。2018年初,我有幸成為這上千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大隊中的一員。
  • 「我的脫貧故事」我們一家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德江縣穩坪鎮鐵坑...
    我叫張月進,銅仁市德江縣穩坪鎮鐵坑社區老木丫組居民。現得益於國家跨區域易地扶搬遷政策,我們一家搬遷到銅仁市大龍開發區龍江新區居住,開啟了全新的「城市」生活。2014年,得益於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孫女張芳、孫子張阿東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幹部、社區幹部上門動員搬遷。
  • 扶貧故事 丨不服輸的女書記
    簡介:中國十九冶員工周沛橙,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擔任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煎茶鎮重華村「第一書記」。由於貢獻突出,周沛橙先後被評為德江縣「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煎茶鎮「優秀共產黨員」、貴州銅仁市「優秀村第一書記」和貴州省「優秀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電」亮山鄉脫貧路丨鳳岡縣蜂巖鎮龍井社區駐村...
    羅文武(左)為民奔走為民忙初到蜂巖上任之初,我對村裡的情況不了解,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走村串戶,逐家逐戶的調查摸底,利用村裡開會、制定脫貧攻堅方案和向村支兩委幹部諮詢等方式逐步掌握、熟悉。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兩個多月夜以繼日、跋山涉水,我徹底弄清了全村基本村情。
  • 「我的扶貧故事」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丨德江縣楠杆鄉龍寨攻堅隊...
    我時常提醒自己,作為一名黨員,要做黨員應該做的事情。作為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要用實際行動,紮實、有效的帶頭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是德江縣楠杆鄉龍寨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梅剛。2019年3月,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我主動申請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從德江縣委宣傳部,來到全縣77個深度貧困之一的楠杆鄉龍寨村脫貧攻堅一線作戰,扛起了脫貧攻堅戰的大旗。龍寨村坐落於海拔1350米的山頂上,號稱「德江小西藏」。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  他們為貧困山區帶來了希望  產業需要發展  思想需要光亮  脫貧攻堅,扶志當先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國家政策一路宣講  披著星星  頂著月亮  你是扶貧的趕路人  家中留下妻兒老小  卻一路奔跑而來
  • 巾幗脫貧故事丨隴忠麗:在和平社區譜寫「脫貧之歌」
    時光倒回到2019年,帶著一腔熱忱,隴忠麗從縣婦聯來到了和平社區,成為這裡的第一書記。「當時我來之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讓村民都富起來。」為了這個目標,隴忠麗琢磨了不少辦法。村支兩委是群眾脫貧致富的「火車頭」,從第一天來到和平社區,隴忠麗便關注了解社區的黨組織建設。經過了解,她發現社區裡黨員老齡化嚴重、凝聚力低。
  • 「我的脫貧故事」咱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丨德江縣荊角鄉柏楊村...
    我是大龍開發區的新市民羅序國,搬遷之前我家住在德江縣荊角鄉柏楊村莊元組。能趕上這樣的好時代,享受黨和國家的關懷和照顧,我很高興、很滿足。感謝黨和政府培育的扶貧精英好幹部,他們對我們的關懷和付出,讓人感動。回想過去,我們村條件差,大家過的很艱辛。
  • 「我的脫貧故事」「誠信磚廠」讓我們一家脫貧了丨沿河自治縣西部...
    我叫楊球,是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沿河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沙沱社區,每每與同事們討論扶貧工作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楊球在登記臺帳我家有七口人,我是家裡的老大,家中還有妹妹、弟弟、爺爺、奶奶,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我們這個家。2008年,受住房後山山體滑坡威脅,爸爸到親戚家中東拼西湊勉強修建了安全住房。  2014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我家因家中負債、上學負擔重,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國富民強黨有情丨務川自治縣鎮南鎮同德社區村民...
    我叫謝道韞,是務川自治縣鎮南鎮同德社區村民,成長在一個五口之家。我的脫貧故事,要從考入大學說起,這是一個充滿了愛和鼓勵的故事。人生有三喜,我家第一喜就是「金榜題名時」。2015年秋,我有幸考入中南大學,收到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刻,滿心歡喜,對外面的世界、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好奇和期待,父母臉上也是藏不住的喜悅。但喜悅之餘,我們三姊妹上學所需的高昂費用,加上母親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還要吃藥,父親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幸得精準扶貧相關政策的幫助和鼓勵,讓我們上學不愁、生病無憂。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能夠上大學,我特別感謝感恩那些曾經幫助和資助過我的人,是你們給了我繼續前行的力量,我一定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儘快成長成才,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為建設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智慧和力量。」潘仁傑在感謝信中寫道。
  • Pandora潘多拉 串鏈你的故事 點亮新願之光
    為紀念這意義不凡的一年,同時祈祝嶄新且閃耀的2021,全球最大珠寶品牌Pandora潘多拉堅信愛與故事是「Timeless」不會變化的所在,誠意定製「新願禮盒」,#你的故事 如你所鏈#,經由飽含你的故事的手鍊締造心與心之間的連結,點亮新願,開啟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