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丨德江縣楠杆鄉龍寨攻堅隊...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時常提醒自己,作為一名黨員,要做黨員應該做的事情。作為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要用實際行動,紮實、有效的帶頭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我是德江縣楠杆鄉龍寨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梅剛。2019年3月,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我主動申請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從德江縣委宣傳部,來到全縣77個深度貧困之一的楠杆鄉龍寨村脫貧攻堅一線作戰,扛起了脫貧攻堅戰的大旗。

龍寨村坐落於海拔1350米的山頂上,號稱「德江小西藏」。距縣城60公裡,距鄉鎮12公裡,全村239戶967人,貧困戶79戶362人,這裡山高坡陡、交通落後、條件惡劣,一年四季多數多數時間是在陰雨天度過。   我們第一天來到龍寨,滿山煙雨濛濛,車從懸崖邊開過是心驚膽戰。村裡遍地垃圾,汙水橫流......全村就一條公路,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這裡需要我們來改變。

德江縣楠杆鄉龍寨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梅剛(左)為老人接過背簍

到村之後,我們並沒有洩氣,攻堅隊嚴格按照出發前大會上領導們提出的德江脫貧攻堅口號:「脫貧攻堅打不贏 一切等於零」的總體要求,全面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時間見證了我們每天為民辦事服務的點點滴滴。上戰的第1天,我們走訪8個村民組,第2天了解村情,第3天調解村民家庭矛盾,第4天召開群眾會,第9天認識在家貧困戶,第10天下地幫助老百姓幹活,第30天認完全村在家人員,第40天幫農戶接水管、安裝電線、修門、打地平、翻瓦......慢慢地我們成為了村裡的全能手。

經過一年多努力,在全攻堅隊和老百姓們的共同努力下,龍寨攻堅隊切實履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攻堅克難,把做群眾事當成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行動感動老百姓,動員搬遷47戶;修建通組公路四條9.8公路,連戶路2500多米;排汙溝1997米;修建兩個文化廣場;完成透風漏雨整治63戶;補齊短板,實施五改一化一維107戶;戶戶用上安全水;建檔立卡戶100%參保;實現「零」錯退漏評漏人現象;拆除老舊圈舍95間,通過人居環境整治,組織群眾參與衛生清理500餘人次,清理垃圾20餘噸,村民們對攻堅隊點讚。

梅剛幫忙群眾種菜

龍寨以產業為支撐,目前按照「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了以核桃維主導產業,養殖、種植為輔助產業發展模式。  對照產業「八要素」找差距,全面推進全縣2+N產業發展,目前發展一個大規模養牛場,存欄144頭,該戶帶動全村共同發展養牛產業,全村現存欄量326頭;兩個大規模養豬場,存欄生豬500餘頭;三戶養羊大戶,存欄150隻;養雞場一個,存欄4000多隻;種植核桃1400畝;天麻2000平米、烤菸100多畝等多效產業發展。   疫情期間我們一直堅守崗位,守好卡點,連續奮戰22個晝夜沒回家,甚至換洗的衣服都是請他人帶來;發展產業過程中我被牛角馬蜂蜇6針,住院四天後立馬返回攻堅隊繼續開展工作;為了推進搬遷戶舊房拆除工作,我在拆除舊房的過程中,右手受傷,縫了兩層4針,沒有向組織請半天假,一直奮戰一線,組織搬遷戶舊房拆除工作有序推進。

梅剛(左一)帶著駐村幹部幫助群眾美化人居環境

「有困難,找梅書記、梅隊長」,每次下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誠心為民,民必理解;真心為民,民必擁護。駐村以來,我始終把這句話作為做人做事的準則,做政策的執行者、引路人,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把忙幫到基層關鍵處。「脫貧,一戶都不能少」,這是我駐村工作中向龍寨村79戶362名貧困人口許下的莊嚴承諾,現每戶人均收入都已達到9601.23元,戶戶穩崗就業,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駐村幹部的承諾,成了龍寨村廣大黨員幹部和老百姓的信賴人。   如今,龍寨村在各級領導領導們的關心支持下,在攻堅隊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人居環境煥然一新,一條條硬化連戶路直通各家各戶,村民們幸福歡聲迎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編輯 王小婷

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徂汶景區化馬灣鄉聚焦民生事業 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王興田徂汶景區化馬灣鄉黨委政府把民生事業作為發展的第一要務,把最大的精力、財力放在民生民享上,謹記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牢牢抓在手上,強化工作措施,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整合資金資源,聚力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是新生活奮鬥的起點丨德江縣長豐鄉黨委書記...
    長豐鄉位於銅仁市德江縣西北部,距縣城32公裡,轄14個村和1個社區121個村民組18621人,11個貧困村(其中8個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54戶7074人,貧困發生率38%,是德江縣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尚紅同志走訪群眾時節不居,歲月如流。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我的青春不褪色丨德江縣潮砥鎮牌坊...
    我是龍興楊,是銅仁市德江縣潮砥鎮牌坊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德江縣是隸屬於潮砥鎮最大的一個村,全村近三千人,共839戶,其中148戶是貧困戶。初來牌坊村攻堅隊的我就感受到了「脫貧攻堅戰」正在進行時的強烈氛圍。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第一次到最基層工作的我,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去和群眾交流,溝通,這使我著實苦悶了一段時間。在一次參加群眾會後,我恍然大悟,群眾愛聽的是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不是大道理、誇誇其談。於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惡補了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向村裡的幹部請教,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光提升業務水平還不夠,群眾對駐村幹部不買帳工作也難開展。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拓寬增收渠道︱長順縣桐筍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班國豔是一名脫貧攻堅駐村幹部。2019年3月18日,我跟著脫貧攻堅大部隊的步伐來到黔南州長順縣桐筍村,負責該村墳山、花魚井、以頭衝三個組的網格工作。脫貧攻堅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通過逐戶走訪,摸清網格三個組50戶175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我的扶貧故事 | 劉守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職責 2020-12-11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確保小康路上不「斷電」丨德江縣復興鎮中山村第...
    我叫陳啟權,是德江供電局復興供電所營業一班班長。2017年12月至今任銅仁市德江縣復興鎮中山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隊長。為了幫譚家走出困境,我多次私人接濟他們,並尋醫問藥幫他醫治,病情也極大好轉。中山村召開院壩會貧困戶王敏家居住在危房裡,又不願搬大山。經我多次交心、算帳,一家終於同意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出大山住進新居。
  • 「我的生態扶貧故事」冉勇華:懷揣情懷 初心不改
    我生態扶貧的故事我叫冉勇華,男,1986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貴州松桃人,貴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2014年參加工作,系銅仁市生態環境局幹部,中級工程師,於2019年1月22日下派到泉口鎮大元村任第一書記。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擔責,協助攻堅隊落實做好各項工作,得到廣大群眾一致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脫貧攻堅·村村道」德江縣鮓魚村:我們這裡過去是爛鮓魚,現在...
    屬德江縣7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距離全村脫貧攻堅結束只剩四天,變化到底有多大?帶著疑問,記者走進鮓魚村欲探一個究竟。鮓魚村攻堅隊在群眾家吃刨湯肉  2019年12月27日清晨,在鮓魚村村委會,老早就已經有群眾來辦公室找攻堅隊幹部們,熱情地問隊員有沒有時間去他們家吃飯?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讚揚,是對我扶貧工作的認可丨劍河縣久仰鎮...
    「在我們村,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幾乎每一個人都認識小楊,小楊的工作是做得比較好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久仰村村民邰新銘對別人說到。當聽到這些讚揚時,我心裡感到無比欣慰。我叫楊通躍,是劍河縣久仰鎮久仰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用星星之火點亮脫貧之光丨德江縣煎茶鎮煎茶社區...
    我叫簡蝶,是德江縣煎茶鎮煎茶社區的一名西部志願者。2020年剛大學畢業的我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以白衣天使為代表的一大批批「逆行者」,用行動書寫著初心,用平凡造就偉大,讓人不禁感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陳名航為貧困群眾送米油等生活用品為儘快進入到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推心置腹地拉家常、摸情況。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組居住又比較分散,再加上群眾對我不熟悉,溝通難度大,儘管每日早出晚歸,有時一天下來也走訪不了幾戶。
  • 「我的扶貧故事」基層是最好的學校,群眾是最好的老師丨劍河縣久仰...
    我叫王金澤,是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的網格員。我是2019年7月到巫溜村做網格員的,一年過去,一路的扶貧歷程,充滿著極大的挑戰和無數艱辛。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考驗的是扶貧幹部的智慧和功夫,不下大力氣和沒有一番「繡花功夫」,是難以成功的。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 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在入戶走訪中發現蒙繼漢一家5口人擠在約80平方米的歪斜木房中,住房十分不安全,通過與他拉家常交流,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我了解到他希望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於是我便積極幫他申請,在我的努力下,他如願以償住進了荔波縣興旺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2018年初,我有幸成為這上千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大隊中的一員。收拾行囊,告別家人,我隨著脫貧攻堅的步伐,奔赴到「戰鬥」的第一線,到貧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修路、建房、搬遷、引水、謀產業發展……  2018年3月初,我是在鼓揚鎮交麻村脫貧攻堅隊。
  • 「多彩貴州網」「我的扶貧故事」德江|簡江東:搬出來的幸福新生活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那些生長在大山深處的貧困群眾卻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反而越來越貧窮落後,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矛盾日益凸顯。這時,國家提出了易地搬遷政策,把一些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通過改善生活環境、生產生活條件,調整經濟結構和拓展增收渠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把我當「親戚」|長順縣付家院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王徽,是長順縣家院村脫貧攻堅隊隊員。2019年3月18日,在縣委組織部門的選派下,我和丈夫毅然前往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幫扶工作。2019年以後,長順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入總攻階段。我「狠心」將僅僅10個月大的女兒交給家中老人照顧,便來到了長順縣付家院村。付家院村龍家院組由我所包保,我一家一戶摸查走訪核對信息,邊核查邊登記,筆記本記滿了,每家的基本情況也基本掌握。大家也逐漸認可了我這個幫扶幹部「小王」,從開始的冷淡到後面偶爾開下小玩笑,村民們開始接納我這個新來的「親戚」。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一意抓扶貧 真抓實幹解民憂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我叫覃錦雪,是貴州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甲良村是甲良鎮一個大村,有22個村民小組,全村貧困戶218戶740人,雖然是非貧困村但工作量確不亞於深度貧困村。入戶動員群眾,解放群眾思想為了準確把握甲良村的現實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工作,我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各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作物種植等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做好事 辦實事 解難事丨劍河縣南寨鎮馬大...
    在村裡工作、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每天入戶走訪摸清底子,登記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狀況,致貧原因等,同時,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讓他們知道國家扶貧政策涉及哪些方面,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享受哪些扶貧政策。2019年8月,我在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範昌興老人過程中,了解到該戶老人的存摺不在身上,存摺裡有歷年來獲得的補助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