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謝道韞,是務川自治縣鎮南鎮同德社區村民,成長在一個五口之家。我的脫貧故事,要從考入大學說起,這是一個充滿了愛和鼓勵的故事。
人生有三喜,我家第一喜就是「金榜題名時」。2015年秋,我有幸考入中南大學,收到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刻,滿心歡喜,對外面的世界、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好奇和期待,父母臉上也是藏不住的喜悅。但喜悅之餘,我們三姊妹上學所需的高昂費用,加上母親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還要吃藥,父親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幸得精準扶貧相關政策的幫助和鼓勵,讓我們上學不愁、生病無憂。
還記得當時,父親想著怎麼多籌點錢,媽媽也不敢閒著,用了兩年時間秀好的兩幅十字繡,十字繡尺寸大、針腳好,繡品很美,想著賣了可以補貼學費和生活費。可是在廣場擺攤沒一會兒,有一個穿著制服的叔叔上前來,跟爸媽說國家現在有很好的扶貧政策,孩子上學有困難可以尋求政府的幫忙。
後來,在村居和鎮政府幫助下,我們家加入精準扶貧系統,正式建檔立卡,政府還安排了專門幫扶我們家的幫扶幹部,以便在我們家遇到困難時及時知曉和提供幫助,還有及時傳遞具體的扶貧政策、就業信息等。
國家提供的精準扶貧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讓我和弟弟妹妹上學無憂,鎮政府給父親提供的公益性崗位也減輕了父親身上的壓力,母親的高血壓也因有幫扶醫生定期上門檢查身體,沒了後顧之憂。學校也有貧困助學政策,學生可以通過在學校申請一定的貧困助學金或申請勤工儉學崗位來減輕家裡的壓力。
印象中每次放假回家,與家人圍坐嘮嗑,父親總會說「共產黨真的好,為老百姓做實事,對我們家有大恩情。」還說著這幾年來國家脫貧政策和幫扶幹部給家裡帶來的幫助,讓我們時刻記得他們的恩情,做人做事緊跟黨走,以後有能力了,要多做好事、多做貢獻,報答黨和國家。
2020年,我家正式脫貧了,吃穿不愁,還住進了安全舒適的安置房,出行也很便利。父親身體健康,母親身體好了許多,家庭穩定收入多了一些,我畢業了在政府邊實習邊考試,二妹也上了大學,弟弟升入初中學習。
回想這幾年,家裡各方面一步步變得更好,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離不開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幹部的幫助和鼓勵。國富民強黨有情,生於此間乃我幸,感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整理
編輯 段嵐茜
編審 楊儀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