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蒲庭輔,今年45歲,是貴安新區馬場鎮四村村打鐵寨村民。
2013年以前,我在外務工,由於文化水平低,加上沒有什麼技術,沒賺到什麼錢,也沒有找到對象,自家的房屋也破敗不堪,生活一度十分困難。
2014年,我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期間,幫扶幹部和村支兩委成員經常到我家走訪,宣傳講解各項扶貧政策,鼓勵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
2015年,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獲得危房改造補貼,加之部分土地被徵佔獲得補償,我修建了新房。同時,我用村裡免費發放的豬苗和雞苗,進行養殖。這一年,我不僅搬進了新家,還娶了老婆,生活發生大變化。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對此,我堅信不疑。在村支兩委成員和駐村幹部的引導和幫助下,我開始做石材生意、打零工並跑運輸賺錢。通過一年多的打拼,我賺了30多萬元,家庭收入大幅增加。2016年,我成功脫貧。
2019年,我開始學習種植技術,並承包了約300畝荒地,計劃種植100餘畝枇杷樹,目前已經種植30餘畝。此外,我準備用剩下的100餘畝荒地養牛,發展養殖業,目前駐村幹部正在幫助我辦理相關手續。
另外,我還成立了一個種植公司、一個建築公司。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因此,公司需要用工時,我優先提供給村裡的貧困戶,希望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回顧這幾年的經歷,我感覺自己像坐過山車一樣。從一貧如洗,到每年有10多萬元的穩定收入;從孤身一人,到成家生子;從找不到生活方向,到有了可以為之奮鬥的事業……
我認為,生活的變化,一方面得歸功於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另一方面,我認為,脫貧不能「等、靠、要」,只有敢闖敢拼,才能走出一條致富路。
來源丨貴陽日報
編輯丨趙子灩
編審丨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