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然天有不測風雲,10年前的一天,我在勞動時從高處意外摔下來,身上有三處地方骨折,導致整個人癱瘓在床。我臥病在床,妻子趙成全身上的擔子一下重了許多,一邊要照顧孩子,維持家裡的生活,一邊還要照顧我。
為了給我治病,妻子把家裡所有的家當都變賣了,不僅如此,還欠下了債,生活更加困難。當時我們的孩子只有10歲,對於她而言,不怕窮也不怕苦,就一心只想讓我快點好起來。可過去一年的時間,我依舊只能躺在床上,無法站立。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看到妻子手上的老繭多了,眼角皺紋深了,頭上的黑髮也不再能遮蓋白髮。每天腳上粘著厚厚的泥土,輾轉於家裡和地裡,她成了家裡的頂梁柱,日復一日地咬牙堅持。直到後來,我勉強能下床站立,慢慢挪步走動。
之前怎麼也沒想到,2015年脫貧攻堅的政策來到我們村裡,慢慢改變著我們貧困群眾的生活。毛家屯村成立了合作社,發展刺梨產業,邀請像我這樣的貧困戶以土地的方式入股。每年除參與利潤分紅,還優先聘請我們到合作社務工。隨後,我家獲得危房改造資金,新修了住房。再後來,鎮裡的通村通組路硬化了,串戶路直通到我的家門口,鞋子上厚厚的泥巴在水泥地上跺兩腳,就變得「輕」了。 房子修好了,路也修好了,政府還給了我們57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讓我們養牛、豬還有雞,讓我和妻子對生活有了新的期盼。2019年,我得知村裡在招保潔員,就主動找到村幹部,承接了這份工作。 雖然不能幹重活,但是打掃衛生我還是沒問題的。別人只掃一遍的,我就來回掃兩遍,別人嫌髒嫌累的,他就主動去打掃乾淨,被毛家屯村表彰為「優秀保潔員」。 「老胡很勤勞,是毛家屯村的脫貧榜樣。通過老胡的事跡,村裡的許多貧困戶都被帶動起來,在思想上有了很大進步。」毛家屯村黨支部書記鄒思田經常說,我和妻子的每一個改變,都成為了脫貧攻堅路上的風景。雖然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卻完完整整地詮釋了脫貧的意義。 現在,我們家還在房屋旁種了天麻和蔬菜,餵養的豬和雞也能賣出好的價錢,生病欠下的債也慢慢還清,心裡的陰霾也漸漸消散。我相信,有這麼好的政策,只要肯幹,脫貧致富不是問題。
通訊員 周婕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汪瑞梁
編輯 齊青楊
編審 楊儀 王琳